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研究_何晓光.pdf
下载文档

ID:2721434

大小:1.43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山西 抗日 统一战线 建立 过程 及其 特点 研究
主题论坛:山西抗战史研究 2022 年第 6 期48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Shanxi Province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研究 何晓光摘要:抗日战争中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的不懈推动和阎锡山集团迫于内外压力的逐渐转变。山西抗日统一战线在抗日社团组织、新军的建立和壮大、基层政权的逐步改造上都体现出独特性。其对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有着特殊的意义,且对全国抗战大局具有深远的战略作用。关键词:山西 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K265.1 E2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83-(2022)06-0048-06山西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各类研究成果丰硕。许多学者都注意到统一战线建立前后各方力量相互间的博弈,并从此线索中发掘出其中的特殊性和战略意义,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社团组织、乡村政权、新军建设问题都受到了学人的重视。在史料运用上,已从档案资料扩充到报纸、期刊、传单等多元化来源,台湾所存史料的运用也为该研究提供了更为立体全景的视角。目前学界对于山西统一战线建立过程及其特点之研究,仍有进一步阐述的空间,笔者在此浅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一、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策略。首先,中共是从战略高度上促成山西统一战线的达成。山西位于战略要冲之地,有“表里山河”之称,若能控制山西,就可东出冀鲁,掌控中原,为进军江南奠定基础,又可西出陕甘,经略西北。因此,要保卫华北之安全,必要保卫山西。红军在胜利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之后,进军山西,开赴抗日前线就已提上了日程。在 1936 年 3 月的晋西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华北有广大的、革命情绪极高的群众向河北开进是战役问题,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的文章。”对于山西的实权派人物阎锡山,中共中央深知其作为“中间力量”,与蒋既有合作又有矛盾,还面临着日本的威胁,因而全力促成与阎锡山之间抗日统一战线的达成。作者简介何晓光,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专著有马小芳: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集团统一战线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张国祥:山西抗日战争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杨建中:山西抗日战争史,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2017 年;牺盟会和决死队编写组:牺盟会和决死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唐纯良主编: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以上专著或是研究山西统一战线问题的专门著作,或是有专门章节论述这一问题,或是从某个侧面(抗日社团)来切入统战问题,或是从国共关系的角度来加以探究。研究论文有杨奎松:阎锡山与共产党在山西农村的较力侧重于抗战爆发前后双方在晋东南关系的变动,抗日战争研究2015 年第 1 期;黄道炫:抗战初期在山西的八路军以阎锡山档案为中心的探讨,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 2 辑;曾景忠:太原失陷后的山西战局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背景,晋阳学刊2007 年第 2 期;景占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西的形成及其意义,晋阳学刊2006 年第 5 期。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研究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 524 525 页。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其特点研究2022 年第 6 期49其次,中共对阎锡山采用的是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早在 1935 年 9 月,中央中央就向阎锡山送交了建立抗日反蒋联合战线的建议书,提出了五条具体建议。1936 年 2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华北联盟主任朱蕴山(曾是阎锡山中学时的老师)与阎联系。不过,此时的阎锡山依旧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并自恃有黄河天险和堡垒工事足以阻止红军进入山西。1936 年 2 月,为了扩大红军影响,宣传抗日主张,红军东渡黄河开始东征,历时 75 天,共消灭敌军 7 个团,迫使“进剿”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红军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抗日救国主张,激发了山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情,并在山西 20 余个县播下抗日的种子,给阎锡山的封建统治和反共媚日政策以沉重打击。第三,中共利用阎锡山集团内部的变化来迫使他走向联合抗日的道路。东征结束后,毛泽东起草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号召晋绥军将士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晋绥军中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还亲自致信阎锡山,希望他能够“成立谅解,对付共同之公敌”。阎锡山虽未回信,却在日记中表露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道理亦是利害”的心声。随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多次致信阎锡山集团的上层人物,包括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第 72 师师长李生达、第 66 师师长杨效欧等人,向他们阐释中共的抗日主张,通过做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来促进阎锡山态度的转变。在多重举措的促成下,阎锡山终于派代表与中共秘密接触,随后双方建立正式联系,山西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二)阎锡山抗日态度的转变。在中共采取的积极主动的统战举措外,阎锡山自身的因素以及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也是促成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首先,日本侵略之威胁愈发紧迫是重要的外部因素。阎锡山将山西视为立身之本,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将山西打造为“模范省”。