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工艺劳动课程的实践建构研究_宗颖.pdf
下载文档

ID:2725580

大小:1.6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幼儿园 工艺 劳动 课程 实践 建构 研究 宗颖
17学 校课程建设2023.03.宗颖卢枫绿幼儿园工艺劳动课程的实践建构研究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基于生活教育视野下进行幼儿园劳动课程构建渐趋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何把劳动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其适宜的课程样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围绕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范畴之一“工艺劳动”,试从课程背景、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探寻幼儿园工艺劳动课程的建构模式,以此实现劳动育人、培养“完整儿童”的指归。关键词工艺劳动课程资源经验建构研究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基于生活教育视野下进行幼儿园劳动课程构建渐趋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劳动是生活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人类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当下,不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还是站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立场上,劳动教育都不可或缺。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在幼儿园从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范畴中,侧重聚焦“工艺劳动”这一类别开展实践研究。一、工艺劳动课程背景什么是工艺劳动?工艺劳动的教育价值在哪里?基于什么样的建构理念?这是每一个课程开发前,我们管理者和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即是对课程价值的研判。(一)何谓工艺劳动?所谓工艺劳动,是指采用自然材料、粗加工材料、废弃材料等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一种劳动方式。与传统的手工活动相比,其最大的改变在于:一是强调生活性,是一种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劳动对话方式,“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工艺劳动的一大特点;二是强调整体性,即从关注局部发展转变为指向整个人的成长,作品的精美与否不再是评判的依据,而将评价视角转向儿童劳动过程中劳动品质、劳动素养的整体提升。(二)工艺劳动的价值诉求1.时代精神的急切呼唤。在“全人”教育理念主张下,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9 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进一步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纵观劳动教育研究现状,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已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明晰的课程标准,然而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思想认识、措施办法、家园互动方面存在劳动目的外在化、劳动内容碎片化、劳动方法强制化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孩子劳动的意识与能力在逐步淡化消减。2.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随着对传统文化意义的进一步认识,“让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回溯文化历史脉络,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其中,中华手工艺文化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形成,蕴含着劳动的奋斗之美、和谐之美、创造之美,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所包含的自然生态、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艺术DOI:10.16704/ki.hxjs.2023.03.02918审美等教育意涵为幼儿园课程实践注入了鲜活的基因。3.儿童发展的长远需要。从人类进化史看,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赖于生存发展的方式。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基础可以充分看到劳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也认识到:劳动能激发儿童潜能,呈现儿童秘密,创造儿童幸福。儿童通过劳动,一方面能够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情感与劳动观念,另一方面能够健全自我的意识,完善自我的人格以及涵养自我的公共理性。诸多的实践充分证明,劳动对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劳动理应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工艺劳动作为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二、工艺劳动课程实践建构如何将工艺劳动引向深度学习?教师要使用适宜的引导技巧,支持幼儿沉浸式体验、持续性操作,使其获得劳动素养下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有利资源的介入能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的意识,以探访式的眼光沁入工艺劳动课程。我园通过挖掘自然、社会、家长相关资源,形成工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一)卷入“物”资源,发挥优势“经验圈”通过园所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及自然材料等物质资源的充实,可以将幼儿一些活动过程实现可视化,满足幼儿在工艺劳动过程中探究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最近发展区,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一方面可以将劳动主题中操作性强的活动直接以材料投放的形式放入活动区,引导幼儿个别化学习;另一方面随着劳动主题的推进,可以将幼儿特别感兴趣的、迁移拓展的内容隐含在材料中,鼓励幼儿反复操作、深化认识、巩固经验。1.亮化班本环境,展现劳动意蕴环境是“潜课程”,班级环境要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通过在教室醒目位置创设“劳艺主题区”,尝试将课程主题与工艺劳动相结合。如在新年主题中,幼儿制作的糖葫芦印画(纸艺)、新年棒棒糖(泥艺)等作品就放在主题区内展示。我们还在每个班级门口创设“材料超市”区域,随着工艺劳动课程的推进,增加陈列了松果、棉花、石头、玉米皮等自然材料,幼儿可在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中自由使用,用于制作偶然事件中所需的手工作品。2.革新园所环境,充实劳动空间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文化的践行落地,不仅依靠理念在课程、管理中的全面渗透,同样需要外观环境与精神文化的融合统一。