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奏响
心象
协奏曲
俞建文
奏响爱的心象协奏曲俞建文【编者按】俞建文教授的心象艺术概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试图探寻一位跨世纪的老知识分子是如何将艺术革新与时代变革、艺术与生活、个体生命、国家命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以及由此呈现出的承继、创新、发展、和谐之间深刻内在关系的 多彩精神图像。美学家王杰教授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写道:“俞建文教授在这部专著中将心象艺术作为一个艺术批评和美学概念提出来,以对柴祖舜先生的绘画深入研究为基础,论证了心象艺术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创新的理论根据,从它的历史渊源、当代社会的审美关系,以及艺术家独特的生活经历对于心象艺术的形成的具体关系等几个方面,在对柴祖舜先生心象绘画作出美学分析的基础上,从中西文化相比较的宏观视野上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心象艺术在当代 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本刊特邀俞教授撰文,向广大读者介绍该书的核心内容和美学意义。艺术创作者应有着对自然与社会敏锐的感受力,与众不同的观察体验视角,非同凡响 的思想理念,熟练而别出心裁的技法,不失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吸收外来成果的兼收并蓄能力;既能唤起普遍的共情,又能突显自己的标识性符号与独异风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在共同价值与本土语境之间所追求的境界。“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丰富 的表述,后人可以随心而化之。庄子?人间世中“心斋”言为:“唯道集虚,虚者心斋”?,意为摒除杂念,达臻虚静纯一、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和审美态度。王阳明先生有“心即理”的命题,心是纯粹无俞建文,中 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当代马 克思 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当代艺术批评研究室主任,天津美术学 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国内外心象艺术策展等研究。陈鼓应注:庄子今注今译上册,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书评与会议综述方所、无定形的精神实体,而知与行便构成了它的外显发动的两种意向”?。这种生命体验中所感悟之道,非同于西方由论证技术形成的理论成果。当然,思想进路不分高低,故不可厚此薄彼,二者应互鉴相生,共同助力探究事物表象与内在和谐的规律。约三十年前,创立了心理理论的积极心理学 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心流”的概念,此属“神经美学”研究领域,却正论证了庄子的“心斋”之悟,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的自由生发性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专家王杰教授主编的审美人类学,以丰富的中 国案例阐述人类历史的研究路径,同时关注了国际学术前沿的“气氛美学”概念,从人类的历史经验,寻回人的整全性的条件,试图解开心之奥义迷雾。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心居,也在讲述百姓于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心态,试图在现实中寻回心所安处。在这一时代发展的共同指向面前,科技与人文会不再区隔背反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与现代性接洽?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对当代艺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艺术家具备承继传统的能力,拥有与人类命运共呼 吸的胸襟,并将艺术感悟转化成新的视觉表达形式。艺术家在世界观、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其创作中的题材选择、主题运思、情节安排、形象塑造、结构布局,其中最重要的艺术“风格”,微观而言是艺术家精神特性的印记,是成熟的艺术家的标志,宏观而言则建构着民族文化价值。只有那些拥 有 为天地立言的品格,不畏个体所遭困境,能潜心探索,具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格局,且勇于另辟蹊径的“心”,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人类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碰撞冲突、求同存异的历史境遇中,创作出有着艺术家个人生活态度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人们的感知,进而改善世界。笔者小心翼翼地使用“改善”一词寄望现实,其不同于“改 变”一词所意味着的未来的不确定性,言“改善”似还有勇气相信确定的觉醒时代将会到来。我们对艺术品的欣赏,离不开对艺术家的生活(即他如何安 身、安业、安心)的深人了解。尽管受所处时代环境变迁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仍能反作用于其生命轨迹,我们从当代中 国心象艺术家柴祖舜的艺术创 作中可见一斑。柴祖舜先生临近岁时,耳朵失聪,双腿膝盖骨损坏,导致人站立不稳,两手又患上帕金森病,颤抖不停,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创作。