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首饰
研究
综述
呼斯乐
Vol.44 No.3Mar.2023第 44 卷 第 3 期2023 年 3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首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根据历代文献记载,狭义“首饰”源于古代“首服”“头面”,特指男女头上的饰物。后汉书 舆服志:“秦雄诸侯,乃加其武将首饰为绛袙,以表贵贱。”东汉刘熙释名所释“首饰”范围甚广,涉及冠冕、簪钗、镜梳、璜珰、脂粉等,共四十多种名目1。广义“首饰”概念尚未统一,不限指头部的装饰,常见的有发、颈、耳、手、面、冠、带、佩等各种装饰2。根据考古发现,我国首饰可考实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至今日,“首饰”已经成为一种交叉性学科,学者们从考古学、艺术学、人类学、政治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工艺学、地质学、医学等范畴对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甚多。对中国首饰艺术的研究进行现状梳理,有利于宏观地了解中国首饰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与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一、中国“首饰”研究的几大发端“首饰”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原因在于国务院于1982年9月21日批准恢复国内金银首饰销售,作为中国珠宝首饰市场恢复的开始,针对“首饰”的研究集中于轻工业领域。至1982年大批学者开始关注“首饰”的对外贸易问题,如王宜轩首饰钻石的技术标准和证书贸易,江衡国际首饰市场,袁世良谈谈开放珠宝首饰行业,许显光香港首饰业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后“首饰”成为一种重要的外销商品而阐发的。国内首饰“传统技艺”的对外保护问题也在此时被关注,如景泰蓝的教训以日本华侨偷取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故事为引,呼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中国独门技术。该时期“首饰”研究侧重其“商品”属性,除了对市场的介绍,还有一批关于如何鉴定珠宝首饰的相关成果。“首饰”在当时的语境下,被视为“外贸”商品,故而也有从“工艺美术”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如北京首饰厂无氰镀金新工艺,吴少湘透雕与金属工艺等;还有介绍国外“首饰”款式的图像资料,如装饰于1986年第一期刊印了5张相收稿日期:2023-01-07作者简介:呼斯乐(1986-),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北方民族首饰研究;郝相熠(1993-),男,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研究方向:装饰艺术;张薇(1997-),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研究方向:图像学。基金项目: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地方民族语言文字科研项目一般项目“蒙汉语中首饰名称认知共性研究”(MW-YB-2021028);2022年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北方各民族首饰艺术与互动关系史研究”(2022JBYJ037)中国首饰研究综述呼斯乐,郝相熠,张薇(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摘要:中国“首饰”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本文对中国“首饰”的研究源起、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做了分析。“首饰”研究的源起主要受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影响,随后发展为目前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以关键词“中国首饰”对19822022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首饰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中国“首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首饰设计、珠宝首饰、首饰、品牌、文化、创新等方面,最后预测“首饰”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为跨学科整合研究、交融研究、考古学角度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相关研究及符号学角度研究等五方面。关键词:中国首饰;首饰文化;文献综述;CiteSpace;文献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S9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3-0019-0619-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23.03.017关图片国外首饰选登。随后又出现了对珠宝首饰的养护、配搭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如刘晓文首饰的佩戴艺术刍议。直至今日,在“轻工业手工业”门类下的“首饰”相关成果也是最多的,其次是与此相关的“工业经济”门类。针对“首饰”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领域,考古学为“首饰”研究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也是“首饰”通识类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的探险家、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活动,让我国深刻认识到考古学的重要性。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构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早至1934年葛定华考古学之辅助科学与研究方法 开启了对中国考古研究的理论性思考,考古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装饰艺术”是艺术史的重要类别,陈钟凡研究中国艺术史计划中便对“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阐述,其材料来源之一便是“地下发掘之史料”3。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才开始对考古发现中的古代“首饰”有了切实的关注,如王去非四神、巾子、高髻,石璋如殷代头饰举例等。张道一古代首饰是较早将“首饰”最为专项研究对象进行收集整理的著述,将古代首饰按佩戴位置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饰、面饰、冠饰、带饰、佩饰八类,分门别类地叙述具体古代首饰。中国“首饰”艺术的古代史部分基本依托考古材料进行阐述、分析,如陈茂材女冠考,王秀玲明定陵出土首饰特点等。又有何芸首饰溯源,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国民族发饰编写组中国民族发饰等系统梳理性研究成果出现。此类研究集大成者扬之水所著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皆基于考古出土资料,结合古代诗词、散文、小说、杂记等相关文献记载对中国古代金银器进行了断代梳理和系统考证,后者更是研究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一套系统性通史类著作,囊括两汉至清的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纹饰等方面,探究古代金银首饰的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最终体现古代生活礼俗的真实面貌。