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恒源的高中国文教学探索及启示_李明高.pdf
下载文档

ID:2721297

大小:532.13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恒源 高中 国文 教学 探索 启示 李明高
江恒源的高中国文教学探索及启示李明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6)摘要:江恒源是我国 20 世纪初国文教学的探索者,在高中国文教学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探索,为当时的语文教学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江恒源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涉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方面,对当下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关键词:江恒源;国文教学法;高中 国文读本;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2)04-0001-06收稿日期:2022-09-12作者简介:李明高(1963-),男,江苏连云港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论研究。江恒源号问渔,别号补斋,江苏连云港板浦镇人,历任江苏第二厅视学、江苏省立第八师范(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江恒源是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和黄炎培、杨卫玉被称为中华职教社“三老”,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江恒源涉猎广泛,除了职业教育研究外,在哲学、伦理学、历史学、诗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出版了 中国先哲人性论伦理学概论 孔子 中国诗学大纲 补斋诗存 中国文字学大意等论著。江恒源还是我国 20 世纪初国文教学的探索者,在高中国文教学方面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探索,他的一些有关高中国文教学的理论观点和实际做法对当下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一、江恒源高中国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1923 年,江恒源在 益世报 上发表了 国文学教学法商榷以讨论高级中学国文教学问题为主旨(以下简称 国文学教学法商榷)一文,重点探讨高中国文教学问题。1928 年 5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江恒源主编的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国文读本,同年还出版了江恒源编写的 高级中学国文读本分周教学方法纲要(以下简称 分周教学法纲要)。如果说 国文学教学法商榷 是江恒源对高中国文教学的理论探索,那么,他编写的教材和 分周教学方法纲要,就是他高中国文教学的实践尝试。本文以江恒源的这篇文章和两部论著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学安排、教学条件六个方面分析他的高中国文教学思想。(一)教学目的在民国时期出版的教学法论著中,专门探讨高中国文教学法的著作并不多,江恒源应该说是早期对高中国文教学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先驱。国文学教学法商榷 原载于 益世报 1923 年 7-8 月 28 号,主要内容就是探讨高中的国文教学问题。文章分为四个部分:(1)吾何为而作斯文(作斯文之动机);(2)关于国文学上之见解;(3)各级学校国文教学之标准;(4)高级中学国文学教学方法。江恒源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可划分五个阶段,即前期小学、后期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这五个阶段对应五个时期,分别是“学语”时期、“学文(指白话文)兼学语”时期、“学文”时期、“学文学”时期和“专修中国文学”时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各阶段的教学要旨及目的:第一阶段练习语言技能;第二阶段练习语言及作文技能;第三阶段练习作文技能;第四阶段能对普通国文学有系统的研究;第五阶段能对国文学有精深的研究128-32。按照他的划分,高中属于第四阶段。江恒源认为,这一阶段“学生之心能益进,求知之欲正强,读书习惯,既渐养成”129,“盖此时之所以为教,所以为学,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Dec.2022No.42022 年 12 月第 4 期DOI:10.15927/ki.lygszxb.2022.04.013不能以 文 为限,势须扩充范围进而入于 文学 之域”130。因此,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文学的趣味,养成学生文学的识别、欣赏和创造能力。江恒源认为“教学文学,目的不外三端”,即“(1)养成学生欣赏力;(2)养成学生创造力;(3)养成学生识别力”127。欣赏之力关键在于“审美之感与活泼之知,必使之互相为用,以交尽其能”127;创造之功往往“先之以摹仿,展读佳文,大增兴趣”127,要慎重选择,力求功夫到家;识别之能包括能“读古书”和能“辩文质”两个方面,关键是“学”和“识”,所谓“学非积不富,识非练不精”127-28。江恒源从文学角度来确定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虽然与今天我们的高中教学目的有所不同,但在当时来说,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二)教学内容在 分周教学法纲要 里,江恒源把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分为三部分,即执教者的教学组织、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际上,在教学组织方面,他主要谈的是教学内容。江恒源将教学内容分为六部分,在六部分之前又有“总论”一编,计七部分。(1)总论,包括文学之起源、定义、范围,治文学之工具,文学与国学的关系及文学在国学中的地位,文学与地域、思想、政治的关系;文体骈散之特质及变迁、小说之源流及价值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学知识,洞悉古今学术渊源134。(2)文原文字学,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项,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变迁。(3)文式文式学(又称文学分类学),引导学生区分古今文章的种类与体裁,“于每一类之始,必论究其分类之主旨,本类文章之特性,各家作品之特色”133。(4)文法文法学,在初中的基础上“再扩而大之”,“须就古籍文句中各种特殊词性,提出条例,加以解释”133。(5)文辞修辞学,“以古今作品为例,分别说用其法则”133,重在关注“文辞”。(6)文术作文法,专论句法、章法、篇法之构造,在初中的基础上“扩而大之,提出要点,加以详释”133。(7)文史文学史,“就古今文学之变迁,摘要叙述”133。江恒源认为,以上七部分内容构成了普通国文学的全部,这种概括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但是,江恒源同时强调,高中教学应以“总论”“文原”“文式”为中心。