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身体
素养
培育
感知
行动
基于
生态
动力学
分析
辉映
第 30 卷 第 2 期 2023 年 3 月 体 育 学 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30 No.2M a r.2 0 2 3 身体素养培育的感知-行动理论探索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分析 陈辉映6(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摘 要:身体素养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印第安人基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总结,后经欧美学者研究推广逐步进入各国体育教育政策制定的视野。当前研究较多集中在身体素养“是什么”和“如何测”这两个问题上,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在“如何培育”上进行理论探索。基于生态动力学中身体素养感知-行动理论的探索,把身体素养培育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将环境作为身体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研究认为,身体素养培育要通过“约束-给养”来驱动,身体素养培育要通过“感知-行动”来发展,身体素养培育要通过“探索-适应”来实现。对创设身体素养培育学习环境的启示包括:回归“真”运动环境、生成“真”运动体验和探索“真”运动路径。关 键 词:身体素养;生态动力学;感知-行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2-0041-08 Research on the perception-action theory of physical literacy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ynamics CHEN Huiy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127,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 originated from the“hunter-gatherer”lifestyle of Indians,and later,it was studied and promot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and has also entered the vi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olicy-making in various countries.However,the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two issues of what is and how to measure physical literacy,and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how to cultivate physical literacy is needed.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perception-action”system of physical literacy based on ecological dynamics takes the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physical cultivation and endows it with deep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should be driven by“constraints-affordances”,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should be developed through“perception-ac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should be realized through“exploration-adaptation”.The sugges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include the paths of returning to the“true”sports environments,generating“true”sports experiences and exploring the“true”sports path.Keywords:physical literacy;ecological dynamics;perception-action theory 收稿日期:2022-07-1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SJA1965);2022 年扬州大学校教改课题(YZUJX2022-C7)。作者简介:陈辉映(1987-),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师教育、学校体育学。E-mail: 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201940 号)中明确提出:“到 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也提到“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国家层面的文件DOI:10.16237/44-1404/g8.2023.02.008 42 体育学刊 第 30 卷 首次提出身体素养。此身体素养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884 年,美国陆军上尉 Edward 使用它来描述他所观察到的印第安士兵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1938 年身体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类期刊中,研究认为公立学校应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负责。直到1993 年开始,以英国学者 Margaret 为代表的欧美学者才对身体素养进行一系列研究。Whitehead 标志性研究成果主要描述了身体素养的哲学基础、价值意义以及具有身体素养的人应该表现出的特质1。在我国,众多学者也对身体素养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对身体素养的西方哲学基础和中国古代身体素养观,对各国身体素养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研究,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厘清的研究,以及对身体素养测评方面的研究等。2010 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始探索身体素养作为一个习得现象。从生态动力学的理论出发,对认知(人们是如何思维和学习)的解释是围绕着学习者与具体环境的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将学习者与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发生的环境和情境分开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意义的2。基于生态动力学这一基本假设,从学习环境和情境塑造这个视角出发,把身体素养培育看作是一个在探索和适应发展中的学习过程,为“如何培育身体素养”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是基于此展开的,把身体素养培育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运用生态动力学理论对身体素养培育的感知-行动进行探索并对如何营造身体素养培育的学习环境提出建议。1 身体素养的理念缘起、培育价值与要点 1.1 身体素养的理念源自于印第安人“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 身体素养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最早使用记录可追溯到 1884 年,美国人 Edward 上尉在陆军工程兵团的专业笔记中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印第安人的身体状况3。Edward 观察当地印第安人士兵展示出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后,便使用身体素养这个词来描述他所观察到的印第安人的运动品质。他认为这种品质并不是通过教授获得的,而是被嵌入到当地士兵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的环境结构中,通过潜移默化习得的。狩猎-采集部落的认识论与西方笛卡尔一元论哲学截然不同。美洲原住民认为知识是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的,而知识的获得又有助于加深对环境的了解、加强与环境的联系。这一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生存需要,但也反映了原住民对环境的尊重和理解,与环境的互动是他们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世界上许多土地开拓者的共同点,也是他们生存方式的核心。这些开拓者通常对环境有着深刻了解,因为这是他们了解如何在陆地上开垦,探索和发现资源,在合作的群体中采集、狩猎、觅食和生长的基础。随着生态系统的进化,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必须持续适应和不断变化4。在这样的社会中,儿童在早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玩耍中学习5。在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影响下,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参与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有趣的活动,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种学习观认为世界是无限复杂的,因此不可能对它有一个普遍共识。印第安人相信,有用的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经验获得,而个人经验虽然是主观的,但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却是有效的。他们将通过与环境互动学习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称之为寻路,寻路的内涵在于每个个体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1。寻路概念的内涵与 Whitehead 所提的身体素养之旅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代际相传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环境,创造一个由共同体中个人经验形成的动态知识网络。1.2 身体素养培育应对全球“活动缺失症”蔓延的困境 过去 20 年来,身体素养成为全球热门理念,主要因为数字技术和电子媒体的普及影响了人类的身体活动水平。与上一辈人相比,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儿童成长创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身体、情感和心理环境。当代社会中的儿童和年轻人往往被剥夺了前几代人参与身体活动并获得享受有意义的个人发展体验所需的机会。作为在屏幕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已经遭受损害。有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身体活动的缺失,每年将导致 500 多万人过早死亡,经济负担超过 500 亿英镑6。预计到 2030年,美国每两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肥胖,29 个州的肥胖率将高于 50%,预计近 25%的成年人患有病态肥胖7。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活动缺失,许多国家建议儿童和成人每天至少进行 60 分钟的适度体育活动或者强调每天达到 10 000 步的步数以维持身体活动水平。尽管如此,有研究显示全球仍有超过 14 亿成年人没有达到每天 60 分钟身体活动的建议8。但是,纵使提高了身体活动的时间和频率,还是不能提升个体的功能性运动技能,从而达到使人们变得活跃并维持活跃生活方式的作用,因此也就无法持续获得有意义的运动体验。那么,为了让人们追求和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从而缓解人类健康、寿命以及高经济成本等问题,身体素养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因为具有身体素养的人将主动与环境互动,获得有意义的运动 第 2 期 陈辉映:身体素养培育的感知-行动理论探索 43 体验,从而支持其持续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1.3 身体素养培育的要点人与环境的交互性 从 1993 年开始,英国学者 Margaret 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阐述身体素养的概念。她认为孩子们玩耍的机会正在减少,身体活动的主要途径转向了体育课程,这些体育课程的侧重点在于健身和运动技术的训练。她观察到,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很大一部分儿童放弃了体育活动9。校内外的体育活动以高水平运动技术表现为主要焦点,体育活动的价值似乎只通过在体育竞赛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中才能显现出来。2001 年Whitehead 提出一个有身体素养的人在各种各样的身体挑战情况下都会保持沉稳自信。个体在“阅读”身体环境的各个方面时具有感知能力,同时预测运动需求的可能性,并以智力和想象力对其做出适当反应。身体素养促进人全面能力的提升,包括嵌入感知、经验、记忆、预期和决策中的身体能力10。Whitehead 的身体素养理念基于 3 个哲学基础,即一元论、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一元论认为身心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存在主义认为,个体的存在来自与环境的互动,人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创造自我。现象学认为,个人的世界观是通过他们对这些互动的体验形成的,并认为感知通过身体本质形成了个人如何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11。受现象学影响而兴起的具身认知思潮推动人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