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用虚拟解剖技术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原因1例_庄慧娜.pdf
下载文档

ID:2725865

大小:1.42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应用 虚拟 解剖 技术 分析 交通事故 死亡 原因 庄慧娜
法 医 学 杂 志 2022年 10月 第38卷 第5期应用虚拟解剖技术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原因1例庄慧娜1,熊进成2,李剑波3,张鹏11.海南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1199;2.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重庆 404000;3.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系,重庆 400016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交通事故;胸部损伤;虚拟解剖;死亡原因;甲基苯丙胺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2116/j.issn.1004-5619.2020.400306文章编号:1004-5619(2022)05-0671-021案例1.1 简要案情朱某,男,47岁,某年12月7日02:00许驾驶电动二轮车行驶时与一辆相向行驶的小型客车发生碰撞,致其摔倒,小型客车逃离现场,随后朱某自行站起重新驾驶电动二轮车驶离现场。当日 06:47,朱某被发现仰面躺在路边(距离事故地点约 2 km),已死亡,其电动二轮车立在其身前 1 m 处。朱某双侧裤兜内均发现装有红色药片的塑料袋,疑似毒品。1.2 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 170 cm;黑色短发,发长 3.0 cm;发育正常,体态中等;尸僵存在于全身各关节;尸斑呈暗红色,位于背侧未受压处。双眼睑结膜淤血,口唇黏膜及双手指甲床高度发绀;左面部见多处片状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左侧颞顶枕部头皮擦挫伤、肿胀,可扪及波动感,大小为 7.0 cm7.5 cm;左侧颞部见 2 处头皮裂创,长度分别为 1、3 cm,创角钝、创缘不规则,深达皮下,周围头皮见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颈部未见皮肤损伤。左肩部及前侧见一处暗红色肿胀区,大小为 11.0 cm9.0 cm,余胸腹部皮肤未见损伤。左手背、左膝部及左小腿散在片状擦挫伤。虚拟解剖:于尸体检验当日进行头、颈、胸、腹CT扫描以及颅骨、肋骨、脊柱、骨盆、四肢三维重建。结果(图1)显示:左侧颞顶部头皮血肿,颅骨及颅内未见异常;左侧锁骨及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左侧第16肋骨骨折,左肺挫伤,左侧液气胸,纵隔右移;余未见异常。1.3 毒(药)物检验朱某心血中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质量浓度为0.2 mg/L;朱某裤兜内红色药片中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其含量为14%。BAA:纵隔右移(箭头);B:左侧第16肋骨骨折。图1 胸部C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Fig.1 Plan CT scan and 3D reconstruction results of chest 案例报道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0207-1);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911810003);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Hnky2020ZD-18)作者简介:庄慧娜(1999),女,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及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通信作者:张鹏,男,博士,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及法医临床学研究;E-mail:引用格式:庄慧娜,熊进成,李剑波,等.应用虚拟解剖技术分析交通事故死亡原因1例J.法医学杂志,2022,38(5):671-672.To cite:ZHUANG H N,XIONG J C,LI J B,et al.Using virtual anatomy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death in a traffic accident:A case reportJ.Fayixue Zazhi,2022,38(5):671-672.671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October 2022,Vol.38,No.51.4 鉴定意见朱某符合交通事故致左胸部闭合性损伤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讨论虚拟解剖是指借助 CT和 MRI等医学影像技术,结合解剖学原理及技术要求,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尸体完整性的前提下,获取体内外信息以明确死亡原因的一种无创或微创的检验手段1。虚拟解剖具有非侵入性或微创性、可重复性、直观性、客观性等优势,已在人体枪弹创、交通事故损伤等方面的法医学鉴定中得到较多应用,尤其在受宗教、风俗影响,家属不同意解剖等情况下仅行尸表检查而未做解剖的复杂案件中,可为案件处理提供客观的证据1-2。本例死者为吸毒人员,交通事故后驶离现场,其死亡原因及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为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和难点。尸体检验中,仅发现其左侧颞顶枕部血肿、左侧颞部头皮裂创、左肩部暗红色肿胀以及左手背、左膝部、左小腿散在片状擦挫伤,余躯干部未检见明显损伤,故从尸表检查难以确定死亡原因。毒(药)物检验在死者心血中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但未达到致死血浓度3。同时,由于死者家属不同意行尸体解剖导致无法通过常规法医学检验方法明确死亡原因。因此,本案在尸表检查未果的情况下采用 CT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虚拟解剖检验。死者头、颈、胸、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左颞顶部头皮血肿,左侧锁骨及左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左侧第16肋骨骨折,左肺挫伤,左侧液气胸,纵隔右移等,故分析认为其符合交通事故致左胸部闭合性损伤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尸体检验发现死者损伤集中于左肩部、左胸部及左面部,提示钝性机械性暴力来源于朱某左侧。道路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损伤存在外轻内重、损伤较集中等特点4。此外,本例对事故发生地点至死者发现地点路径中的监控视频进行调取,并对道路进行勘察,未发现再次发生事故的证据。因此,综合案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及实验室检查,朱某符合交通事故致左胸部闭合性损伤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目前在我国,对于交通事故死亡且通过尸表检查无法确定死因及死亡方式的案件,需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因及死亡方式5。然而,在较多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家属不同意行尸体解剖而导致案件无法办理。本例在无法进行常规尸体解剖的情况下采用CT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虚拟解剖,顺利解决了死因问题。虚拟解剖已经在法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仪器设备价格高昂、对操作人员专业要求高,使得虚拟解剖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广泛应用于常规尸体检验,另外,CT不能清楚显现骨折周围的出血情况,难以确定生前伤和死后伤,故虚拟解剖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尸体解剖。随着研究的深入,虚拟解剖技术必将成为某些类型死因案件的首选或备选检验方案。参考文献:1陈忆九.法医病理数字化新技术的发展及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6(3):64-71.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6.03.CHEN Y J.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digital techniques in forensic pathologyJ.Zhongguo Sifa Jianding,2016(3):64-71.2郑剑,刘宁国,邹冬华,等.三维螺旋CT在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中的价值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25(3):150-154.doi:10.13618/j.issn.1001-5728.2010.03.002.ZHENG J,LIU N G,ZOU D H,et al.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piral CT in cadaver dead from mechanical injuryJ.Zhongguo Fayixue Zazhi,2010,25(3):150-154.3刘良.法医毒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1-104.LIU L.Forensic toxicologyM.5th ed.Beijing:People 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6:101-104.4宋力,吴海军.道路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损伤特点观察C/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医学会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44-146.SONG L,WU H J.Observation on injury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bicycle drivers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C/Forensic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forensic society.Proceedings of the 11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nsic Clinical Medicine of the Chinese Forensic Society,2008:144-146.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GA/T 268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Examination of corpse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GA/T 2682019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ublishing Press,2019.(收稿日期:2020-03-04)(本文编辑:李正东)67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