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日语
学习者
被动
使用
对比
视角
分析
陈冬姝
NIHONGO NO语 言 研 究GAKUSHU TO KENKYU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引言对比是人类研究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赵元任先生曾指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1可以说,要透视外语的特征及规律,离不开对母语的理解,反言之,要明晰母语的特征,也离不开与外语进行对比的眼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同样建立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一般认为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越大,对学习者产生的干扰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负迁移(Lado,1957;Odlin,1989)。Selinker,L.(1972)提出学习者的语言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的过渡语(interlanguage),所以同时具备母语和目标语的特征。因此母语如何对学习者的言语习得产生影响,一直都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关注的焦点。就日语被动句而言,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了日汉“视点”的不同以及汉语的“视点”不固定如何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习得产生影响。然而,中国日语学习者产出的被动句,与日语母语者又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在“视点”问题之外,语言对比研究关注的日汉被动句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等问题,在习得层面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验证?这些问题现有研究的讨论还不够具体、深入。本文以口语语料为对象,试图从语义倾向和主语生命度这两个视角,定量考察中国日语学习者产出的被动句跟日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分别有哪些共同或不同的使用倾向,从语义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两个角度全面阐述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习得特征,探讨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日语习得研究的有效衔接。1日语“-are-”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现代日语的被动句动词词根后由“-are-”标记,本文称为“-are-”被动句。众所周知,日语“-are-”被动句的成立方式与语体类型密切相关。工藤真由美(1990)曾明确指出,以“人”为主语的被动句(益冈隆志称作 受影受動文2)多出现在口语语体,以“物”为主语的被动句多出现在书面语语体。益冈隆志还认为 受影受動文受動文中国日语学习者被动句使用倾向研究从语义和语篇的日汉对比视角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陈冬姝摘要语言对比研究与外语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衔接,一直是学界的共同关注所在。文章结合日汉对比研究成果,从语义倾向和主语生命度两个视角,定量考察了中国日语学习者产出的被动句跟日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之间的倾向性异同。研究发现:(1)日汉被动句在语义功能和语篇功能的显赫程度相反,该差异反映到学习者身上,呈现出语义和语篇功能的不平衡性;(2)中国日语学习者产出的被动句在表达“被害、受影响”的语义功能层面更贴近汉语母语者的使用习惯,在以说话人“我”为叙述视角的语篇功能层面更贴近日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关键词被动句语义倾向主语生命度中国日语学习者日汉对比109DOI:10.13508/ki.jsr.2023.01.003语 言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中心3(日语被动句的核心是受影响型)。由此可知,研究日语被动句,首先要关注受影响型,而受影响型被动句多出现在口语语体,因此口语语料尤其值得关注。现代汉语表被动的手段多种多样,除了用“被”或者“叫、让、给、为所”等介词标记以外,还有用动词标记的被动句和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然而,“为所”句式限于书面语;动词标记的被动句能够与日语 受(受到)、遭遇(遭遇)、得(得到)等动词句建立对应关系;一部分无标记受事主语句,又能够直接对应日语自动词句,如“饭做好了”(御飯出来上)。说明上述几类都不是汉语被动句的典型形式。尤其是无标记受事主语句,陆俭明(2004)曾指出其受事难以确定,能否作为被动句考虑“是最有争议的”4。刘叔新(1987)、戴耀晶(2003)等也认为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被动性得不到保证,不宜纳入汉语被动句的范畴。实际上,汉语学界对被动句的讨论,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被”字句身上(王还,1983;祖人植,1997;张伯江,2001;施春宏,2013)。可见用“被”等介词标记的受事主语句,属于汉语被动句当中的核心类型,与日语“-are-”被动句进行比较时,应首先作为对象考虑。因此,本文的汉语语料主要调查用“被”标记的被动句。2日汉被动句对比研究日语“-are-”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义特征对比;一类是句式对应情况对比。首先,在语义特征对比层面,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被动化的语义限制问题。大河内康宪(1983)较早提出“被”字句多表“被害”,在谓语动词的选择上存在语义限制,而日语的被动句既可以使用及物动词形成直接被动,也可以与不及物动词共现形成间接被动。王亚新(2016)同样强调日语当中存在“自他对立”的语法-语义范畴,因此日语被动句还具有代替不及物动词句的功能,而汉语的被动句基本只能表受影响。田苗(2017)指出日语第三者被动句中“动词表达的动作行为或事件能设定出一个受到影响的第三者,且该第三者是迫不得已受到该事件的影响”5。其次,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计量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考察对译语料的对比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显示,日汉语被动句难以产生对应关系。而日语被动句与汉语的主动句更为对应(饭嶋美知子,2007),还是与“被”字句更为对应(加藤晴子,2016),在学界存在一定分歧。对于上述日汉被动句的不对应,多数学者主张与日语存在“视点制约”相关。关于“视点制约”,古贺悠太郎(2011)、加藤晴子(2016)强调与主语和话题的固定性相关。李金莲(2012)、陈冬姝(2018)认为“视点”的确立要考虑说话人对谈话参与者感情移入的强弱度。综上来看,学界都关注了日汉被动句的语义限制问题和不对应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讨论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和主语选择这两个问题。