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本科
层次
技术
技能
人才培养
实践
思考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张延(),男,安徽太和人,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第 卷第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 专本互鉴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张延,何俊,张冠双(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摘要:文章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专本互鉴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演进入手,介绍了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在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关键词:职业本科;模式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合肥学院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包括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个专业。目前试点工作已历时年多,培养了届近 名毕业生投入到土木、水利、交通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取得了良好的试点效果和社会效益。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首先,学院成立独立的本科教育工作部和两个专业教研室,负责试点工作的政策研究、理论创新、资源协调和具体实施。团队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借鉴现有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多年办学经验,探索出一套“四方协同、专本互鉴、项目载体、工学交替”的特色培养范式,汇集校校行企四方优势资源,依托工程案例、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认岗、跟岗、顶岗、轮岗的实践教学流程,共建课程资源、实训基地、职业岗位训练条件,共同开发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其次,按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协同评价”的总体思路,校校行企根据培养阶段和教学分工建立课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人才质量总体评价体系。第三,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按照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校校行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持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质量。从专科育人模式的总结到本科层次的育人实践,再到专科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互鉴共进。依托水安学院、徽匠产业学院合作平台,持续深化校校行企深度融合。图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图专本互鉴的三个演进 培养模式的演进:从双元合作到多元协同 年以来,从专科层次教育,到本科层次试点,再到专科“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探索一直向前演进。校企合作深度不断加深,参与主体增加且逐渐形成命运共同体。特别在本科层次试点阶段,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合肥学院都希望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安徽建造师协会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在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安徽水安建设集团等大型企业需要具备更强岗位能力的员工,这样校校行企基于使人才通过受教育提升能力的共同诉求,指引着四方在育人协同效应方面持续提升。通过“校校行企”更广泛深入的资源融合,并采用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及通过“认岗、跟岗、顶岗、轮岗”方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实施过程,培养出了岗位能力更强,岗位契合度更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优的人才。培养要素的演进:走向高质量和系统化校校行企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四方都能更好地协调资源汇集于人才培养的课程、师资、实训条件、职业岗位训练条件等要素之中。课程方面:行业企业提供真实工程项目作为案例,安徽水院与合肥学院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改进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资源,新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立体化教材。师资方面:第期张延,等:专本互鉴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更好的协调配合,“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在行业企业的锤炼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更快提升。实训条件方面:学校建设过程中引入了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典型技能的实训环境。职业岗位训练条件方面:企业为学生、学徒、准员工提供了全面的认岗、跟岗、顶岗、轮岗的岗位能力训练机会。基于提高人才岗位能力(技能)的共同目标,各项人才培养要素在培养实践中越来越完善和系统。人才评价的演进:走向四方协同、全过程的评价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之前,学业成绩与培养质量以学校评价为主,行业企业仅在特定环节参与。协同机制建立以来,按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协同评价”的总体思路改进评价体系。课程方面:平时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常规考核与竞赛考核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通过第一、二、三课堂考核,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考核。人才总体评价方面:施教主体按照教学分工和所属阶段协同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制订了 学生学习成果学分认证转化办法,竞赛成绩、研究论文、调研报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发明专利等成果均可转化为相应学分,为学生依靠特长成才提供支持。实践的实施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近年来,本科学生获全国性团体和个人赛项 项,其中一等奖 项;所辐射专业群专科学生获国家级赛奖项,省部级 项,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精准对接名企,就业质量优、社会评价好,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本科学生考研录取率占,考研等次连年优秀。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探索与实践所形成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相关专业群推广应用,年水利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带动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服务发展能力提升依托产业学院、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围绕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校校行企着力深化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改革创新,实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贯通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实践的创新之处 培养体系的创新学院成立水安学院、徽匠产业学院等协同育人平台,实现了“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师资团队、课程资源、实训条件、科研应用、社会培训”等七大方面融合,构建了“价值统一、目标一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校行企”命运共同体。培养模式的创新借鉴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高素质专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合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紧抓“技术技能”和“多元主体”两个关键词,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校校行企”协同育人,创新了“专本互鉴、四方协同、项目载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年探索与实践,带动了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相关专业群改革和建设,年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卷 培养路径的创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融入技能竞赛要求,教学过程注重技能训练,课程考核推行以赛代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四方协同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场景轮换,以学生、学徒、准员工身份,实现认岗、跟岗、顶岗、轮岗四个阶段的岗位能力训练。评价体系的创新从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升级为“校校行企四方协同”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更具全面性。基于四方协同评价,按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思路,完善“全过程全要素评价”方式,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制定 学生学习成果学分认证转化办法,竞赛成绩、研究论文、调查报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术改进与发明专利等成果均可依规转化为相应学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结束语“四方协同、专本互鉴、项目载体、工学交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学校水利专业群开展复制,并辐射校内其他专业群建设,有效支撑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先后面向全国 多所职业院校,介绍推广办学经验,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俞林,颜炳乾,周桂瑾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实现“稳中求进”:现实需求、发展定位与行动路径职业技术教育,():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教育发展研究,():陈群新时期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教育与职业,():徐国庆 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责任编辑胡进)(上接第 页)参考文献吴联威高填方路基沉降量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智能城市,():孙鹏轩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公路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研究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张满想,赵健,郭昕,等灰色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研究及应用中外公路,():杨三强,段士超,刘娜,等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与预测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卢飞强,师旭超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路基工程,():周黎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路基施工沉降预测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郭亚宇,庞旭卿 变权重组合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河南科学,():罗强,程明,王腾飞,等 中等压缩性土地基工后沉降预测三参数幂函数模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王伟,宰金珉,卢廷浩 软土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与指数曲线模型分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邓洪高,姚鹏远,孙希延,等 灰色马尔科夫 动态模型在滑坡形变预测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赵诗涛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量变权重组合预测的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严亚波基于初值与背景值组合优化的灰色 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无锡:江南大学,马捷,谭国强,韩文喜不同沉降预测方法在机场地基中的应用分析民航学报,():施旭光,章程,王旭东,等 建筑基础沉降预测方法 中国科技信息,():(责任编辑胡进)第期张延,等:专本互鉴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