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住在
贝壳
鹧鸪
小重山
110111CULTURE 水文化之旅住在贝壳里的鹧鸪姨 文、图|小重山 编辑|田宗伟福建有三大渔女:湄洲女、惠安女、蟳埔女。蟳蜅女也叫鹧鸪姨、蟳埔阿姨。主要生活在泉州市晋江出海口北岸,她们居蚝宅,簪花围,撬海蛎,拜妈祖,是一群来自海洋的天使,也是泉州当地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头上顶一座花园一位摄影师朋友告诉我,位于晋江入海口北岸的蟳埔是极为有趣的渔村,要我务必去探访一番,于是我便抽空如约前往。所谓“如约”,是因为有个蟳埔女会接待我。我不想烦扰他人,便先到蟳埔码头观察一番。码头上停满车辆,人们正在装卸海蛎,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想,泉州街头的名吃海蛎煎、蚵仔煎,主要食材应该就是出自这里。从江边滩涂看,这里显然是海蛎养殖基地,所出“蟳埔蚵”看上去极是肥美。蟳埔码头原是刺桐古港的一部分,专供渔船及商贸运输船只停靠。20 世纪 80 年代曾被国务院指定为对台贸易码头,后被停用。走近码头,只见江边大小渔船一字儿排开,甚是壮观。再前行几步,见一群人正将满装海蛎的网袋从货车上抬下来,倒在旁边的空地上,然后拿起剪刀剥出里面的软体。这些看似“粘糊糊”的东西,很快就会变成餐桌上的“蚵仔煎”。人群中几位阿姨看上去有些特别,细看才发现她们都头戴鲜艳的花儿,打扮得庄重而富有仪式感。我有些纳闷: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劳作场景,何以如此庄重。我在开元寺及泉州街头看到过类似的装束,没想到在此也能遇见。我凑到跟前拍照,一位年长的阿姨笑嘻嘻地说:“拍什么哦,不好看啦。”估计见惯了外地人好奇的目光,她们也不介意,而是继续埋头干活。后来才知道,这些阿姨就是蟳埔女。她们从孩提时期梳辫子起,就开始戴花,长大后则是盘嚣埔码头上劳作的嚣埔阿姨 110111CULTURE 水文化之旅住在贝壳里的鹧鸪姨 文、图|小重山 编辑|田宗伟福建有三大渔女:湄洲女、惠安女、蟳埔女。蟳蜅女也叫鹧鸪姨、蟳埔阿姨。主要生活在泉州市晋江出海口北岸,她们居蚝宅,簪花围,撬海蛎,拜妈祖,是一群来自海洋的天使,也是泉州当地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头上顶一座花园一位摄影师朋友告诉我,位于晋江入海口北岸的蟳埔是极为有趣的渔村,要我务必去探访一番,于是我便抽空如约前往。所谓“如约”,是因为有个蟳埔女会接待我。我不想烦扰他人,便先到蟳埔码头观察一番。码头上停满车辆,人们正在装卸海蛎,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我想,泉州街头的名吃海蛎煎、蚵仔煎,主要食材应该就是出自这里。从江边滩涂看,这里显然是海蛎养殖基地,所出“蟳埔蚵”看上去极是肥美。蟳埔码头原是刺桐古港的一部分,专供渔船及商贸运输船只停靠。20 世纪 80 年代曾被国务院指定为对台贸易码头,后被停用。走近码头,只见江边大小渔船一字儿排开,甚是壮观。再前行几步,见一群人正将满装海蛎的网袋从货车上抬下来,倒在旁边的空地上,然后拿起剪刀剥出里面的软体。这些看似“粘糊糊”的东西,很快就会变成餐桌上的“蚵仔煎”。人群中几位阿姨看上去有些特别,细看才发现她们都头戴鲜艳的花儿,打扮得庄重而富有仪式感。