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演变_王瑞智.pdf
下载文档

ID:2724398

大小:140.83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现代 城市规划 建设 发展 演变 王瑞智
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城乡规划研究】一、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概述(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工商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一批因工业、商业、铁路、港口而兴起、繁荣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特点是以火车站和港口为中心衍生出了商埠。在对商埠的规划建设中,产生了新的建筑布局,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同时增加了煤气路灯、自来水、下水道、电报局等公共设施。(二)19491978年此时期的城市规划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491957 年,城镇化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贯彻落实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建造了大量的工厂,并在工厂周围建设了大量的工厂职工住宅。第二个阶段是19581978 年,城镇化处于曲折缓慢发展状态。(三)1979年以后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科学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合理分布。二、沈阳、北京、大连、郑州的城市规划建设本文以沈阳、大连、北京、郑州这四个城市建设发展为例,论述这四个城市在不同时期的规划建设特点。(一)沈阳城市规划建设史1.清朝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清太宗皇太极曾大规模改建沈阳,形成“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以“井”字形大街贯穿东西南北,沈阳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清朝康熙年间,增修了盛京缭墙,即沈阳外城墙,设立了大东边门等八个边门,最终形成了内方外圆、四寺四塔、八门八关的格局。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建设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沈阳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综合发展。此时的沈阳大力发展工商业,拆除旧城墙,建设环城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如现代警察制度、土地拍租制度、民资引入制度,制定严格的建筑高度和布局标准。此阶段,沈阳发展城市公共事业,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和市政管理部门;系统运用功能分区理论、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地铁规划,提出规划建设环城绿带;开发商业区,建成城市标志建筑,形成道路交通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城市绿地。3.20 世纪 50 年代的城市规划建设这一时期,沈阳城区和郊区建设了多个工业区,同时也建设了配套的生活区和文化区,沈阳铁路以西形成了工业重镇。4.1979 年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1979 年以后,沈阳完善了城市管理机构,制定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引领了城市发展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年至 2010年)确定: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城市结构为“分散组团式”布局形式,以三环路内为中心,围绕四个副城和两个组团形成中心组团式布局,开辟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向松散布局过渡,同时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本轮规划突出了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定了由五条东西向道路、七条南北向道路和三环路组成的道路网主骨架,同时编制了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演变王瑞智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城市兴建铁路和港口,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厂的建设,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一些工业化重镇。20世纪80年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中国的城市建设逐步走向成熟。如今,许多城市都保存着古建筑、小洋楼等。每个时期的城市建设不仅在建筑上,而且在街道网络、城市肌理上有着各自的特色。以沈阳、大连、北京、郑州这四个城市为例,论述这四座城市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特点,以期促进旧城区的保护和发展。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近现代562022 12(二)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史1.历史上的城市规划建设金朝继辽之后于 1153 年正式迁都于燕京(今北京),在辽燕京城的基础上向外扩建,扩展东、西、南三面城墙,取名“中都”。1267 年,元世祖忽必烈移都燕京,命刘秉忠规划大都城,放弃了金中都旧城,改在东北郊外另建新城,命名为“大都”。元大都的规划奠定了今日北京旧城区北部的轮廓和街道布局。明清时期,北京保持元大都的城市轴线。明洪武年间,废弃元大都北墙,在景山的正南方新建紫禁城,包筑皇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再加筑外城。北京保持了元大都城的轴线,明代北京城中轴线的确立和向南伸展,为全城规划设计奠定了基准线,城市功能建筑均在中轴线两翼配置,形成对称布局。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建设随着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电报、有轨电车、火车以及新的建筑形式在北京出现。19121928 年,是北京近现代意义的市政体制规划初创时期,此时期进行了旧城区资源的整合,制定了开辟街市和道路计划,修整了市内和郊区的道路,同时完成了正阳门改造和京师铁路的建设、香厂新市区建设、道路沟渠整修等城市项目。3.1950 年代的城市规划建设1950 年,梁思成、陈占祥二人共同提出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此方案的核心是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1951 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曾对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过初步探讨,完成了北京市总体规划的研究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出发点是企图寻找一个与“旧城为中心”的决策不矛盾,并吸收“另立西郊行政中心”的新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在旧城天安门广场附近建设象征性的行政中心,即在广场两侧有限度地布置一些政府建筑;第二,大量政府的业务性建筑在西郊发展,以疏解旧城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的部分职能;第三,旧城的功能以行政(部分)、文化、娱乐、观光性质为主,充分保持其发展活力;第四,东郊部分为使馆地区及工业区等;第五,西北郊为文教区,因为当时已有清华等学校,并有规划中的中国科学院等;第六,道路系统并非完全设计成以旧城为中心的环形放射形式,而是以新旧区并联的环形道路系统为主,也有某些对外放射交通线。