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_叶贵梅.pdf
下载文档

ID:2724533

大小:1.44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融入 思政课 教学 三重 维度 叶贵梅
130大众文艺一、价值维度:融入之必要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及其在思政课程中的育人作用。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国家提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代在变化和进步,历史在创造和延续,文化就随之传承和发展,这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提供丰富的素材、更明确的方向、更严格的要求。三是,强调思政课程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育人作用。国家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和指令重点提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有效融入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倒逼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首先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文件精神。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把国家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殷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现实实践。其次,要努力实现中央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求,打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不仅要授“术”,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技能,更要重视传“道”,帮助学生内含文化充实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为既有专业水平又有内涵深度的高质量院校。最后,担当起传承本土特色文化与服务地方的重要责任。要义无反顾肩负起传承弘扬特色文化的使命,将当地优秀的传统地域特色、建筑文化等融入思政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教育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学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同时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精神世界,坚持正确人生方向1。二是,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更大程度贴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三是,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2。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实现文化自知,提升文化自信。二、问题维度:融入之困境学生学习内力不足。一是,学生相比于本科生整体素质较差,不仅是对思政理论课,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足,对较为深奥晦涩的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在学习中无能为力、勉为其难的消极现象较为普遍。二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较强,注意力容易被新奇、刺激的事物所吸引,但思考问题又缺乏深度性和稳定性。因此,部分学生表现出冲动浮躁,学习深厚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叶贵梅(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内容,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是党和国家赋予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使命和要求,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的关键一点。但是,目前不少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内力不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陈旧、考核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因此,为了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效性以及思政课教学水平,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增强师资队伍和力量、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创新课程实践模式。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教学;三重维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130-03*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青年专项:共同体向度下马克思自由观研究(JYQZ21-24);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JGXM22-37);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启示(22XSLJ-028);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大思政课”教育专项(一般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DSZK2022-4)。文化教育131大众文艺文化的意愿不强。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多偏向市场,因而为提高人才输送市场的成功率往往重技能轻文化,再加上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学习对于就业工作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故而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表现出兴致不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老套。由于传统文化本身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晦涩,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是主导角色,主动性过多。他们普遍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老套路,一本书,一份PPT,几个问题,几个回答就是一堂课的全部内容。教师过多依赖PPT,“耍”不出新鲜的“招式”,大多数学生却厌倦PPT,“等”不到特别的“花样”,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过多,实践性较为缺失。缺乏丰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也较为吃力,课堂氛围不佳活跃性不足。教师教学质量较低。第一,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掌握不够充分,但学习意识又不强,有关知识一知半解。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研究较少,如不是特别需要不会专门涉猎,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学习意识不明显。第二,大量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能力不足。在教学时教师容易偏向对自己熟知领域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轻易传授自己较为陌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三,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教师一般具有以下几种观念。一是,“故事+”观念较重。二是,“整体灌输”观念较重。三是,主次观念较弱。学生考核评价方式、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一方面,目前思政课程考核多以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考核,主要是签到、答题、课堂表现为主。二是,期末考核,主要是机考或者是大论文作业的形式。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较为主观,了解不够深入,只能一考定型,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且内容上较少甚至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传统的思政课程实践课内容一般为校内外基地的简单参观。有些教师甚至把实践课内容等同于课堂中播放视频、案例分析等。因此,“传统文化+思政课程”的这种特色更强的实践课教学的开展就更为吃力。