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科幻
影视
国际
传播
中的
人类
共通
价值
文化
超越
刘俊
592023.03 对外传播 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刘俊 张毓强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中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讨论人:陈 龙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顾亚奇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 斌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 瑛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国科幻影视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其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诉诸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是国际传播中跨越藩篱的有效方式。【关键词】科幻影视 国际传播 共通价值 文化超越 全人类性近年来,流浪地球 系列、三体 等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在获得国内票房或口碑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科幻题材的艺术作品以其想象力、超越性,特别是跨越区域国别的“全人类性”,向来是塑造人类共通价值观、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方式。而在“人类超越性”的背后,是一国的精神价值、文化状态,以及艺术作品品质的支撑力。一、科幻影视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刘俊:中国科幻影视作品是否有提升中国形象全球塑造力的潜质,或者它应该以何种逻辑进入到我们国际传播事业的范畴?如果中国科幻影视能够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一支力量,那么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条件或动因是什么?陈龙:影视作品历来是国家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我国一直在努力尝试和探索可以承载中国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希冀通过寓教于乐的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率先成为较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一方面,以 三体 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这为拍摄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工圆桌论坛60对外传播 2023.03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业化影视大制作的能力上,瑰丽奇伟的视觉呈现使得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与世界接轨,为中国科幻影视成功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条件;另一方面,科幻影视作品的题材本身是特殊的,科幻题材所建构的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现实中源于国家间的争论与冲突会在科幻、想象、视觉、文学的外衣下被弱化,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能够以更隐秘的方式有效传播。顾亚奇: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围绕着科幻小说三体开发的同名动画、电视剧影视作品,以及近些年上映的如 被光抓走的人等软科幻电影,无论在叙事层面呈现危机时刻中国人的责任担当和生命选择,还是在主旨思想上表达国人安土重迁的故土情结、愚公移山的代际精神和带着地球共同奔赴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甚至在视觉特效上都显露出中国电影工业生产水准的快速提升,皆有力塑造了区别于其他类型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在银幕内外进行了中国形象全球塑造的更新迭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航天的不断突破为中国积淀千年自成一格的宇宙观、生命观、伦理观、价值观嫁接了科幻可能。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为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背景、思想源泉。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国际格局变幻,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已经到了参与构建全人类发展重要议题的阶段,电影应当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艺术载体。张斌:优秀科幻影视作品是近现实和远未来叠加的想象性表达,是影视工业水平、文化价值观、艺术叙事能力和未来想象力的高度集成,具有较大的生产难度,长期以美国好莱坞为生产中心。但科幻影视同时也是最具全球传播效应的文化产品,有良好的跨文化传播可能性。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科幻影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传播。这一方面为打破美式科幻片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垄断,增强科幻影视的文化多样性,为全球观众提供了替代性选择;另一方面,在中国科幻影视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其与众不同的故事和世界观本身就具有刺激国外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纠偏既有的对中国的刻板想象,从而起到重新塑造和提升中国形象的作用。吴瑛:科幻影视作品是中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体系的有效载体。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索宇宙文明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话语体系构建和竞争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能留存至今且影响深远的文明都伴随着蓬勃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传播力。中国科幻影视的国际传播要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展开。共同价值(common value)以人本质存在的共同点为基础,是不论政治立场、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都可以共同享有的价值。究其根源,来自人作为同类的自然和社会生命体而存在。共同价值比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更强调价值观共享,避免了“普世价值”所强调的普遍适用性即绝对性,也避免了“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性。共同价值不仅发生在民族国家和公民社会内部,在跨文化背景中更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可以提升柔性话语的全球传播力。如果脱离共同价值的基础,则容易产生文化误解与文化冲突。以共同价值为基础开展中国科幻影视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二、中国科幻影视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刘俊:在不少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中,以科幻为逻辑线,通过诸如全人类合力共同战胜阻碍人类发展力量等叙事内容,展现了人类应该跨越区域国别藩篱,而燃起共通的、贡献于人类命运的新使命感,这是否可能是此类作品为海外目标受众所认可的一个底层逻辑?