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姚廷美《有余闲图》再解读_顾工.pdf
下载文档

ID:2725564

大小:2.9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有余闲图 元姚廷美 有余 解读 顾工
059058艺术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原始稿件,是进行讨论修改的基础文稿。今所见简牍文书,草稿(包括初稿与修改稿)所占比例甚多,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如字体较潦草,增补较多。”11当然这是汉代的情况,那么魏晋时代如何呢?其实这也可从人们熟知的西域晋人残纸,即前凉西域长使李柏文书残纸中获取草稿相关信息(图 3、图 4)。关于李柏文书,王国维有详细考论12。李柏文书共有四纸:第一、第四纸残缺不全,第二(图3)、第三(图 4)文字完整。王国维认为第一件上表西凉王张骏(307346),余三件致书焉耆王,故四件称之为“一表三书”。王国维的结论是:“三纸则书中所署月日、所言之事、所遣之使,一一相同而字句小异,实一书之草稿。”13所谓“一书之草稿”者,盖指一通书简的三件草稿(今存二稿)。换言之,正式的定稿应已寄出不在其中,第二(图3)、第三(图 4)就是寄出去的那件正式书信的草稿或底稿,王国维从内容分析认为二稿“实一书之草稿”14。第一,检二稿皆有字迹涂乙改动,可见文书推敲斟酌痕迹明显。如(图3)首行“海头”涂去,移至第四行“到此”侧,并涂去“此”字,第七行“遣”下涂去“相”改作“使”、第八行首补书“知”字、同行名“柏”前侧补书姓“李”。(图4)第五行“国”下漏“此”、第九行“参”下漏“事”,皆补书于旁侧,后“顿首”二字皆省略作二点。这些都不是正式文书应有的。第二,二稿虽书写风格不同,但字迹应均出自一人手笔,当即李柏本人,这从尺牍前后常用的签署性语词“李柏顿首顿首”的字迹风格特征可以看出,尤其“柏”字,写法很有特点。二稿书写不甚工整,草率仓促,(图 3)涂抹狼藉,(图 4)笔躁墨涩,皆非正稿所宜者。第三,二稿内容相似而文辞不尽相同,书写出于一人而笔迹前后有异,其推敲斟酌痕迹明显,已寄出之正稿,当在此二稿之基础上誊写完成的。凡此种种,都可以证明王国维“实一书之草稿”的判断是正确的,二稿确为寄出正稿的草稿或底稿。至此,能不能说 丧乱帖 也与 李柏文书情况相同呢?当然不能下此结论。毕竟丧乱帖中尚无涂抹痕迹,但字迹的潦草仓促,不拘形迹,与李柏文书则相同。在讲究“尺牍书疏,千里面目”15的时代里,正式的书简大约不应这样“不拘形迹”地书写吧?尤其对有簪缨世族身份的王家人来说,前引王延之名言“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是有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的,自然也会比他人更加讲究。其实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书迹,也许多半都是草稿底稿,正式文稿一般很难传世。正如前引 简牍文书学所说“今所见简牍文书,草稿(包括初稿与修改稿)所占比例甚多”(前出)的现象应该比较普遍,而且也并非仅限于汉代,只是后来在复制(如摹本与刻帖)传播过程中,一些草稿、图 3 李柏文书之一图 4 李柏文书之二底稿原有的元素逐渐消失,去原有面目渐远。总之,了解这些,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传世的魏晋尺牍法帖,也许更有意义。注释:1.笔者曾有研究札记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一则,收在祁小春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增补修订本)。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文中提出了笔者的推测。本文则在札记的基础上,增补相关资料,并就此问题做适当补充和修正,遂名“补证”。2.曾见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盛赞此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因为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云云。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感觉与诠释,王羲之当初未必希望追求这种“由行入草”的效果。中国书法全集第18 卷所收,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1 年。3.赵和平敦煌写本书仪研究所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年。4.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年 46 页。5.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页 34。6.