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_袁露露.pdf
下载文档

ID:2724232

大小:1.96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整体性 治理 视域 数字化 公共 服务 效能 评价 体系 构建 研究 露露
26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6(总第144期)收稿日期 2022-09-30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22)06-0026-09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项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研究”(FJ2020ZTZ017)的阶段性成果。摘要: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新的方式和体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成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部门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必要前提。在阐述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从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效益、公众满意、公众参与五方面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最后从创新理念、数据共享、部门协作、需求导向四个角度提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的策略。关键词:整体性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技术;效能评价作者简介:袁露露(1998-),女,山东枣庄人,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施生旭(1981-),男,福建大田人,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袁露露施生旭(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一、问题的提出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浪潮和方向,并日益渗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影响着社会形态和政府行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1。“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供给带来新的方式和体验,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是国家治理2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迭代更替的数字技术中迅速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公共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公共服务是连接民意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仅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能力和形象的体现。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是数字政府通过数据平台和数字设备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成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部门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必要前提。因此,建立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对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殷切的期盼,“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2的目标是共同富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等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3。在大数据时代,技术与需求的驱动使得公共服务效能更容易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当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仍然存在,与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齐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是当前推进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诞生,是建立在新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上。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分割、隔离和繁琐的特征,公共服务碎片化和城乡结构二元化限制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与均等性,阻碍了公共服务的转型发展。整体性治理是对公共服务碎片化的回应,要求政府层级关系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4。有学者认为,数字治理理论是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整体性治理是信息化时代创新驱动政府运行的新型治理方式5。整体性治理的思想体系与大数据赋能的优势不谋而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形成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提供了路径,既能促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新形态,又能激发社会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二、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逻辑机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是结合公共服务和数字化的特征,将两者进行相互作用和融合,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以数字化手段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活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运行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推动、政府政务改革的制度指引以及效能感知的双向促进作用。(一)数字治理: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为打破传统官僚制的僵化,西方国家开展了一场“政府再造”运动,然而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推进的同时也暴露了相应的问题,其强调专业分工、内部2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6(总第144期)竞争等的治理理念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带来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6,导致了政府治理的多种分歧和冲突。20 世纪末,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顺应了新公共管理的逻辑,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架构起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更加注重政府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间的协作,为新一轮政府改革提供了思路。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治理理论的结合,数字治理理论被引入国内并在 21 世纪初得到长足发展。现代政府建设与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思想的进步,数字技术被应用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使公众能够轻松享受智能机器、智慧网络带来的便捷。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众思想的转变以及对于便捷生活的追求和新鲜知识的汲取能力,数字技术应用的范围从过去的计算机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技术和公众双向适应提升的过程。整体性治理所主张的协作互动、网络结构与数字化具有的创新重塑、多元协同、服务供应链等特点不谋而合7。在电子化政府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数字治理对于重塑政府部门间事务处理流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数据赋能:助推“互联网+”政务改革信息时代催生了“网上冲浪”“网民”等一系列具有时代色彩的词组,公众表达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畅通,大量的公众需求被发表到互联网上,使得政府部门不得不更加关注网上传播的利益诉求,并逐步转变观念和创新处理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政府部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不断引入和运用数字技术。中国的政务信息化始于 20世纪 90 年代,但直到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才正式拉开中国政务云建设的序幕。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正式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协同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智能化、数字化等概念进入大众视野,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为数字化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等网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探索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向8。在“互联网+监管”等领域稳步开展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新时代拓展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可行路径,还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重要转型机遇。智能化时代赋予政务工作高效率、高效能,通过数据的整合、传输赋能政府服务,实现政府间数据远程共享、服务科学供给,同时通过技术这一媒介连通政府和公众,能够促进数字治理与传统治理机制更好地融合,从而最终提高数字政府治理绩效。(三)效能提升:治理过程与制度手段协同的目标导向数字服务治理、制度制定及服务效能提升三者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数字服务治理是过程,制度制定是手段,服务效能提升是目标。数字政府在公共服务效能或绩效方面的改进有赖于政府各部门整体数字化水平的普遍提升和服务制度的保障与优化。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被认为是和政府加强社会保障相伴而生的,其着重从政治视角来探讨政府在2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义务。早在公共服务相关理论发展之初,公共服务就被认为是一种需要政府提供的正式的制度安排。现代国家的治理是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组合在一起的交互过程,体制与制度的演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需要降低国家治理成本,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收益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为政府创新和服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因此,制度是连接治理与服务效能的桥梁,制度优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转型、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体制运作效率、执行力和治理效果都是政府综合能力的体现。治理是持续不断更新的过程,而数字化公共服务作为治理的对象贯穿整个过程。数字治理作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治理手段,能够推动公共服务以数字化形态呈现,对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便捷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公众在服务过程中高度交互式参与能够更好地衡量和评价公共服务的绩效感知。三、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构建(一)相关文献述评西方社会学家阿米泰艾兹奥尼在现代组织一书中将效能定义为“组织目标实现的具体程度”。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理解目标的意图并注重各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促进目标的实现。公共服务效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综合体现10,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对于公共服务效能指标的研究是多元的:舒奋等从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的效率、公众的满意度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四个方面对公共服务绩效进行探讨11;陈振明等提出公众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相结合的双元综合评估模型12;诸大建等将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和效率类指标、结果类指标、回应性和公平类指标13;姜晓萍等提出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公共责任、公民参与、公民满意的五维价值基础14;王林川等从公共价值、发展环境保障和运作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绩效评价体系15。数字化公共服务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政务形式,目前鲜有学者对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进行系统研究,部分研究从文化服务、体育服务等方面展开,对公共服务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承载着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是政府数字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探究政府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进行评价能够展现政府治理的整体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发展水平,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适应大数据时代整体性治理的要求,也要体现政府和公众的双向反馈。(二)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是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完备程度和数字化公共30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6(总第144期)服务能力、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的各类标准和价值观念。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在评价体系构建时除了要遵循客观真实、简明实用、规范稳定等基本原则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坚持功能性、整体性、包容性等方面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功能性是指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将公共服务的功能导向作为首要考虑原则。公共服务是为公众提供受益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具有强烈的需求导向。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主旨,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公众需要,以公众满意作为效能评价的核心理念16。数字化时代,公共服务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公众需求及质量反馈信息,以公众需要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更容易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宗旨以及善治的理念。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在评价体系构建中要全面系统地反映数字化公共服务的特点、过程以及内在逻辑关系。公共服务要发挥出相应的效果,必然要求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全面性推进,摆脱各行其是的碎片化执行状况。要将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放在整个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去思考17,构建的各项指标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相互独立且彼此联系,从而综合判定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内容等级和质量标准。在公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