我有些纳闷: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劳作场景,何以如此庄重。我在开元寺及泉州街头看到过类似的装束,没想到在此也能遇见。我凑到跟前拍照,一位年长的阿姨笑嘻嘻地说:“拍什么哦,不好看啦。”估计见惯了外地人好奇的目光,她们也不介意,而是继续埋头干活。后来才知道,这些阿姨就是蟳埔女。她们从孩提时期梳辫子起,就开始戴花,长大后则是盘嚣埔码头上劳作的嚣埔阿姨 112113CULTURE 水文化之旅头戴花,且头饰形式各有不同。打扮时,先将长发盘在脑后,如海螺状,用一根骨笄或筷子别起来;然后戴上花环,一圈、二圈或三圈;最后再插上几枝格外鲜艳的花朵,甚至一把玉梳,名曰“簪花围”。我发现,花环用鲜花,有茉莉花、素馨花和含笑花等,据说这些花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寿晟带来移植于当地的,插花则多用绢花。颜色鲜艳的花朵使这些五六十岁的蟳埔阿姨看上去都像头顶一座“空中花园”。即使头发花白,看上去也热烈奔放,极富情调,就像海的女人。鹧鸪山下鹧鸪姨当地人将蟳蜅女又称作“鹧鸪姨”。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曾有误传称闽南俗语里有一个山头如果有两只鹧鸪,便会相斗至一方逃跑为止的说法。所以就把善骂好斗的“蟳埔阿姨”称为“鹧鸪姨”。其实这个说法是以讹传讹。真正的原因是蟳埔有座鹧鸪山,古代建在这儿的巡检司、铳令均冠之以鹧鸪。于是人们才将这些女性称为“鹧鸪姨”。有位学者说,蟳埔女的服饰具有族群的特征,在交易时是一种特别的“商标”,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根据村里发现的账簿显示,买花是蟳埔女生活中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甚至超过买米钱。一个阿姨挑起两袋海蛎,走下阶梯,到江里淘洗一番,再挑上来。来来回回,循环往复,而她的丈夫则心安理得地坐在小凳上,只用剪刀剥海蛎。一般而言,这类重活应该由男人来承担。显然,蟳埔女的生活轨迹与常人不同,有许多未知的秘密。还是要找本地人做向导,也许才能解惑,于是我便与朋友介绍的蟳埔女相约,在船舶管理站碰头。她们住在贝壳里与我相约的这位蟳蜅女名叫黄丽泳,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热衷于推介家乡文化、举办公益活动,还创办了一个蟳埔女文创摄影基地,接待宾客。不像海边所见渔女,丽泳长得柔嫩粉白,身上基本找不到从事劳作的痕迹。稍事寒暄,我便跟她走进蟳埔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头树下,都有蟳埔阿姨在剥海蛎。丽泳告诉我,海蛎也分种类,有养殖有野生,手脚麻利点儿的阿姨每天能赚一、两百块。蟳埔背靠鹧鸪山,三面临海,是古刺桐港所在地。乾隆版 泉州府志 载,三十六都所辖临海铺,“领后山、田园、供园、赤石、洋店、前埔、金崎、后埔”前埔即今蟳埔,“蟳”是海蟹的一种。丽泳说:“一次妈祖生日时,晋江对岸邻村奉献缎面彩帐,将前埔写成蟳埔。大家认为这里盛产红鲟、蚵虾,用蟳埔命名更妥贴,所以干脆叫蟳埔。”可见蟳埔之得名,纯粹是“无心插柳”。村里的妈祖庙叫顺济宫,取“顺天济世”意,有藏头联曰:“顺水扬帆普度众生登彼岸,济川作楫长蒙慈母庇邛舟。”