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自述中存在...性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与实证_段钊.pdf
下载文档

ID:2721203

大小:886.04KB

页数:1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上市公司 社会 责任 自述 存在 信息 披露 质量 评估 实证
第 卷 第期 年月质量研究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自述中存在“厚此薄彼”吗?基于倾向性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与实证段钊吴智敏陆定一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则的强化,上市公司披露策略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准确描述与测度 披露内容的倾向性及其变动,不仅实践中有助于切实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理论上对理解企业披露动机以及揭示披露行为影响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从全面准确测度 信息披露倾向性及其动态变化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两个概念:“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设计验证了变量测度与数据结构化的方法,并基于 年全样本进行了数据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能有效显示与甄别企业在 信息披露内容上的倾向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全样本分析显示我国证券市场 信息披露中“厚此薄彼”的情况客观存在,披露倾向性在总体上呈现种不同类型,偏好漂移呈现正态分布;不同行业、年份与产权性质上市公司的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存在显著性差异,行业异质性、外部政策的冲击等可能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倾向性;主题偏好;偏好漂移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提升证券市场信息的完备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等,),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保持良好声誉(齐丽云等,)、降低融资成本(等,)、获得竞争优势(等,)以及投资者信任(冯丽艳等,)等。据 年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 统计,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 报告数量逐年递增,但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信息披露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出报喜不报忧、议题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田利辉和王可第,;和 ,)。在这一背景下,年月,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的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修订稿)中新增列了自愿披露的相关条文,进一步加强了对“选择性披露”的防范,要求上市公司遵循完整与公平披露原则,保持披露信息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用作实施误导投资者的手段。这一政策的变化,对于信息披露的质量评估与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其内涵与边界涉及范畴广泛,并处于不断扩充与调整的过程中(肖红军和李平,;和 ,;等,),组织对于 的理解不仅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会存在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信息有着更大的概念空间与多样性理解,也为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一方面从披露动机而言,无论是出于向资本市场发送私人信息以显示其自身独特性(沈洪涛等,;宋献中等,),还是为了有意误导利益相关者(黄萍萍和李四海,),披露方都会对 行为描述进行筛选、整合与侧重,从而在段钊,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电子邮箱:;吴智敏(通讯作者),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邮箱:;陆定一,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邮箱:。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意见,文责自负。披露自述中表现出某种“厚此薄彼”的倾向性;另一方面,随着标准指南的细化与审验制度的普及,信息披露中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逐步下降,出于缓解合法性压力和节约成本的考虑(等,),披露方往往尽量匹配相关规则要求,或者至少在议题框架与其保持一致,“样板化”的披露变得越来越普遍(赵子夜等,)。面对越来越多“形似而神不似”的 披露样本,发现“厚此薄彼”的倾向性特征也愈发困难。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这种倾向性特征,客观上会起到“信号发送”的作用(李四海和李震,),但其形成却并非基于“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导向。在缺乏有效“信息甄别”的情况下(李正等,),不仅会增加投资者形成错误预期的风险,也会增加市场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因而,防范选择性披露的关键,不是去消除“厚此薄彼”的情况,而是要能够向市场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甄别”工具,实现对 信息披露倾向性的准确测度与量化,在具备全样本可比性的基础上,帮助投资者明辨披露方发送信号的特征,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等,;,;和 ,;,)。这对于在实践中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在研究中的理论发现,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文本分析方法在 信息披露研究中的应用逐步深入(段钊等,;张秀敏等,),但现有的对 信息披露倾向性的分析并不多见,相关研究主要根据所披露的 报告目录或实施项目与标准指南的契合度,以及同行业企业之间相互比对来实现(等,),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强制披露与报告样板化的趋势下,上市公司会尽力做到在形式上对员工、环境、股东与社区等 核心议题的全覆盖,并采用印象管理的方式加以强化(黄艺翔和姚铮,;和 ,;等,;和 ,),现有方法在显示样本间的差异上会越来越困难;第二,在一个“命题作文”框架下,发送内部信息并显示其独特性,往往表现在描述内容侧重与篇幅的设置,甚至是语义层面,而“有或无”方式的变量设计,往往难以实现有效测度;第三,中国股票市场换手率很高,上市公司信号传递的出发点不完全出于行业竞争的考虑,加之实施多元化战略与经营领域调整,通过同行业企业比较来衡量个体倾向性,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 信息披露实践中出现的新的变化与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描述 信息披露倾向性与动态变化的两个概念:“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其次,通过对现有 模型方法的改进,设计并验证了一个基于报告文本语义的测度与数据量化方法;最后,基于 年全样本,对我国股上市公司发布的 报告“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的整体态势、变化趋势、行业及不同产权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相较于以往研究,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在现有 报告形式模板化与内容个性化的背景与趋势下,基于文本语义层面提出的“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这两个概念能更好地描述组织 信息披露中的倾向性与变化特征;第二,本文所提出的倾向性测度方法,对于特定文本的主题分析与文本数据结构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本文为后续相关理论提出与检验提供新的变量设计与实证数据,也为市场监管与证券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第四,以往对于上市公司 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总体与差异性特征,往往基于定性与主观判断,本文全样本数据分析的结果具有验证与完善的作用。