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子学传播的民间化路向——以宋元理学通俗化文献为例_许至.pdf
下载文档

ID:2725013

大小:1.95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朱子学 传播 民间 宋元 理学 通俗化 文献 许至
朱子学传播的民间化路向程端礼(12711345)为朱熹(11301200)的二传弟子,他一生致力于地方教育,历任建平县、建德县教谕,台州路、衢州路教授等学官,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程氏根据 朱子读书法 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编著了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下简称 日程)一书。此书初成于元延祐二年(1315),历经二十年,至元统三年(1335)最终刊刻于甬东家塾。虽然 日程 初衷是服务于家塾子弟,但是由于其融教育目的、内容、计划、方法为一体,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儒家道德教育理念,故受到元代国子监的大力表彰,被刊刻并推广至全国各类官私学校,甚至在明清亦颇具影响力。日程 规定了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必读书目,其中八岁前后应阅读的书籍如下:八岁未入学之前,读 性理字训。日读 字训纲 三五段,此乃朱子以孙芝老能言,作 性理绝句 百首,教之之意,以此代世俗 蒙求 千字文 最佳。又以朱子 童子须知 贴壁,于饭后,使之说记一段。1朱子学传播的民间化路向以宋元理学通俗化文献为例许至内容提要理学通俗化文献在朱熹等理学家的积极推动下,经历了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三种重点文献为论述中心:一是从奠定理学通俗化理念的 小学 入手,它主要弥补了朱子四书学的理论漏洞从而完善整个理学体系;二是从儒家经典与诗歌互动的 训蒙绝句 展开,它赋予儒家典籍丰富的情感与审美要素以拓展儒家经典阅读的普及面;三是以仿蒙求体的性理字训 为中心,它使抽象艰涩的性理概念通俗易懂并发挥出理学工具书的功用。在此基础上,考察诸类文献与理学理论发展的关系、相关衍生文献的类型、民间实际流传情况以及在东亚国家(朝鲜与日本)的历史影响,从而爬梳出一条长期为人忽略的朱子学民间传播的历史发展脉络。关键词朱子学理学通俗化 小学 训蒙绝句 性理字训许至,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经典通俗化诠释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2ZXC005)的阶段性成果。1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175DOI:10.13858/32-1312/c.20230327.019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 2 期八岁入学之后,读 小学 正文师授说平日已读书不必多。先说 小学 书。毕,次大学。毕,次 论语 1颇为有趣的是,元代学者熊大年(生卒年不详)曾颁刻朱熹 小学 并在书后附录了自编的 养蒙大训,此书共汇集了宋代理学家的10本启蒙著作,基本包含了程端礼规定的5本书籍。笔者将相关的书籍列出:朱熹 小学 训蒙绝句 童蒙须知,程端蒙 性理字训 毓蒙明训,陈淳 启蒙初诵 训蒙雅言 小学诗礼,王柏 伊洛精义,胡寅 叙古千文,饶鲁 训蒙理诗,程若庸 增广性理字训2。日程 与 养蒙大训 汇集的书目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从诸书的编著者而言,大部分是朱熹一脉的理学家,包括程端蒙、陈淳、王柏、饶鲁、胡寅、程若庸等,其中朱熹编著数量与类型最多,其后学对各类启蒙书均有延续,可见在朱子学的启蒙、通俗化领域皆有传承与创新。其二,由于诸书编著的初衷是启蒙,它们比较符合低龄化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形式上而言,大部分篇幅相对短小,语言简约,然而内容上符合蒙童的扫洒涓洁应对的“事”却不多,更偏向道德教化之“理”以及理学知识。故而,笔者认为诸书虽设为启蒙,但它们的启蒙对象并非以年龄为界限,而是以儒家道德修养功夫高低为标准,诸书的受众不限于蒙童,而是一切理学初学者和道德修养上的后进者。一、小学:理学通俗化理念的成型及其传播小学 正式刊定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朱熹发凡起例,其弟子刘清之(11331189)具体分类、搜集、编定。