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高校
传统
音乐教育
现状
改进
策略
陈晶
第 卷 第 期 年 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陈 晶摘 要 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中国传统音乐独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至今尚未完全建立,传统音乐课程所占比例颇为不足,从基本乐理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基本沿用欧洲教学理念与体系。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科主体性阙如,青年学生群体与传统音乐之间的文化隔膜日益明显。摆在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是,厘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逻辑与规律,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通过全面推进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的知识框架和教学体系的建构,突出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资料的时代性特点,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智慧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由点及线,由面及体地进行深度调整、递次推进,以推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 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学科主体性;交互式教学;教育时代性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 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重点攻关项目“互联网语境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创新研究”(),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陈晶,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音乐史、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史研究。(沈阳)引引 言言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一书中将我国文明历史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而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便可将人类创造的音乐文明历史溯源至逾万年前。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折射,承载着民族气质与民族意蕴。质言之,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内涵的显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的外延。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当代高等音乐教育领域,特别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中,传统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境况并不十分乐观,对于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定位与发展问题,始终受到音乐学界和音乐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并已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音乐教育发展史的核心问题之一。由此,本文以中国高校,特别是专业艺术院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在当代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等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并与教学主体性的建构、教学观念与模式的更新、教学资料与教学手段的完善等相结合,以厘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逻辑与规律,构建以中国传统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为当代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一一、传传统统音音乐乐教教育育现现状状与与存存在在的的问问题题自 年作为中国进入专业音乐教育阶段的重要界标 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创立至今,近百年来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迂回曲折、推磨折冲,作为社会、历史、文化和实践等合力缔造的结果,传统音乐教育凭借着强韧的文化生命力而赢得了转机与发展空间。但通过探寻传统音乐教育的世纪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影响下的传统音乐教育在高校的发展依然窒碍颇多。因此,笔者将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主体性与受众主体意识等几个角度契入,针对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开研析。第一,重“西”轻“中”。自 世纪 年代以来,以萧友梅等为代表的一批留学欧美归国任教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肯定西方音乐文化优于我国传统的“旧乐”,明确提出“以西为师”,走“西化”道路的主张。因而,当时偏重于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方针来建设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年,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艺术教育座谈会,指明了“学兼中外”的发展方向,要求各艺术院校将工作侧重点置于承继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中来,开启了全面借鉴与模仿欧洲的时期。首先,中国高等音乐学府大量聘请苏联音乐专家讲学,引入苏联音乐教材与模式,系统讲授欧洲尤其是苏联音乐。其次,大批青年人才,如李德伦、杜鸣心、吴祖强等被选派到苏联及东欧国家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这是中国 世纪专业音乐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学习外国(以苏联、东欧为主)的浪潮。目前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课程所占比例严重不足,从基本乐理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基本沿用欧洲教学体系,传统音乐的教学成了一种“民族附加模式”,即基本上运用西方音乐体系来观照中国传统音乐,并把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元素”或“文化肌理”纳入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体系中,从“声音、概念、行为”等方面来涵化中国传统音乐。质言之,中国传统音乐独立的认知框架与教学模式尚未完全建构。与百年前自西徂东的交响音乐、美声唱法、作曲技术理论、指挥法等这些占据当代中国音乐教育主流价值体系的艺术形式相比较,中国传统音乐,如说唱、戏曲等均在边缘化的位置。揆诸现象,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明晰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内涵,这便涉及另一根本性问题,即如何架构和完善传统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展现其学科逻辑结构,也就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主体性建构的问题。第二,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主体性阙如。年,在“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理念,主要围绕“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本质和重要倡议”、“从本民族文化出发的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等议题展开研讨,以探究如何在学习、融合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教育。这次会议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既深且远。学界在理论研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等方面均获得了相应的成果,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跨入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阶段,使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呈现了勃勃生机。