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60年干旱热浪演变趋势及并发特征分析_廖国清.pdf
下载文档

ID:2724948

大小:3.86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60 干旱 热浪 演变 趋势 并发 特征 分析 廖国清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作者简介:廖国清(),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通信作者:朱 烨(),女,河南灵宝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干旱监测与模拟研究。:,():中国近 年干旱热浪演变趋势及并发特征分析廖国清,朱 烨,吴光东,王 文,刘 懿,朱玲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南京;长江科学院 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武汉;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徐州市河湖管理中心,江苏 徐州)摘 要:利用中国气象站 年降水、气温等资料,构建周尺度标准化帕尔默干旱指数,采用相对阈值法识别热浪过程,分析干旱和热浪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并发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和热浪频发于夏季,二者站次比年序列均呈先减(年前)后增的变化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热浪频次显著增加,东北、华北和云南东部的干旱频次显著增加。热浪频次突变年份主要为 世纪 年代,其空间分布与干旱较相似。云南为复合型干旱热浪高发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广西和广东沿海,长江流域和新疆西北部的复合事件最少。全国复合事件中约 的热浪爆发于旱情开始及发展阶段,云南和长江中下游以南的热浪则出现在旱情恢复阶段。除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外,复合型干旱热浪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制定适应策略提供科学参考。关键词:干旱;热浪;时空分布;演变趋势;并发特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第 卷 第 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年 月 ),:;研究背景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区域水热资源的时空分配发生改变,极端降水、高温热浪等气候异常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公众生命健康。未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不同地区遭遇干旱、高温热浪等单一极端事件的风险加大。广发、频发的干旱和高温热浪增加了二者并发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指出,两种极端事件同时发生会通过土壤水大气的耦合作用形成正反馈,进而加剧干旱和高温热浪的强度。因此,与单一极端事件相比,复合型极端事件更具有威胁性与破坏性。复合型干旱热浪指两种单一极端事件在爆发时间节点或灾害持续期内有交叉重叠的现象。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不同气候区分别评估了干旱、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复合事件的频次、影响范围和并发概率等特征。例如,等基于 月尺度降水和气温数据构建复合事件指示因子,在全球尺度上评估了复合事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等利用 函数分析了欧洲夏季干热复合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指出升高的气温是引起干热复合事件发生概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等分析了中国东部复合型干旱热浪的频次,发现北部和南部遭遇复合型极端事件的数量约为中部地区的 倍。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日最高气温数据比较分析了单一热浪事件与复合事件在热浪持续时间和热浪强度方面的差异。等研究表明,除华中地区外,东北、华北、华南等地遭遇农业干旱和热浪并发事件的频次显著增加。考虑到热浪过程和干旱监测时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孙艺杰等将日尺度热浪过程集成至月尺度,并结合 分析了黄土高原干旱和热浪的时空特征。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大多在月以上尺度分析复合型干旱热浪的演变特征,鲜有研究关注更短时间尺度(如周)内干旱与高温热浪的伴生关系。此外,在表征区域干旱状态方面,也以降水为主要考虑因素居多。