内容上分为内篇与外篇,内篇分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每一目分别摘录儒家典籍原文;外篇分为嘉言与善行,采辑汉代至宋代名贤的言行事迹,多出自史籍与北宋诸子之书。由此可知,小学 实际是一本经史汇编本,内容并不具有原创性,但符合正统的儒家道德教育理念,其摘录的条目以立教、明伦、敬身为大纲(其中明伦与敬身摘辑条数占全书的90%)。朱熹完成此书已到晚年,作为社会精英圈中的学者,他何以要编著一本道德启蒙书?此书又与其正统的学术思想有何关联呢?笔者根据朱熹 小学题辞 题小学 大学章句序 以及其关于小学教育理论的论述,归纳了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朱熹是为了弥补小学教育理念及读物的缺失,根本目的是实现理学道德教化的全面覆盖,特别是覆盖低龄化群体。朱熹坚信古代通行 小学 与 大学 二书,然 小学 焚于秦火。由于 小学与小学教育的缺失,世人在童蒙时未养正,道德教育起点就存在缺陷,人性固有之善性不复存在,才导致“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拏,异言喧豗”3这种局面。倘若要去除人性中的私欲,与其成人后费力剥除,不如在童蒙时将其扼杀,让人从根基处抑制私欲并始终保持固有的善性,为将来打造圣贤柸璞打下基础。于是朱熹主动扛起续古者小学之教的旗帜,确立小学教育理念,编定 小学,将道德教化的年龄提前,当然启蒙道德教化的理论基础、架构核心都涵摄于他构建的成人道德修养理论体系中。其二,从学术史角度而言,小学 的产生是为了弥补朱熹 四书 体系中的理论漏洞。宋淳熙四年(1177),朱熹发现其构建的四书理论体系存在致命弱点,他提倡“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观点,即敬知双修、诚明两进皆要“主敬”,但问题是 大学 的道德进修次序是由格物致知再到正心、诚意、修身1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3页。2其中朱熹 孝经刊误 明显不具有通俗化性质,故不列出。参见熊大年:养蒙大训,丛书集成续编 第61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99233页。3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 第25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176朱子学传播的民间化路向等“主敬”环节,这样“敬”的安置就存在割裂。于是朱熹将小学纳入道德修养理论体系中,与大学形成先后次序,并将“敬”纳入洒扫应对进退中,如此“敬”得到了衔接,理论漏洞得以修复。朱熹门人曹叔远(11591234)曾质疑“敬当不得小学”,但朱熹反驳道:“某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已是包得小学。敬是彻上彻下工夫。”1笔者认为朱熹及其后学编著通俗化文献俱是从这两方面出发。上述两个原因使 小学 在实际的社会流传中,不仅充当道德启蒙的阅读教材,而且与朱熹整体思想旨归融合并成为学术著作。早在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11371181)就共同编著了被称为“四书之阶梯”的 近思录,后此书与 小学 绑定成为四书及理学研习的预备书籍。朱熹本人对 小学 的编著与实践推广都十分重视。据唐纪宇考证,早在宋乾道六年(1170)朱熹就曾与林用中(生卒年不详)讨论将“涵养”“敬”与小学教育相结合的打算,在与胡实(11361173)、吴翌(11291177)通信中对小学与大学的道德教育次序也进行了讨论。宋淳熙九年(1182)始,朱熹与刘清之对此书编著的商定、讨论、修改、定刊前后可考的有6封书信;淳熙十四年(1187)小学 刊定之后,朱熹主动赠送陈淳(11591223)、应仁仲(生卒年不详)、宋之源(?1221)等人,请他们探讨此书2。宋绍熙元年(1190)朱熹任福建漳州知州,在巡视地方学校时亲自为学生讲授 小学 并进行宣传。由上可知,朱熹小学理念的建构与 小学 的编写,是他对启蒙教育及学术理论完善的深思熟虑之结果。由于 小学 兼具启蒙与学术性质,其目标群体则显得比较模糊,在实际的阅读与传播过程中,它似乎成了一本男女老少皆宜的民间性读物。试举几例:君(按:孙棕)以成童之年受学康斋吴聘,君时已治经,康斋复令熟读朱子 小学,且教之静坐澄心。3奉元韩从善择教人,虽中岁后必使自 小学 入。4有史六丈者慕先生(按:贺钦)之德,遂来求学。先生仍以前辈待之,每来辄为解说小学 5以上所举并非个例,“成童”“中岁”“六丈者”等群体显然超出了小学教育范围,它甚至成为终身研读与揣摩的作品。“徐氏世家于朱子 小学书 未尝释手,每语诸子曰:此岂独教幼学,汝曹当终身佩服”6事实上,小学 阅读群体的全面扩充得到了朱熹本人的认可,当其门人游倪(生卒年不详)问他,若年龄超过童蒙范围,是否可以跳过 小学 直接读 大学,朱熹回答:“授 大学 甚好,也须把小学 书看,只消旬日功夫。”