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时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_王珩.pdf
下载文档

ID:2724402

大小:2.29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流动 人才 居留 意愿 空间 分布 影响 因素 王珩
王珩,龚岳.中国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时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J.地理科学,2023,43(1):61-71.Wang Heng,Gong Yue.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factors of migrant talents settlement intention and settlement duration in China.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23,43(1):61-71.doi:10.13249/ki.sgs.2023.01.007中国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时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王珩1,龚岳2(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2.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摘要:基于 2017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引入时间的新维度,采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刻画流动人才居留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多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流动人才居留意愿与实际居留时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南北差异。流动人才的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差异明显,大量人才虽然在流入地短期居留,但多有长期居留意愿。随着人才主观居留意愿和客观居留时长增加,舒适物对人才居留的影响在增加。影响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和实际长期居留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流动人才长期居留意愿更大程度上受人才自身特征影响,而实际长期居留更大程度上受流入地因素影响。关键词关键词: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居留时长;舒适物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23)01-0061-11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对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愈显突出1-2。吸引和留住人才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议题和中国的国家战略1,3。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欠发达地区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即使是发达城市和国际机构,都存在人才流失的挑战,因此能否留住人才,对城市乃至国家发展都意义重大4-6。近年来,中国人才研究成为热点,关注人才居住地选择、流动路径和网络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等,但较为缺乏城市中人才已居留时长与希望继续居留时长(居留意愿)的相关研究5-8。对人才而言,已居留时长表征其实际居留状况,而居留意愿表征其未来居留愿望;对组织和城市而言,已居留时长表征其已拥有的人力资本,而居留意愿表征其未来可能拥有的人力资本。人才频繁流动一方面会对个体造成迁移成本过高等问题,另一方面会影响城市和区域人力资源储备和配置,一些长期居留的高端人才离开也可能对其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创新发展9-10。因此,城市不仅要吸引更要留住人才,关注人才居留现状及其继续居留意愿。人才迁移相关理论,主要从市场和社会视角出发,探讨人才吸引集聚的影响因素。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宏观层面,国际移民起源于地理区域之间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带来的工资差异;在微观层面,个体的迁移决定被认为是一个理性人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后所做出的,只有当所有加权项目的净收益为正时,迁移才会发生,而人才如同其他劳动力一样,迁移主要是受到收入和工作等经济机会吸引 11-12。在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与城市舒适性(urban amenities)被用于解释人口流动。学者一般将舒适物归纳为自然舒适物(如气温、空气质量)、文化和商业舒适物(如图书馆、博物馆和商业设施)、生活环境(如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和社会舒适物(如社会服务福利、包容性和多样性)13-16。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22-01-05;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22-03-22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41006)、中国当代社会治理研究项目(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641006),Contemporary Social Governance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China Popula-tion Welfare Foundation and China Merchants Charity Foundation).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珩(1997),女,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才迁移和住房。E-mail: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龚岳。E-mail: 第 43 卷第 1 期地理科学Vol.43 No.12023 年 01 月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Jan.,2023中国对于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城市舒适度两方面7。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经济规模、投资竞争力等,其中城市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最显著7,17。中国沿用西方舒适物视角的研究,一般将 urban amenities 翻译为城市舒适性与城市舒适物两种18-20。王一凡等将城市舒适性划分为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和交通设施,认为城市舒适性能有效吸引毕业生流入18。马凌等结合中国语境构建舒适物系统,其中包括自然、文化、商业、交通、卫生和社会 6 类舒适物19。与西方普遍重视自然和社会舒适物水平不同,国内研究更加重视医疗、教育、文化和商业舒适物以及交通设施的指标构建18-20。此外,研究发现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等个体因素也对人才流动有显著影响21。