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原生
东南
传统
手工
技艺
生活
传承
(第 44 卷总第 252 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44.General.No.252)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23收稿日期:2023-01-12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海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E2200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张妍,女,天津理工大学教师,从事非物质遗产传承与设计研究;钟蕾,女,天津理工大学教授,从事产品系统设计理论与教学研究。原生之美: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活传承张妍钟蕾(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摘要: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特征显著,是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从生活传承的原生之美中挖掘黔东南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意再生。通过分析黔东南文化资源类型,总结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特征。探析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固态传承中的问题,总结原生活态传承方法,结合资源互补与交融式开发,进一步展开创意再生方式。以黔东南蜡染手工技艺为例,结合创意再生方式探究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活传承的原生之美。关键词:黔东南;传统手工艺;生活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23)02-0100-07DOI编号: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23.02.016Beauty of Original-Life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rafts in Southeast ofGuizhou ProvinceZHANG YanZHONG Lei(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The creative re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 is excavated fromthe beauty of original life heritage.With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resource types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th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are summarized.The problems in the solid-state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handicraft skills in the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are explored,the inheritance methods of the original life style aresummarized,and the creative regeneration mode by combining the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nd the blending development isfurther developed.The batik manual skill in the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is taken as an example,and the originalbeauty of the life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handcrafts is explored,combined with creative regeneration methods.Key words:Traditional Crafts;Design;Inheritance一、引言传统手工技艺是依靠传统文化而来,伴随时代发展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起初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随后逐渐提升至人类对审美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迫切需求直接抑制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部分手艺人为生活所迫放弃了传统手工技艺。当前,传统文化100正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只有从传统手工技艺中挖掘到与时俱进的需求,才能从设计再生的角度展开设计创新,激发传统手工技艺振兴,传承经典文化内涵1。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民族特征显著,是历史和文化交织的产物。其历史悠久、相传至今,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制作加工工艺,一般采用天然原料,装饰纹样具有一定的原生性和意蕴象征性,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经济价值。从传统手工艺的生活传承之美找寻多元化传承方式,焕发新貌并呈现于大众生活中,指引方向融合发展。二、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概况(一)以更新视角积淀活化传承黔东南地处亚热带,受湿润的季风气候影响,森林覆盖率较高,动植物种类繁多,原生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作为多民族聚集地,黔东南州拥有苗、侗、汉、水、布依、壮、土家、瑶等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苗族和侗族。由于传统的农耕式生活方式,且物产资源相对稳定,黔东南地区居民少有大规模迁徙活动,因此积淀了浓厚的黔东南文化底蕴,包括传统手工艺、历史建筑、民俗信仰等。传统手工技艺是伴随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来,受当地特有的地形、气候等生态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独特性,主要以人神、植物、石头等有形或无形物展开民间信仰活动,在传统手工艺品的装饰纹样上多有体现2。传统手工艺作为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生产方式下的产物,由于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的冲击以及乡村人员结构的老龄化等环境变化,从事手工艺的人群大多为留守老人,环境不便利性使工艺品缺少市场,因此面临无法维持生计的困局,手工艺人数量也在减少,传统手工艺面临消亡的局面。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民众对文化层面的精神诉求增加,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旅游+非遗”的新业态,传统手工艺迎来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但市场快速发展,出现大量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不够、功能性欠缺等问题。