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涉及事件的内容、意义,与语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和语义韵(semanticprosody)有关。Partington,A.(2004)指出语义趋向是指节点词的搭配词所呈现的语义特征;而语义韵是节点词整体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态度意义6。朱一凡、胡开宝(2014)强调“一方面节点词的语义韵辖制了搭配词的选择,另一方面,搭配词的语义趋向又决定了节点词的语义韵”7,两者密不可分。就汉语“被”字句来说,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的“被害”等问题,都是在讨论“被”字句的语义韵,较少涉及谓语动词的语义趋向。既然语义趋向是形成语义韵的重要因素,那么分析被动句就离不开研究语义趋向。本文将对比中国日语学习者、日汉母语者所产出的被动句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将两者统称为被动句的语义倾向(semantic tendency),将该语义倾向在句中发挥的作用称为被动句的语义功能(semantic function)。另一方面,主语选择涉及话题的选择和说话人的叙述视角。Halliday,M.A.K.(1994)认为话题是说话人选定的基础,是形成话语或语篇的关键,对应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因此研究日汉被动句,还不能忽略与说话人叙述视角相关的语篇功能。110语 言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3日语被动句的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面的“-are-”被动句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分析层面,同时也有一部分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启示的探讨。“-are-”被动句的偏误分析,学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成果较为丰富。渡边亚子(1995)以5名中高级水平的中国日语学习者和5名日语母语者为对象,令其用日语分别描述相同的四幅漫画内容,发现在日语母语者使用被动句的情景当中,中国日语学习者产出的是主动句。渡边指出这跟日语要维持“注视点”保持不变,而汉语无此限制相关。张麟声(2001)提到汉语没有像日语一样的“视点”限制,因此中国日语学习者容易产出 自転車、僕乗8(那家伙自行车,被我骑来了)这样的偏误。徐磊(2006)认为中国日语学习者容易“忽略日语被动句对主语的限制”9,因此容易产出以无生命物为主语的被动句。王忻(2011)指出日语母语者偏好用自动词句表达的事件,中国日语学习者使用了被动句表达,认为这与学习者“持偏客观识解”10有关。日语被动句的教学策略研究,学界一般根据语言本体的特征,对比日语教材的语法讲解,再提出建议。例如叶菁(2003)通过观察日语被动句的汉译句式,指出了 新编日语 被动句分类的不恰当之处,并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日语无生命物做主语的被动句、带宾语的间接被动句的用法上下功夫。王黎今(2012)通过分析日汉对译语料,归纳了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被动句的内部难易顺序,指出“受事主语为无生性名词,无施事”11类被动句最难习得。李伟(2019)对比了日语教材和商务语料库中的日语被动句,提出日语教材对被动句与“视点”两者的关系讲解不足,且偏书面语性质的被动句较多等问题。然而,现有的被动句的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主要关心日汉“视点”或“识解方式”的不同,较少关注学习者产出的被动句的语义倾向。其二,主要考察学习者的“视点”是否保持不变,没有考虑说话人对谈话参与者的感情移入的程度强弱。其三,一部分研究停留在假设和建议层面,没有调查学习者的实际产出。其四,对学习者产出的口语语料关注不够。总体来看,语言本体研究层面关注的语义和语篇问题,在教学研究层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日语学习者实际产出的“-are-”被动句在语义倾向和主语选择这两个问题上,与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分别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还有待厘清。4调查方法本文将基于定量调查和质性分析,从语义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学习者“-are-”被动句、日语“-are-”被动句、汉语“被”字句之间的异同。学 习 者 的 语 料 从 日 本 国 立 国 语 研 究 所KOTONOHA“多语言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横向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Japanese as a SecondLanguage,以下简称I-JAS)当中提取。以100名处于汉语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国内课堂日语学习者(以下简称“学习者”)的口语访谈对话为调查对象,通过词位检索 和 ,再人工筛除无效语料之后,共获取了191例日语“-are-”被动句。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学习者并未产出被动句,调查所得的191例日语被动句,实际来自62名学习者。语料库显示这 62 名学习者的 J-CAT(Japanese ComputerizedAdaptive Test)测试分数分布在100分至360分之间(满分400分)。本文参考J-CAT测试分数与JLPT日语能力考试N4至N1不同等级的对应标准,将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水平划分为初级、中级、中高级这三个等级,分别对应J-CAT 分数 100-200、201-250、251-360 这三个区间。划分结果显示,62名学习者当中有13名初级学习者、27名中级学习者和22名中高级学习者。本文主要关注学习者“-are-”被动句的整体使用倾向,但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将结合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水平展开论述。学习者、日语母语者、汉语母语者三者产出的111语 言 研 究2023年 第1期 总224号被动句,难以从完全相同的口语环境下提取。但日汉语言本体的对比结果,是分析学习者被动句使用倾向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选取了4部日语电视连续剧(总时长895分钟)和5部汉语电视连续剧(总时长3647分钟)当中的口语对话作为语料源,通过穷尽性调查,共获取270例日语母语者产出的“-are-”被动句和243例汉语母语者产出的“被”字句。选取的日汉语电视连续剧均拍摄于2000年之后,题材涵盖爱情、友情、家庭、职场、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能够体现中日两国基本的口语特征。同时,通过计算270例“-are-”被动句和243例“被”字句的抽样偏差值,发现两者的最大抽样误差分别在5.96%和6.29%,说明以上抽样例句能够代表两种语言口语环境下被动句式的绝大多数用法,可用于日汉语言对比研究。通常电视连续剧中的语料,能够完整地保留口语交际场景的语境、语音与视觉信息,包括听说双方的人物关系、发话语境、说话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