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泽州
丁戊奇荒
连伟光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泽州府“丁戊奇荒”考略连伟光ab(a.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山西晋中030619;b.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摘要:晚清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重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人口大量死亡或外出逃荒,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灾荒固然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但更多是社会经济层面的原因。本文考证了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从仓储不足、吏治腐败、鸦片祸害、战乱频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致灾的原因,阐释了赈灾不当带来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关键词:丁戊奇荒;泽州;灾荒;赈济中图分类号:K25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1-0001-05DOI:10.3969/j.issn.1674-5078.2023.01.001收稿日期:20220805作者简介:连伟光(1979),男,山西晋城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晋 城 文 史晚清光绪元年,一场被后世称为“丁戊奇荒”的大旱灾席卷中国北方的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持续四年之久的旱情,使山西遭受到空前重创,史称:“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1 741。地处晋东南的泽州府(即今晋城市,时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县),是省内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究其被灾最重之区,实止平蒲泽解绛隰霍诸州府”。2 21大旱重创了泽州府的农业生产,破坏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当地人员与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一、严重的灾情光绪元年至二年,泽州府阳城县、凤台县、沁水县先后不同程度出现旱情。光绪三年至四年,泽州府全境遭遇严重旱灾,凤台县“(光绪)三年大旱四年春无雨”3 6-7,高平县“光绪三年自六月不雨,至四年五月方雨,岁大祲”4 3,阳城县“不意光绪三年春季,雨泽旱少四五月无雨至六七月仍无寸雨”5 500,沁水县“(光绪)三年大旱,四年岁大祲”6 4陵川县“光绪三年大旱,四年大饥”7 5。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每年春季是当地播种谷子、高粱、豆类等农作物的时节,夏季则是收获冬小麦的季节。由于天气亢旱,农民既无法按时播种,又不能及时收获,导致“夏麦均收不上一斗,晚田未种下种者不止两三次,全未见苗”8 500。除了严重的旱灾外,泽州府境内还遭遇了其他自然灾害。凤台县光绪三年“至九月初七日天降淫雨起,断续至初九日,变成大雪弥漫,连绵十四五日,原野一白无边”9 707,高平县光绪四年“七月半后,阴雨连旬,晴时复有冷雾,九月,自初七日大雨,至初九日夜半复大雪,十九日方晴”10 3,阳城县光绪四年“八月中大雪数日”11 490由于反常极端天气的袭击,堆积在田间地头的粮食全部霉烂,“禾黍千畦横卧,已获者露积田塍,渐落霉烂,未获者云栖亩亩,多半生”12 707。粮食连年歉收,许多农民或死或逃,大片土地抛荒,由此引发了鼠患、狼害等并生灾害。高平县“是年(光绪五年)耕者少,田愈荒,狼鼠有 害”13 4,凤 台 县“(光 绪)五 年 群 鼠 害 稼 狼为患”14 7。人口大量死亡还造成了瘟疫的流行。春夏之间,灾区“横尸遍野,枯骨未埋”15 705,遇难者的遗体未能及时收殓,加上环境卫生恶劣,医疗条件简陋,造成疾疫大范围传播,许多人染病身亡,“再加疫疬大灾,诸门出杦,日以数百称。即他时温饱之家,多被瘟疫毙”16 707。二、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雨水是农业生产要素之一,久旱不雨必然造成粮食荒歉。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为本,粮荒往往会动摇整个社会安稳的基础。