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路径逻辑.pdf
下载文档

ID:2721801

大小:1.03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 路径 逻辑
第23卷第3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 No.32023 年 5 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 2023DOI:10.12120/bjutskxb202303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路径逻辑金 碚1,2(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2.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市场经济的政策目标取向,除了追求增长,即效率之外,最受关切的就是公平,以避免财富及收 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和极度分化。共同富裕的核心不是以分配手段为主的“均贫富”,”,而是“共发展”,”,发 展是硬道理,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硬道理;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共同 富裕本质上也是国家竞争力问题,只有国际竞争力强大的国家,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人民富裕内涵 着国家竞争力的灵魂和实力;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国家,就会具有更强的国家竞争力,国家发达强盛是 共同富裕之筋骨,人民共同富裕是国家强盛之根源。共同富裕并非所有人追求拥有均等份额的财富,本 质是所有人的能力实现和选择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丛林法则下的原始市场经济可以自发达到的目标,而 是人类发展所创造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建构性发展目标,须以一定的经济伦理为基础和导向,只有这样的 社会才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共同富裕首要是共同创造,更多的创造者可以使共同富裕 更具可能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财富创造潜能,个人致富有理、集 体致富有益、社会致富有道,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依托。关键词:共同富裕;市场经济;自发性与建构性;经济伦理中图分类号:F123.9;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23)03-0001-10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模式,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高度探索性的意愿方向。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如北欧部分国家的收入平等化程度最高,即使实现了较平 等的收入分配(实质是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甚至被认为具有了一定的社会主义性质,但其经验也难以在其他国家推行,更不会把共同富裕作为制度性的发展目标。中国实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是其社会性本质 要求。共同富裕是人类千百年的理想或意愿,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却是一个艰难探索创新历程。我 们只有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逻辑,才能有可行的努力方向。尤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是当今世 界最基本的制度建构和运行机制,共同富裕理想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制度建构和运行机制基础上得 以实现,也就是说,共同富裕的可行性只能立足于现实的市场经济,而不是想像中的乌托邦。本文 从市场经济的现实组织形态和运行规则秩序对共同富裕展开探讨,进而深入研究实现共同富裕的 路径逻辑。收稿日期:2023-01-16作者简介:金 碚(1950),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2023 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市场经济组织形态与秩序建构规则学界关于市场经济能否实现分配公平,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通常,所谓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主张自由放任市场,认为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就能够实现基本合理的分配格局,经济主体的经 济贡献与其经济收益基本相称,而存在的分配差距,显而易见是由于资源、机会和能力的差别所致。因此,市场经济只能追求经济主体的尽可能机会均等,不应要求消除因能力(效率)差别而导致的 分配不均,并且资源条件的不均等也难以消除。然而,在理论上,只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充分自由运 行和公平竞争秩序,高收入就会“滴入”低收入,就像高山上的水会趋向于流入低谷。市场经济整 体是自然倾向于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不仅实际存在的分配差距体现效率差别和市场供求关系是 基本合理的,而且具有积极的资源配置调节作用和激励效率的作用。但是,这仅仅是理想的逻辑推 理。在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总是会存在或发生财富及收入差距超过社会容忍限度的情况。无论 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别悬殊,即社会分配状况的极为不合意,都是严重的社会关切 现象和难以消除的经济痼疾。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对财富及收入的不公平状况进行必要 干预,而由于干预分配会影响效率,因而就产生了对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权衡关系纠结;同时,直接干 预经济主体(一般称为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会损害效率,但实现公平目标又是重要的社会关切,所以必须应对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替代(trade-off)关系的压力。一方面,政府要保证最低限度干预企 业自由竞争,容忍体现效率差别的收入差别;另一方面,采取适度的再分配方式,以对收入的过大差 距进行政府和社会调节。因此,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作为营利组织,在效率与公平的替代关系上,必须坚持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企业只有高效率组织生产,才能创造更多收入和财富,并以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方 式,加之社会组织参与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或尽可能逼近更具社会合意性的公平分配目标,使竞争 的公平性优先于分配的公平性。政府和社会促进实现公平目标可以有多种方式,而不仅仅是财税手段,其最主要体现为,建立 各类非营利性组织,以实现一般营利性企业所不承担的职能,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机 构组织。这类机构组织无论是注册为非企业组织,还是注册为企业组织,均具有多目标性,且主导 性职责目标不是盈利最大化,而是社会目标优先。从根本上说,非营利性组织就是体现公平优先,体现共同保障和社会福利关切,而且为保持其有效运行和经济生命力,必然要有经营性的经济收 入,需要进行经济成本和效益的核算;同时,切记不能“见利忘义”,因贪婪而背离宗旨。由此可知,在理论逻辑和制度安排上,非营利性组织对于效率与公平目标的权衡,不能因追求经济性利益目 标,而损害社会组织的主责目标,否则就是违背社会正义和公共道德,为社会所不容,甚至违犯 法律。