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长中区长6油层注采对应性评价_刘成.pdf
下载文档

ID:2725111

大小:716.86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子长 中区 油层 对应 评价
2023 年 第 2 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3 年 2 月 Chemical Engineering&Equipment 61 子长中区长 6 油层注采对应性评价 子长中区长 6 油层注采对应性评价 刘 成1,高卓林1,何金波1,师 淏2(1延长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2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7300)摘 要:摘 要:对于生产中后期的低渗油藏而言,平面及纵向注采矛盾突出,剩余油挖潜潜力较大,而合理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关键在于要明确研究区注采系统状况。文中利用测井和射孔资料,通过绘制各注采井组的油层剖面以及油层射孔位置,明确注采井间连通关系及注采对应情况,统计出不同井区类型的油层动用程度,进行平面和纵向注采对应性分析,并利用油层连通情况对生产井受效方向和程度进行研究。在明确注采对应矛盾前提下,同时提出相应的合理储层改造措施及注采方案优化方向。关键词:关键词:低渗油藏;油层动用程度;注采连通率;注采对应性;注采优化 引 言 引 言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对于任何注采井网而言,其油层注采对应状况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而油层注采对应状况的优劣直接关乎油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产量、含水率以及采出程度1。要对注采对应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就必须明确注采井间的注采连通及对应关系,特别是生产中后期,就需要对各油层动用程度以及注采对应和连通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合理地进行调剖、堵孔、补孔和二次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从而提高产量,降低含水率,同时实现剩余油挖潜2。在低渗油田中,以滨南油田注采优化为例3,研究区通过注采井网完善,同时对注水井以及油井进行补孔,注采对应率 65.5%提高 79.2%,综合递减率及含水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增油效果显著。1 区块概况 1 区块概况 子长中区开发单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区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属于黄土高原地貌,地面海拔 9501492m;其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东部中段,总体表现为一西倾的平缓单斜面貌,坡降一般为 710m/km,倾角 1 左右;断层和局部构造均不甚发育,局部可见构造掀斜和差异压实作用下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主力产层为延长组长 6 油层组。长 6 油藏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油井采用射孔压裂投产,子长中区于 1984 年开发,1992 年开始注水,是长 6 油藏开发老区,截至 2020 年 12 月,采油速度仅0.13%,采出程度 6.15%,综合含水 75.63%。根据子长中区开发方式以及井网形式的不同,将划分为三种区块类型,即自然能量开发井区,正方形注采井网开发井区,不规则注采井网开发井区。研究区注水开发已进入中后期,生产井普遍含水较高,甚至部分井已经水淹,但研究区采出程度低,油层水驱动用效率较差,平面及纵向注采矛盾突出,剩余油挖潜潜力巨大。因此现阶段关键在于要明确研究区注采系统状况,以及注采井间的连通性和油层连通状况,这对于研究区后期注水开发油藏的动态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合理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油层动用程度分析 2 油层动用程度分析 油层动用程度定义为所射开油层厚度与总油层厚度比值,作为开发动态分析的关键指标,所反映的是油层整体射开程度。通过整理研究区各小层射开油层厚度与未射开油层厚度数据,分析长 6 油层有效动用程度,统计成表 1。可以直观看出,纵向上:各小层有效油层动用程度差异较大,长62小层动用程度显著大于长 61和长 63小层,平均达到55.74%,而长 61和长 63小层动用程度普遍低于 40%。平面上:就不同开发单元而言,不规则井网开发单元动用程度最高,为 47.87%,自然能量开发单元次之,为 44.71%,而正方形井网单元动用程度最低,仅为 25.34%。就不同井型动用程度而言,不规则井网单元与自然能量开发单元各小层油井动用程度相当,而正方形井网单元各小层,特别是长 62、长63层显著偏小;对水井而言,正方形井网单元各小层油层动用程度均显著低于不规则井网单元。