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页 35。7.据森野繁夫王羲之全书翰本传释文,解释“手迹犹存”为“当时我(写)的书信还在”,认为“手迹”是指王羲之自己保存的书信。不管此书信是自己的还是对方的,都可借以证明王羲之有保存书信之习惯。东京:白帝社,1987 年。8.唐许嵩:建康实录(校点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9.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一文,同金明馆丛稿二稿所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10.祁小春魏晋尺牍首行字迹偏大原因考一文。美术大观近刊。11.李均明、刘军:简牍文书学 第六章“简牍文书的稿本”。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12.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后“流沙坠简考释补遗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后略有修改,题作“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使李柏书稿跋”,收入观堂集林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一版。13.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流沙坠简考释补遗附录”文前序有此言,后收入观堂集林(前出)的“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使李柏书稿跋”文后略有修改,删第四纸,余者称第一、第二、第三纸。14.关于 李柏文书 之一、二(图3、4)的释文,王国维所录略有漏字与不释者,比较完整的释文,可参考林海村“楼兰尼雅出土文书释文”(编号 623、624),兹从略不录。林梅村楼兰尼雅出土文物 所收,文物出版社,1985年。15.北周 颜之推(531约591)颜氏家训杂艺:“真书草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 年。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元姚廷美有余闲图再解读文/顾工摘要:现藏美国的姚廷美有余闲图卷是一件典型的元代“同题集咏”诗文书画合卷。本文查考了画家姚廷美在松江的艺术活动,对他与宋代李、郭画风的传承关系和后世评价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卷中杨维祯、昂吉等20 余位元人题咏和相关史料,推测受画人杜隐君为松江青龙镇宿儒杜敏,从而对整个图卷的来龙去脉获得完整的了解。关键字:姚廷美、有余闲图、杜隐君、杨维祯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流,不仅画家众多,而且山水画最能体现元代绘画的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画史所称“元六家”,即赵孟、高克恭、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都以山水画为擅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画家在山水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比如赵孟的同乡、湖州画家钱选、姚廷美、唐棣,都被认为是元代重要的画家。姚廷美传世画作不多,现藏海外的有余闲图是其绘画中唯一有题诗、有年款,且保存了大量元人题咏的作品,值得关注。姚廷美有余闲图(图 1),纸本,墨笔,纵 23.1 厘米,横 84厘米,现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卷前有元末章弼篆书引首“有余闲”,卷后有杨维祯有余闲说及 21 余位元人题咏。又有清初梁清标多方收藏印,后入乾隆内府。著录于吴其贞书画记卷三、石渠宝笈卷 33 御书房六、故宫已佚书画目、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美国加拿大编)等。此图描绘了在了无人烟的山水中,树荫下有竹篱一带、茅屋二椽,高士独坐于溪水之旁,左手执卷。作者署款:“至正廿年春正月日作此,并系鄙语于尾:地偏人远闭柴关,满院松阴白昼闲;眼底风尘浑忘却,坐看流水卧看山。吴兴姚廷美书。”七言题诗阐释了图画的内容。卷后有杨维祯有余闲说(图2),绢本行书,墨色较淡,释文如下:有余闲说。欧阳子诗曰:“得朋为乐偶偷闲。”闲仅得于偷,便不得谓之有余矣。东坡诗曰:“因病得闲殊不恶。”闲得于不获已之疾病,则又不得谓之有余矣。鄙哉!晚宋人之诗曰:“剩买田园准备闲。”闲必以田园之广置,则又适以害吾之闲,而闲且日不足矣,谓之有余又可乎?淞之青龙有杜隐君者,内有良子弟为家督,下有勤臧获为生产,而外有贤姻友为守望。君得以安居饫食,优游以卒岁。则其闲也,不偷于得朋,不出于因病,不损于田园之广置,闲曰有余,岂诬我哉!君介吾友生张梦臣征说,为之说如此,而工诗者为歌之如左云。至正庚子二月初吉,东维子书。