7可见,小学 启蒙对象是以儒家道德修养功夫的高低为标准,凡初学者、后进者,不论年龄大小皆须阅读 小学,故而此书成为全年龄阶段的理学道德教育读物并被纳入四书体系建构中。然而,小学 作为一本道德启蒙书,被从事一线教学的塾师们指出诸多问题,主要有两点:其一,其所采辑部分内容涉及“大人之事”,如胎教、保傅之教,君臣、夫妇之则,这已经脱离稚童学习与生活阶段所需。其二,就其编著体例而言,总字数达10万余字,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下称“三百千”)总计不过0.25万余字,可见其阅读或授读任务十分繁重。内容的艰深与超长的篇幅是 小学 作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卷七,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页。2唐纪宇:事与理朱子 小学 概说,中国哲学史 2019年第1期。3杨廉:杨文恪公文集 卷六十,明刻本,第14b页。4文德翼:求是堂文集 卷十六,明末刻本,第32b页。5贺钦:医闾集 卷一,民国四明丛书本,第1b2a页。6杨士奇:东里续集 卷三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14b页。7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卷一一八,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55页。177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 2 期为道德启蒙读物不可忽视的问题。朱熹另著有 童蒙须知,此须知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规定了小学阶段所应施行的事,语言简易通俗、篇幅短小,或许是对 小学 存在问题的有效弥补,二书也时常同时出现。然而,小学 的上述问题并没有影响它的实际传播力,自南宋成书后,它在元、明、清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是任何一本启蒙或通俗类读物都无法企及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最高统治者(万历、康熙、雍正、乾隆)、历代官方教育机构、各级行政官员、知名儒者对 小学 大力表彰、刊刻、颁布;东宫、宗室小学、国子监小学、地方官办小学、私塾的学生皆有阅读 小学 之证。其二,小学 成为官方学校指定的教科书,甚至在康雍乾时期有八十余年成为“童生”入学考试和复试的指定官方命题参考书。当 小学 与一般读书人命运攸关的科举考试相挂钩时,其在民间的传播范围及其效果可想而知。其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后世对 小学 的各类改编本有近90种,从时代分布上来看,宋代2本、元代16本、明代31本、清代37本;从分类形式上看,主要有注解类、概要类、诗歌类、考证类、续写类等。在朱熹所有的正统著述中 小学 并不起眼,然而朱熹后学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推广与传承,这也直接影响了此书在历史通俗化读物中的知名度。一方面,朱熹后学对 小学 进行大力赞扬与宣传,如陈宓、魏了翁、真德秀等学者为 小学 作序并在各地刊刻颁布,以扩大它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朱子后学效仿 小学 童蒙须知 体例,编写相关理学启蒙类读物。陈淳对朱熹小学理念传承及教材编写最为得力,他著有 小学诗礼 训蒙雅言 启蒙初诵 训儿童八首 等道德教育类小作,也编著了相对通俗的学术著作 北溪字义。其他还有如程端蒙与董铢 程董二先生学则、刘清之 训蒙新书 戒子通录、真德秀 教子斋规、李宗思 尊幼仪训、胡一桂 人伦事鉴 和王应麟 蒙训 三字经 等。由于朱熹及其门人多在书院、精舍和蒙馆中教书,故而从理论上而言诸类通俗化文献在读书人中得到一定的流传。在朱熹之前鲜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重视童蒙教育领域,或许受之影响,南宋不少知名学者也加入编写队伍,如吕祖谦 少仪外传、孙应符 幼学须知、王日休 训蒙法、史浩 童丱须知、林同 孝诗、俞观能 孝弟类鉴、邵笥 赓韵孝悌蒙求、徐伯益 训女蒙求 和杨简 蒙训 等。小学 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蔡雁彬考证,大约在元代中叶、高丽朝后期小学 传入朝鲜,在五百余年间倍受尊崇,主要体现在:一是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