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探析_何乐如.pdf
下载文档

ID:2724784

大小:1.17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化 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 逻辑 探析
1 5福州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探析何乐如1 陈 钰2(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摘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呈现,是文化自信、人民至上、守正创新的中国话语表达。厘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诠释,也阐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伟大实践不可动摇的真理。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应当从历史逻辑、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四个层面依次展开。对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的探究,是为了确证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历史因素与文化底蕴;对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分析,是为了确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与中国道路的建设实践,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根本原因和成果展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图分类号:A81;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72(2022)06-015-07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就是说,中国道路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更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基础上实现的。那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中国道路建设和发展不可动摇的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够精准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伟大成就?厘清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不仅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更有助于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科学把握二十大报告精神。一、历史逻辑:明晰马克思主义必然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历史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2。这就是说,对未来的展望与探索离不开对历史的把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应当正视过去,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正视清末民初被压迫的那段特殊历史,厘清当时爱国人士救亡图存失败与收稿日期:2022-10-13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17ZDA00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何乐如(1992-),男,江苏宜兴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钰(1991-),女,江苏南通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1 6福州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因果关系,从而确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中国后得以迅速传播,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清末民初被压迫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清王朝签订的大量不平等条约,使大片土地沦为侵略者的殖民地,统治了中国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根基被动摇,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到来。西方列强在不断开辟的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与丰富物资来积累资本,攫取利益。由于闭关锁国而导致的落后,几乎是全方面的落后,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中国被西方列强当作“蛋糕”分而食之在这种状态下,底层的劳动人民无疑是最为凄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们纷纷走进工厂,艰难生存。工人被“置于这样一种境地,使他们不能保持健康,不能活得长久”3409。马克思早就强调过:“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531。当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当腐朽破败的规则被打破而新的秩序仍未制定时,对和平稳定生存环境的渴望迫使人们开始求变,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之路。(二)救亡图存失败与马克思主义出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出场是当时的爱国人士经历多次救亡图存失败之后的必然。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并不是偶然,它是在其他救国方案不断失败后,在时间与实践的双重确证下,作为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良药”而持续在场的。从近代爱国志士的奋斗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不可阻挡,是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等都无法拯救当时中国的历史必然。1.西方文化随着列强的入侵传入中国,瓦解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文化传统。西学的出现给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开拓了眼界,一方面,西方传教士出版、传播大量关于西方文化的书籍报刊;另一方面,清政府组织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大规模组织翻译西方的著作,“引进西方系统性科学学科”4。西学东渐丰富了当时中国士大夫阶层与知识分子对于近代社会科学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民智,同时,也掀起了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热潮。从结果上看,这场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自上而下式的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潜移默化间,封建统治禁锢在文化领域的坚冰逐渐消融,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爱国运动。2.与清王朝自救的中体西用相比,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文化爱国运动,显得猛烈且决绝。这种猛烈且决绝不仅表现在喊出“打倒孔家店”等的口号,坚持全盘西化的中心思想,更表现为创办新青年等报刊,传播革新思想,要用新的思想文化来取代统治了千年之久的礼教文化。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积贫积弱并未因长期学习西方文化而得到改变,似乎助推西方列强崛起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乃至科学技术都无法帮助中国脱离苦海,中国的救亡图存陷入了迷惘与困顿。前路在何方?中国的未来在哪里?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5。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可模仿的新方案: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在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其迅速传播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在于全人类的解放以及现实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1 7福州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面,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正是当时中国广大底层人民的追求。(三)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吸引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爱国者,积极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在当时国内的各大报刊争相刊发,介绍马克思主义,“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6。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初的传播,靠的就是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爱国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自身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或写作相关理论文章的方式,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传播出去,从而确保传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非常注重联合、团结的问题,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往往会将“工人阶级”概念,替换成“无产阶级”概念,以吸引更多、更大的联合。当然,这一做法也契合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在他看来,“随着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本身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7。二、文化逻辑:厘清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与时代化的文化底蕴从历史的角度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摸清其何以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历史脉络,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指导思想的原因,但它无法说明全部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舶来品,其众多概念,如“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生产资料”等并不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些非本土的概念何以能够为中国人民认可,并获得广泛传播?如果只是单纯地在历史中找寻,很容易无功而返。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我们应当从文化的层面切入,去挖掘深藏其中的理论答案。(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孕育了强大的文化基因,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从根本上理解,这种文化土壤或者可以称之为文化环境,实质上就是中国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包容性,能够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交融。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世界性的理论财富,但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毕竟都是德国人,其著述中展现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在所难免。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红色歌谣之中,以通俗易懂的传唱方式,降低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难度。“毛泽东使用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文化表达方式转化为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语言”8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两种不同文化的本土化融合。一方面,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本身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未来,它也势必会成为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变质”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实现了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二)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存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1 8福州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1。这句话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正确回答时代重大问题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发挥无可替代作用的核心因素。那么,为何“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这是由于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并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它是一种着眼于全人类发展的世界性理论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民族的、地域的和阶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格,开放发展是其科学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学说,是在批判与吸收各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自诞生起就是固定不变的,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0。马克思于晚年时期,将目光投向东方世界,创立的唯物史观东方逻辑,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可能。所谓的唯物史观东方逻辑,是二级概念框架层次上的概念,与唯物史观西欧逻辑、唯物史观苏联逻辑和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相对应。11它的出场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补充,也是马克思学术研究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转向,是他系统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必然需要,内在地要求他将目光投向东方世界,对东西方文明有着系统且全面的把握。因为,人类历史是世界历史,不论是西方中心主义还是东方中心主义,都是片面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世界性的学说。与黑格尔的欧洲中心主义不同,马克思早在中学时期就着眼于全人类的幸福,并且,他一直追随着这一目标进行学术研究,分析和论证了资产阶级社会只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以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因此,唯物史观东方逻辑的出场,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具备了可能性与必然性。三、理论逻辑:确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义行的根本原因正如哲学家是属于自己时代与人民的产物,他们的哲思汇聚了人民最美好的追求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与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思想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这种创新,是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相结合后实现的创新。它不仅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原则,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还秉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