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农村电商配送点建设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_汪凡.pdf
下载文档

ID:2724905

大小:1.72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农村 配送 建设 水平 空间 格局 及其 影响 因素
第 43 卷 第 2 期2023 年 2 月Vol.43,No.2Feb.,2023热带地理TROPICAL GEOGRAPHY中国农村电商配送点建设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汪凡1,汪明峰2,3(1.湖北大学 旅游学院,武汉 430062;2.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3.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 202162)摘要: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电商配送点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与最小二乘法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地区电商配送水平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以及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农村物流配送水平呈现高低值交错分布,局部区域高值区与低值区存在省域同质分布特征。2)整体上,中国四大区域农村物流配送均处于较低的平均水平,但地级尺度上仍存在区域差异,高高集聚区域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从空间变异特征看,市域层面电商配送村比例的提升比单纯数量的增加更具实践价值。3)不同因素对各个地区农村电商配送建设水平产生差异性影响,东部地区少数民族特征可以提升农村电商配送水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民族特征不影响农村电商配送设施发展。中西部地区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物流配送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山地行政村越多,物流配送建设水平越差,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尤其突出。关键词:农村;物流;电商配送点;空间特征;中国中图分类号:F259.23;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23)02-0247-11DOI:10.13284/ki.rddl.0036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物流配送产业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区域物流配送发展对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其中,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在商品流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韩增林 等,2003;王成金 等,2005)。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是孤立分散状态,有限的当地市场和有限的资源获取等经济因素,给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挑战。而物流配送技术的发展能降低距离的摩擦,改善农村的流通环境和区位条件(王非,2011)。由于配送服务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激活了农村的生产和消费能力,农村地区末端物流配送网络作为商品流通中的关键环节得到不断发展。农村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双向流通的体系,既解决农产品的上行,又解决工业品的下行问题(张晓林,2019)。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不断推进,农村物流配送的发展呈现新趋势(陈璟 等,2001)。近年来,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建设,农村电子商务配送网络体系得到不断完善。2020年,商务部和国家邮政局均强调,要加强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在快递通达乡镇的基础上,试点推进“快递进村”工程。继续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上行,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地区末端配送网络建设,规范引导农村淘宝等电商企业的农村线下服务点从事快递服务,完善农村末端快递服务网络。农村电商配送服务的建设贯穿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是打通农村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吕拉昌 等,2003;宗会明 等,2010)。农村末端配送网点不仅是消费品进村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农产品收稿日期:2022-08-13;修回日期:2022-1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120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21-01-07-00-08-E001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新文科创新平台项目(2022ECNU-XWK-XK001)作者简介:汪凡(1992),男,湖北襄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地理与旅游地理,(E-mail);通信作者:汪明峰(1977),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研究,(E-mail)。汪凡,汪明峰.2023.中国农村电商配送点建设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热带地理,43(2):247-257.Wang Fan,and Wang Mingfeng.2023.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 Level in China.Tropical Geography,43(2):247-257.43 卷热带地理出村的“最初一公里”,承担着通畅城乡双向快捷物流配送通道的作用(张晓林,2019)。因此,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对于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作用。现代经济的组织建立在有效的运输系统上,物流部门在克服现代供应链中时间和距离的限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外关于物流运输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国外物流配送研究主要关注现代物流活动与位置的空间互动,包括基于成本与效率考虑的配送枢纽的规划和中转、货运中心空间配置等方面。Dablanc等(2012)以亚特兰大大都市区为例,探讨如何规划更有效的货运设施,认为物流设施和配送中心在空间上会集中化分布。Wagner(2010)和Deflorio等(2012)认为从成本与交通影响的角度,物流活动选址应集中在大城市。Holl等(2018)则认为郊区更靠近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可达性好,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倾向于在郊区布局。国外农村物流研究主要涉及建立物流货运村的选址与可行性评估,以及物流对农业部门的重要性。如Yldrm等(2014)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化评估的偏好排序组织方法,确定适当的货运村候选位置,认为可达性、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等有形和无形的因素具有重要影响。Tsamboulas(2003)、Meidute(2007)和 Afandizadeh(2008)等评估由私人和公共投资资助建立货运村的可行性,其中,选址和交通预测、所提供的具体服务、运营成本和投资评估是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Monios(2016)认为国家政策与区域一级制定的港口和货运村规划战略的错位,导致意大利南部货运村建设的困难和边缘化。