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世俗化的节点和标志——...之交的孔子和孔学为研究样本_吴天明.pdf
下载文档

ID:2724935

大小:524.66K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世俗 节点 标志 孔子 研究 样本 天明
东岳论丛Jan,2023 Vol44 No12023 年 1 月(第 44 卷/第1期)(Dong Yue Tribune)历史研究 作者简介 吴天明(1956),男,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学。详见吴天明 神仙思想的起源和变迁 ,海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笔者早先曾考虑,国家去宗教化应与 尚书周书吕刑 国语楚语下 记载的“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密切相关。后发现宗教史上的“绝地天通”,“本意是使周天子垄断祭天权力,进而形成等级化的礼法制度,并最终实现尊王的政治目的”,这与整个国家的去宗教化完全不是一回事,故修改稿将“绝地天通”的相关表述全部剔除。详见王戎:绝地天通与祀于天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 6 期。近百年受西学影响,中国学者遂视孔子为哲学家,孔学为哲学,论语 为哲学著作。但春秋时代中国尚处在“前哲学时代”,战国时代才真正进入“哲学时代”,中国许多哲学思想虽然都发端于孔子,但论本色当行,孔子只是治国专家,孔学只是治国之学,论语 本是治国之书。详见吴天明人:孔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江汉论坛 2020 年第 11期。亦可参阅 史记太史公自述 所引司马谈 论六家之要旨。据 左传,春秋君子言必称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习惯于把六代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论述。孔子于鲁哀公十六年去世,春秋 即结束于本年,此后 左传 有传无经,说明 春秋 作者(实为 左传 作者子夏,详见吴天明:“孔子成六经说”考辩 ,学术界 2022 年第 10 期)以孔子去世为六代结束的重要标志,以孔子为六代最后的政教合一的古儒,孔学为六代最后的政教合一的经学。考虑到 论语 左传 在战国初期先后成书时(详见杨伯峻先生 论语译注 春秋左传注 两书之 前言),中国已经完成世俗化进程,春秋 结束于孔子去世之年,其隐含的重大含义不可小视。中国世俗化的节点和标志 以春秋战国之交的孔子和孔学为研究样本吴天明(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 春秋末期的中国仍然人神杂糅,故各级贵族均集政治领袖、宗教教主于一身,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战国初期的中国即已人神两分,神权政治时代结束,世俗政治时代开始,故贵族只是政治领袖,不再是宗教教主,国家治理实行世俗政治。春秋末期的古“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孔子既是春秋末期的古“儒”,又是战国初期的“儒家”。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已仅指孔子师徒的世俗政治语录,孔子师徒语录既是春秋末期人神杂糅的“儒书”之一,又是战国初期世俗政治的“儒书”。总之春秋战国之交短短八十二年时间,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均急遽世俗化,可见:一,这一时间节点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二,孔子和孔学的世俗化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实行世俗政治的重要标志;三,战国至今国家的世俗化,“儒学”和“儒书”的世俗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关键词 孔子孔学;春秋战国;政教合一;世俗政治;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K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53(2023)010129014从世界各国的考古资料来看,人类各种族大约都在五万多年前,即在母系氏族时代的早期,开始埋葬死去的先人。考古学家们认为,此举标志着原始先人创造了灵魂观念、鬼神信仰和人类自己,并与动物揖别,从此进入人神杂糅、政教合一的人类文明时代。世界上还有很多现代文明国家和原始氏族部落,至今仍然人神杂糅、政教合一,而各国学者均承认,中国早就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文明国家。但中国究竟在何时最后完成世俗化进程,其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哪里,标志性的人物和事件又是什么,因为问题实在太复杂,学术界一直很难下定论。我在长期学习先秦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现象非常引人注目:撇开无数细节不论,从整体上讲,春秋时代末期孔子在世时,他还是一位人神杂糅神神叨叨的治国学者,孔学还是一门政教合一的治国学问。