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组织:介入青年新型婚育观培育的重要力量.pdf
下载文档

ID:2721724

大小:980.57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社会 组织 介入 青年 新型 婚育 培育 重要 力量
20230323 1 8923社会工作研究社会组织:介入青年新型婚育观培育的重要力量何 静1,周 洁2,石 美2 (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沙坪坝区 401331;2.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达济社会工作中心,重庆酉阳 409800)摘 要 当前,我国少子化、老龄化程度加剧,面临严峻的低生育困境。青年的恐婚恐育是造成我国低婚育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将在新型婚育观培育、改善婚育困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婚姻家庭服务、优化婚育宣传、加强资源链接等途径,为引领婚育新风尚、构建婚育友好型社会、解决人口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 社会组织;青年;婚育观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YNZ214-(2023)01-0023-04收稿日期:2023-03-12基金项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社会治理专项重点项目“新型婚育观的内涵与构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SGZX02)作者简介:何静(198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任教师,社会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工作;周洁(1991),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达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职社工;石美(2000),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达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职社工。民政部公布的2021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 764.3 万对,比上年下降 6.1%;结婚率为 5.4,比上年下降 0.4个千分点1。从 2013 年到 2021 年,我国结婚率几乎下降一半,且平均初婚年龄向后推迟。结婚率的下降势必会导致生育率的降低。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表示,至 2022 年末,我国全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 1000 万2。人口乃国之大事,适龄青年的婚育问题也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少子化、老龄化程度加剧,国家面临严峻的低生育困境。婚育率的降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高昂的婚育成本外,不少青年自身的恐婚恐育观念与情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2.1%的受访者存在恐婚倾向,8%的人直言自己具有极强的恐婚情绪3。从传统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婚不完整”等观念转变到现代的“不想结婚”“害怕结婚”等观念,寻找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一、当前青年恐婚恐育的主要原因(一)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婚育观念有较大影响。一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不仅影响人的童年时期,还会对成年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婚育观。原生家庭的不幸,往往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或养育者给予的足够关注和爱,可是在意识本能层面,又有强烈的追寻被爱的需求。不被满足的关系进而产生“恐婚”念头。一个缺爱的人,对一点点的好处都会感到惶恐。一旦遇见真爱,她们第一反应并不是幸福,而是觉得自己不配,从而选择逃避爱情,不愿面对。二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的不和谐也会影响子女对婚姻的信心。每次高考之后,国内都会形成一次离婚潮。简而言之,高考过后,许多夫妻觉得任务已经完成,如释重负,选择离婚。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人的婚姻现状 一切为了孩子。网上也流传着一个问题:“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在长篇累牍的留言24892312023March.里,不少网友流露出了对婚姻的不信任、不抱希望,甚至更扎心的一句是“嗯,学到了不要结婚。”三是对新生家庭而言,夫妻双方在遇到问题时的处置模式也更倾向于各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处理方式。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因此,改善原生家庭的状况,对青年树立合理的婚育观是非常必要的。(二)媒体信息的影响原生家庭给予青年对婚姻与家庭生活的直接经验,而大众媒体关于婚姻家庭生活的信息,则给予青年关于婚姻与家庭生活的间接经验。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青年是网络媒体的主要受众,这种间接经验的影响不可小觑4。近年来,网络上恐婚恐育的话题热度一直有增无减,各大媒体或自媒体仿佛都看到了流量密码一样,推出各种恐婚恐育的报道。仅在 2020 年 7 月“杭州来女士被杀案”发生的一个月内,就先后有几百篇文章报道其不幸的婚姻,借机蹭热度吸引流量;而在“林生斌案”发生后,该类型话题也一度引起大众的广泛讨论。同时,各媒体对家暴、明星出轨、“丧偶式育儿”、针锋相对的婆媳关系的报道和视频等也让不少女生对婚姻望而却步。且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对这种引导恐育恐育观念的视频也不在少数。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家暴、出轨、婆媳关系等问题,但并不代表所有家庭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但是如果婚育负面报道和宣传过多,忽视了对公众婚姻家庭生活的正向引导,毫无疑问,不仅在社会风气上造成恶劣影响,而且也加重了即将结婚生子群体的担心。就像在调研中一位受访女大学生所说:“其实我很期待寻找到人生当中的伴侣,一起过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我最近看到太多关于婚姻的负面报道了,网上充斥的各种婆媳不好相处、家暴、出轨等消息让我觉得结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现在在读大学,将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比较好的生活,我为什么要结婚来束缚和虐待自己呢?”虽然这并不代表所有青年的想法,但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因此,注重舆论影响,积极引导媒体传递正能量,树立婚育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婚育成本的影响婚育成本的攀升,是当代青年恐婚的重要现实原因。一是结婚成本高。近年来,房、车和彩礼,成了婚姻中的新“三大件”,这对一般农村家庭来说难以承担,不少家庭因为操办婚礼而致贫返贫。加之某些地区盛行天价彩礼、奢靡婚宴等陋习,更是让人难以承担。在不断攀升的彩礼重压下,有些家庭拿不出彩礼钱,只好无奈取消婚礼。有些情侣相恋多年也终因彩礼问题分道扬镳。二是育儿成本高。一般而言,除了有少部分青年夫妻是明确达成“丁克家庭”的共识之外,大部分适龄青年还是会在结婚后将生育问题纳入日程,但居高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许多青年不敢生孩子。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2 版统计,我国家庭 0 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在 48.5 万元,像北上广等发达地区育儿成本已经高达一百万5。这些费用里只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医疗费用,还未包含夫妻因为孕育、养育、教育子女可能造成的失去就业机会、阻碍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隐性成本。