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政府
创新
补贴
企业
效率
影响
效应
机制
识别
研究
杨欢
编码: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杨欢李香菊(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摘要: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 年中国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量,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和持续效应;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对于有效利用创新补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作用机制来看,政府创新补贴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两个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补贴激励效应会因政策作用对象、作用时点和政策工具组合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关键词:政府创新补贴;创新效率;吸收能力;作用机制;效应异质性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是 建 设 现 代 化 经 济 体 系 的 战 略 支撑”。据世界知识产权官网数据显示:年,中国研发经费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数量位居世界首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但从综合创新能力来 看,全 球 创 新 指 数()排名中国居第 位,离创新型国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创新要素投入规模的快速增加尚未带来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创新低效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溢出性特征的存在使得创新活动的私人收益第 卷第期 年月管理学报 率低于社会收益率,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针对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在世界各国普遍运用和实施,创新补贴作为国家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中国被长期执行。全面反思和科学评估政府创新补贴对微观市场主体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是“政府是否应推出创新财政政策”转向“如何让创新财政政策更有效”这一问题的探索,对提高宏观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启示。有鉴于政府创新扶持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效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创新补贴有效性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重点,现有文献的讨论主 要 集 中 在 以 下 个 方 面:从 促 进论、抑制论和非线性论等视角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效应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研发补贴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不但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尤其是在要素市场扭曲和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的状况下,政府补贴可以有效缓解创新成果外部性和企业创新惰性,弥补市场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失灵。张杰等研究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程度越弱的地区,政府研发补贴越能促进企业私人研发的提升。然而,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目标与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有时并不相容,中国式创新政策也面临着微观企业策略性反应的现实挑战,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补贴结构失衡、“寻扶持”等现象日趋凸显,政府创新补助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在短期内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黎文靖等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政策使企业倾向于迎合政府政策,片面追求创新“数量”,并未真正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性创新”。张杰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政府专利资助政策扭曲了企业专利申请动机,造成中国的专利“泡沫”和专利“创新假象”。另外,毛其淋等指出,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 形 关 系,政 府 创 新 补 助 存 在“适 度 区间”。施建军等却证实,政府创新扶持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投入或创新产出之间呈现 形关系,当补贴超过一定数值后,才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到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调节作用,如企业文化、企业间技术 溢 出、市 场 竞 争 等。随 着 研 究的深入,现有文献从资源属性、信号属性、缓解融资约束、交易费用理论等多方面检验政府补贴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综上可知,尽管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于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并得出了研究结论,但尚未取得一致观点。一方面,结论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将创新过程简单化,仅从研发投入或创新产出单一视角来评估政府创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当前中国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井喷式”增长,但是企业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现实背景下,创新补贴政策应兼顾扩大创新活动规模与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双重目标。因此,明确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效应十分必要。效率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出,技术创新效率是在投入一定条件下最大化产出,或者产出一定条件下最小化投入的能力。根据效率的定义,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指标可以将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反映创新从投入向产出转化的全过程,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更为客观全面的指标。同时,创新补贴作为一项外部创新资金补充,企业在收到补助后,自身研发投入和人员配备对能否有效利用政府创新补贴也具有重要影响,吸收能力差异可能是造成创新补贴政策效应不同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创新补贴种类和发放方式不同构成了中国式创新补贴多样性,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广义财政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但企业收到的补贴类型繁多,补贴作用对象和作用时点差异巨大,若未区分企业收到的创新财政补贴差异性,或仅考虑某一类型创新补贴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很容易受到其他政策的干扰。基于此,本 研 究 拟 运 用 随 机 前 沿 模 型 对 年中国 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进行测量,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本研究的或有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研究视角方面,基于企业创新效率视角探究政府 补贴效应;同时,从企业内部环境角度出发,剖析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作用的调节效应,系统科学地评估创新财政补贴有效性。理论拓展方面,鉴于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和融资约束两大重要特征,从风险分担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政府创新补贴的作用机制。