由此,这就产生了一个基本的哲理性问题,在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中的行为人,是具有 不同人性的吗?营利性企业的人格与非营利性组织的人格注定是,亦或必须要求,后者比前者更“高尚”些吗?即要求后者利他,而允许前者利己?我们如果作此假定或要求,显然是很难自圆其 说的,而且学理上的逻辑自洽性也无法实现。那么,我们必须现实地作此理论建构或认知理解,即承认现实中的人和组织无论是营利性组 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都不仅具有利益人格,而且还具有身份人格。这表明,人的行为目标并不 是先验的,而是由其在经济社会中所处地位和现实环境所决定的。所有的人和组织都会有自己的 身份人格,即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各类身份职业必须具有的人格特质 2金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路径逻辑第3期利益目标,即利益人格,也都有所处地位和现实环境决定的体现其相应社会身份的职业品行,即身 份人格。例如,医院的制度形式可以是企业(公司),也具有经济性(关切成本-收益关系),因而有“经济人格”(经济利益),但不宜表达为“商人人格”(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有多种类型,有 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医院应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如果以 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被认为违反职业道德,不符合其身份人格。不同的行业虽然有不同的职业道 德但这并不排除两者都有各自的利益人格,都有趋利避害的利益动机,并且两种人格都具有正当 性,而非人们常会批评的所谓“双重人格”。由此可知,现实经济社会的组织形态就必然是域观化的,即并非都是性质相同的“微观经济主 体”,而是各具身份人格的各类经济社会群域。因而,只有这样的经济社会结构才是可以兼顾效率 与公平,并能够实现社会合意目标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并非完全自发形成的体系,而是具有社会建构性的复杂系统,并且社会建构也决定着 各类市场主体的伦理取向及相应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行为。在社会组织结构的各不同域类人群中,各行各业都有其相应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并且都具有正当性,符合社会期望。医生有治病救人 的医者仁心道德;教师有诲人不倦的师者育人道德;军人有以身卫国的军人荣誉道德;公务员有廉 洁奉公的公务守则道德;科学家有不懈追求的献身科学道德;企业家当有诚信敬业的经商创业 道德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只有这样的市场经济体系才是有生命力的,各行业组织规则的形 成更具有建构性,是含有集体理性判断的制度安排。可见,市场经济规则体系必然具有自发性和建 构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市场经济规则的自发性,决定了不可仅凭人的主观意志任意安排市场经 济秩序,这表明了市场经济有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规则的建 构性则决定着各类组织主体恪尽职守,制度安排具有科学性,而所谓“科学”则是以人的认知能力 为前提的,是人所发现并有能力解释的现象,因而是人可以施加建构性作用的事物。人类社会只有 建构有条不紊的规则秩序,才能保证市场经济体系有机体般地可持续运行。正因如此,世界上市场 经济的具体模式不仅呈现多样性,而且各具“特色”。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市场经济秩序中,财富及收入的分配状况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 决定性影响。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如果缺乏战略性的公平分 配政策意愿和有效执行力度,财富及收入的差距一定会趋于扩大和极化,超越社会可容忍的合意限 度,甚至导致社会失控和制度颠覆。所以,市场经济的政策目标取向,除了追求增长即效率之外,最 受关切的政策目标就是公平,即避免财富及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和极度分化。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目标,是更高的公平标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更是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根本制度性质所决定的国家发展目标。因而,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 裕成为倍受世界关切的政策目标。二、共同富裕的众能性、创造性与多域性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系形成过程既有自发性作用,也有建构性作用。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 言,市场经济规则形成的自发性所导致的财富及收入差距,建构性所导致的财富及收入差距,都会 在社会和国家对于共同富裕的性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认知和政策选择上得以体现。共同富裕不是对既有财富的分配均等化,单纯地“抽肥补瘦”,将一部分财富及收入进行再分 配,进而达到“均贫富”,也不能将共同富裕简单理解为更平均地进行已有财富的分配或再分配。从本质上说,我们如果将共同富裕的主要性质简单视为,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财富和收入转移至另 一部分社会成员,这不是市场经济的思维,而是计划经济的认知。政府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逻辑或 政策认知就是,认为或主张可以采取“一平二调”“平均分配”的指令性或行政性方式实现共同富裕 32023 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目标,并且将其视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以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的社会分配具有实现共同富裕 的可行性;反之,如果经过市场机制作为分配中介,就必然导致产生分配差距过大的弊端。实践证 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认识不仅是错误的,是没有现实可行性的,而且不可能实现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只会导致陷于共同贫穷。共同富裕的愿望存在于中国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精神中,表 现在“大同世界”的构念中,例如,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精神中,“均富”是其核心内容。中国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共同富裕的核心是不应以分配手段为主的“均贫富”,而应是“共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硬道理。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首要的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一必须要使更多人自信自立自 强,能够更平等地获得机会和赋能,并可以投入创造财富及获得收入的各种事业。国家只有使更多 的人拥有就业和劳动创造的能力和机会,从而使其通过从事更具收入保障的劳动和工作,能够更稳 定地取得合意收入和进行财富积累,才有望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 革开放,率先做出的极具深远意义的战略举措之一是,恢复高考和开始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从而使 更多的国民成为有知识和有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劳动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