干旱具有多时间尺度的特征,且影响因素众多,相较于单因素干旱指数,综合干旱指数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区域水热亏缺 盈余状况。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气象站 年实测降水、气温等数据,根据标准化帕尔默干旱指数(,)原理方法构建周尺度综合干旱指数 序列,采用相对阈值法识别高温热浪事件,在周尺度上统计分析干旱和高温热浪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并发特征,重点关注干旱热浪复合事件的组成结构,以期为极端气象灾害防治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参考。研究区与数据本文以中国大陆为研究区,采用国家气象共享服务中心发布的 个气象站(图)基本气象要素逐日数据,包括降水,最高、最低、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大气压和日照时数,其时间跨度为 年。田 间 有 效 持 水 量(,)数据来自世界土壤数据库(,)土壤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其中中国区数据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 土壤数据建立得到。是标准化帕尔默干旱指数()中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气象站点的地理坐标为基准,提取各气象站点所在网格的 值进行干旱指数计算。1 3 0E1 2 0E1 1 0E1 0 0E9 0E8 0E5 0N4 0N3 0N2 0N1 0N南海诸岛图 气象站点空间分布 研究方法 标准化帕尔默干旱指数()标准化帕尔默干旱指数()是将帕尔默干 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 旱指数(,)的水文账模块与标准化干旱指数(,)中基于概率统计的标准化模块相耦合,研制得到的一种新型综合干旱指数。既保留了原始 对水文循环这一物理过程考虑相对完备的特点,同时兼顾了 统计特征稳定、时间尺度可变的优势,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 一致,也通过引入“气候适宜降水量”(,)的概念,表征特定地区用以维持正常土壤湿度水平所需的最小降水量。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计算公式为 。()式中:、和 分别为可能蒸散量、土壤可能补水量、可能径流深和土壤可能失水量,、和 分别为上述 个变量的实际值;表示一年中第 个时间步长(通常为周或月);、和 均为特定地区的权重因子(或称水量平衡系数),计算公式为,。()、与当地土壤有效含水量 密切相关,具体估算公式可参考文献。由于原始 中采用 公式估算,高估了气温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更具物理基础的 公式估算。采用实际降水量与 降水量之间的差值来反映某一地区特定时刻的水分异常状况(干或湿),通常表示为水分亏缺。参考 的计算原理,采用其概率统计方法对 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各月(周)的水量偏差 在不同时间步长 上进行滑动累加,即可得到相应时间尺度的累积水量偏差,如用,表示在第 年第 个月份(或周)的累积水量偏差。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概率分布函数,对时间步长为 的累积水量偏差 序列进行拟合,求得累积概率()。通过正态转换,将累积概率值转换为相应指数值,即为(式()。(;,)。()式中:()为标准正态分布逆函数;为 服从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和 分别为概率分布形状、尺度和形态参数。的旱涝等级划分标准与 一致,即当 取值为,)、,)、,)、时,分别对应于轻旱、中旱、重旱、极旱 个等级。热浪事件识别方法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高温热浪的定义,本文将一个完整的热浪事件定义为连续 及以上的极端高温过程。热浪的判别需同时满足 个条件:当日最高气温超过高温阈值;持续时间至少为 。高温阈值由相对阈值方法确定,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高温的地域性差异,在分析大范围热浪事件及其空间特征方面有优势。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各站点 年夏季(月 日至 月 日)日最高气温排序,选取 分位值作为各站点高温阈值。当某一站点日最高温度连续 及以上超过该站高温阈值时记为一次热浪过程,热浪的持续时间为完整的热浪过程所包含的天数,热浪事件的总数即为频次。趋势及突变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检验分析干旱和热浪事件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该方法对待检测序列的分布无要求,且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其计算原理为基于原始序列的秩,构造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统计变量。