实践应用方面,本研究从多维度考察创新补贴政策有效性,拓宽了政府创新补贴作用对象、作用时点以及创新扶持政策组合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机制识别研究 杨欢李香菊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对政府“精准施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创新财政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政府创新补贴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激励效应:风险分担机制。从资源属性角度出发,政府创新补贴的直接作用可以体现为研发额外性,通过补充企业创新资源,缓解内源融资压力,降低投资成本,分担研发活动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随着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提高,企业对创新试错成本的容忍度逐渐增加,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信号传递机制。政府创新补贴的间接作用体现在行为额外性,在企业从事 活动融资难背景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在项目筛选审核过程中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可以向市场投资者传递隐形的“政府认证”信号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和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释放投资利好信号,通过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改变融资约束困境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郭玥 进一步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政府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等 则分析了选择性创新补贴和普惠性创新补贴对于不同研发主体创新合作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创新补贴非但没有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反而导致创新效率损失,主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寻租行为。一方面,企业将原本用于创新的资源行贿政府官员进行“寻补贴”,直接提高了企业创新成本,对创新效率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寻租活动易扭曲政府创新政策资源配置,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稀缺政策资源,导致政府创新资源错配困境。迎合行为。政府在实施创新补贴政策时,面临企业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双重困局。部分低质量企业通过刻意隐瞒、虚假申报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符合激励条件的对象,发送虚假信号获取政府创新补贴。事后道德风险意味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政府与创新主体动机不一致,获得政府创新补贴的企业可能将创新资源用于非研发用途,挤占创新要素。激励错位。已有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存在分配倾向性,更多地流入大型、国有、成立时间长、负债率低的企业。这种选择性补贴政策造成创新激励结构性偏差,财政补贴资源误置,补贴政策效果不佳。综上所述,政府创新补贴实践性制度安排执行结果可能与政策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形成政府支持悖论。基于此,提出以下两种相互对立的可能假设:假设 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假设 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面抑制效应,导致创新效率降低。企业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作用效果的调节作用要深入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效应,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因素,是企业吸收能力对政府创新补贴激励效应的影响。等 指出,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消化和应用外部新知识的能力。他们将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同化、知识应用个维度。随后 等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维度 知识转化能力,即吸收能力体现为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内化、转化和利用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一方面,吸收能力作为企业对外部知识的一种反应能力,当企业自身拥有卓越的吸收能力时,更容易发挥外部制度支持的作用,成为正式制度支持的“放大器”。吸收能力高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能有效将政府创新补贴与自身研发资源进行内外整合,转化为产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创新补贴政策中的“产学研合作基金”“协同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能够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创新,吸收能力高的企业能有效实现产学研合作和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增强 合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企业吸收能力增强了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综上,政府创新补贴会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向外部投资者进行信号传递两个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也可能会受到企业寻租行为、迎合行为和激励错位的影响,导致创新效率损失。企业吸收能力作为对外部资源的处理能力,在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创新效率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应将其纳入研究框架。同时,鉴于中国创新补贴政策的多样性,为了更加清晰地识别政府创新补贴的微观效应,本研究将从补贴作用对象、补贴作用时点以及政策组合三方面展开异质性分析。上述逻辑分管理学报第 卷第期 年月析框架见图。图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和作用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研究设计 模型构建()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在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一步法”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构建企业创新产出前沿水平:,(,)(,),(,;,),()式中,代表企业在时期的创新产出前沿水平;()代表前沿生产函数;,为企业创新投入组合;为待估计参数变量;,为外部随机扰动项。在非效率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实际创新产出如式(),对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随机前沿模型的基本形式:,(,)(,),;(),(,),()式中,代表企业在时期的实际创新产出;,和,相互独立且均与,相互独立。,服从正态分布,即,(,);,为用来捕捉创新效率损失的非负随机干扰项,设定其服从截断型单边正态分布,即,(,)。根据式()和式(),企业创新效率()可以定义为实际创新产出与前沿面创新产出的比值,则有,(,)(,)(,)(,)(,),()式中,(,当,时,效率取得最大值;随着,的增大,的值越小,表示企业创新非效率越大。随机前沿模型除了可以定量测算企业创新效率外,还可以考察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假设无效率项均值存在异质性,方差为常数,采用“一步法”进行模型估计,为进一步考察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引入技术非效率项,即,()式中,为时期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补贴;,是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其他因素,代表控制变量个数;为常数项;为政府创新补贴的估计系数(若系数为负,说明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反之,则有负向影响);为各控制变量系数;,为随机误差项。()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