Rokicki(2013)和Wu等(2018)通过对波兰等国的研究发现,适当的农产品物流计划,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与用户对接,促进内陆地区农产品的流通。国内物流配送研究主要包括物流的空间格局、网络空间组织,物流轴辐网络构建、配送中心选址布局,以及物流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效率等方面(千庆兰 等,2011;杨艳 等,2012;王鑫磊 等,2012;宗会明 等,2014)。关于农村物流配送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布局与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测度农村物流设施发展水平并探究物流体系建构的路径(胡愈 等,2007;张晓林,2019);在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探讨基于共享物流理念(赵广华,2018)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华慧婷 等,2018)等情境下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在影响因素方面,深入分析政府政策、城乡统筹、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被关注(陈德良,2011;卢美丽,2012;张英男 等,2019);在效用方面,重点探讨物流的双向渠道作用,物流配送被认为可以推动农产品上行,是反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嘉欣 等,2016;范林榜,2016;刁贝娣 等,2017),同时,农村物流的建设也提升工业品下行的能力,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郝爱民 等,2011;冯毅,2020)。综上,基于空间视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城市物流配送的探究,包括对城市物流枢纽评价、物流体系构建等,对于农村物流配送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的研究较少。并且,由于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既有研究对于农村物流配送的布局及其形成机制缺少系统化和定量化分析。因此,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布数据,首先分析全国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空间格局与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回归方法探讨农村物流配送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全国层面农村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科学认识。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农村物流配送数据来自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包含全国600 556个行政村全样本调查数据中的行政村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数据,调查内容为是否有电子商务配送点。由于行政村只具有城市代码,不含有其他空间位置属性数据,为便于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将数据统计代码与城市进行匹配,将电商配送点行政村(简称“电商配送村”)数量和比例统计到市域尺度,以表征地级尺度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策要素、基础设施要素数据,除人口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均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2017年统计年鉴,缺失数据通过各市州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补充。考虑到相近年份人口变动相对较小,各市州农村人口数据采用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代替。地图数据采用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审图号 GS(2020)4619号地图进行矢量化得到,研究区域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海南部分地区无数据。248汪凡等:中国农村电商配送点建设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2 期1.2研究方法基于 ArcGIS 平台进行地理探索性数据分析,将农村物流配送水平进行地理数据挖掘,探索空间数据的分布模式,把农村物流配送水平分级可视化。并基于ArcGIS和GeoDa进行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Morans I指数,探索中国地级研究单元上农村物流配送水平是否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再进行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高低值聚类分析,探讨其局部的空间自相关,以识别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高低值集聚特征。同时,采用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农村物流配送空间现象的随机性和结构性,以样本点确定研究对象随空间位置变化的规律。2 电商配送设施发展水平 2.1物流配送水平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空间可视化方法分析电商配送点的农村数量(图1-a),可以发现,电商配送村数量在全国的分布不均,高值与低值交错分布,尤其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地区。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连片高值区和低值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值区有多个组团,包括北京与河北组团,重庆及其周边组团,浙江部分城市组团。低值区主要在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分布体现一定的省域内部同质分布特征。由于各个地区的行政村数量有差别,单从数量上对电商配送村比较并不全面,因此计算电商配送村占行政村比例。城市层面拥有电商配送点行政村比例最高的城市分别是临沧、衡水和石家庄,其占比分别达到71%、66%和65%。农村物流配送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与江苏、安徽北部地区,都形成大面积的高值片区(图1-b)。云南的中部地区、重庆与贵州的交界地区、甘肃的陇东地区与河西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湖北与湖南的交界位置,形成面积较小的高值集聚区。在山东、山西、辽宁、青海、西藏有较大面积的低值聚集区。其他地区高低值交错分布,未形成明显的高值或低值片区。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地区以省为单位,呈现整体的高图1市域尺度农村电商配送设施发展水平Fig.1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e-commerce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at the municipal scale注:该图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GS(2020)4619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港澳台地区和海南部分地区无数据。图2同24943 卷热带地理值或低值分布,具有省域尺度的内部同质化分布特征,如山东、山西、西藏整体呈现低值聚集,河北、江苏、安徽呈现高值聚集。也有很多省份为高低值混合分布,如湖北、湖南等省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深刻影响,省级政府是政策过渡的重要层级,在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分散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农村电商配送点的建设与各省之间的促进农村电商和物流发展的政策存在紧密关联(楼苏萍 等,2022)。目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