其中,“文原”(文字学)是治文学之唯一工具,“不解文形,即为 识不得字;不解字音,即为 读不成文;不解字义,即为 看不懂书”135,所以必须重视“文原”;“文式”在各部分中居最重要地位,因为这部分涉及选文问题,比如选什么文章、选哪一类文体的文章等问题,还涉及文章分类学问题,“精致粗放,价值亦迥殊矣”135。(三)教学方法高中国文究竟怎么教、怎么学,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江恒源特别强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互相关联的。一是读书法。江恒源认为,学生读书与教师讲解相比,其效力尤大。他按学生学习需要把书分为三类:精读之书、必读之书、浏览之书。江恒源主张高中学生在三年之内“精读之书,能有十余部;必读之书,能有二十余部;浏览之书,能有三四十部”138。他认为对于“孰宜精读,孰宜浏览,孰须摘要,孰须批评”等如何选择的问题136,教师须加强指导。他将读书分为在校读和假期读两种,主张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由教员列出书目,划定范围,任学生自择。如学生不愿意读教员所指定之书,亦可自行选读,惟必事前经过教员之审核同意乃可”137。这些做法既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又能发挥教师的指导审核作用,能有效预防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抄录法。江恒源认为,“读书之际,须辅之以抄录,或摘其要点,或纪其一节。此本为学问之初步,为材料储蓄之必要工夫,万万不容忽视”137。他把抄录笔记视为作文的一种,认为读书抄录具有吸取作用,“吸收既多,消化继之,消化融解,发表随之,于是乃有所谓 作文”137。三是作业法。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定时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江恒源以作文为例说明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况,“第一学年,每月两次,均于教室内行之。第二学年,月仍两次,可一次作于教室之内,一次作于自修之时。第三学年,则每两月三次,其作于教室内者,每一学年有三四次而已足”137。江恒源指出,作业是一种被动的“策励法”,是“为最少数习性比较懒之学生而设”137,也就是说这是基本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和增加相应的作业。四是自由创作法。江恒源认为,“迨及高中,势则稍异,庀才既丰,积理渐富,修辞务美,立言务精。思2想与艺术两方,皆定予学生以自由发表自由创作机会”137,因此要重视学生自由创作能力的培养。何为自由创作?江恒源认为自由创作意味着“各随学生之意”,“诗歌散文皆弗拘。须限定每一学年,至少五篇,多则益善”138。五是教室笔记法。江恒源所说的教室笔记,类似于今天的课堂读书随笔,也就是读后感和读书摘要之类。江恒源认为教室笔记“可视为作文一种”138,学生每学期要交给教师审阅两次,用以测试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由上可见,江恒源主张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更多指向学生的学习方法。他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前瞻性的,与今天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有一致性。(四)教材编写1928 年 5 月,江恒源出版了他主编的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国文读本。这套读本共四册,供高一、高二两年四个学期使用。其后,这部教材多次再版,为民国时期高中国文教材编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在教材编写宗旨上,国文读本 体现了工具与人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编者在 编者例言 的 总则 里说:“本读本编著目的,固在供给全国高中学生诵读阅览,而最后希望,则在使一般高中学生,能了解本国历代文章及学术之变迁与价值;同时对于人生品行、才能方面、言语技能方面,皆能获得绝大效益;由此可以养成读书、作文之较优兴趣与能力,终身享用不穷。”21-2可见,这部教材既重视学生人生品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也重视学生言语技能的培养;既关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也关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指向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素质提升。应该说,这部教材设置的教学目标是综合的、多元的,也是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其次,在教材选文类型上,国文读本 体现了经典与现代、文言与白话的结合。编者在 编者例言 的选例 里说,本读本所选文章“以古文为主体,故文言文居多数,语体文居少数”,“除录自经、史、子、集外,其关于近人著述、译述之文,亦间采及”22。整个教材以古代名家名篇为主,如第一册选用刘向、司马迁、贾谊、曹植、曹丕、骆宾王、韩愈、柳宗元、杜甫、杜牧、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王世贞、郑燮等历代名家的作品。其中,选文最多的是王安石,共选了七篇;贾谊、司马迁、司马光、韩愈、郑燮等都在三篇以上。选文中的经典名篇除了涉及 左传 战国策 史记 三国志 资治通鉴 三国演义 等,还选用了张謇、曾国藩、孙文、蔡元培、胡适、林纾等近现代名家的作品,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另外,教材在语言体式上注重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结合,特别是收录了当时的一些佳作,如孙文的 上李鸿章书、胡适的 中国文学改良刍议、蔡元培的 国文之将来 等。再次,在教材内容规范上,国文读本 体现了思想与趣味、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编者在 编者例言 的选例 里说:“本读本选录各文,依其性质及效用,规定五项标准如次。(1)关于指导或锻炼人生品格及行为者。(2)关于整理或扩充人生思想及意识者。(3)关于陶冶或安慰人生情感及增进人生兴趣者。(4)关于灌输和补充本国文化学术知识者。(5)关于启发或补助文化创造之知能者。”22-3这五方面涉及思想、行为、情感、学术、创造等多方面素质的指导和培养,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最后,在教材使用策略上,国文读本 体现了精读与略读的结合。教材所选课文分为正篇、副篇两种,如高一年级第一册教材选正篇四十八篇、副篇四十三篇,与今天的高中教材相比篇数是较多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学期十八周的有限时间内学完这些文章,编者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即“正篇供精读详阅,副篇仅供阅览”。这一使用原则既重视发挥教师的精讲指导和点拨作用,又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五)教学安排1928 年 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江恒源编写的高级中学国文读本分周教学方法纲要,共四册,对应于四册 国文读本,以方便教师执教。在该书的总说 里,江恒源说:“分周教学方法纲要,系专供给教师之用,故所言只能具一个大概;至教师实际应用时,如何损益变通,当然可各随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