陈龙:中国科幻影视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设定为最终的底层逻辑,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西方观众并不完全否认中国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而是我们过去讲故事的方式存在问题,往往拘泥于客观地呈现中国群像,而忽视故事本身与全球民众的关联性,这种国际传播效果必然是不佳的。全球性的风险早已上升为全人类的问题,而科幻影视将故事背景放置于全球性问题,必然会引起海外受众的关注。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世界结构性危机的中国方案,在科幻影视作品中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可以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跨越区域国别藩篱,引发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收获正向的国家传播效果。顾亚奇:这一叙事情节是否可能成为海外目标受众所认可的底层逻辑,从类型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关键指标之一在于海外票房或者收视率的高低,能否为此情节范式的复制提供观众基础。地心引力 中初登太空的女航天员瑞安斯通历经万险终于重返地球后趴在大地上、亲吻612023.03 对外传播 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了大地、像一个婴儿一样站起来的一幕带给观众的感动与震撼是一个成功范例,中国科幻影视作品未来可在与受众的情感共通层面更多加以借鉴。张斌: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必然、也必须为全球观众提供一种科幻的中国叙述,否则就只能沦为好莱坞的复制品或空洞的高科技影像堆砌,既得不到国内观众的认可,也无法吸引国外观众。好莱坞式的科幻片观众已经看得够多了,以“漫威宇宙”为标志的好莱坞科幻片的自我复制正在导致其内爆。从国内电影市场的观众反馈来看,好莱坞科幻片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也在大幅度下降,阿凡达2 黑豹2 等影片的市场表现均差强人意。在这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主张、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温柔敦厚的情感表达等有中国特色的要素应该成为科幻作品视觉冲击力背后强劲的“中国心”,与全球观众一起跳动并展开对人类未来的共同思考。吴瑛:中国科幻影视作品被海外受众认可的逻辑包含三个元素:一是从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出发展开叙事;二是通过“硬核科幻”展现人类想象力;三是通过“人文温度”展现人类协同力。中国科幻影视作品正在成为国际传播事业新的增长点。面对气候危机、技术恐惧、恐怖主义、种族问题、传染病等全球性的风险和人类共同的难题,中国影视作品需要从全人类共同价值出发,兼顾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流浪地球 三体等影视作品不仅在声光电的交错中打造了视觉盛宴,同时跨越民族国家的藩篱,燃起共通的、贡献于人类命运的新使命感,体现尊重生命、正直、平等、公正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三、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刘俊:不少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呈现了人类危机下对中国的责任担当的想象,那么在此类叙事中,如何在向全球形塑中国“大同”价值的同时,减少海外目标受众的认知障碍和认知逆反?我们应如何反思“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简单的对等逻辑,在科幻影视作品中“中国的”如何通过有智慧的“转换”才能成为“世界的”?陈龙:文化折扣现象一直作为传播壁垒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交流与传播之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科幻影视作品要想消除文化折扣,对外传播“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价值观,就需要接合海外目标受众的思维习惯与思考方式。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西方以低语境文化为主,因此,借助科幻影视题材对外传播“大同”价值,一定要以直接、线性的方式叙述价值本身,避免迂回、留白的艺术呈现形式所造成的认知障碍。“大同”价值虽然是我国针对世界问题所提出的理念,但该理念也适用于全球治理,所以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科幻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可以相应的在全球文化中发掘对应“大同”的文化价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视野,进入到更宏大的全球价值观念的共同塑造上,在科幻影视作品中将中国智慧转化为世界智慧,以更好地展现“大同”价值对建构美好世界的愿景,最终收获海外受众的文化认同。顾亚奇:事实上,当前的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已经为接轨国际为世界观众共享而做出叙事改写和美学调整。就电影而言,好莱坞科幻电影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也基本上形塑了观众对于科幻电影的审美认知与观影体验。因此,我们的 流浪地球 系列就鲜明地或致敬或借用经典科幻电影的叙事以满足广泛受众的观影期待。经典科幻电影关于科技恐惧、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度思考需要一以贯之。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情节设计和哲学表达在刘慈欣原著的 流浪地球 小说文本中并未涉及。由此可见,流浪地球 系列电影改编实则主动接轨世界观众科幻电影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流浪地球系列同时也提供了中国方案和美学范式。“中国的”如何有智慧地“转换”成为“世界的”方式方法,在于以人类共通情感架构故事世界。此外,包括视听上技术美学的建构,涉及反思生命本质和人类终极问题以及呈现生态、身份等社会症候的文化命题都可以成为有效途径。以科幻电影始终围绕“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文”的两组矛盾为例,对人机关系的处理更偏向娱乐化。而流浪地球 对人工智能Moss的塑造以及在 流浪地球2 中占据大量叙事的数字生命(或者是阿甘本意义上的“纯粹生命”)开始展现出深层的技术生命的伦理思考。可见,技术作为科幻影视类型的重要一极,不仅构成视觉特效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在文本中关涉科学、技术、人文态度和立场,以此通达人类共同议题。张斌:中国的科幻影视作品当然要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价值主张,但这种特殊性不能让科幻影视作品在内62对外传播 2023.03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容层面变成仅仅是叙述中国,而是要着眼于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人类与自然、技术等更高的关系维度,从而构成科幻影视的中国叙述,为解决人类社会面对的共同挑战(如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传播、太空探索、文化冲突等议题)提供来自中国的想象性解决路径,从而打通从中国到世界的文化通道。正如英国知名电影学者裴开瑞(Chris Berry)在评论 流浪地球2 提到的那样,该片“具有全球价值和中国价值两个系统,具备了在全球市场上传播的所有必要条件”。吴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国家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主客体的互动建构中实现的。在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中,要处理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体现的是中国联结世界的美好愿景,但还需要借助传播力和影响力来实现。不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实践甚至会让中国与世界渐行渐远。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需要从他者思维出发,将中国元素转换成为世界元素。比如 流浪地球2 中有一个“50岁以上出列”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