1953 年,根据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工业基地的城市性质,城市规划确立了以旧城为中心改扩建北京的建设方式。1958 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空间格局,构建了“子母城”和“分散的、集团式的”布局形式。4.1979 年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多中心”碎片化发展模式论:1979 年,曾有人建议北京市区按“多中心并联式”城市结构模式发展,即集中城区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再是同心圆向外发展,而是沿几个方向呈带状自由发展。1993 年国务院批准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 年)提出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延续单中心格局,大幅度拓展和集约城市空间,同时加强城市内部功能调整,增加了第三产业发展用地,现代商业和商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提出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这一时期,奥运场馆等设施的建设全面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程,北京进入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新城建设新时期。(三)大连城市规划建设史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东半岛南部,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临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大连山地丘陵多,平原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半岛中部轴线向东南侧黄海及西北侧渤海倾斜,山地与平地之比为 41。大连市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建设大连的港口建设,标志着大连商埠开通,采用欧洲古典的形式主义(放射线、对角线、圆形广场)的规划概念。市区方面,道路为棋盘式道路系统,并设置若干广场。2.20 世纪 50 年代的城市规划建设1958 年完成的第一部大连城市总体规划(简称“58规划”)确定了城市性质为工业城市,并安排设立工业园区。此时大连城市规划存在工业过度发展、盲目占用土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忽视了港口规划。3.1979 年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1980 年,大连编制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简称“80 规划”。本规划将大连的城市性质定义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重新界定港口地位,调整工业用地57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城乡规划研究】布局。“80 规划”是大连市第一个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确保总体规划的实施,还编制了分区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建设规章和城市建设指南。大连市于 1990 年编制了 大连城市规划调整 ,简称“90 规划”。“90 规划”并没有调整城市的性质,而是提出了一个长远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90 规划”是对“80 规划”的完善和深化,二者共同指导大连城市建设,引领大连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四)郑州城市规划建设史1.历史上的郑州规划建设郑州老城区主要包括官署区、庙宇区、居住区等功能区,由以“十字街”为主导的商业区串联起来。北大清真寺、开元寺、城隍庙、文庙所在的寺庙区位于老城东北部,居民区位于旧城西南。商业区主要分布在管城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形成的“十字街”。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建设随着京汉、汴洛两条铁路的建成,当时的郑州城市建设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郑州老城区与火车站之间,也就是现在的二七德化街、银基商贸城商圈,饭店、客栈、杂货店、小吃店、当铺聚集,形成了一条新的商业街区。从开埠到 1925 年,郑州已形成以大通路、德化街为中心,街巷纵横有序、店铺林立的城市布局。郑埠设计图 的编制,对郑州市区进行了大胆的规划。该设计图中的范围是东起现在的经五路,西到京广铁路,南至陇海铁路,北至农业路,面积约为 10.5平方千米,城市中心位于现在的人民公园附近,规划区主要是居民生活区,工业用地很少。3.1950 年代的城市规划建设1954 年,郑州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 明确郑州的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由国家主导的一批工业建设在郑州展开。在郑州西郊,国棉一、三、五、六厂在建设路一字排开。此外,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第二砂轮厂、煤矿机械厂、电缆厂、河南纺织学校、郑州机械学校,以及配套的医院、中小学、电影院等在西郊大量建设。4.1979 年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在 1982 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郑州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到 1992 年底,中心城区人口已达到 115万人,建成区面积 87.9 平方千米,先后开辟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旅游度假区,还建成了新的国际民航机场。1982 版城市总体规划满足了郑州百万人口大都市的基本空间布局。在 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年)中,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 189 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规模为 230 万人。国务院同时确定郑州为河南省省会、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心城市空间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东南小李庄组团组成,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以中心组团为核心,各组团之间,留有绿地系统,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发展区。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年)为郑州后来的城市空间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三、结语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工作、居住、休息的环境,而且又是向市民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尊重城市的历史风貌,对城市进行科学建设、合理改造,不仅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又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保留旧城区的街道网络和城市肌理,对旧建筑按照当时的历史风格进行改造。只有这样,城市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参考文献:1宋亚亭,李建东,赵莹.清至改革开放前郑州老城城市形态演变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74-180.2孟璠磊,崔振美,刘伯英.近代北京工业建设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研究J.工业建筑,2021(7):78-83,112.3王建伟.“空间”概念与近代北京城市史研究J.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