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掌控
自己
人生
时钟
张银露
刊 中 刊编辑:孟优悠邮箱:解忧118蕊蕊感到自己是被“催”着长大的。在父母“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口号下,蕊蕊刚上幼儿园,就开始学钢琴和拉丁舞;小学时,放学后有珠心算和书法班,周末还有其他兴趣班。好不容易“赢在了起跑线”,蕊蕊又开始了“初一打基础很关键”“初二承上启下不能松”和“初三查漏补缺要冲刺”的三年。好在功不唐捐,蕊蕊在求学途中一路绿灯,如愿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然而,本以为上大学后能喘口气了,她又被父母催着考研。从成绩上看,蕊蕊原本考研很有希望,但竞争逐年激烈,她在初试中以几分之差遗憾落榜。父母虽然没有责备蕊蕊,却又马不停蹄地催着她报培训班,准备考公。蕊蕊感到很疲惫:“这样按部就班的人生真的好无聊啊,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有考研、考公这两条路吗?”父母觉得蕊蕊不懂事:“现在好工作难找,邻居家小孩在家里闲了一年,高不成、低不就的,还是考公务员稳定。考上公务员以后,再找个靠谱的男生组建家庭,爸爸妈妈就放心了。你看你表姐,之前不抓紧,总觉得还早,现在快三十岁了还没成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顿下来”蕊蕊觉得人生像是一个批量印发的剧本,自己则是个演员,求学、求职、结婚、生子只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轴演既定的剧情就好。“人生为什么不能有一个暂停键呢,为什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做所谓的该做的事呢?我想按自己的节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 到点上车、到点下车。”蕊蕊既不解又沮丧,却也无可奈何,不知如何“反抗”自己的人生剧本。掌控自己的“人生时钟”案 例分 析文/张银露小学不努力,初中就跟不上;上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样的传统观念导致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学业竞争;同时,长辈对子女结婚生子的期待也依然存在。对此,不少年轻人像蕊蕊一样,感到自己是被“催”着长大的。这“催”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无形的“社会时钟”在悄然运转。1976年,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Bernice Neugarten)提出了“社会时钟(Social Concept)”概念,指一个人进入或退出某个社会角色和某段人生经历的年龄标准,蕴含了一定文化环境下的社会期望。通俗来讲,就是指“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社会时钟”各有快慢,对个体的影响强弱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古代中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现在国人大多七八岁上小学,二十多岁毕业,三十岁左右结婚生子,五六十岁退休。另外,在一些受传统文化和家庭宗族影响较大的地区,如果个体到了三十岁还不结婚,就会受到来自多方的催婚压力。而在人际关系更有边界、生活节奏相对快的大城市,“社会时钟”在运行的过程中包容性更大。比如,大城市有不少“30+”的“单身贵族”和“不婚主义者”,他们所受的成家压力相对小。“社会时钟”本身并无对错,但不同程度刊 中 刊编辑:孟优悠邮箱:解忧119地掌控着个体的人生。有时,它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例如,它提供了一张切实可行的“人生时刻表”,这是前人探索出的人生模式,后人只要遵循上面的时刻、一路“升级打怪”,大概率能拥有一个平顺的人生。但有时,它又像一把无形的枷锁,逼迫个体成为“平凡的大多数”。如果谁在中途改变了方向,或在某个环节没跟上既定节奏,就很容易收到负面评价。案例中,蕊蕊不满于自己按部就班的人生,不希望被催促着完成标准的人生剧本,正体现了“社会时钟”给人带来的压力与苦恼。你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和勇气,成为一个“逆社会时钟”的人?按前人走过的路过河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可若想“成为不一样的烟火”,势必要面对更多压力,也容易面临多种现实因素的阻碍。但无论如何,是遵循“社会时钟”,还是按自己的节奏逆流而行,都应是个人基于社会大势和自我认知作出的判断。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因为这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当然,也不必为求新求异而刻意寻找幽谧曲径。对于蕊蕊而言,无需着急“反抗”,而是可以先想一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要怎样的人生?我喜欢确定的,还是未知的?喜欢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坚持自我?喜欢简单安稳的岁对 策月静好,还是向往速度与激情,喜欢追求更多可能性?”如果对自我的认知尚不清晰,可以借助各类性格和行为风格测试,例如经典的九型人格测试、PDP行为风格测试和最近很火的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如果暂时无法描绘出清晰的理想生活图景,可以翻一翻人物传记、看一看媒体上的人物专访,也可以找喜欢的老师、聊得来的长辈、敬佩的师哥师姐聊一聊,进行简单的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他们如何认知自我,如何在人生的各个分叉路口做选择,是否有过偏离“社会时钟”的时刻,以及对后辈们有哪些建议。当然,随着个人阅历的累积,我们在不同阶段对理想生活图景的想象可能不一样,对此也不必纠结,只要保持思考、保持探索并动态调整即可。只要每个选择是自己认真做出的,相信无论结果好坏,我们都能坦然接受。在认知自我、思考理想生活模式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多关注我们所处的世界,观察社会正发生什么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势,与社会洪流共同奔涌。例如,蕊蕊如果想歇一歇,过一个间隔年(Gap Year),这是完全可以的,但也应结合现实因素,考虑未来就业的风险。眼下,求职竞争愈加激烈,“卷王”们把一天过成48小时,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以交出一份漂亮而充实的简历。在这样的情况下,蕊蕊如果间隔一年,就应理性判断随之而来的影响是什么,后果自己能否承担。当她间隔一年后去求职,很多用人单位会对这“消失的一年”存有疑虑,而开展艺术创意类业务的用人单位可能不会特别在意。这些都是她应考虑的问题,也应积极思考对策。人生路上,有人看似抢先一步,有人看似稍慢一拍,但其实每个人都奔跑在各自的时区里,等待着下一个时机。在结合自身需求并兼顾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时钟”。请相信,人生不是单一轨道,而是旷野。生命或有徐急,而无迟早。在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是准时的。愿大家都能在方圆之间,掌控自己的“人生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