但在孔子去世仅仅几十年之后,到战国时代初期论语 成书时,孔子就已经是一位世俗治国学者,孔学就已经是一门世俗政治的治国之学;孔子在世时,中国还是一个人神杂糅的国家,世人多有比较921DOI:10.15981/ki.dongyueluncong.2023.01.014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和治理文献大都具有政教合一的基本特点,孔子去世仅仅几十年之后,战国初期 论语 成书时,国家的神权政治就已不复存在,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和治理文献就全都世俗化了。仅仅几十年时间,孔子和孔学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国家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而且这两种变化又完全吻合。这一历史现象或可说明,中国最终告别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时间节点,或许就在春秋战国之交孔子去世前后,论语 成书或许就是中国世俗化的重要事件,孔子和孔学的去宗教化或许就是中国世俗化的重要标志。所以本文拟以春秋战国之交这一段历史为考察时段,以孔子和孔学的去宗教化为研究样本,以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的世俗化为具体考察内容,仔细考察中国在最后告别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时刻,留下来的历史足迹,确认中国世俗化的关键节点、标志人物和标志事件。本文所谓的“春秋战国之交”,具体指从春秋晚期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开始设帐,经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孔子去世四十四年,战国初期鲁元公元年曾子去世,随即 论语 成书,即周敬王二年至周考王五年,前后大约八十二年时间。本文之所以要刚好将这八十二年作为考察时段,并以这一时段的孔子和孔学为研究样本,是因为这八十二年,正是孔子师徒祖孙三代人共同创造原本人神杂糅、政教合一的孔学,并最终使之完全世俗化的八十二年,也是原本人神杂糅、政教合一的“古儒”和“儒书”,最终完全蝶化为世俗政治的“儒家”和“儒书”的八十二年,更是人神杂糅、政教合一的中国,转型发展为人神两分、世俗中国的八十二年。这就是说,在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最终世俗化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孔子师徒祖孙三代人、孔子师徒语录、论语 的成书并去宗教化,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或者干脆直截了当地说,这八十二年中孔子和孔学的去宗教化,论语 的成书,就是中国神权政治时代正式结束,世俗政治时代正式拉开大幕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方式:从政教合一到世俗政治国家治理采取何种方式,是政教合一,还是世俗政治,自然要根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行为方式而决定。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不仅造福芸芸苍生,子孙后代,国家治理者也从中受益。任何个人的兴趣爱好,少数思想家的特殊见识,偶然的历史事件,虽然有可能引起历史短暂的波动,但都不可能真正改变国家的治理方式和历史的发展进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社会人神杂糅时,自然会采取政教031东岳论丛Jan,2023 Vol44 No12023 年 1 月(第 44 卷/第1期)(Dong Yue Tribune)尧舜时代为考古学上的古国时代、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末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为王国时代,秦汉至清朝为帝国时代,清亡为民国,民国亡为人民共和国,本文均称国家,其治理均称国家治理。上古“天下、国、家”含义不同,但治理之道相同,为了语言简洁,表达方便,又符合今人的语言习惯,本文也概称国家,其治理也概称国家治理。孔子设帐、孔子去世、曾子去世、孔子师徒语录编辑、论语 成书的时间,和孔子师徒语录传世、孔学去宗教化的基本情况,详见吴天明 论语 记录的六个关键节点 ,理论月刊 2021 年第 9 期;论语 孔学关系考论 ,中州学刊2021 年第 5 期;语录整理对提升孔学价值的特殊贡献 ,长江学术 2021 年第 4 期;以及 孔学是什么学 兼论国学定义 ,江汉论坛 2021 年第 10 期,恕不重复。尧舜将五帝时代的治国之道总结为“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周公 周礼 总结了五帝时代、夏商两代、先周时代君子的治国经验和教训,将君子治理国家,造福苍生,同时自己也适当获取私利的行为,概况为“功以食民”四个字,即君子应按对国家人民功劳的大小适当获取私利,这就是石器文明青铜文明时代中国治国之学的核心,详见 左传文公十八年 所引周公 周礼 之要点。