“丁戊奇荒”期间,泽州府爆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一)粮价腾贵粮价腾贵大旱导致“百谷歉收,约计秋成不足十分之一”17 409,各县粮价飞涨,光绪三年,凤台县“斗米值钱二千五百文,斤面值钱一百四十文”18 6,高平县“市斗米钱千余文”19 3,阳城县“斗米售钱三千六百文”20 11,陵川县“斗米千六百文”21 9。粮价飙升的同时,用作货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晋 城 文 史连伟光泽州府丁戊奇荒考略币的银两购买力急剧下降,“彼时粮价渐长,银价渐低”22 712,“纹银每两价至壹仟贰佰文”23 712。为了购买粮食,人们只能变卖田地与房产。起初良田尚能贱卖,随着灾情持续,田产迅速贬值,直至根本卖不出去,“当此好屋良田不能易质一钱”24 500。传统社会中,土地和房屋都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在巨大灾荒面前,农民忍痛贱卖的田地和房屋已经不值一钱。当灾民穷尽一切也换不来粮食后,他们吃光了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则见剥树皮,刈草籽,拾桑叶,搂瓜秧,并骡马宰尽以及鸡犬无声、麻饼买空,凡下咽充肠者无不食。甚至有谷草炒食,蕉杆蒸餐,即不能下咽者亦无不食”25 707。相当数量的饥民因为实在找不到食物,被迫选择了轻生,“计穷自缢,屈指难计”26 707。(二二)秩序崩坏秩序崩坏首先,卖妻鬻女现象普遍。中国传统社会将女性视为男权的附属品,“三从四德”等传统价值观将女性的人身完全依附于家庭中的男性。彼时民间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面临饥荒之时,许多家庭走投无路,往往通过卖妻鬻女来换取粮食。然而大灾之后,谷米贵如金玉,加上“各家室如悬磬者,十居八九”27 730,所以人的价格即便贱如草芥也乏人问津,“鬻妻卖女,只求三百而不能”28 707。随着灾荒日益严重,后来甚至出现了“即少妇幼女欲舍身糊口,亦复无主”29 409的情况。其次,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各县县志中均有“人相食”之类的记载。由于民间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野无青草,人食树皮、草根,牛马鸡犬皆尽,继食人肉”28 7。传统儒家所极力倡导的人伦纲常在死亡的巨大威胁下荡然无存,人们为了生存互相残杀,“且又有杀子女以省米食,更有父子兄弟夫妇互相残食,婴儿幼女抛弃道旁,遍野填巷,惨不忍见”29 707。再次,社会动荡不安。灾荒初起时,穷人向家境殷实者借贷粮食,然而灾情严重,富户尚且自顾不暇,遑论接济他人。于是有饥民开始铤而走险,“始则登门强借,继而至室抢夺”30 500,虽然这种“吃大户”的行为遭到官府严厉镇压,“间有因饿抢劫者,一经县令正法,并责成社首约束”31 6,但由于此次灾情空前,政府权威薄弱的乡间,社会秩序普遍混乱失控,“饥饿濒死之人遂窃抢而煮食,诚不乏矣,即吾乡亦有之者”32 707。除此以外,一些县区还遭到外地流民的劫掠,严重威胁到了当地治安。凤台县“(光绪三年)秋九月,有修武县匪徒孟昭列等纠千余人窜入东南境内,在桃园等村焚毁民舍二十余处,杀伤居民一十余口”33 6。陵川县“光绪三年河北教匪朱登鳌等九月由姑姑泉进薄邑南赤土坡,所至焚掠,人畜被伤”34 5。(三三)人口锐减人口锐减灾荒之中,许多百姓背井离乡出外乞食,沿途倒毙之人不计其数,地方志中用“室家流离,饿莩盈野”35 6“道殣相望”36 4这样的词语来描述当时的惨景。至于留守的人,则是“有全室俱毙者,有全村同尽者”37 6。大灾过后,泽州府人口数量锐减,据 凤台县志 载:“光绪五年编查户口,户七万四千九百六十八,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六十二。盖较未荒以前,户则减二万三千余,口则减十九万八千余”38 3沁水县志 则载“人民死亡过半”39 4。除了官方记录,泽州府各地乡间碑刻对此也有记录,如泽州山河镇时街村 光绪三年灾荒碑记 中记载:“村中之死者八百余人,生者不满二百之数”40 705;高平马村镇东周村 纪异示儆约言中记载“估计本村死亡者,足有六分”41 730;阳城三窑缩树腰村 荒年碑记 中记载:“吾社人丁共九百有余遭此奇荒生者老幼男女,仅留四十六人”42 490。由此可见,灾荒给泽州府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并对当地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长远的消极影响。三、致灾原因分析面对这场罕见的大祲,泽州地方政府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荒政措施,但灾区依然是哀鸿遍野、饿殍满路的惨象。