二、信息披露中的主题偏好和偏好漂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证券市场对 信息披露的政策与标准一直处于强化的进程中,据 毕马威 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查,法国、英国、美国等经济体均已出台强制性披露法规,报告披露率均达到 以上,第三方审计也正在普及。我国从 年起,深交所、上交所、中国社科院、国际标准化组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等监管部门和证券市场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标准,倡导企业及时规范完整地披露 信息,在 年修订的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中已明质量研究 年第期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中,明确提出“上市公司监管的核心,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确要求上市公司应按照法规与部门要求披露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情况。可以看到,信息披露在政策设计上正逐步接近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合规性要求的扩展与深化加之 理念已被纳入公众认知与社会规范,上市公司面对的 信息披露风险进一步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披露方普遍会按照标准指引中的框架来编制 报告,这样既可以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又能减少“言多必失”的风险(赵子夜等,)。此外,一些政策和第三方审计从完整性出发强制要求部分 信息的披露,这也提供了一种外部激励机制,如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的通知 要求 披露中必须包括“促进环境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发生与环境生态议题密切相关的实质性活动,又没有跨行业且普遍适用的编写规范,为降低不确定性和搜寻成本以及出于不同的短期目的,同行业领先者、市场交易活跃、股价上涨或者市场评价好的企业均可能会成为其模仿的对象,进一步造成披露框架的趋同。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沟通方式(等,),向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机制。虽然样板化的披露形式能够缓解企业所面临的合法性压力,但也会削弱企业向市场传递自身独特性的功能。因而,如果存在兼顾或平衡两者的考虑,在给定的框架下,披露方只有操纵 行为的具体描述去实施信号传递。而 本身是一个交错复杂的范畴,其行为与绩效信息的直接可比性差,加上语言文字存在模糊性和可操纵性强的特点,也会强化这一策略的实施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于具备专业知识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回音室”与“信息茧房”效应的甄别与防范也会愈加困难(等,),进而无意识地强化了证券市场上的选择性理解与“群体极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在客观与标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大范围与横纵向比对,把披露方倾向性特征描述出来,增强市场理性。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 披露实施中遵循主要标准指引,虽然都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范围与披露框架,但没有规定特定议题下的披露方式或优先事项,在文本形式上为披露者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孙蔓莉,;周建等,;和 ,)。我们基于样本的扎根研究发现,常见的情况包括:第一,由于各标准在核心议题区别不大,而在核心议题下的主题设置及描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披露方可以根据需要参照最“合适”的标准来编制文本;第二,在 行为与结果的描述中,披露方可以通过调整议题分布来强化其想要传递的信息,简单来讲,该说的都要说,但想说的会多说,例如有证据显示企业所在行业要面对环境污染、法律诉讼等困境时,会侧重环境议题(,;等,);第三,披露方可以在子议题设置上进行选择,例如采掘行业会通常在环境议题下侧重公众健康、安全防护及商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和 ,);第四,由于一项具体社会实践,可能涉及多个 议题,披露者可以在描述上进行侧重,将其纳入某一目标议题,例如对于救助贫困员工,既可以看作员工福利,也可以作为慈善,如何描述取决于披露者想强调哪一方面;第五,披露方还可以对不同主题采用印象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强化或弱化,例如采用独特的构词方式,调整句子长短和陈述方式等。总体而言,披露方上述一系列可能的操作,其根本目的是在降低的披露风险与成本的情况下,增强信号传递效果。我们将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最终表现在 披露文本中的语义特征定义为“主题偏好”,其含义为上市公司对 披露内容所做出的倾向性选择,即披露方想在哪些方面传递更多的信息。此外,我们观察到很多企业 信息披露中的“主题偏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会随内外环境与组织动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例如:年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 信息披露中,针对牛奶酸败事件,大大强化了其消费者责任议题,相比于上一年所披露内容增加了一倍;而在 年我国石化塑行业上市公司年报中,与 有关的公平交易的内容在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出台后逐年增加(沈洪涛和金婷婷,)。根据实践中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将主题偏好的调整定义归纳为“偏好漂移”,用以描述披露内容倾向性的动态调整。“漂移”源于“概念漂移”,它是指要研究的目标变量的统计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现象(和 ,)。与之相似,将相邻两期 披露信息“主题偏好”计量并进行比较,两者在方向与程度上的差异也就是“偏好漂移”。现有一系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自述中存在“厚此薄彼”吗?基于倾向性的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与实证理论研究已表明,组织行为与绩效,以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动机,一定程度上会在对外信息披露的文本特征上有所体现(吕源和彭长桂,;和 ,)。当前制度与实践背景下,“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对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披露动机以及揭示披露行为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三、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的测度为减少主观性且基于一致性的标准,我们采用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主题模型来对主题偏好与偏好漂移进行测度。主题模型是以非监督学习的方式对文本隐含语义结构进行聚类的统计模型,通过词频统计矩阵来推断文档中“主题词语”与“文档主题”的概率,进而发现文本想要传递的实质性内容(等,)。而从 报告的具体编制过程来看:首先,披露方会根据某一特定标准指引所提供的内容框架,按照一定的概率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