孔子根据钢铁文明时代剩余财富暴增,政治秩序、宗教秩序混乱,为了争夺私利,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特点,将仁学从礼学中剥离出来,从而形成“仁学”“礼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要求公道治国,后者要求公正分配。周公礼学更加强调对君子要论功行赏,孔子礼学更加强调对君子要按等级分配,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二者都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孔学更加适合经济高速发展,剩余财富暴增,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治理艰难的后世几千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大汉至今孔学始终都是中国治国之学的核心,自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复杂的特点。尧舜周公孔子的治国理论,是中国五千年来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治国理论,学术界的研究工作至今还相当肤浅。合一的治理方式;当这个社会人神两分时,自然会采取世俗政治的治理方式。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发现,在距今 55004500 年的古国时代,约当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先人普遍采取王权、军权、神权混杂,而始终以神权为核心的国家治理方式。由于最早的传世文献虞书 记录了尧舜禅让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开始成熟;由于夏商周春秋时代均实行贵族裂土分封,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井田制,所以春秋君子均习惯于将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往往言必称六代。根据传世文献,包括孔子生活的时代在内,六代的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人神杂糅,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但在孔子去世仅仅几十年之后,在论语 成书的战国初期,国家治理就已完全实行世俗政治的方式,战国初期宗教政治虽有残留,但整体上已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六艺,是记录六代历史、六代治国经验教训的最重要的文献。在西周末期春秋时代的官学和官场,六艺是官学的官方指定教材,也是官场所有官员治理国家的主要依据和评价国家治理得失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六艺的特点反映的就是六代国家治理的特点,而六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折射的就是六代的社会氛围、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文化、行为方式的基本特点。下文将根据六艺人神杂糅的基本特点,对包括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在内的六代政教合一的国家治理方式,进行反向推理的实证,即根据历史文献推理历史事实,根据国家治理方式推理国家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诗,有少数西周时代的作品,大多创作于春秋时代早中期,传世之诗 应成书于鲁襄公时代。姑且不论祭祀天地众神、祖宗先辈,显得人神杂糅的“三颂”,即使是人间烟火气很重的“风雅”也颇有人神杂糅、政教合一的部分特点,例如 大雅云汉 就是周宣王向鬼神求雨的诗。又如大名鼎鼎的爱情诗歌 鄘风桑中,战国至今一直被学者理解为世俗爱情诗乐,但在这首诗创作并传唱的春秋时代却未必如此。宋卫均为殷人故地,国民多为殷商遗民,而宋卫的“桑林”“桑中”本是殷人祭祖圣地,相传商汤曾在此祈雨,桑林 之乐为殷商历代天子祭天祭祖之乐。及至周代,宋于周为客,故可继续使用天子礼乐 桑林 祭天祭祖。左传襄公十年 记载,晋国称霸,宋公请晋侯观 桑林 之乐,晋侯便以周家诸侯的身份,欣赏了这一殷商天子之乐,僭越了所有的政治礼制和宗教礼制,得罪了殷人祖先,殷鬼遂怼131中国世俗化的节点和标志详见张天恩先生 中国早期文明路径与文明史观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 三代考古(九),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年版。先秦文献中,左传 对子产恢复井田制的具体做法有详细记载,孟子滕文公上 对夏商周三代的井田制描述最为详细,恕不俱引。周:春秋战国特指西周,大汉至今兼指西周、春秋、战国。本文用春秋战国古意,但是有时又不得不将“西周春秋”并称,而不称“周春秋”,以求音节和谐,符合今人的阅读习惯。即使称“文武”,也非仅指周文王周武王,而是借代尧舜夏商周春秋六代,这是周人的语言习惯,旨在语言简洁而活泼,如“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文武之政,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