给定显著性水平,若 ,则表明显著性水平为 时,该序列具有显著的上升(为正)或者下降(为负)趋势;若 ,则表明显著性水平为 时,该序列呈不显著的上升(为正)或者下降(为负)趋势。其中,显著性水平 为、时,相应阈值 分别为、和。此外,本文采用 突变检验分析两种极端事件的突变年份。该方法也是一种非参数秩检验法,其零假设为样本序列服从同一分布,即不存在突变点;备择假设为样本序列存在突变点,前后两个子序列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突变检验方法能够确定序列发生突变的时间,及其出现概率()。当序列中存在多个突变点时,选取()最大值的出现位置为该序列发生突变的唯一时间点。结果与分析 干旱与热浪时空特征 年内分布及年际变化图 为 年干旱和热浪发生频率(以各周发生极端事件的百分比表示)的年内分布。从图 可以看出,全国不同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在 范围内波动,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就全国平均而言,冬季(周之前,周之后)干旱出现的 第 期廖国清 等 中国近 年干旱热浪演变趋势及并发特征分析频率最低,约为,夏季为干旱的主要爆发期,发生频率约为。与干旱相比,热浪的季节性特征更为突出。全国热浪集中爆发于 周,夏季热浪出现的频次最高,最高可达。图 年中国干旱和热浪频率年内分布箱线图 图 为 年全国发生中旱及以上(即)和热浪站次比的时间序列。从图 可以看出,干旱站次比的月序列在 范围内波动,年序列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以 年为转折点,世纪 年代之前每年约有 的站点遭受中旱,随后站次比年序列持续下降,在 年达到最低值(约为)。年站次比序列呈上升趋势,最高值出现在 年,全国约有的台站出现中旱。与干旱类似,热浪站次比的年序列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由线性倾向率可以看出,热浪站次比时间序列的变化略低于干旱序列。上述分析表明,近 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有变干变热的发展态势。演变趋势及突变分析图 为 年各气象台站干旱与热浪频次的年趋势。由于 综合考虑了降水、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多个变量,其表征的干旱频次的演变趋势与仅考虑日最高气温的热浪相比,在空间分布图 年全国中旱(即)和热浪站次比时间序列及线性趋势 ()+1+图 基于 趋势检验的 年干旱频次与热浪年趋势空间分布 长江科学院院报 年 上具有显著差异。从图 可以看出,在的显著性水平下,干旱频次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和云南东部。中国东部和南部干旱频次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位于长江中下游、新疆北部和四川南部的部分站点,干旱频次略有下降,但未通过的显著性检验。相比之下,热浪频次显著增加的站点明显增多,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热浪事件变得更为频繁。在显著性水平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热浪频次呈增加趋势。位于东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的部分站点呈增加趋势,淮河流域个别站点则呈减少趋势,且均未通过的显著性检验。图 年干旱和热浪年频次突变年份(显著性水平下)空间分布 ()图 为基于 突变检验的干旱和热浪年频次检验结果。从图 可以看出,中国大部分地区干旱频次发生突变的年份集中在 世纪 年代。黄淮海地区、西北(青海、和新疆大部分地区)、云南以及广东沿海部分站点发生突变年份相对较早,突变点出现在 年代和 年代。湖南、福建以及江西省少部分站点,干旱突变年份为 年以后。高温热浪突变年份的空间分布与干旱较为相似,区别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北部及京津冀地区,热浪频次发生突变的年份比干旱约提前 。干旱与热浪并发特征分析 复合型干旱热浪的空间分布复合型干旱热浪是指在旱情持续时间内(即干旱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同时伴有热浪发生的复合型极端事件。如图 所示,复合型干旱热浪的高发区主要位于云南,其次为东北、华北以及广西、广东沿海的站点,长江流域和新疆西北部的复合事件频次最低,不足 次。从复合事件占干旱事件总数的比例来看,西南(主要为云南和四川)和东北为高值区,复合事件占比高达 以上,即 的干旱与热浪事件在爆发时间上有重合。低值区则主要位于东部和西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复合事件仅占干旱事件总数的。图 年旱情持续期内干旱热浪并发事件频次及并发事件数量占干旱事件总数量的比例 旱情不同阶段复合事件比例分析为探究复合型干旱热浪的组成形态,本文将干旱过程划分为孕育阶段(旱情开始时刻前 周)、发展阶段(旱情开始时刻至干旱强度最大值出现时刻)和恢复阶段(干旱强度最大值出现时刻至旱情结束时刻),并统计 年旱情持续期内各阶段热浪频次及复合事件占比。如图 和图 所示,干旱爆发前期,全国大部分站点的热浪频次在 次之间波动,云南地区热浪频次最高,长江中 第 期廖国清 等 中国近 年干旱热浪演变趋势及并发特征分析下游的个别站点频次最低(次)。由箱线图的统计结果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