从现存碑铭看,顺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拜埕(沿海晒盐或养介属生物的田)左右两株百年古榕,系同根所生,独树成林。大殿上方悬“靖海清光”匾额,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所献。据说施琅破逆平台,多得天妃“灵光幽赞,佐佑戎师”,功成后奉上金匾,叩谢妈祖指点。到顺济宫祭拜妈祖是蟳埔女生活的一部分。蟳埔人的蚵壳厝 112113CULTURE 水文化之旅头戴花,且头饰形式各有不同。打扮时,先将长发盘在脑后,如海螺状,用一根骨笄或筷子别起来;然后戴上花环,一圈、二圈或三圈;最后再插上几枝格外鲜艳的花朵,甚至一把玉梳,名曰“簪花围”。我发现,花环用鲜花,有茉莉花、素馨花和含笑花等,据说这些花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寿晟带来移植于当地的,插花则多用绢花。颜色鲜艳的花朵使这些五六十岁的蟳埔阿姨看上去都像头顶一座“空中花园”。即使头发花白,看上去也热烈奔放,极富情调,就像海的女人。鹧鸪山下鹧鸪姨当地人将蟳蜅女又称作“鹧鸪姨”。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曾有误传称闽南俗语里有一个山头如果有两只鹧鸪,便会相斗至一方逃跑为止的说法。所以就把善骂好斗的“蟳埔阿姨”称为“鹧鸪姨”。其实这个说法是以讹传讹。真正的原因是蟳埔有座鹧鸪山,古代建在这儿的巡检司、铳令均冠之以鹧鸪。于是人们才将这些女性称为“鹧鸪姨”。有位学者说,蟳埔女的服饰具有族群的特征,在交易时是一种特别的“商标”,在族内则是一种认同。根据村里发现的账簿显示,买花是蟳埔女生活中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甚至超过买米钱。一个阿姨挑起两袋海蛎,走下阶梯,到江里淘洗一番,再挑上来。来来回回,循环往复,而她的丈夫则心安理得地坐在小凳上,只用剪刀剥海蛎。一般而言,这类重活应该由男人来承担。显然,蟳埔女的生活轨迹与常人不同,有许多未知的秘密。还是要找本地人做向导,也许才能解惑,于是我便与朋友介绍的蟳埔女相约,在船舶管理站碰头。她们住在贝壳里与我相约的这位蟳蜅女名叫黄丽泳,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热衷于推介家乡文化、举办公益活动,还创办了一个蟳埔女文创摄影基地,接待宾客。不像海边所见渔女,丽泳长得柔嫩粉白,身上基本找不到从事劳作的痕迹。稍事寒暄,我便跟她走进蟳埔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头树下,都有蟳埔阿姨在剥海蛎。丽泳告诉我,海蛎也分种类,有养殖有野生,手脚麻利点儿的阿姨每天能赚一、两百块。蟳埔背靠鹧鸪山,三面临海,是古刺桐港所在地。乾隆版 泉州府志 载,三十六都所辖临海铺,“领后山、田园、供园、赤石、洋店、前埔、金崎、后埔”前埔即今蟳埔,“蟳”是海蟹的一种。丽泳说:“一次妈祖生日时,晋江对岸邻村奉献缎面彩帐,将前埔写成蟳埔。大家认为这里盛产红鲟、蚵虾,用蟳埔命名更妥贴,所以干脆叫蟳埔。”可见蟳埔之得名,纯粹是“无心插柳”。村里的妈祖庙叫顺济宫,取“顺天济世”意,有藏头联曰:“顺水扬帆普度众生登彼岸,济川作楫长蒙慈母庇邛舟。”从现存碑铭看,顺济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拜埕(沿海晒盐或养介属生物的田)左右两株百年古榕,系同根所生,独树成林。