因此,从黔东南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美学出发,以更新视角进行理论性梳理,结合资源互补与多元化传承方式,使其从固态化的传承发展转变为活态化传承,以创意产品等形式呈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二)传统文化积淀下的艺术特征体现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特征鲜明,取材、纹样、制作工具等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伴随历史文化的推演,相对稳定的地域生态特征铸就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下,加之稳定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民间信仰成为人类发展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慢慢地从对祖先神灵的敬仰,逐渐扩展到了原住民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方面,致使在传统手工技艺的表现中出现了一定的意蕴象征性。在不同的民族传统村落间,既有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些文化、历史的交织与交融,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族群性。1.原生取材捕捉自然黔东南的民族传统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推演,原住民以农耕为生,建筑大多绿植环绕,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伴随村落发展的历史,迎合生产生活的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通过口传心授、文字记载等方式世代传习3。传统手工技艺从取材、纹样、绘色到制作工具等都体现了浓郁的原生性。利用原生材料,包括苗族蜡染中的动、植物材料蓝靛、蜂蜡等;在银饰品加工中的原始银金属材料;在蚕锦绣中的蚕丝制品,无不体现出原生取材之美。在各类传统手工技艺中的纹样和造型法则遵循一定的秩序性和平衡性,纹饰单纯,易于表达,通过最直白、简约的图案表达文化内涵,避免繁琐、取舍得当。在纹样的排列中通过重复、渐变、散射等方式表达韵律之美;利用自然元素之间的合理排布,通过方位、空间、体量的统筹规划表达阴阳调和静动相生的平衡之美。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4。在设色方面,坚持朴实鲜明的特点,充分利用原生植物色彩,通过亮色间的鲜明对比捕捉大自然的色彩。2.蜡染技艺在承载历史中的实用价值实用性是黔东南传统手工艺最基本的特征,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出来并最终形成的技艺。黔东南当地居民的日常穿着、礼仪交往、婚育丧嫁、节庆祭典都和蜡染息息相张妍钟蕾:原生之美: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活传承1012023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 年 4 月版关。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社会发展和历史变化依靠蜡染的图案纹样与符号进行记载与传达,具有历史文化记载的功用5。蜡染的实用性还体现在标志族群文化,在苗族的婚姻、民间信仰等方面,衣冠是明确区分民族和支系的重要标准,统一的风格样式和纹样主题,增强了民族群体性力量也方便了协同族群管理。可见以纹样为主的蜡染传统手工艺不仅作为装饰观赏,自始都是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满足功能实用性。3.民族文化的意蕴象征黔东南传统民族文化充满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通过对花鸟祥云等抽象提取为纹样,表达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传统手工匠人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包括银饰、蜡染、刺绣等载体,通过纹样的生动绘制,搭建人与心灵、人与神明、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纹样的诠释,记录了祖先的历史,例如:革家妇女的服装,贯首衣是铠甲,将裙子、绑带和腰带上通过特别绘制的蜡染图案,就犹如身披银盔银甲,记录祖先征战的历史。将生活中美好的实物,通过几何变形、抽象植物、动物,经过进一步夸张、变形、肌理重造、联想等方式进行打破重组,创作出能够表达内心情感、想法和美好寓意的纹样,体现了强烈的意蕴象征性。同时,自然崇拜的古老民族中,人神共存的信仰不可避免,在黔东南的传统手工技艺中也具有浓厚的一笔,包括很多从神话传说中提取的积极的精神能量;从图腾信仰中祈求风调雨顺、子嗣繁衍、族群长久等。4.历史和文化交织下的族群特征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村落甚多,以相似的自然环境、地域风俗,联系着不同村落间的生活、生产,他们相互嵌入,交织着历史和文化。原住民在原生态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维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进一步发展了提供人类正常生活的农业及传统手工业。虽然不同村落间存在文化的交叉,但是整个黔东南地区居住着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众多民族,不同民族背景下,在建筑、节庆、歌舞、服饰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民俗文化差异。例如,雷山县城东北角上的麻料村,擅长银饰加工制作,特别是银锦工艺,尤其雕花、塑龙的工艺十分精湛,历史悠久。掌坳村的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保存良好,其中斜坡吊脚楼依山傍水而筑,通风性好,适应当地雾多、雨多的天气和地形。各村落、民族间虽有文化差异,但从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来看,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第一,由于村落交通不便、物质相对贫乏,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儿童、妇女留守村落,劳动力短缺,造成了村落萧条的恶性循环。第二,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困难,村民保护民俗文化意识比较薄弱。第三,传统民俗产品缺乏创新设计,消费市场局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基于黔东南地区历史发展和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以“原生态、原生性”为基础提出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一困境,可在政府支持方面加大对民俗资源开发力度,将当地特色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等方式促进其健康有序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使之成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三、黔东南传统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意再生(一)固态传承中的问题黔东南地区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以手口相传、言传身教等相对滞后的模式进行传承发展,其传承方式相对固定,但是目前村落中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学徒流动性较大,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更难以提及创新设计的问题。传统手工技艺的实际操作者多以留守在村落中的妇女、老人承担,面临现代化高校技能培训下的工艺传承人,实践经验、社会营销、分析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够及时预期到社会流行趋势,造成产品传承发展相对缓慢。伴随科技发展,作为市场商品的器具、服饰、家具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销售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