然而人才居留作为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征人才在一定时间内的居住状况及其转变(如暂居和定居),并不等同于人才吸引和集聚。能够吸引人才的因素,并不一定能留住人才,因此需要对人才居留的意愿、实际状况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系统的实证研究。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人才居留问题缺乏关注,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缺乏对人才居留时长和意愿空间分布的探讨,而人才的居留时长、意愿及其空间格局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已有研究没有区分城市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影响因素,较为缺乏对于人才居留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尤其缺乏区分主观居留意愿和客观居留时长影响因素异同的研究;最后,研究多以 5 a 为界区分流动人口是否长期或永久居留,少数以定居与否作为指标,但其非留即走的二元逻辑,忽略了人才居留的内部差异与存在不同时长居留的实际情况6,22-23。本文详细刻画流动人才在城市中的居留时长和意愿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从人口特征、流迁模式、经济、舒适物 4 个方面对其居留时长及意愿的影响展开比较分析。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居留状态的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差异,从时间的新维度反应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布和集聚状况,丰富人才迁移实证研究的视角;从居留意愿及实际居留时长两个角度出发,建构不同于已有研究中的新因变量,分析影响流动人才不同居留状态的各种因素及其异同点,拓展人才迁移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促进城市人才居留的政策建议。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 2017 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https:/ 31 个省(区、市),采用与规模成比例的 PPS 抽样方法,对流入地居住超过 1 个月、15 周岁及以上的非本地区(县、市)流动人口发放问卷,共收集 169 989 份有效样本。已有研究中人才定义多从受教育程度的视角出发,认为高学历群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常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或劳动力来测度,因此本文将样本中具备非本地户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定义为流动人才,并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6,24。此外,经济因素及舒适物样本来源于 2017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5,高端购物中心数量是基于2017 年全国 190 家重点商场业绩统计报告(https:/ 3 个数据集,去除居留意愿问题中回答“没想好”的样本以及部分地级行政单元(如自治区、州、盟等)的数据缺失样本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量 18 708 份。全文研究未含港澳台数据。1.1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Global Morans I)反映全国范围内流动人才占比空间自相关的整体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系数(Local Morans I)揭示各地区与相邻地区空间关联性。文中指各地区流动人才占比与其周边地区的空间差异程度及其显著程度24。1.2多多项项 Logistic 回归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居留意愿”和“实际居留时长”为多分类变量,因此采用多项 Logistic 模型26,分析流动人才在流入地居留意愿及实际居留时长的影响因素。模型 1 的被解释变量为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即希望继续居留的时长),根据调查问卷中“今后一段时间,您是否打算继续留在本地?”及“如果您打算留在本地,您预计自己将在本地留多久?”两个问题设置,后者共设 12、35、610、10 a 以上、定居和没想好 6 个选项,考虑到 10 a 以上区间包含年数较长并且和定居类似,因此与定居合并为长期居留类型,再根据已有研究划分方式将 5 a 及以下划分为短期居留,其余时间段为中期居留,即将被解释变62地理科学43 卷 量划分为 3 类:长期居留(10 a 以上及定居)、中期居留(610 a)、短期居留(5 a 及以下),其中以短期居留为参照组。模型 2 的被解释变量为实际居留时长,具体为截至到 2017 年 5 月问卷调查时流动人才已居留时长,根据问卷中“本次流动时间?”这一问题设置,与居留意愿划分方式相同,分为 3 类:长期居留(10 a 以上)、中期居留(610 a)、短期居留(5 a 及以下),其中以短期居留为参照组。参考已有文献选取解释变量,如表 1 所示。1)个体特征:已有文献表明年龄、性别、户口、家庭、人才类型及就业单位对人口迁移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高学历、高收入人口居留意愿更强,住房支出增加也会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6,21-22,27。人才类型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http:/ Florida 等对人才的分类28,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及其他共 3 类。因此本文采用年龄、性别、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人才类型、就业单位性质、月工资收入、住房支出、家庭成员数及配偶户籍地反映流动人才个体特征。2)流迁模式:已有研究发现,流动时间可以正向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且影响流动人口居留的因素存在一定空间差异22,27。因此本文采用流动时间、流动范围和流入地地理分区反映人才流迁模式的差异。3)经济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人才倾向于在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生活水平的地区集聚29-30。由于就业潜力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采用 表表 1解释变量基本统计信息解释变量基本统计信息Table 1 Description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变量名变量赋值均值方差最小值最大值性别1=男,2=女1.500.251.002.00年龄1=25岁及以下,2=2535岁,3=35岁及以上2.060.361.003.00户口性质1=非农业,2=农业1.460.251.002.00受教育程度1=研究生,2=本科,3=大专2.540.321.003.00人才类型1=管理类,2=专业技术类,3=其他2.470.501.003.00就业单位性质1=无工作,2=私有,3=公有2.050.321.003.00月工资收入(对数)连续变量7.329.260.0011.70住房支出(对数)连续变量5.0912.010.0011.29配偶户籍地1=非本地户口,2=无配偶,3=本地户口1.890.841.003.00家庭成员数/人连续变量2.841.291.009.00流动时间/a连续变量5.4824.920.0051.00流动范围1=跨省流动,2=跨市流动1.450.251.002.00流入地地理分区1=西部,2=中部,3=东北,4=东部2.841.761.004.00地区失业率/%连续变量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