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理论关照下的治国理政之道_孙可兴.pdf
下载文档

ID:2724474

大小:1.79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医药 理论 关照 治国 孙可兴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展现着中国医学的独特生命观、疾病观和健康观,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提供了健康保障,而且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理念与文化内涵。以中医药理论关照我国治国理政之道:“辨证论治”,提升改革发展实效;“标本兼治”,畅通经济发展循环;“扶正祛邪”,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天人合一”,建设和谐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关键词:中医药理论;治国理政;思想内涵;实践价值中图分类号:D61,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23)02-0036-07第 40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ofJinzhong University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根基和命脉,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理论参照。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展现着中国医学的独特生命观、疾病观和健康观,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提供健康保障;而且彰显着丰富而深刻的“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1 1的哲学理念与文化内涵,透射着认识、改造世界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内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以世界文明文化交流交融及治国理政的广阔视野认识和对待中医药,既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又深刻揭示了中医药理念与方法的治国理政意蕴,为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提供了丰富论证,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理论范导,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一、“辨证论治”,提升改革发展实效在中国古代先贤那里,治国与治身是高度统一的。中医汲取了这一精神,认为治身犹如治国,能治身者即能治国。如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医家伊尹即以医理论国事,在与汤王商讨国策时,以医为喻,宣陈他的治国之道:“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史记 殷本纪);春秋末年的医和首次提出了“上医医国”的论断:“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 晋语)。后世医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备急千金要方 诊候);清代医家徐大椿探讨了治病人之法与治国之术的相参相应:“治身犹治天下也。天下之乱,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由乎天者,如夏商水旱之灾是也。由乎人者,如历代季世之变是也。而人之病,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后天者先天之病,非其人之善养与服大药,不能免于夭折,犹之天生之乱,非大圣大贤,不能平也。”2 38以人的先天、后天之病与天下治乱的复杂因素相类中医药理论关照下的治国理政之道孙可兴,袁笑笑(河南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收稿日期2022-04-1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医中和观的哲学渊源与文化精神研究”(18BZX076)。作者简介孙可兴(1967-),男,河南巩义人,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医哲学与文化;袁笑笑(1997-),女,河南郏县人,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Vol.40 No.2Apr.202336习近平孙可兴,袁笑笑中医药理论关照下的治国理政之道比,不仅说明一流的医者应该把刻苦钻研医道、济世救人乃至治国作为人格价值的最高追求,而且形象地阐明了依靠大圣大贤治国平乱的深刻道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中医理论阐释治国理政之道的事例不胜枚举,如“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治未病”等。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3 32。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法则,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两个层面。诊断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病情、病史、个体特点等第一手资料,从而分析病因、判断病性、掌握病情变化特点;治疗需依据诊断结果,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是辩证统一的系统整体,在论治中往往内含着新的辨证分析过程,辨证和论治不可割裂。就治疗疾病来看,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即运用滋阴、生津、润燥、解瘀、行血的方药润养和减缓身体的血虚、燥热,活血化瘀,补中益气,开导全身精气津液循环、畅通血脉;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即重视固护、培育和补益先天肾之真气及后天脾胃之气,并使用活血通络、强壮筋骨的方药治疗筋骨损伤,强肌健体,固护元气,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这是结合疾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所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医宗必读),“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 刺节真邪)。从标本关系看,“病有标本”(素问 标本病传论),前者属标,“急则治其标”,标而本之;后者属本,“缓则治其本”,本而标之,由此“标本同治”,相得益彰,保持人体的健康平衡。不仅治疗疾病是如此,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如此。首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针对现实问题辨证论治、统筹推进。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涉及全局与局部、各地域和各领域,面临着诸多不足与短板,需要综合分析,分类施策,统筹、协同解决,避免“一刀切”。具体地说,既要统筹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及“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又要协同推进,增强措施的协调性,“全面考量、协调推进。不能畸轻畸重,也难以单刀突进”,真正做到“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3 32-33其次,改革是一项创新工程,要正本清源,把握规律。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必然面临各种复杂关系和一系列矛盾与挑战。因此,既要看到影响改革发展的各种表象,“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3 37,从而有效破除阻碍改革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辨证论治,综合治理,保证改革的畅通与高效;又要洞察改革的内在要求与本质,以创新体制机制,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即“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3 37,确保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落到实处,推陈出新,改出活力。再次,改革是一项群众工程,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3 138。唯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根本方向,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避免走老路、走歪路、走邪路;也唯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形成合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改革为了人民的根本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标本兼治,畅通经济发展循环标本兼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也是中医的重要治疗原则,强调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来看,“标”与“本”既是事物表象与本质方面的体现,也是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反映,事物矛盾运动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个方面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因此应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标本兼治,否则就会导致“畸轻畸重”、各有偏废的不良后果。新时代我国的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等重大的方针政策都包含了标本兼治的重要思想。(一)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应标本兼治实现全民脱贫、全面小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忧盼的大事,也是畅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前提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时,曾引用了 黄帝内经 的话,“病有标本”,“知标37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素问 标本病传论),强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准确把握贫困的根本原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逐步消除贫困,最终实现脱贫目标。一是既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吊高各方面胃口”;又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所谓“分则力散,专则力全”(十一家注孙子 虚实篇)。二是既要加大有关各方的帮扶力度,“强化帮扶责任,谁的孩子谁抱”,确保资金、项目、人员落实落地,“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最后一公里”;又要注重培育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以此树立“弱鸟先飞”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使内外结合、“标本同治”,“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4 8-16三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解决好绝对贫困问题,又要持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在实现全面小康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以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对贫困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需要持续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5 9-10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注重内涵,避免“虚胖症”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忽视城镇以人为核心的根本功能和内涵发展,“都是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土地利用率很低。这不是强壮,而是虚胖,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因此,“要注重解决消化不良问题,胃里的积食还没消化,就不要再大口进食,否则是要脘腹痞胀、宿食不化的!”6 593-596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健康之本。如果食不忌饱,嗜欲不节,则生“脘腹痞胀”,导致“宿食不化”,产生由于脾失健运、饮食过多导致的腹胀如鼓、消化不良等病症。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素问 痹论),正确的方法是“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 五常政大论)。这一强调标本统一、谨和五味、反对偏嗜的中和理念已然成为中医学的基本规范,具有指导人们追求内外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约束力和精神力量。由此,治疗城镇化的“虚胖症”和“消化不良”问题,需强固其本,莫使“过妄”“过犹不及”,应遵循自身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因此要以人为本,释放城镇巨大内需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城乡联动互哺、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这才是城镇化“虚胖症”的破解之道。(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近年来,由于“逆全球化”思潮影响和新冠病毒疫情的加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局部堵塞甚至断裂,国内经济循环也深受其影响。因此,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任务。就国内而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5 176;就国际而言,要始终“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7。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气血为生命动力之本,处于周流不息的循环状态,其中“任督二脉”为人体经络之主脉,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任督二脉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以此强健体质,强筋健骨,促进气血循环。所谓“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素问 举痛论),即人体经脉气血流行不止,如环无端,一旦寒邪侵入经脉,则经脉气血循行迟滞,凝涩不畅,造成少血、脉气留止不通,发作疼痛。唯有疏通气血经脉,人体才能回到健康状态。就经济运行而言亦然,唯有破除制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