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登高古村_李雅馨.pdf
下载文档

ID:2724140

大小:1.97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浙江省 金华市 浦江县 登高 李雅馨
主持阮仪三遗珠拾粹H e r i t a g e S h o w c a s e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登高古村1.概况登高古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东北处,原名皋山村。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后,宋太祖赵匡义后裔赵士翮由河南开封前往处州(今浙江丽水)为官,其后裔陆续迁居到浦江县附近,皋山村逐渐成为赵姓氏族的血亲村落。南宋思想家吕祖谦与友人登山时,在山顶发现山腰处竟然有个村落,遂感叹到“山下不曾见,登高才可见”,后皋山村更名为登高村,可见村落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2.古村布局登高村三面环山,北靠仙华山脉最高峰八角尖,南对大发科甲的笔架山,西临云雾缭绕的仙华山,东侧顺山势开发出成片梯田。一条登山古道自古浦江县城蜿蜒通向村庄,村落自北向南渐低,错落的房屋与自然融为一体。通常村口布置以水塘为核心的公共空间,而登高村的老屋并没有以水塘为核心向外扩散,这点较为特殊。登高村的水塘位于村落尽端,伫立于水塘边向西可见仙华美景,向南可眺望笔架山的奇秀,水塘自东北至西南分成 3 个大小不一的水池,分别用于饮水、洗菜以及浣衣。一条人工水渠沿山而建,由 30cm 宽的石槽构成,村民沿途利用石槽中的泉水种西瓜、茄子和番茄,石槽长达数百米,将 2km 外八角尖山的泉水引入村中 3 个水塘。登高村是整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水塘里的尾水流经村落,从大塘南部的涵洞流出后,顺着梯田最终流入仙华山脚下的金坑岭水库。3.建筑特色 登高村建筑以民居为主,院落规模较小,布局与自然环境结合密切,行走于村间石板路可见远处的仙华山。主要公共建筑为五进深合院,始建于元代,目前大多为清代重建。合院坐北朝南,顺应地形,北高南低,落差最大处有将近 1.5m,将合院分成南侧三进合院和北侧两进合院,充分展现了因地制宜的建造理念。南侧三进由南到北分别为戏台、书堂,东西厢房为民居,根据匾额的朝向和戏台位置可推测合院原主入口应位于南侧,现南侧入口空间已被民居占据。北侧两进为祠堂,根据 1974 年卫星图对比可知,原祠堂为封闭状态,现祠堂东南角局部被拆除,形成了便于旅游开发的主入场。doi:10.11819/cpr20230220c229229自北向南渐低的登高村水塘鸟瞰水塘依山而建的登高村仙华山的天际线从巷道眺望仙华山4.保护价值浦阳赵氏家乘记载:“若能布衣草履从事农圃足迹不至城府大是佳事,切不可迫于衣食为人臣仆并入衙门为小人之事也”。虽然从“樹滋堂”“居敬行简”等牌匾中均体现出优良的家学传承,但登高村并没有奉行“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赵氏族人一直以农耕为主,不断增拓产业,周边数十里范围内的农田均归村落所有。因登高村本身并不大,可容纳人口数量有限,巅峰时也不过 600 余人,故登高村一直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今,登高村被列入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中水系也被纳入了浙江省水利遗产的申报名录,它综合体现出农业、生活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成就。家族文化代代传递出尊重自然山水的理念,这使得村民可以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拒绝污染大户水晶厂的高价入住,没有因为赚钱而舍弃了古村落的环境。5.保护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开发应立足于对古村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和利用,不应破坏历史遗存的真实性。调研发现,部分近年新建房屋已经对村落格局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建筑风格与古村风貌并不协调,应当对有关建筑进行整治。登高村最大的特点在于山、水、田、居、人之间的关系,应注重保护环境的整体性。2021 年,登高村采取了村民整体异地搬迁的方式进行保护开发,目前仅剩 1/3 的村民仍住在村中。失去了人,村落就失去了灵魂,生活场景和田园活动是最值得挽留的活的遗产,建议处理好留住村民生活生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图文:李雅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 究生朱晓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村落地理中心是五进合院建筑细部人工渠走向五进合院现存南侧入口五进合院对比五进合院北立面引水石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