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区
基金会
界面
特征
作用
功能
一种
边界
组织
阐释
党 政 研 究.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创新研究”()作者简介原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研究员、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北京。社区基金会界面特征与作用功能:一种“边界”组织的阐释原珂 摘要 社区基金会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近年中国推进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从“边界”组织新视角探讨社区基金会在新时代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新征程中专业性、中立性、稳定性和融合性界面特征及其链接、服务和平台作用功能的发挥,对科学把握及深化推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边界”组织;基层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作为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发挥整合和联动的作用。而作为社会慈善资源重要载体的社会组织 社区基金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组织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皆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实现基本均衡的社会,其中社会组织是联络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面,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党和政府推动社会变革、激发社会活力、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舶来品”,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公益、满足社区需求、DOI:10.13903/51-1575/d.2023.02.012参与社区治理、增进社区融合、培育社区资本、推动社区发展以及推进基层社会变革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中将“设立社区基金会”写进中央文件,同年 月民政部印发的 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 中进一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年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时至今日,社区基金会在我国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成都、重庆、南京、苏州等地得到快速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同时,根据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年 月底,我国已登记注册的各类社区基金会共计 家,覆盖 个省(自治区、市)。为此,在当前社会治理创新与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从本质上厘清社区基金会在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新征程中的特征定位与作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表明,社区基金会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近年中国推进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一方面,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对其概念、内涵及其特征功能等的科学认知,有助于厘清社区基金会边界及权责关系,以更好地促进社区基金会发展及其作用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进一步对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团体以及社区社会企业等在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目标定位、作用发挥及功能异同的科学探究,这样既可以厘清多元社会组织间的边界及权责关系,还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它们间的优势互补、功能弥合之效。为此,本文尝试从界面理论新视角探究社区基金会这一组织现象,即作为一种“边界”组织的社区基金会。另一方面,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枢纽型的中介性社会组织,其本质上也是一种边界移动的实体,如不同社区基金会的服务地域界限设定、服务事项范畴框定、治理结构与运行模式选择等,都存在边界范围的扩张或收缩,且基金会主体也是边界移动的实体等。这种意义上,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中介性组织,也是作为一种边界组织而存在,并承担着界面内外部的沟通桥梁链接作用及功能发挥。在此,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边界”组织在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功能定位。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官网:界面,简言之,是指不同主体或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链接载体,是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媒介,亦是基于其之共生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现实生活中,鉴于诸多问题的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而这种互动作用关系最集中地体现在相互间的边界上。由于社会主体与环境系统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社会主体的边界就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层次的“色谱边界”,边界的扩张或收缩,促使结构重组,要素以突变的不可逆的方式在临界点附近变化,社会主体也成为边界移动的实体。而因这种边界移动行为所催生的“界面”组织行为及其衍生行为或现象等,本文将其称为一种基于界面的理论,即界面理论。二、“边界”组织及其内涵特征(一)边界及其内涵根据 辞海 第六版缩印本()中对“边”的解释为“周缘”,即物体的周围部分;对“界”的解释为“境域”。同时,根据 现代汉语词典 中对“边界”的解释为“地区和地区之间的界限,多指国界”。根据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中对边界的英文翻译“”一词的解释为“”,与“”一词相近的英文单词有“”在这同一本词典里的解释为“,;”。可见,“”是区分于两个事物而产生的线性区域,而“”则更多地是指一件事物远离中心的边线,如桌边、草地边等。因此,本文对边界的理解上采用“”一词的释义。由上可知,边界()是介于不同物质、空间或者区域之中所形成的线性区域,其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如指地理上的界线、人造物的界线等,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或为达成社会契约而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界线,如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界线等。