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土地能养活多少人?_崔凯.pdf
下载文档

ID:2724328

大小:1.3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土地 养活 多少 崔凯
随想ProseCHINA REFORM 中国改革 2023年3月 81 1994年,美 国 学 者 莱 斯 特 布 朗(Lester R.Brown)在世界观察上刊载了一篇文章,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20多年过去了,虽然中国并没有出现食物短缺问题,但是,布朗提出的问题依旧值得我们警惕。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永远只能多不能少。粮食如果减产10%,结果不是每人少吃10%的粮食,而是可能饿死10%的人口。从食物配给制到第一肥胖国1949年,新政权建立之初,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连火柴都要进口。1954年,全国人均粮食量仅为270千克,只有今天的一半。当时,国家推行“统购统销”政策,政府是惟一的粮食收购者,禁止民间自由买卖粮食。中国人勒紧裤腰带,把省下来的粮食出口换汇,买回急需的工业化设备。一粒一粒的粮食启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19591961年,中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数据,当时大约短缺了2800万人的口粮。创办四川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当时就在忍饥挨饿。刘永好饿得嘴里直冒酸水,刘永言更是饿到浑身浮肿,奄奄一息。后来,不知道母亲从哪里弄来了一点米糠,才算把他们的命保了下来。今天70岁以上的老人都经历过这个特殊时期,对饥饿有着深刻的体会,至今见不得浪费粮食。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依然清苦,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很多农家圈养了两三头黑毛猪,孩子们放学后会到田野里割猪草。淘米水和刷锅水里面有米糠和油星,也舍不得扔,存在泔水桶里。很多农家有一口专门煮猪食的大铁锅,把切碎的猪草、谷糠连同生活泔水一起倒进锅里,煮熟后的猪食散发着一种刺鼻的酸味。喂养一年的猪崽能长到100多斤。“杀年猪”卖的钱可以去购买新衣、年货和农具,贴补家用。平常的日子是吃不到肉的。为了帮我补充蛋白质,我父亲从村里的榨油坊买来豆粕,放在布袋里,让我拿着洗衣棒槌用力拍打。豆粕被捣碎后,再掺到玉米面中,蒸出的玉米窝头有一种独特的豆香。回想起来,少年时吃的“玉米+豆粕”就是今天的饲料配方。麻雀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在上个世纪因为与人争粮,曾与老鼠等并列为“四害”。逮麻雀和抓老鼠是学校鼓励、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19581978年,中国农业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村民们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日子过得艰难。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不论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能跳的,都曾外出讨饭。走投无路下,18户农民“违规”签订了一份“生死契约”,内容如下:“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幸运的是,这份“托孤”式的契约得到了邓小平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支持,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序幕。李健演唱过一首很感人的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1984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儿子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了,闹着要吃饼干”歌中唱到的中国土地能养活多少人?提高粮食自给率是“面子”,保护环境和资源是“里子”。在某种意义上,进口粮食不仅是在进口资源,也是在进口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崔凯|上海交通大学 MBA 课程教授随想Prose82 CHINA REFORM 中国改革 2023年3月2022年7月27日,甘肃张掖,农户正 在 晾 晒 小 麦。中国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和第一 粮 食 进 口 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世界之最。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4亿吨,人均390千克,勉强维持温饱。当时,中国人均肉类只有15千克,相当于今天的四分之一,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那一年,我正在吉林市第十八中学读书。那是一所远离城区的中学,每人每月定量只有27斤粮。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冲向食堂,狼吞虎咽。当时很少能吃到大米白面,主食就是玉米和杂粮。为了下饭,周末返校时会从家里带回一罐腌制的咸菜,家境好的同学才会有肉酱。副食店里有2毛钱一包的方便面,但很多同学都买不起。国家施行食物配给制,买米买肉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粮票和肉票。“票证经济”曾影响了两代老百姓的生活。粮票直到1993年才正式取消。一句话,中国人能吃饱饭不过是最近30几年的事情。转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良种、化肥和农药开始推广应用,成为粮食增产的“三驾马车”。1981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从3.4亿吨增长到6.8亿吨,提高了整整1倍。此外,2021年,中国又进口了1.6亿吨粮食,合计8.4亿吨,折算下来人均粮食达600 千克。丰衣足食的中国人迅速胖起来。1992年,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比例只有20%,今天已经达到50%,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在远古时代,肥胖基因其实是人类的一大优势。毕竟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里,人类必须尽可能在体内储存更多的能量物质,以熬过艰难的日子。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食物短缺时脂肪再转化成能量,帮人类维系生存熊类冬眠前大量储藏脂肪就是这个道理。同等重量下,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是淀粉和蛋白质的2倍,是最好的能量储存方式。肚子和腰是人体负重最好的地方,也是脂肪存储的最佳位置。有人将肥胖归咎于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其实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略有减少,真正增加的是食用油和肉类的摄入量。“啤酒肚”原本是形容刚喝过几瓶啤酒后肚子鼓起来的样子,却被误解成“喝啤酒引起肚子肥大”。一瓶啤酒热量约为200大卡,只相当于一个馒头,能量值并不算高。啤酒肚的真正原因在于喝啤酒时,我们吃了大量烧烤类高油食物,却让啤酒背了“黑锅”。关注销量和股价的食品公司不遗余力地迎合人类的味觉偏好,生产出高糖、重盐、低价的食品。一杯珍珠奶茶的热量有400大卡,一袋100克的油炸薯片则高达500大卡。20世纪70年代,很多食品公司用甜味来吸引消费者,宣传甜味能带来快乐。今天,口号从要快乐变成了要健康。曾被高高捧起的糖类被重重摔下,戴上了“不健康”的帽子。有人为了减肥,忍饥挨饿地控制饮食量。如果热量摄入不足,健康就无从谈起。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营养均衡,米面中富含淀粉,肉类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脂肪、B 族维生素和铁、钙、磷等矿物质。早餐组合中,牛奶加面包或者豆浆加油条能让我们均衡地摄入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富含淀粉的馒头如果再配一碗大米粥,就有点重复了这其实是淀粉加淀粉的组合。