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传统
园林
审美
意蕴
内涵
解析
吴余青
湖南包装第 37 卷 2022 年 12 月1吴余青,等: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内涵解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9BG124)。吴余青(1970),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mail:2022-10-11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内涵解析吴余青朱奕苇WU Yu-qingZHU Yi-wei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School of Fine Art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的内涵研究,寻找解决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空间问题的生态智慧和方案。文章分别从 3 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解析了“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礼乐精神”,“神仙思想”和“道法自然”,“隐逸思想”生态观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体现;二是从中国山水画审美角度分析了“气韵生动”“师法自然”“虚实相生”“意境”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再现;三是从中国文学诗词角度阐述了中国文学诗词在园林意境中从“画龙点睛”“寓情于景”“借景生情”几个方面产生的作用。关键词:园林审美意蕴;传统哲学思想;山水画;文学诗词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we can find the ecological wisdom and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odern peoples liv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space.The article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firs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it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the comparison of virtue by gentlemen,the spirit of rites and music,the thought of immortals,the way of learning from nature and the thought of seclusion i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gardens;Secondly,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it analyzes the reappearance of vivid charm,imitating nature,virtual reality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gardens;Thir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ry poetr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of Chinese literary poetry i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gardens from the aspects of making the finishing point,embodying feelings in the landscape and borrowing feelings from the landscape.Keywords: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Gardens;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Landscape Painting;Literary Poetry1 近 20 年学界关于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研 究概况2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生态观在园林审美意蕴 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释道三家,由于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古代先民是靠天吃饭,因此无论哪一家都蕴含着生态审美智慧。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排第一畏的是“畏天命”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儒家经典 周易 主要讲述的是“生生为易”和“中和之美”的生态智慧,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生命链,歌颂生命健康之美,追求美好生活和诗意家园,并体现在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道家对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展开的研究是围绕园林审美相关的具有历时性和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的研究2。从中文论文数据库检索到近 20 年间与中国传统意蕴相关的文献约 650 篇,分别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园林意境营造、传统园林组成要素和造园技法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美学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蕴是以道家为主、结合玄学与禅宗等多种哲学思想的产物3。园林的意境属于美学的深层次范畴4,是传统园林艺术审美的最高追求和标准,在分析传统园林审美思想和创作时主要从意境的产生和营造从“言”“象”“意”5几个方面展开,同时阐述意境理论对过去的传统园林的作用和对现代园林建设的意义。在园林意境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园林理水、植物、山石营造、园林建筑和题咏等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也有通过对造园者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景观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来阐述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蕴;还有从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的姊妹艺术对园林审美意蕴营造方面的影响以及审美意蕴追求上的相通之处的角度来叙述传统园林审美意蕴。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乡村振兴等国家倡议和政策的提出,学界对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的研究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者们从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蕴中提炼精华,指导现代景观营造,补充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理论。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哲学、文学、中国绘画多视角来解析传统园林的审美意蕴。文化包括了社会意识的所有形式,文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作为中国文化精彩的一部分,也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自身鲜明的个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需求,从中国园林的角度来看,园林从简朴到精致、从私有到公共,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而产生了变化1,而这些变化并没有离开一个宗旨,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生活环境和理想的生活状态。研究中国园林传统审美意蕴的内涵是探究中国古代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和生态观,为今天的环境建设和生态发展提供一个具有本土化和民族化经验的借鉴方案。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体现、中国山水画审美在园林审美意蕴中的再现和中国文学诗词对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作用 3 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意蕴内涵。DOI:10.19686/ki.issn1671-4997.2022.06.00122022 年第 6 期湖南包装2.1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礼乐精神”2.2 “神仙思想”和“道法自然”2.3 “隐逸思想”“天人合一”的理论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614-15,起初只是对政治伦理主张的表达,后经历代哲人和文人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从中国思想史上来看,儒家和道家学派都表达过“天人合一”的观点。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 阴阳史 中提出“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际,合二为一”7。是中国思想史上总结得较早的“天人合一”论。道家学派中“天人合一”观点则更为突出,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85-6”。周易 中也有“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咸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述。而“天人合一”一词正式首次出现是在张载的 正豪 乾称 中:“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9。“天人合一”作为中国造园的指导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美学的核心,在“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造园有了“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追求天人和谐的造园景观。中国传统园林审美在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物的和谐和儒家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哲理影响下,将自然美和技术美和谐统一641,保持着顺应自然的“纯自然”的形式和状态1016。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园林呈现 3 个特征:首先,园林范围较大;其次,主要再现自然景观;三是“天”统摄一切,园林主要景观中都有高台楼阁11。“君子比德”是在先秦儒家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将自然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用大自然的美来象征、比喻君子美德,表达自然美所具有的人格意义12。孔子在 论语 雍也 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将山水作为人格的象征,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懂得变通,通达事理,像流水一样悠远淡泊,因而快乐。有仁义的人喜欢山,心境平稳,安于义理,像大山一样崇高安宁,因而长寿。将智者和仁者的品质用山水的特征来比喻,这种拟人的“自然人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待山水景观的审美态度,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中国式的审美不仅是对形式美的欣赏,而更注重的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欣赏。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礼乐精神”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有着深远的影响。礼,伦理规范;乐,诉诸情感的艺术与审美。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精神其实是强调秩序与和谐,中国传统园林在营造过程中运用的对称、均衡、尺度和韵律等形式美手法中都凝结了礼乐精神141,强调了尊卑秩序,满足了天理与人欲。如园林布局和园林建筑中体现等级制度的“礼”:“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种礼乐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神仙思想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最早来自古人认为灵魂不死的观念,其核心内容是长生不老。闻一多先生在 神仙考 中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佛教的流行,园林营造也受到了道家避世和儒家隐逸思想影响,园林选址趋向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6162。文人受老庄和玄、佛的影响,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在名士之间传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士人追求“顺应自然”,认为只有大自然山水才是最“自然”、最“真”的,才是他们心中真、善、美的寄托与化身。文人士大夫通过直接鉴赏自然,或借助园林、山水画等山水艺术的间接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到了隋唐时期,园林发展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儒、道、释互补,有三教合流的态势,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6172。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流行于文人士大夫圈层,促进了文人园林兴起,文人造园家将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于造园思想中,使园林审美更注重清雅格调和意境含蕴6257。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作用提高,将禅宗思想融入园林创作中,将“画境”提升到“意境”16。中晚唐时期,杜牧在他的 答庄充书 中提出“文以意”为主的主张,突出了个体的“意”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从此中国美学开始了重“意”不重“道”的美学潮学派里的老庄哲学认为人类和宇宙都来自于“道”,提出人类与万物同源,道是“天地万物之母”,“道为万物之本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张尊重自然,万物齐一。佛家代表性的生态思想是众生平等,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讲究在自我关照中达到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通过现世的改造实现净土。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生态观指导了中国园林的营造,并体现在其审美意蕴中。为灵魂不死向神仙思想转变是在春秋时期。在秦汉时期,在儒、道思想文化影响下,创造了一些仙人形象,有着超然世外的绝对精神自由13。神仙思想体现了古人观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