大殿上方悬“靖海清光”匾额,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所献。据说施琅破逆平台,多得天妃“灵光幽赞,佐佑戎师”,功成后奉上金匾,叩谢妈祖指点。到顺济宫祭拜妈祖是蟳埔女生活的一部分。蟳埔人的蚵壳厝 114115CULTURE 水文化之旅顺济宫香火旺盛,不时有村民前来献花磕头。对蟳埔人来说,妈祖就像家里的长辈,一直在照看着他们。有什么苦衷,都可以诉说,用不着拘束。村里还有些寺庙,供奉地方王爷、关帝和土地等。与泉州传统的红砖古厝不同,蟳埔最具特色的民居是“蚵壳厝”,即用贝壳建造的房屋。丽泳换上蟳埔女传统服装,头顶“花园”,带我走街串巷,前去参观这些房屋。南北朝时就有人“惟食蚝蛎,垒壳以为墙壁”,广州南沙区也有类似的“蚝宅”。最常见的“蚵壳厝”为明清建筑,地基以上四周砌红砖框,整堵墙均嵌白色蚵壳,构筑错落有致、简朴大方。闽南人将蚵也叫蚝,所以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蚝宅”。“千年砖、万年蚵”,由于蚝壳中有天然气孔,不仅坚固防水,隔热性能还好,所以蚵壳厝冬暖夏凉。尽管村里砖石结构的楼房越来越多,很多蟳埔阿姨仍欢喜住在蚵壳厝里。当地人说最初的“蚵壳厝”不是用本地海蛎建造。相传前往非洲东海岸的货船返回时,装载海蛎“空舱压船”,至刺桐港后将其卸在海边。遭遇乱世时,渔民生计艰难,只好捡碎砖砾石造房,在外墙镶嵌海边堆放的蚵壳,这就是闽南早期的“蚵壳厝”。但有学者考证认为,非洲沿海印度洋西岸不产近江牡蛎,这些蚵壳应该来自东南亚或南海北部沿海。丽泳说,现在建造“蚵壳厝”更不容易,因为能用的蚵壳,一个要二三块,只有土豪才置得起“蚝宅”。也有人将旧“蚵壳厝”改成民宿,招揽顾客。只是不知道睡在这样的“贝壳”里,是不是能听到海的声音。村西头是蟳埔女服饰传习所,里面有蟳埔传统服饰。丽泳指着几个模特儿,问我能否看开元寺勤佛 114115CULTURE 水文化之旅顺济宫香火旺盛,不时有村民前来献花磕头。对蟳埔人来说,妈祖就像家里的长辈,一直在照看着他们。有什么苦衷,都可以诉说,用不着拘束。村里还有些寺庙,供奉地方王爷、关帝和土地等。与泉州传统的红砖古厝不同,蟳埔最具特色的民居是“蚵壳厝”,即用贝壳建造的房屋。丽泳换上蟳埔女传统服装,头顶“花园”,带我走街串巷,前去参观这些房屋。南北朝时就有人“惟食蚝蛎,垒壳以为墙壁”,广州南沙区也有类似的“蚝宅”。最常见的“蚵壳厝”为明清建筑,地基以上四周砌红砖框,整堵墙均嵌白色蚵壳,构筑错落有致、简朴大方。闽南人将蚵也叫蚝,所以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蚝宅”。“千年砖、万年蚵”,由于蚝壳中有天然气孔,不仅坚固防水,隔热性能还好,所以蚵壳厝冬暖夏凉。尽管村里砖石结构的楼房越来越多,很多蟳埔阿姨仍欢喜住在蚵壳厝里。当地人说最初的“蚵壳厝”不是用本地海蛎建造。相传前往非洲东海岸的货船返回时,装载海蛎“空舱压船”,至刺桐港后将其卸在海边。遭遇乱世时,渔民生计艰难,只好捡碎砖砾石造房,在外墙镶嵌海边堆放的蚵壳,这就是闽南早期的“蚵壳厝”。但有学者考证认为,非洲沿海印度洋西岸不产近江牡蛎,这些蚵壳应该来自东南亚或南海北部沿海。丽泳说,现在建造“蚵壳厝”更不容易,因为能用的蚵壳,一个要二三块,只有土豪才置得起“蚝宅”。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