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边界更多地是一种制度上的、文化上的,以及存在于人们的内心的“界线”,即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心理边界、信息边界、制度边界、种族边界、文化边界等。尤其是在一个有边界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隔阂,彼此猜疑与不信任,且相互防备和警惕。但在学术意义上,边界并非完全是“界线”“隔阂”等的代名词,其也具有“融合”“凝聚”等积极的一面。如凯文林奇()将边界定义为“两个场地的交界或禁止出入的界限,是将一个地块与另一个地块相隔,并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渗透性”,并认为“边界是凝聚的缝合线,而不是隔离的屏障”。这种意义上,边界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过渡空间而存在的。本文对边界的探究,主要是关注这一积极的一面。目前国内外学界对边界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哲学领域,如卡尔波普()将科学划界问题定义为科技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吉恩()较早提出了科学边界的问题,认为科学的边界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非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仅仅在办公室里思考就能给出划界标准的。孟强认为,本质与非本质主义的科学划界都有局限性,把边界作为构建基础的构建论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马乐则认为,边界是科学共同体维持自身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屏障,也是与外界发生联系、沟通和交互的场所。由此可知,在科哲领域,关注边界的视角既是一种描述科学共同体实际交互活动的工具,也是一种展开理论分析和建构的视角。然而,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更多地是由社会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而这种互动作用关系最集中地体现在相互间的边界上。由于社会主体与环境系统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社会主体的边界就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层次的“色谱边界”,边界的扩张或收缩,促使结构重组,要素以突变的不可逆的方式在临界点附近变化,社会主体也成为边界移动的实体。很大程度上,本文即是在这种复杂性视角下尝试对具有“边界”特征的组织(简称“边界”组织)进行一种建构性的探究。吉恩以拓展丰富了“边界活动()”的概念而闻名于学界。:,(),此处的社会主体包括自然人、群体组织、机构组织等。李琼 政府管理与边界冲突 北京:新华出版社,:(二)边界组织及其特征所谓边界组织(),简单来说,是指那些具有某种界线划分功能的组织。在国际学术界,国外学者对边界组织及其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成果也较为丰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学术期刊的专刊:一是,年第 卷第 期,主题为“环境科学与政策中的边界组织”;二是 ,年第 卷第 期,主题是“当代知识生产条件下的边界组织”;三是 ,年第 卷第 期,主题是“制度视角下的科学 政策边界”。这表明边界组织是一个具有新生生命力的概念。早在 年,摩尔()就率先在科技社会学领域提出了边界组织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提供社会行动目标,且能提供较为稳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个目标”之能力的组织。之后,大卫古斯顿()将边界组织界定为“横跨两个领域、并对双方有明确义务的组织”。某种程度上,古斯顿对边界组织的定义相对较窄(下文重点论述),在很多情况下不足以分析现代社会多类型边界组织的发展及运行状况,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延伸与扩展。时至今日,边界组织的类型已经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科学咨询委员会、特定领域知识生产和应用之间的边界组织、科学与环境之间的边界组织、全球性问题相关的边界组织等。综上可知,“边界组织”作为一种组织的范式,是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界域之间,通过自身与边界双方的交互活动从而使得边界变得模糊和融合的组织类型。这种组织自身的边界是柔性的、模糊的,这种模糊让边界双方都能参与进入边界组织之中,使得边界组织能够有效地为边界双方服务,发挥“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这种模糊仅仅存在于边界组织中,边界双方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界限,这种界线通过边界组织有效地“溶解”。关于边界组织的特征,大卫古斯顿认为边界组织至少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边界组织使得边界两侧的主体在进行边界融合的时候有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使得边界对象的创造和使用合法化;二是边界组织在发挥作用时必须是由三方参与,分别是边界两方的主体以及边界组织,即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本身;三是边界组织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边界组织对两方边界对象都有着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许可、刘海波、肖冰通常对边界组织定位和角色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边界组织具有专业性、中立性、稳定性和融合性等具体特征(详见表)。表 边界组织定位、角色及其特征边界组织定位两种社会界域之间角色作为两方委托者的代理,两方参与委托代理过程特征专业性有专业专职的人员中立性提供中立的服务确定性能输出稳定的结果融合性与两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让两方共同参与进入组织 资料来源:许可,刘海波,肖冰 基于边界组织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范式 科学学研究,():摩尔在研究一些公益组织(如加州大学体系等)时发现,这些组织(边界组织)作为科学和政治的桥梁,通过维护科学的客观性来增强了自身的可靠性,从而使科学家的职业生活在伦理、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意义更加明显。参见:,(),关于每类代表性组织及其特征。详见:樊春良,马小亮 科技与政策之间的边界组织 科学学研究,():由表 可知,在组织定位方面,边界组织是介于两种社会界域之间,通过双方主体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类型,能够有效地跨越不同社会界域的界限和障碍,促进边界的融合;在组织角色方面,边界组织首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组织,但这种独立是针对边界组织本身,而边界组织却无法单一、独立地发挥作用,边界组织的存在价值要通过服务边界双方的主体来体现;在边界组织的特性方面,主要是由专业性、中立性、稳定性、融合性四个方面组成。具体来说,一是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工作类型方面,只有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才能使得边界组织的服务效率提升。二是中立性,主要体现在与边界双方接触过程中,边界组织若不能保持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