但追根溯源,“中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是以 世纪西方音乐学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即西方是主体,东方中国是客体”。众所周知,学科主体性的建构是学科独立地位获得确立的关键与基础。如果对学科主体性地位认知不清,将有可能导致学科的发展踟蹰不前。而迄今为止,以中国传统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知框架和课程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其基本理论体系和技术理论体系的主体性架构还不完善。那么,学生置身于“以西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之中,又如何在接受、信服的基础上,养成普陈 晶 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遍的文化自觉呢?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与个体体验,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确立既能够承接悠久历史,同时又能面向未来的传统音乐教育发展体系,使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获得真正且实质性发展,并在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同时,向世界彰显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这一切都应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主体性的建设为前提。第三,受众群体与传统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文化隔膜。中华民族钟灵毓秀的传统音乐穿越历史长河构建了一幅幅五色斑斓的文化帷幔。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传统音乐所包含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延绵不辍,传承至今。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珍。但历史的尘埃颇为厚重,他们能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获得崭新的生命力,这些都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音乐工作者应正视并重视的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受众群体的审美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相较于话剧、小说、电影、电视、互联网新媒体,民歌、戏曲等传统艺术则难以望其项背。流行音乐和偶像文化几乎充斥着中国年轻一代的主要业余生活,无论是港台风、韩流、欧美音乐抑或大陆本土的“西北风”与“东北风”,一阵比一阵猛烈,且有愈刮愈烈之势。有人认为流行音乐就是当代的城市民歌,因为它就是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传统音乐的当代生存环境已日渐逼仄,青年学生群体对传统音乐已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文化失觉。因此,在高校音乐课堂,民歌与戏曲、说唱与舞蹈,如何吸引青年学生的目光?怎样处理当代青年与传统音乐之间所产生的审美直觉与审美情趣的差异性?怎样让学生养成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务之急。二二、传传统统音音乐乐教教育育的的改改进进措措施施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维度入手,从而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其一,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反思近百年来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力求摆脱对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整体性依附,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寻求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彰显音乐艺术在当代中国的使命与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精神滋养作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离不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将专业课、基础课与选修课相融合等一系列强基固本的工作,将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作当代解读与阐释。具体而言,在符合国家制定的高等音乐教育基本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之上,需进一步优化传统音乐理论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在诸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律学等课程中强化民间音乐作品的教学,注重中国音乐技术理论的学习。也就是说,将从音乐理论学、音乐基础学、音乐织体学、音乐结构学、音乐色彩学等方面展开更加系统、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设计探索,全面推进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建构,这应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最根本、最关键。其二,教学模式的架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辨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性体验能力。因为音乐更是一种能够调动身体多种感官进行参与的体验性艺术,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亲历体验活动,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的追求、创造性的体验中自然达成学习体验。从根本上说,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应采用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以消弭传统教学的弊端。即从以往的教师为主型向学生为主型转变,从以往的经验为主型向理论研究为主型转变,从以往的灌输知识为主型向培养能力为主型转变。在充分考虑学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生的审美需要、能力和趣味的同时,将“发现法”与“探究 研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集体性研讨”与“个性化展示”作为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契入点,采取“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模式,突出教学的开放式、交互式,从而引领学生真正进入传统音乐文化的世界,形成一种在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三种维度观照下的思维模式。课堂上,教师应加大“自主学习环节”在课堂中的比重。也就是说,教师可选取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分配给每组学生,在小组集体研讨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先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行吸收、整合,在重组、型塑和创新的过程中,将音乐文化知识综合性地运用,再将这些知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通常,学生可借助影音资料或 等多媒体手段,通过讨论、讲授、合作、角色扮演等生动的课堂展示活动,将外在的书本知识内化,从而高效地吸收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真正做到理解基础上的深刻感受。同时,教师可在每学期设立“课堂表演”环节,即学生自选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如民歌演唱、民乐演奏、戏曲表演等进行课堂展示。学生们通过表演将外部的知识和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感受,将“亲历的知”与“学理的知”相结合。通过这种表演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获得的能力,比起单纯靠理论讲授和音乐欣赏获得的能力,更为坚实和稳固。正如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言:“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因为在表演实践中,在这种直接感性接触中,无论是理解还是体验,都更为深入。其三,注重教学模式的时代性特征。教学中,首先和必须要改变的是以往板起一张严肃的学术面孔而进行的谆谆教诲。在充分掌握当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力求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消弭古与今之间的拘囿。在课堂上,教师的视频教学素材不仅可以采用原生态表演的视频,也可以从热播影视剧中寻找契合点。在讲授战国时期的 楚辞 时,可运用电视剧 芈月传中的 少司命 舞蹈;解说汉乐府诗词时,可采用电影 英雄 中盲女跳水袖舞并演唱 北方有佳人 的片断;介绍曲子词牌音乐时,可使用电视剧 甄嬛传 中片尾曲 菩萨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