我国丰厚的古籍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首饰的珍贵文本库藏。自先秦以来周礼仪礼礼记对首饰的佩戴者、品阶有着明文礼制规定,各代史书中舆服仪卫礼篇也频频出现金银、珠宝、玉石使用的相关记载,如宋史舆服志中关于后妃服饰中“皇后首饰花妃首饰花”,又有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珠玉篇记载珍珠、玉石等,梦溪笔谈记载前朝玉钗等,还有众多文学作品如诗经红楼梦等,其中对首饰的描述屡见不鲜。此类研究起步也较早,与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名物学、文献学等有着广泛且深入的联系。如日本原田淑人中国唐代的服装,扬之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等。另外还有围绕二十四史舆服志中对中国古代首饰制度的记载展开的研究。如伏兵中国古代的冠,武晓丽元史舆服志中的冕服制度研究等,其集大成者为华梅中国历代舆服志研究,该书深入挖掘了后汉书晋书等正史所载舆服志中服饰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后有李甍历代舆服志图释结合考古实物对辽史金史元史的舆服志部分进行了考证与图释。我国少数民族的“首饰”甚为丰富而多彩。针对少数民族“首饰”的研究,源于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费孝通、林耀华当前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提出四点具体任务,就包含了“关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的研究”,“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是我们所熟习的,也成了普通辨别民族的简单标志”4。直至1980年10月28日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拉开了“民族服饰”的帷幕,但“民族服饰研究分会”则成立于2005年9月,这一研究会的出现也反映了“民族服饰”研究成果的相对成熟。这一阶段,主要出现了以下研究成果:黄政生黎族妇女服饰,芸峥怒族服饰,晓晨维吾尔族的服饰等,多以描述“民族服饰”实物外观为主,“首饰”则作为“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予以介绍。期间,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株式会社美乃美以中日合作的形式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分中、日文两版,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首饰”实物资料的首部画册集。二、中国“首饰”研究现状经过上述几个不同领域的努力,中国“首饰”研究,目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研究角度则更加深化。游牧文化研究20-(一)工艺美术领域的研究“首饰”是一种人造工艺品,需要结合一定的技艺才能产出具体的“首饰”实物,这种基本属性就将“首饰”天然地划分到了工艺美术领域之中。该领域内代表性成果有: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穿戴编中收录多种服饰首饰;王文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以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姓名为分卷,其中有记录各位首饰制作大师口述史,并为行业大师立传,以留存相关档案并抢救珍惜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共设41卷200余册,又分“国卷”与“省卷”,按门类、地域来介绍首饰工艺及行业现状5。又有张凡演进与创生,王佳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及在首饰中的应用等从工艺技艺角度探讨首饰设计制作及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艺美术领域内侧重研究“首饰”的制作技法及造型表现等方面,是“首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技艺性”资料保障,同时详尽的资料也确保“首饰”制作技艺的留存与延续。(二)纵贯与横截的考古学角度研究以考古角度研究“首饰”,可分纵贯的通史类与横截的断代史类两类。通史类主要以“首饰”形制等发展流变为脉络,断代史类则更为侧重考察“首饰”形制等形成的背景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首饰”通史类研究文献,如王苗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将出土实物结合史料、传说、手绘工笔画等全面介绍中国首饰;李芽中国古代耳饰研究考据耳饰从原始社会至清代的发展过程,又以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进一步对中国耳饰的缘起、定名、门类等进行全面梳理及研究;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立体展现了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两汉至清代的发展脉络;李芽中国古代首饰史分门别类地对古代首饰进行名物、形制、插戴考证及文化阐释,是对古代首饰完整、系统的研究著作。“首饰”断代史类研究有扬之水宋元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刍论隋唐五代金银首饰的名称与样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关于明代金银首饰设计恩施猫儿堡出土明代金银首饰解读 等结合名物学考证首饰相关方面的研究。李芽中国原始社会耳饰研究宋代耳饰文化研究唐代耳饰研究明代耳饰款式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指环研究大汶口墓葬人物服饰形象复原研究汉代指环研究等学术文献对首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考证。丁翠萍考古出土的两宋时期首饰研究,韦正金珰与步摇汉晋命妇冠饰试探,葛龙唐宋金银发钗探析,仇泰格明代金银首饰研究,高洁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金银首饰,刘柳战国秦汉发饰初探,邓莉丽 民俗学视域下的宋代金银饰品研究,王家梦明代金银发簪研究,付永海、张凡贵州省博物馆藏明代金凤冠,冯方涛元代金银首饰的初步研究,顾梦宇隋唐贵族妇女冠饰研究,秦凯唐代女性冠类首服研究,彭梦莹南宋金银首饰研究,黄方悦中国早期臂钏研究,谢婷江苏明墓出土金银簪及其分期研究,陈超然扬州出土明清金银器研究,陈影明清步摇研究,雷菲两宋首饰流变研究,刘吉淼唐代女性首饰的考古学研究,朱悦南京市博物馆藏细金首饰研究等研究又均以限定时间段的“首饰”进行了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多角度地丰富了中国历史中具体时间阶段的“首饰”研究成果。(三)文本为主的考证研究我国丰厚的古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首饰”必不可少的文本材料,“以史证文、以文证史”是现当代研究的方法之一,也是研究中国“首饰”的角度之一。中国传统语文学有训诂学、音韵学等“小学”,常用以考证阐释名物。如释名释首饰以“上有垂珠,步则摇也”阐释首饰步摇;说文人部“佩,大带佩也”阐述“佩”本意为佩戴在人衣带上的装饰品,“从凡,从巾”又进一步阐述人佩戴盘型玉饰。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西方语法学的传入,中国语法学的兴起又为“首饰”研究开启了新视角。马国凡汉语实词词源研究便以释名后汉书等文献为材料,分析“首饰”一词为陈述合成词,即词源解释与构词法有密切关联,“首饰”原意为“饰”于“首”者6。目前以文本为主的“首饰”考证研究较上文的考古类研究,更侧重文本与文本间、文本与实物间的互证,并结合中国传统语文学等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多为考证类研究。如,张永鑫宝钗“首饰”考论述红楼梦中薛宝钗虽不喜佩戴首饰,但她并不缺乏对首饰知识的了解;吴艳荣论凤凰的“性”变则结合文本与首饰实物探讨“凤游牧文化研究21-凰”这一形象从专指男性转变为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