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_吕灿.pdf
下载文档

ID:2724599

大小:600.51K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华民族 共同体 视域 民族地区 经济 质量 发展 研究 吕灿
JOUNAL OF ETHNOLOGY2022/12总第 86 期第十三卷134DOI:10.3969/j.issn.1674 9391.2022.12.015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吕灿李敬 摘要 铸牢以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任务和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新阶段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长期而艰巨,文章尝试找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以期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密码”。文章首先剖析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辩证统一性,从理论上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然后进一步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因素,通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路径。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高质量中图分类号:F127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9391(2022)12 0134 12作者简介:吕灿(1988 ),女,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李敬(1993 ),男,汉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四川 成都 610207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化,又表现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 2021 年 8 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3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重要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民族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民族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夙愿。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然较为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3,这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怎样的2022/12总第 86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十三卷135作用?在国内外经济的新形势、新环境、新机遇下,如何利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指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关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尝试研究的问题。遵循问题导向,本文就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针对于民族地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第一部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从理论视角解析二者的内在逻辑。第二部分,剖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制约因素,并基于公开数据,从经济质量的几个维度分别考察民族八省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纳入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从实践视角谋划通过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路径。一、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一)历史维度中华民族共同创造辉煌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王朝更替与分分合合,却始终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步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尤其是在秦汉、隋唐、明清等大一统王朝均实现了空前的国家统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在政治上实行郡县制,在文化上推行书同文,在经济上实现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为华夏民族文化的普遍认同提供了基础。至汉代,经济、文化、军事实力进一步发展,不仅推动中央王朝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使得西域民族增进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隋唐时期结束了国家政权长期分裂的历史,进入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全新阶段,民族间的交往和融合更加深入。隋文帝时期,东突厥曾上表“屈膝稽颡,永为籓附。”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唐朝和吐蕃等民族地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实现了深入交流。因此唐朝时期成为民族交往历史上的重要推动时期。据资治通鉴 中记载,至唐高祖时期,受突厥方面请求,中原王朝与突厥民族实现了互市。在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也保留着深刻的少数民族印记,“唐有宰相 369 人,而胡人出身者 36 人(存疑者尚不计入),占总数的十分之一。”4 142 143至明代,以“茶马互市”为代表的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制度,对中原和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进一步推动作用,“边吏未尝阻绝诸国商获厚利”。到了清朝,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以康熙和乾隆为代表的最高统治者热衷于学习儒家文化经典、诗词等。统治阶层对华夏民族正统性的认同,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和交融,以至于汉语在清朝后期逐渐成为了统治阶层唯一的官方语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也创造了这些朝代在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在数千年中共同创造出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实现民族解放事业。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日益加剧,对外战争连续失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华大地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大地各民族不断奋起抗争,从来没有放弃抵抗与尊严,始终团结一致。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4 1。十九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各族人民曾为收复新疆进行坚决斗争,在左宗棠进军新疆后,当地人民“望风投命各城阿奇木、阿浑、玉子巴什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5 4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不仅影响了南方民族地区,也影响到了北方边疆地区,我们党发动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群众参加了各地的武装起义,如壮族、瑶族群众参加的左右江起义,土家族、苗族等群众参加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开辟等。长征时期,红军经过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空前团结抵御侵略,从抗战初期东北地区的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到西北地区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和西南地区的苗、壮、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中华民族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取得辉煌胜利,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除去刚刚解放的青海、宁夏和新疆,还有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JOUNAL OF ETHNOLOGY2022/12总第 86 期第十三卷136藏等民族地区没有解放。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为了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党领导的解放军顾不得修整,坚决地向祖国的边陲进军,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上述地区的解放,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正是在这次救亡图存过程中,中华民族第一次作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展现出了爱国、团结、智慧、勇敢的民族特质,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贡献出了巨大的能量,也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中华民族共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颁布的 陕甘宁边区纲领 中,“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6 93;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9 年,新中国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成为了我国在民族问题方面一项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推动经济建设方面,采取对口支援政策。由于历史、区位等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较东部地区始终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70 年代末,中央批准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由此开始了对口支援的具体实践。7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中国建立起了东部发达地区省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省市经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发达地区的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一对一地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实施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和扶持,有力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在消除贫困方面,党和政府坚持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现实,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包含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计划,最早的包括“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项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在本世纪,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就是中西部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重灾区“三区三州”全部是民族地区。在新时代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中,党和政府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到消除绝对贫困的行动中来,凝聚全国之力,最终实现了深度贫困人口全员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几十年来,凭借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中国全民族的共同参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进入新的阶段。(二)理论维度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逻辑。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的,是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互支撑、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从本质来看,二者之间共同体现为平等性、同一性和共享性三原则;从内容来看,一方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前提,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能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凝聚力。1 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联系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追求平等性。坚持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根本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8 301。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平等为原则,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味着全国各民族平等发展,既不能因为民族地区既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置之不理,又不能因为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覆盖面小而忽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机会。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坚持同一性。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各个民族地区孤立发展,而是全国各民族在民族地区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发展,这与以民族团结为特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市场机制的涓流效应作用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过产业转移、要素流动、知识溢出等机制,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这种经济发展上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仅体现在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体现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同时还体现在各民族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呈现出多层次格局。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2022/12总第 86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十三卷137共同体意识都强调共享性。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