灾荒固然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应综合考虑当时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问题晋城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年、季变化大,所以降雨少的年份极易发生旱灾。据 晋城百科全书 载:旱灾是“境内发生频率最高,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周期,大旱每50100年一遇,春旱每34年一遇,夏旱每两年一遇。”43 66正因如此,当地自古就流传着“商王祈雨”“桑林祷雨”等历史典故,本地的民间信仰,如“乐氏二仙”“崔府君”“关王爷”等均被视作能呼风唤雨、抗旱保农的神灵,百姓中更是世代相传着“年年防旱”的民谚。由此可见,泽州历史上就经常性地遭受旱灾侵袭。2.土地贫瘠泽州府山多土瘠,清康熙朝大学士陈廷敬就言“我州居太行之巅,田多硗瘠”44 8,因此当地稼穑艰难,粮食难以自给。而毗邻泽州府的河南怀川地区则盛产粮食,雍正年间,泽州府本地所需粮食就有一半需从河南购买。泽州府志 记载:“太行片石,带土无多,麦菽瓜壶,半仰给河内”45 99。清乾嘉以后,随着当地人口繁衍增长,粮食供需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所需粮食更是依赖河南供应。山西通志 记载:“晋省2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地瘠民贫,素无盖藏泽潞辽仰给于豫”46 16。3.交通困难泽州府地处山区,境内道路崎岖难行。光绪四年正月,清廷“议将东漕八万石以三成由道口运清化镇,驮运入晋专为接济泽潞两府”47 14。这些粮食由人夫赶着骡马驮运入泽州府,由于“路不通车,惟资马力,人饥而物亦饥;粮贵而脚力更贵”48 5。道路险阻导致运输繁难、运费昂贵,这批粮食根本无法及时运抵灾区,“无奈援赈米厝在外省,越山渡河,有来不及者矣”49 712。另外,由于路途艰远,各县只在一些较大的集镇之上设赈厂计口给米,对于那些散居于山间村落中的饥民来说,他们翻山越岭却只能领取一丁点粮食,可谓是杯水车薪。沁水县志 记载:“以枵腹之人就升合之粟,扶老携幼,披榛越岭,日往返于山谷之间,不赈固饥,赈之亦不免于饥”50 5。(二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1.吏治腐败灾荒期间,阳城县将赈灾事务委托士绅办理,然而经办士绅与官员相互勾结,不仅延迟赈灾粮发放的时间,而且克扣灾民口粮份额,“讵意县尊,宠信绅士,设立公局,任意编削,一赈迟至三月,大口落米半升,小口减半之数”51 490,结果导致大量灾民饿死。根据清廷的命令,地方政府应将需要赈济的百姓分为极贫和次贫两个等级,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赈济标准。山西巡抚虽“严饬各属查明户口,核实给发,务使实惠及民”52 11-12,但是泽州府所辖各县地域广袤,人口居住分散,当地官员对于基层受灾百姓的情况并未切实掌握,加上胥吏上下其手克扣舞弊,导致不仅无法精确统计受灾人口,且赈济粮也没有按人足额发放。沁水县就出现了“横亘二百余里,延袤六百余里,人烟辽阔,查核多疏,极贫次贫,虚实互报”53 5的情况。2.鸦片祸害鸦片战争以后,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光绪初年,山西民间种植吸食鸦片成风,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泽州府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家庭“平居贪吸洋烟,不勤农事,家无积蓄,器械一空。故一遇灾害,不仅身死,即父母妻子亦因之俱亡也”54 707。3.仓储空虚清代各地普遍建有常平仓、社仓、义仓,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到了光绪年间,这一套曾经行之有效的粮储体系已经分崩离析。“丁戊奇荒”中泽州府各县的常平仓尚在,然而储粮多未达到定额。凤台县常平仓储谷定额是一万六千石,但在光绪三年为赈济灾民“支放常平仓谷一万三千一百七十六石二斗”55 1,支放的粮食与额定的数目相差了约两千八百二十三石。沁水县常平仓储谷定额是一万三千石,但是在光绪三年为赈济灾民“开赈常平仓内旧存谷九千五百七十石”56 5,支放的粮食与额定的数目相差了三千四百三十石。除了官方常平仓存粮未达定额外,泽州府民间管理的社仓、义仓则大多荒废,凤台县“旧志载社仓一十二处,义仓九处,今俱废”57 6,沁水县民间“各仓积谷历年赈饥俱散,现无存者”58 10。官方与民间储粮不足,导致泽州府应对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4.战乱频仍泽州府拥有丰富的煤铁矿藏,拥有从事商业贸易的宝贵资源,因此当地经商风气浓厚,加之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当地与河南之间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据 陵川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