1937年,阎锡山的官僚资本已扩大到一亿零五百万元,其全部身家都在山西,阎锡山自然不甘心拱手相让。日本方面利用阎锡山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其不断威逼利诱,而日本对华北的蚕食,也让阎锡山日渐倾向抗战。1936 年元旦,阎锡山在自己的遗嘱中充满忧虑地提到:“日本因工业发达与人口增加发生国人失业问题乃以统制中国而谋出路目前之国难,重在日本华北为日军所必争而华北西北尤以山西为危急日军必欲争取黄河向西为防线。”日本扶持伪蒙军进攻绥远,更让阎锡山感到直接威胁,1936 年 11 月 13 日,在给李宗仁、白崇禧的复电中,阎锡山提到“日人得寸进尺,凶焰日张,全国动员,守土抗战,实为必要”。在充分认清日本的野心后,阎锡山反复权衡,决定联合中共抵抗日本,稳固其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其次,国民政府的影响与渗透也迫使阎锡山转变态度。长期以来,阎锡山掌控下的山西与南京国民政府若即若离。红军开始东征后,蒋介石一面命阎锡山调兵防御,一面派中央军部队入晋。红军回师后,中央军 10 个师却留驻山西,蒋介石还不断督促阎锡山向陕北进兵,增加绥远布防兵力,明显有借机架空阎锡山在山西势力的意向。蒋介石还趁机向山西发展势力:收买阎锡山下属将领,挑动晋绥军内部矛盾,派遣特务渗透到山西的政府机构中。对此,阎锡山有过“我不亡于共,也要亡于蒋了”的哀叹。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推动,以及日本侵略之威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响,促进了阎锡山抗日态度的转变,促成了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不过,阎锡山做出这一决定,更多是从维护自身在山西的统 唐纯良主编: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435 436 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 年,第 526 页。毛泽东文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388 页。阎锡山日记,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年,第 281 页。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 191 页。阎锡山日记,第 267 268 页。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 年,第 1965 页。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 5 册(19361938),台北:“国史馆”,2014 年,第 22、78 页。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第 15 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 5 页。主题论坛:山西抗战史研究2022 年第 6 期50治出发,企图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之间求得平衡,具有在“和日”和“抗日”之间摇摆的潜在危险,后来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后不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即要求八路军在与阎锡山合作的同时,“对原则决不让步”,同时“方法必须十分讲求”。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与阎锡山的离心倾向和各类反共亲日势力展开持久斗争,维护统一战线的稳定。二、山西抗日统一战线的特点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相比,山西抗日统一战线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正是这些特质成为支撑山西持久抗战,源源不断积聚抗战力量的重要因素。(一)山西抗日社团组织之特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参与的山西抗日团体,是抗日统一战线中重要的组织力量,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诞生时间早。山西在阎锡山统治时期,曾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民众团体,后整合为“自强救国同志会”。中共派遣文化界的地下党员,以学者身份打入阎锡山社团内部宣传抗战、动员群众,“自强救国同志会”中以宋邵文、戎子和等为首的左派进步青年倡议组织抗日救亡团体。阎锡山审时度势后顺应了这一趋势,1936 年 9 月 18 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正式成立,这是第一个官办抗战团体,在全国引起轰动。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和蒋介石的施压下,社团活动陷于停滞。根据中共北方局指示,薄一波在阎锡山邀请下改组牺盟会。调整领导班子,制定工作纲领,中共领导下的山西抗日统战工作得以迅速运转起来。二是涵盖范围广。除了牺盟会,还先后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山西省总工会、山西农民救国会,以及各类妇救会、青救会等社团组织。牺盟会逐步成为各类抗日救国团体的总的领导机关,到 1939 年夏,“牺盟会”领导下的各界群众救国会会员已经发展到 250余万人,包括这些团体在内,“牺盟会”的会员即达到 300 多万人。山西省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群几乎都被动员起来,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抗日救亡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做好了思想动员,提供了组织准备。三是动员能力强。社会各界被充分动员后,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前线大量支援,战动总会在抗战开始后的一年之内,仅在晋西北地区就动员新战士 7 万名。1938 年上半年,牺盟会在晋西北 14 县共组织了自卫队 65478 人,游击队 11084 人,有约 150 万妇女支前参战、拥军优属。在抗日战争初期,以牺盟会为代表的抗日团体,在推动山西进步和发展统一战线,坚持华北抗战上曾起到光辉的作用。(二)山西新军的建立与壮大。山西新军是一种特殊的统一战线形式的部队。它在建制上属于山西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文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年,第 72 页。从 1932 年开始,阎锡山先后组建了“中国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山西人民监政会”“山西民众监政会”“晋绥人民监政运动同志会”“文山读书会”等一系列所谓民众团体。详见张国祥:山西抗日战争史上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44 页。以“山西民众监政会”为例,阎锡山主张“中国的现状,已陷于半亡国的状态,故缓进不足以救亡,要积极建设”,同时又认为“政治非民众监督,不会上轨道,但民主势力,务须稳健进展,始免流弊”。本质上是要借着“民主”的幌子,维护自己在山西的统治。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四),第 1681 页。阎锡山为了壮大自身声势,以和中共较量,把抗日团体控制在自己手中,赞同成立抗日团体,但不同意组织“抗日救国会”,提出成立“牺牲救国同盟会”。详见牺盟会和决死队编写组:牺盟会和决死队,第 19 页。张国祥:山西抗战史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48 页。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3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