要提高免疫力,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够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大国农业资源对比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 随想ProseCHINA REFORM 中国改革 2023年3月 83 (Alexisde Tocqueville)曾深刻地指出:“未来世界大国一定是陆地大国,像美国、俄国和巴西,因为它们首先能在农业生产中养活自己。”100多年过去了,中国正处在崛起进程中,这一论断值得我们注意。放眼全球近200个国家,粮食自给率超过100%的国家只有约15个,能够大量出口粮食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美国、巴西、阿根廷、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021年,全球产出28亿吨谷物,其中贸易量约为5亿多吨。美国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巴西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俄罗斯是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和第一粮食进口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世界之最。决定一个国家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是耕地面积和气候条件。全世界有15亿公顷的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0%。美国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一,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有14亿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公顷,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和俄罗斯的九分之一。就人均耕地资源而言,中国农业缺少比较优势。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中国现有种植粮、棉、油、糖、菜等农作物的耕地19亿亩,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的园地3亿亩,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草地40亿亩。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热量充足,48%的耕地种植一年一熟,37%的耕地种植一年两熟,还有15%的耕地种植一年三熟。中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夏粮和早稻为中国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粮食。虽然美国的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2倍,但谷物种植一般一年一熟,化肥和农药的用量不到中国的一半,每年还有约五分之一的农田休耕,粮食总产量约为5.7亿吨,排在世界第二。俄罗斯的耕地面积与中国差不多,但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很多地方并不适合种植,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虽然印度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地形平整,有一半的土地可以耕种,耕地面积反而比中国要多。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比中国江南的“鱼米之乡”还要多,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作物可达到一年三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农业条件要优于中国,然而,印度气候雨热不均,69月的雨季经常酿成洪涝灾害,雨季过后又要面对旱季缺水问题。气温在5月高达40,水分大量蒸发,加剧了旱情。印度缺少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耕作方式也很落后,粮食产量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均粮食是衡量粮食安全最直接的指标。中国人均粮食(不算进口)为483千克,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和俄罗斯的二分之一。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人均粮食只有220千克,还不到中国的一半,超过2亿印度人吃不饱饭。所幸的是,印度是“素食王国”,如果将大量的粮食用作饲料,饥饿问题会更严重。欧洲的面积为1000万平方千米,和中国差不多,人口(7.5亿)却只有中国的一半。因为气候冷凉和土地承载力不高,谷物产量远不如东亚季风区。所幸,欧洲没有南北走向的高山,大西洋的湿润水气可以一路由西向东,穿越以法国为主的西欧平原、以德国为主的中欧平原和以俄罗斯、乌克兰为主的东欧平原。今天这四个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占欧洲的60%。大西洋气流甚至会穿过中亚大地,辗转7000千米来到新疆的伊犁河谷,形成600毫米的年降水量,孕育出一片5万平方千米的“塞外江南”,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2000年,俄罗斯仍大量依赖进口粮食。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没有农业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俄罗斯经济的复兴”。此后,俄谷物的故事:读解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崔凯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年9月 随想Prose84 CHINA REFORM 中国改革 2023年3月罗斯推出土地流转政策,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经过20年的努力,俄罗斯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跻身世界第一小麦出口国。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是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在全球2亿吨的小麦出口量中,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占比约30%。2022年春,这两个国家突然爆发冲突,国际小麦价格在一个月内飙升了50%。春季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战乱导致农民无法正常施肥洒药,小麦必然大幅减产。土耳其和埃及等国家的小麦进口主要依赖俄、乌,粮食安全形势立马变得严峻。远离硝烟的中国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扰动,小麦价格上涨了10%。历史又一次印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那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来养活中国?中西方的饮食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能量的角度看,肉类可以替代粮食。古代欧洲的种植技术粗放,粮食产量也不高。不过,草场上有牛羊,海洋里有鱼虾,造就了欧洲人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中国人的能量主要来自谷物,正餐中如果没有米面主食,就会觉得没有吃饱。然而,在欧洲人的餐桌上,牛排配红酒足矣。时至今日,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只有60千克,远低于欧美的100千克。2021年,中国年产粮食达到6.8亿吨,加上进口的1.6亿吨粮食,合计8.4亿吨,人均粮食达到600千克,远高于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互联网一代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时代,餐桌空前丰盛,对人口和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浑然不觉,很少关注粮食安全。然而,水旱灾年,不管是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时间拖得足够长,我们就总会碰到。1937年,邓云特(邓拓)先生曾在中国救荒史一书里给出过统计数据:自公元前1766年到1937年的3703年间,一共发生过5258次灾害,平均每八个月一次。几乎是无年不灾,无年不荒。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