东维者,泰定丁卯榜进士、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会乩杨维祯也。钤印:九山白云居、清白传家、廉夫、铁篴道人。其后还有万镒、张俊德、昂吉、徐士全、高玉、李明复、吕麟、张谦、陶唐文、吴元圭、包炯、王造、马处义、林以庄、顾舜举、王经、林寿昌、高志道、林珣、孟惟诚、孟之冀等六纸 21 位元人题咏,呈现了较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一、姚廷美与李郭画风姚廷美,字彦卿,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末画家。生平资料很少,至正二十五年(1365)成书的夏文彦图绘宝鉴只是一笔带过:“孟玉涧、吴庭晖,皆吴兴人。画青绿山水、花鸟,虽极精密,然未免工气。同时有姚彦卿,亦能画。”1孟玉涧、吴庭晖(疑为胡庭晖,吴其贞书画记载有其绢画三幅,称“气色平常,是为金碧山水,盖仿赵千里”2“丹墨鲜明,画法到家”3),是活动于 14 世纪上半期的画家,若姚廷美与他们属于同时代的话,至正二十年(1360)有余闲图 应该算是晚期作品了。美国艺术史家班宗华先生 1977年发表了 吴兴姚彦卿(廷美)考,从存世作品入手,论证了姚彦卿、姚廷美实为一人,并推测“彦卿”为名,“廷美”为字4。其实早在清初吴其贞书画记卷三,直接图 1 元 姚廷美 有余闲图图 2 元杨维祯 有余闲说061060艺术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就把署名姚廷美的有余闲图称为“姚彦卿有余闲图”5。吴其贞(16071677)是明末清初见闻广博的书画鉴赏家,当时大量传世名画都经过他的赏鉴,过眼姚廷美作品也不止这件,如该书卷四还记载“姚彦卿秋山烟霭图绢画一幅”。显然在他的认知里面,元人姚廷美即姚彦卿,不需要更多解释。又,书画记对古代画家皆尊称字号,如赵松雪、高房山、倪云林等,无直呼其名者,更早一点的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同样如此。根据这一规律,可知“彦卿”为字,“廷美”为名。姚氏传世作品中,雪山行旅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雪景山水图(波士顿美术馆藏)、溪阁流泉图(湖北省博物馆藏)三件竖幅画都是绢本,山石、寒林的画法明显来自宋代北方山水画代表人物李成、郭熙传派(见表 1)。而雪江渔艇图(故宫博物院藏)构图和有余闲图相近,右侧为宽阔的水面,左侧有茅屋树石,无署款,仅于左下位置钤“姚氏彦卿”“胸中丘壑”两方白文印。这种一江两岸的横向图式在元人斋室图如张渥竹西草堂图、王蒙惠麓小隐图等作品中常可看到(见表 2)。由于中国画的手卷是自右向左逐渐展开,所以画家经常在右侧布局自然山水,到了画面的中后段才让观者看到屋舍和人物。尽管姚廷美描绘的是江南的平远风景,仍然运用了卷云皴、蟹爪树等典型的李郭技法,这种长期养成的笔法特点是界定其画风的重要依据。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八记载他在苏州见到“元姚彦卿瘦蹇寒林,笔法仿郭熙”6,并有杨维祯题七绝一首。另外,姚廷美还能作花卉,味水轩日记卷五载“姚彦卿桃花,纤丽可爱。题云乡先生姚子敬诗,为良佐并书于此”7。姚廷美与松江的关联,除了这幅有余闲图,还有至正十九年(1359)的学聚斋雅集。杨维祯联句书桂隐主人斋壁诗序云:“至正己亥冬十月四日,予偕吴兴姚廷美、义兴高玉窗、夏长祐、吴郡张学、湖西张吉、富春吴毅同游淞之顾庄,酹橘隐老仙墓。因过郁聚学聚斋,见桂隐主人。供茶设醴,席上与诸客联七字句,成一十韵十有八句,书于斋之壁。”8当时杨维祯刚刚从杭州移居松江,携一众人等去璜溪(今上海金山区吕巷镇)祭拜故人吕良佐,随后在学聚斋宴集。姚廷美在随行人员中排名居首,可能因他的年龄资历较其他人略长。这样的酒宴、赋诗、奏乐、题字的场景,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联想,即姚廷美有可能随杨维祯游历松江多地,造访过青龙镇杜隐君的居所,从而绘制了有余闲图。9此外,在至正二十一年(1361),姚廷美到访了松江张堰(今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为老伶杜彦清画小像。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有马琬 竹箫铭手卷一件,云:“真定杜彦清得湘竹箫于金华杨簿领。至正辛丑(1361)来赤松溪(即张溪、张堰),为余一弄,因作 秋林吹箫图 以报,之后系以铭。人物,吴兴姚彦卿作也。”(图 3)这是仅见的姚廷美能画人物的记载。马琬是杨维祯得意弟子,杜彦清是竹西草堂主人杨谦的乡邻,杨维祯曾为杨谦撰文多篇,也为杜彦清作湘竹龙吟辞。只是不知这次赤松溪的雅集是否也有杨维祯的参与。前文提到了图绘宝鉴的记载。图绘宝鉴是一部历代画家资料的汇集,编者夏文彦是元末松江人,也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款识中提到的“云间夏氏知止堂”的后人。然夏文彦没有把姚廷美视为重要画家,仅仅附列于孟玉涧、吴庭晖两位吴兴画家之后,以“亦能画”三个字加以评述。而且他也没有提到姚廷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