表 1 子长中区长 6 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统计 表 1 子长中区长 6 油层储量动用程度统计 油井储量动用程度/%水井储量动用程度/%层位 不规则 正方形 自然 不规则 正方形 长 6 各小层合计动用程度/%长 61 38.89 32.99 34.54 39.40 19.70 36.16 DOI:10.19566/35-1285/tq.2023.02.01962 刘 成:子长中区长 6 油层注采对应性评价 长 62 60.03 22.48 59.82 61.26 34.93 55.74 长 63 39.60 20.35 40.62 45.45 14.72 38.23 长 6 各井网类型合计 46.97 27.58 44.71 48.77 23.09 43.58 因此,通过油层射开数据统计以及动用程度计算来看,大量的有效油层动用程度较低,仍存在大部分有效油层尚待开发,剩余油储量较大,应重点关注研究区油层射开程度,特别是长 61和长 63小层的油层储量动用,提高区块整体动用程度。3 注采对应性评价 3 注采对应性评价 利用各井测井资料,绘制各注采井组连井剖面图,同时进行砂体及油层解释,并引入射孔数据,直观展现各油层射开情况。并将同一注采井组的生产井与注水井进行油层和射开比对,明确生产井各油层的注采对应情况,包括有注有采、有注无采以及有采无注情况。考虑到经济因素,层厚小于2m 油层不纳入统计范畴。3.1 纵向注采对应性分析 通过各油层的射开情况以及与注水井连通状况,进一步对各采油井注采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归类,包括有注有采、有注无采和有采无注三类,统计出各小层的油层厚度及井数,如表 2 所列,并绘制出不同注采对应关系下的油厚占比分布直方图(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规则井网单元各小层有注有采对应关系占比最高,均达到 40%以上,有采无注占比相对稍小,在 30%40%之间,而有注无采占比最小,基本在 20%及以下;在正方形井网单元,各小层间注采对应关系差异较大,长 61小层有注有采占比最大,有采无注次之,有注无采占比最小,而长 62有注有采和有注无采占比相当,均接近 40%,有采无注相对较小,而 63有注无采和有采无注占比相对较大,注采对应关系相对较差。综合考虑,对于不规则井网单元,应加强精细化有效注水,做到既有采,也要有精准注水,提高注采效率;而对于正方形井网单元,加强精细化有效注水同时,也要加大有效油层射开程度,有注水同时更要使油层得以有效动用。表 2 不同注采对应关系下油层厚度及井数表 表 2 不同注采对应关系下油层厚度及井数表 不规则井网 正方形井网 有注有采 有注无采 有采无注 有注有采 有注无采 有采无注 厚度 井数 厚度 井数 厚度 井数厚度 井数厚度 井数 厚度 井数层位/m/口/m/口/m/口/m/口/m/口/m/口 61 474 80 229.5 50 379.7 70 110.223 60.5 15 86.3 17 62 686.7 127 238.9 61 533.5 98 74.2 13 71.4 20 41.3 10 63 259.5 59 126 39 259.2 67 19 5 28 9 30.3 11 合计 1420.1 266 594.4 150 1172.4 235 203.441 159.9 44 157.938 (a)不规则井网单元各小层注采对应情况 (b)正方形井网单元各小层注采对应情况 图 1 长 6 小层注采对应关系分布直方图 图 1 长 6 小层注采对应关系分布直方图 刘 成:子长中区长 6 油层注采对应性评价 63 3.2 平面注采对应性分析 对研究区长 6 油藏注水开个井组注采对应性逐一分析。结果显示,注水开发区长 6 油藏开发注采井组对应性较差,注采对应率达到 100%的井组寥寥无几,大部分井组只有两三口井受到注入水的影响,平均井组注采对应率只有 44%(图 2)。在注水开发区域内,通过统计得出,在 537 口采油井中,有注有采井数为 176 口,占比为 32.77%,有注无采井数为 92 口,占比 17.13%,而有采无注井数为 269 口,占比达到 50.09%,占到总采油井的一半。原因在于子长中区开发单元注水井分布不均衡,存在部分区域周边无注水井,难以形成注采井网,以及存在部分井网注水井与采油井射开油层不一致,造成油层未得以有效动用,使得有注无采和有采无注井数占比达到 67.22%。同时,根据油层连通情况对油井受效方向和程度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在统计的 437 口井中,单向受效井数为 141口,两向受效井数为 31 口,而三向受效井数仅为 5 口。从图 2(a)可以看出,未受效井数占比达到一半以上,为59.73%,单向受效占比为 32.27%,两向受效占比为 7.09%,而三向受效井仅占 0.92%。图 2(b)中,不同受效程度上长62小层井数占比均最大,单向受效长 62占比 44.75%,长 61占比 35.36%,长 63仅为 19.89%;而两向受效中长 62占比达到 63.64%,长 63仅为 12.12%;三向受效的 5 口井中,长 62占到 4 口,可以看出长 62小层受效程度显著好于长 61和 63小层。(a)不同受效程度井数占比图 (b)各小层受效程度占比分布直方图 图 2 油井不同受效程度井数占比 图 2 油井不同受效程度井数占比 4 结论与认识 4 结论与认识(1)生产井存在大量可动用油层未射开,研究区整体所动用油层仅占 43.58%;以及在注采井网中存在“有注无采”油层更需加大补孔力度。通过补孔,提高注水井和生产井的注采连通率以及研究区整体油层动用程度,使得遗留油层和剩余油富集层位开采效率得以改善。(2)对于注采井网中存在的“有采无注”油层,注入水未能得到有效波及,注采层位不对应导致驱油效率差系列问题。精细化注水实现注入水有效波及,提高地层存水率和各油层驱油效率,降低层间矛盾同时完善单一油层注采对应关系。(3)就注水开发区而言,未受效井数占比达到 59.73%,问题在于周边生产井距离现有注水井较远,注入水难以波及,未形成有效注采井网。同时受效井以单向受效为主,水驱波及范围和动用程度有限。可通过生产井转注,完善研究区注采井网,提高区块整体水驱波及和油层动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进博,薛鹏辉.WYB 采油厂新庄区域注采对应性分析J.石化技术,2017,24(10):294.2 王震.南梁油田长 4+5 油藏加密井区注采对应关系及三维地质建模分析J.云南化工,2021,48(02):135-136+148.3 姚兰芳.滨南油田注采完善的效果与分析J.内江科技,2009,30(02):126-1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