三、实践维度:融入之路径(一)优化教学方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多样,除一般传统方式外,可以把以下作为重点。第一,增添“项目活动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既要亲身听理论,还要亲身体验课堂。作为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可以多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堂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加深理论理解和情感体验,帮助激发践行内生动力。可以增加一些活动:一是,打造以诗释史为主,文学鉴赏为辅的课堂互动。二是,穿插课前5分钟的经典诵读。通过课前5分钟的经典诵读让学生掌握经典、开启智慧、修养身心、传承文化。三是,组织历史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扮演的角色当中,在模拟的情景当中把不懂的弄懂,把模糊的弄清。第二,探索线上教育教学“云”模式。互联网+教育成为趋势,且新冠疫情背景下推出“停课不停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云”模式势在必为。一是,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拓展学习,教师可以将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思政教育内容发布到微信、微博、或交流群上,让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吸收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互动交流,进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可以组织学生“云”参观。思政课教学“云”参观模式有必要推广,使其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模式。三是,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云库”。整合教师课堂教学资源以及相关传统文化资源及思政资源,建立学生共享的思政资源“云盘”。第三,打造“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课赛融合”的理念就是帮助学生在课中赛,在赛中学,依学推赛,以赛促学。要挖掘思政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针对性设计各类选题,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实施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最终在赛场上一决高下。(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既遵循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为依托,以各类文化元素为载体,尤其是要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在“量”上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质”上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一方面,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高质量转化。一是,教师在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前提下,要全面理解掌握教材内容,能够将枯燥乏味、严谨严肃的书面文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特点、学情、院情,教学内容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突出重难点。另一方面,优化内容突出传统文化基因与价值。一是,发掘课程蕴藏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并明确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课程结合的切入点。二是,适当增设传统文化相关具体课程,同时注重与思政课程的合理融入。开设相关传统文化具体课程的立足点是两者的融合点、切入点、契合点,剖析传统文化与思政的关联,从思政角度去解读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中实现思政育人目的。三是,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造一套立足地方的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体系。如徐州素有“一代帝王之乡”的美誉,分析历代在徐帝王如何治国理政、如何彰显“以民为本”的理念等等。四是,挖掘校史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其中或多或少的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元素。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求、挖掘,不仅能够了解历史、探索文化、领悟精神,也能无形中实现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的目的。(三)增强师资队伍和力量教师不仅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帮助者,也是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教育素养。一是,教师要拓宽对传统优秀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多读经典,回到经典中自主去广知、深知、熟知传统文化知识,感悟、认同、践行其思想精髓。文化教育132大众文艺还需加强培训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二是,重视人才引进的与培养。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除了要内部对现有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督促教师自我学习、强化培训,还需外部有计划地引进更高水平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三是,把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融入问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主动融入教学的动力。可以考虑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薪资绩效挂钩,并将考评结果优秀的教师树立为典型,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思政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潜心研究教学设计,来打造更具魅力的教学课堂。一是,秉持“理论+”教学理念。既要把传统文化故事讲有趣,又要把背后蕴含的理论讲清楚,故事要为理论服务,让学生既能听到热闹又能听懂门道。二是,秉持循序渐进式教学理念。教师不能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横向平铺直叙的泛泛而谈,而要纵深钻研挖掘内容,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地由易到难地给学生讲明白、讲透彻。三是,秉持“问题导向”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将主题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贯穿思政课堂,理论的引出和讲解采取“问答”的方式。(四)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评体系能够以较为直观的量化标准和要求直接反映出学生学习成效。因此,要统筹考虑主客观方面因素,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的多维课程考评体系。第一,建立“多维一体”学生考核评价模式。虽然闭卷统一考试是主要考核形式,但也要融入具有个性化的开放的考核。学生考核评价与“课赛融合”教学直接相关。“比赛式”教学手段为学生考核依据增添新的内容。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在原有教师评价和期末考核基础上,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专业性比赛结果。学生自评互评是学生之间对彼此一学期课程表现按照打分标准给予评分。专业性比赛纳入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赛考核依据统一的考核标准,老师打分加学生打分最后得出均分,整个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公平性、公正性、科学性、实效性。第二,加大传统优秀文化考核比重。为了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力度,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比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关注传统文化意识、运用能力、文化情感等。一是,在考核评价内容的选择上,要在考核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注重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阶段测验和实践考核,提升学生对中华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