高昂的婚育成本让不少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无力承担。因此,考虑如何降低婚育成本,减少青年对婚姻以及伴随的生育的担心和焦虑,是非常有必要的。二、社会组织介入青年新型婚育观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婚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离不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针对当代青年恐婚的主要原因,除政府要积极出台婚育支持政策外,从家庭、个人、媒体出发,促进家庭和谐,引导舆论导向,降低婚育成本,对增强青年的婚育信心,减轻婚育顾虑,进而推动婚育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将在青年新型婚育观培育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介入青年新型培育观培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原因有三:一是基于其自身性质。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愿的机制,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内,不以赢利为目的,致力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服务的民间组织。既可以服务于公民,又可以协助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因此其本身性质决定了介入婚姻家庭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二是基于其专业背景。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多具有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背景,能够面向个人和家庭开展心理咨询、个案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在提供婚姻家庭辅导、促进家20230323 1 8925庭和谐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三是基于其功能。社会组织是连接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媒体等各类主体的重要纽带,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自身优势,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解决婚姻生育问题的全员动员机制。政府对社会组织介入青年新型婚育观培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社会组织介入婚俗改革、婚姻家庭辅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重庆市民政局在 2016 年 9 月启动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家和计划”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幸福6。全国其他省市也在积极开展类似的服务项目。2020 年 9 月 18 日,民政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开展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面向社区积极开展亲子教育、防家暴教育、生活减压和社会支持等预防性专业服务。通过公益创投、政策扶持、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优良家风传承及婚俗改革宣传服务,引领大众文明风尚,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家庭幸福感。同时遵循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积极探索从家庭救助帮扶、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内容入手,采用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抗逆力、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开展家庭特色辅导服务。三、社会组织如何介入新型婚育观培育近年来,全国相关社会组织在婚姻家庭服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推进婚俗改革、树立婚育新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面对当前青年存在的恐婚恐育现象及其主要原因,社会组织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一)开展专业服务,降低婚育焦虑当前社会组织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范围还较为狭窄,专业度不高。在服务人群上,主要关注新婚、已婚夫妇,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不少社会组织对有离婚意向的服务对象关注较多。但对青年的婚前辅导欠缺,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的宣传和服务还涉及较少,但事实上该类人群是恐婚恐育的主体,如果能做好这类人群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那么将在未来的婚育工作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服务内容上,主要聚焦于婚俗文化改革的宣传,以及婚后夫妻的婚姻家庭辅导,但对产后妇女的关爱服务还较为缺乏,以及对子女养育教育方面的指导服务相对较少;事实上女性生育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父亲较少参与育儿,再加上孩子出生后双方父母因参与育儿导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等情况,女性出现产后抑郁的概率较大。在服务方法上,主要采取宣传教育、开展社区活动、小组活动等方式,有的服务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个案工作尚较为缺乏。在服务能力上,部分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离婚辅导方面的专业度还有待提高7,无法获得服务对象的真正信任与配合,服务成效可想而知。基于原生家庭对青年婚育观的重要影响,社会组织必须进一步提升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专业能力。一是规范配备专业人员。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婚姻家庭辅导机构须为依法设立的能够提供专业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并应配备至少 2 名婚姻家庭辅导师。同时规定,婚姻家庭辅导师从业人员应具有 1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并具备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 4 种资格之一。这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合法性与质量划定了底线。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督导。从事婚姻家庭服务是做人的工作,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项服务也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社会组织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同时由于其服务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容易出现“耗竭”现象,需要专业督导定期进行指导和处理。需要通过培训和督导,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便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切实帮助服务对象应对困境8。三是应开展全程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范围贯穿婚育全程,覆盖婚前、新婚(婚姻登记、婚礼仪式等)、婚后、怀孕、产后、子女入学等婚姻家庭生活的重要阶段,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