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霍祎黎.pdf
下载文档

ID:2725738

大小:378.92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粤港澳 大湾区 协调发展 测度 及其 经济 增长 效应 研究 霍祎黎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霍祎黎1,2,宋玉祥1(1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长春 130024;2 惠州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惠州 516007)收稿日期:2022 09 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L032);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重点培育项目(16ZD007)作者简介:霍祎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宋玉祥,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既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内 11 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在研究期内,香港、澳门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珠三角 9 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促进两地协调水平提升和大湾区整体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不利于湾区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湾区经济发展,表明湾区发展已进入到了以资本为动力的新阶段。总体来说区域协调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变系数模型;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23)02 093 08一、问题的提出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新常态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创新、生态、文化等子系统的稳定、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区域从竞争到协作,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过程,是相互促进的内生增长机制。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形态。在此基础上,各城市的要素在空间上相互影响并产生一定的集聚与扩散效应,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经济模式,使得其在资源配置、对外贸易、区域分工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战略重点,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推动粤港澳深化合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也是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因此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内部各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纵观已有文献,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首先从经济协调发展来看,其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的构建已日渐成熟。1 2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寻求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3 4 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减小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是提升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5 此外旅游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升级、产业协同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变迁均是推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6 9 从经济增长的方面来看,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经济韧性以及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等均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研究的重点,且通过研究发现39物质资本、研发创新、政府财政支出等对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10 15 综上可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关于其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研究日益成熟,诸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利用不同方法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但鲜少有文章将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定量测度了粤港澳大湾区内 11 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协调发展水平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二、协调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实际上经济增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论题,且涉及到的研究面十分广泛,也随着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总结经济增长理论可知,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两方面作用带来的,其一是各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作用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其二则是则是由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导致的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通过改进要素生产效率这一途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来说,首先,协调发展有利于共建区域一体化的大市场,使得产业部门抑或地区间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进而推动要素组合的最优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区域协调有利于市场贸易规模的扩大,这是由于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进而区域内部市场得到扩大,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区域产业的发展会进一步为企业创造规模经济,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第三,区域协调有利于交易费用的减少。在交易发生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成本的产生,这个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约束成本等,因此单纯的价格机制抑或企业机制并不足以达到交易费用最低化,而一些非正式契约如长期密切的合作、默契和协商等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费用。空间上协调发展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有利于企业间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模式,降低交易成本。第四,区域协调有利于激发创新外部性。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为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保障,人才的流动加快了知识的传播,进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此外,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亦能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不仅仅追求数量的增加,更注重质量的提升,也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态结构的平衡发展,是兼具系统性、和谐性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也正是当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诉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经济快速增长为重心的方式使得我们在资源环境、农业现代化、区域差异等方面问题突出,短板明显,增长动力减弱,发展后劲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协调发展是突破瓶颈、补齐短板的关键,为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测度模型构建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 9 个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考虑到研究区的特殊性以及其经济发展的历程,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各市 2000 2018 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市历年的统计年鉴、香港统计年刊 和 澳门统计年鉴。利用插值法对部分缺失数据进行补齐。2 研究方法(1)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模型借鉴了物理容量耦合的概念,是对系统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调程度的定量测度,可以492023 年第 2 期描述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计算方法参见文献16。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五个等级,详见表 1。表 1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类型严重不协调基本不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协调数值0 0 30 3 0 40 4 0 60 6 0 80 8 1 0(2)计量经济模型柯布道格拉斯(C D)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发展最经典、有效的模型之一,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多位学者采用人均 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本文研究协调发展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解释变量为耦合协调度、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 C D 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对数的方式进行处理,得到下式:lnY=lnA+1lnD+2lnK+3lnL(1)式中,Y 为人均 GDP;A 为综合技术水平;D 为耦合协调度;K 为资本投入量,用人均资本存量表征;L为人力资本投入量,用年末劳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表征;1、2、3分别为各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3 评价指标选取根据国务院在 2018 年印发的 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兼顾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获得性,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特点,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发展和民生共享 5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的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详见表 2。表 2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经济发展发展水平人均 GDP科技创新创新投入科研人员比经济增速GDP 增速创新成果万人发明专利数对外开放贸易开放贸易依存度人才培养科技、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资本开放资金流动度民生共享医疗卫生每万人床位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人均绿地面积收入水平城镇人均收入绿色投入环保经费占 GDP 比重基础教育中学生师比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结果1 协调发展测度结果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 2018 年间,粤港澳大湾区 11 个城市的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其协调发展状况。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11 个城市19 年间的耦合协调度,得到的统计结果如图1 所示。图 1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耦合协调度曲线图由图1 可知,大湾区11 个城市中,整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是肇庆,其中 2009 年是一个主要的转折59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测度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点,2009 年以前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2009 年后则表现为小幅波动下降。究其原因,肇庆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较慢。2009 年 广佛肇经济圈合作框架协议 签订,肇庆加入广佛肇都市圈,承接广州、佛山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有所突破,但与此同时其在人才培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尚未有起色,因此表现为2009 年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稍有下降。11 个城市中,唯一呈“U”型走势的是东莞,总体来说耦合协调度变化不大。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电脑周边产品基地、全国最大出口产品制造基地的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开始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经济总量大,但质量并不高。纵观东莞的发展历程,走的是一条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创新驱动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且东莞的经济外向性强,工业发展依赖外资。因此从耦合协调度曲线来看,2008 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见金融危机除对港澳产生较大影响外,东莞也受到波及。广州、佛山、惠州、中山、江门五个城市整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表现为波动上升。其中江门市的协调发展整体水平略低于另外四个城市,这也与其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定位相吻合。江门虽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但产业层次较低,且创新驱动力不足,竞争力较弱。从区位条件来看,江门位于珠三角的外围,与中心城市的沟通合作较少,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从经济外向性来看,对外开放程度低。这些因素均制约了江门的发展,进而表现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随着“十三五”规划中“五大定位”的确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落实,以及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江门在经济、人才、卫生、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表现为协调发展的水平稳中有升。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珠三角核心城市,自21 世纪以来,就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2003 年广东省政府提出将广州市打造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2006 年的“十一五”规划以及 2008 年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 年)(简称 纲要)均将广州市定位为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围绕这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广州在经济、文化教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佛山是珠三角西岸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整体发展水平在大湾区来看处于中上游。纲要 中明确提出,通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等方式打造广佛同城化示范区,无论从政策层面、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广佛同城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佛山协调发展曲线的整体趋势与广州较一致。惠州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稍显不足。在大湾区 11 个城市中,惠州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游位置,并随着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大湾区战略的推进,从 2000 年的严重不协调,逐渐发展为初级协调状态。以“工业立市”的中山在大湾区中位于朱江西岸产业带的中间位置,区位条件良好。进入21 世纪后开始承接美日产业转移的中山在经济发展上开始发力,城市整体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稳中有升,处于大湾区中游水平。在11 条曲线中上升速度最快,发展趋势高度一致的两条分别是珠海和深圳,且两城市 19 年来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列 2、3 位,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珠海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