如何让园所环境承载“劳动教育”内涵?我们以自然资源为开发线索,开设劳动实践场(游乐农场)、劳动游戏廊(劳趣市集、竹木长廊、布艺长廊)、劳动体验坊(农耕坊、泥趣坊、草编坊、石艺坊、木工坊、布艺坊等)、劳动探寻角(班级自然角、班级劳动区)、劳动展览馆(工具博物馆、成果展示区)等区域。通过创设充满“劳趣”的环境样态,让文化真正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每一位师生心里。此外,我们在公共走廊内开辟物化展示空间,设计作品发布区域,呈现幼儿利用自然物制作的工艺作品,如棉花贴画、泥塑小院、稻草人等。并设有小组评、班级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园所环境辐射作用。在户外游戏中,各游戏坊中继续增加工艺劳动素材。幼儿能在农耕坊中制作向日葵胸针、装饰棉花手套,在石艺坊中绘制沙画、制作彩砂瓶,在游乐卖场装饰树叶皇冠,售卖树叶书签。这些自然材料的纳入使游戏更具创造性及趣味性,幼儿手工技能也获得有效提升。3.联通生活环节,拓展劳动成果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变成幼儿生活的“另加”,而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尝试将已完成的工艺作品始终置于未完成的状态,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迸发更鲜活的生命力。如中班幼儿制作的小布包,是幼儿存放书籍的收纳袋,也是六一儿童节才艺展示的道具,更成为了家庭亲子活动的重要素材。再如幼儿之前制作的石头彩绘,我们放在了超市区进行工艺品售卖,也放进了科学区进行称重实验,甚至尝试加入幼儿跑跳的体育游戏。这些将工艺作品一用再用的体验,幼儿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在这过程中,成人要做的是尽可能营造一种适宜的“唤起”氛围,引导孩子慢慢从“要我”到“我要”,从自我服务中走向创造、审美,形成良好习惯。(二)汇入“人”资源,盘活劳动“朋友圈”纵向的人力资源指向着对幼儿经验的线性支持,其中家长、社区资源尤为突出,其联动效应的形成使幼儿活动场地不再单一,而是组成了别开生面的劳动“朋友圈”。1.整合家长资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劳动教育从家庭起步,是我们已有的共识。家园中的多元互动,会让劳动教育无限延伸和拓展。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园所微信公众号、家园联系群视频解读互动等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学 校课程建设2023.03.19学 校课程建设2023.03.动能力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熟悉到幼儿园的课程脉络与发展轨迹,也更深切地体会着孩子身上悄无声息的变化。无论是居家期间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纸艺花草纸、制作彩泥玩偶的身影,还是节日期间和孩子们制作青团等活动,他们都用各自擅长的方式传达自身的劳动印记,从而激发幼儿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怀。另外,工艺劳动课程组教师设计了工艺劳动家庭活动指南,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家庭开展的适宜性,以月为单位,梳理各年龄段工艺劳动活动内容,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手工劳动。活动结束后邀请家长填写工艺劳动家长反馈表,倾听家长心声,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进一步优化家庭活动环节。2.整合社区资源为了发挥工艺劳动课程的广义价值,我园联合游文社区党支部开展“劳心生慧、暖心联盟”为主题的课程作品展及社区义卖活动,将幼儿的劳动成果回馈给更多需要关怀的人。通过物化空间的扩大,帮助幼儿来确证自我存在,彰显自我力量。值得肯定的是幼儿的劳动痕迹贯穿整个活动。不管是前期的作品制作、海报设计、商品标价还是中期物品的搬运展示,到最后财务清点、慰问活动,幼儿乐意参与,劳动的发生自然而然,其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也在无痕中生根发芽。另外,我园正积极寻找传统民间手工艺人、传统工艺工作坊,尝试搭建“工艺代代传”的桥梁。幼儿通过近距离观赏刺绣、剪纸等作品的诞生,感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3.整合基地资源为了拓展幼儿工艺劳动的空间场域,我园利用园内种植农场及园外种植基地,开启了“三趣”儿童基地建设,主要分为“农趣”“草趣”“泥趣”。插秧时节,孩子们卷起裤管走进田野,感受水田泥土的松软质地;收获时节,孩子们用稻草捆扎成可爱的稻草人,守护沉甸甸的稻穗免受虫鸟的侵袭。孩子们通过自主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和挑战,获得成功的喜悦。三、工艺劳动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建构、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课程运作的“终点”,又是课程继续发展的“起点”,并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评价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概念,不仅可以让师幼双方产生“对话”,且能在对话中传递情感,发现幼儿身上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最终促进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地成长。如何构建“有意义地评价”操作体系?我们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幼儿发展目标为参考依据,从五大领域的发展、学习品质的培养、核心经验的增长等多维度去思考整个评价框架的搭建,编制出幼儿劳动能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变化展开过程性评价,确立了“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劳动情感”四个评价维度。其中,教师在评价中应尤其关注幼儿劳动思维和劳动情感的表征,力求通过创设劳动任务情境,激发幼儿的问题思维、空间思维、数理思维、创造思维等模型思维在劳动行为活动中的具象化建立和综合性运用,以及伴随劳动行为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以及对特殊事物的情感等。在亲历预设指标、观察行为、忠实记录、深度分析的完整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自主探索、交往的轨迹和状态,也得以窥探其过去经验与当前经验的联系,他人经验与自身经验的交互,在常态化的评价机制中实现主动的课程运行状态监管。综上所述,以“全员、全域、全程、全心”理念下的工艺劳动的实施,是多个领域的经验有机结合的过程,重点指向劳动体验、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劳动审美、劳动创造的理性深化和劳动品质的积极塑造。它是一场还原生活之真、唤醒生命之灵、追寻精神之美的行旅,是一场在文化滋养下身、心、灵的共舞。教师需要通过支持幼儿成为快乐而自信的探究者,使其获得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觉知,使其在以整个心灵感知和探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体味“劳动的艺术”,学会“艺术地生活”。参考文献:1 经柏龙,周佳慧.裴斯泰洛齐劳动教育思想之精髓及其解析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1):117-119.2 曹梦珂.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D.安徽农业大学,2020.3湖南教育编辑部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