中华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知与西方价值系统不同,虽饱受病痛折磨,柴先生却没有如梵高般狂热地乞求 神灵的救赎,也没冯达文、郭齐勇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马 克思主 义美学研究有像美国著名简约抽象画派代表人物罗斯科那样选择自杀,更不似狂放不羁、竭力追求自我而走向美学上的极端自由主义的波洛克一相反,他表现出非凡的韧性与革新的 勇气,创作出不同凡响的“心象绘画”。柴先生以将生命浸润于艺术创作的方式疗愈着自身病痛,又在新旧融合的尝试中,尽显中西合璧之态势,开辟出新时代的中华文化精神新境界。正所谓艺高胆大,柴祖舜先生选用彩墨不吸的泥金纸为材料,用 金色作为底色,让色彩互相冲突,水墨油彩自由流淌,恰到好处的笔隐形显,似有意牵引着观者上天落地、走南闯北,顺畅地博古通今。朦朦胧胧、似象非象的心象艺术,似 乎让人感觉艺术家是在逃离对时代的颂赞,实乃相反,艺术家正是怀着更深沉、更宽广、更喜悦的心情,从当代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理念创化出与新时代共舞的“心象艺术”。如六祖坛经所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观赏“金涛骇浪”的心象作品,似听黄河咆哮,滚滚向前,又仿佛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跌岩起伏,柴先生的心象世界如诉不尽的爱的欢声笑语,化悲为喜而永驻人间。至此,似可理解柴祖舜先生为何喜用金色为底色,用中 国传统文化的“五行”来分析,正是金对土,而土孕育万物,寄托着艺术家内心对 爱的 渴望:天地圆融,和和美美。此“心”不正是“天人合一”“为天地代言”的真实写照吗?美剧人生切割术描绘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将生 活与工作完全剥 离的未来。这迫使我们追问,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不 也印证着我们要创造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所追寻的“完整的人”的迫切性吗?面对现今社会的 消费主义、拜金主义、霸权主义等繁乱百态,艺术的发散性思维与审美的综合性思维结合,为科技与物质主导的社会增添了平衡。现代世界已进人后工业化社会,人类从事的机械重复工作也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机器所替代,人类的存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倍受企业界尊崇的管理学创始人德罗克,其所追求的效率至上的理念,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完整性而言是有缺陷的究其根由,单一化思维导致本来完整的人、完整的需求被分割在封闭 的狭隘空间。故而,坚持秉承中华文化关于“人的和谐”的三大定律:本体性、能动性和想象力,从中华文化特有的“心斋”到“心学”,启悟当代“心象艺术”,结合西方偏重于生理上研究人的“心流”,从内而发,又从外人内寻回“人”对世界变化特有的感受力,才是培养人的“心居”定力,避免“异化”之道。十余年前,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接受访谈时曾认为,中国将可能引发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是回到古希腊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 定人的感性存在;第二次文 艺复兴将回到以孔子、庄子为核心的中国古典传统,其成果是将人从机器的统治下(物质机器与社会机器)解放书评与会议综述出来,使人获得丰富的人性与温暖的人情这也需要中 国的生产力充分发展、经济力量足够强大才可能。在中华文化复兴大业中,我们既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生活需求,也热衷于安心、养心、正心的琴棋书 画精神品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屈辱,后引进西方的科学文明,实乃吸收征服自然的技术。由于对“科学”一词的概念认识不清,中华文明的科学性遭到全盘否定,民族失去了文化自信的基石,厚今薄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自我批判与反省中,我们认为,对“科学”的理解首先应包含着人类为了更适宜地生存而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思考、探索;其次是人活着要有方向,时时返观自身,寻找社会发展规律;第三,为了生活的幸福,人类发展出情感表达形式的多 样性与共通性。在部分学者的分割 式思维面前,我们要保持“审美力”。儒道释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儒家的正心、道家的养心和佛家的 慈心,对“人”的完整性成长至关重要。或有说法认为人年轻时应学儒,中年时应学道,年老时应学佛,这种分割式思维已完全背离了综合思维,失去了对事物的系统性把握。因此,我们需要构建辩证而全面把握历史时空的观念体系,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融合,培育身心合一、天人合一、本来如一的 和谐观念,研究“心象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致力于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传统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艺术。如此,即使科技宰 制着社会,人类本能反应的情绪仍可通向觉醒的、和谐的、完整的人性状态,从而焕发出光芒洒满世间。心象艺术无愧为新时代的人类灵性之画,心存所爱,梦想人间常欢之协奏曲。(特约编辑:傅子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