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_温珂.pdf
下载文档

ID:2720870

大小:1.91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加快 完善 支持 企业 基础 研究 政策 体系 温珂
602 2023 年.第 38 卷.第 4 期*通信作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41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L2124034)修改稿收到日期:2023年3月27日政策与管理研究Policy&Management Research引用格式:温珂,张宁宁,李振国,等.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4):602-613,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220003.Wen K,Zhang N N,Li Z G,et al.Accelerating efforts to improve policy system to support basic research in enterprises.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23,38(4):602-613,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220003.(in Chinese)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温 珂1,2 张宁宁1,2 李振国1 游玎怡1*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49摘要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但从实践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仍面临投入比例偏低、新知识贡献度不足等问题。文章在概括分析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动力能力”分析框架系统揭示当前我国企业基础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从政策需求出发,为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 企业,基础研究,制约因素,政策体系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22000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基础研究。2018 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市场竞争力”,包括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鼓励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等。2022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2023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进一步强调了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国际经验表明,企业基础研究既有利于实现突破式创新、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先发优势1,又有助于增强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利用能力、帮助后发国家实现弯道超车2。当前,我国企业正在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面临从“逆向工程”到“正向设计”的挑战。加上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实施的技术封锁,我国更是迫切地需要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卡脖 院刊 603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 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0.(2023-03-06)2023-04-03.http:/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National Patterns of R&D Resources(annual series).2023-03-04.https:/ncses.nsf.gov/pubs/nsb20221/u-s-and-global-research-and-development#revisions-to-global-r-d.OECD.OECD.Stat.2023-04-03.https:/stats.oecd.org.子”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进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握技术新方向。这不仅是国内企业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且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从当前实践来看,我国企业基础研究仍存在着明显不足,表现在: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研发经费在研发总经费中占比过低,提交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的企业比例还处于低位水平,企业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等等。2022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 30 870 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增长 10.4%。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 1 951 亿元人民币,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中的占比为 6.32%,较 2021 年反而下降了 0.18%。从投入结构来看,2019 年我国中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约为 28%,已接近美国联邦政府 32%的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而企业用于基础研究活动的经费支出尚不及其研发经费总支出的 1%。因此,未来我国基础研究潜在增长的巨大空间主要在于对企业基础研究潜力的发掘。本文在概述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揭示政策需求。从创新系统观出发,围绕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动力和能力分析问题及制约因素,以完善政策体系为目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有助于避免政策的碎片化、增强政策对企业基础研究的体系化支持。1 深刻认识当前我国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1 从国家创新体系来看,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根据弗拉斯卡蒂手册中的解释,基础研究是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3。早期学者并不将企业视为基础研究的主体。如 Arrow4和 Nelson5认为,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这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但随着科学与技术双向互动的特征愈发突出,许多基础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导向。基础研究开始被划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其共同特征是提供新的知识和方法,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产生重大的科学思想,后者则会催生技术变革、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6。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其根本性的进展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技术创新机会7;如果没有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突破、应用与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8。许多重要的产品都是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基础研究为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9,10。特别是随着高技术产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信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根植于基础研究的发展11。近年来,学者们观察到企业愈发重视内部基础研究活动,许多企业建立研究实验室12-14,这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科技竞争力和创新绩效,也有力推动着产业创新和社会进步。对中国而言,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企业在识别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策源突破式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用导向基础研究要求从市场需求、工程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而企业是距离市场和工程最近的主体,了解产业难点和痛点,提炼的基础科学问题更具针对性、更具应用前景。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问题识别中的作用,有助于凝练更多应用导向的真问题、好问题。企业资助基础研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604 2023 年.第 38 卷.第 4 期政策与管理研究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而企业正是按照市场机制配置研发费用,具有优化流动方向与配置结构的天然属性。同时,企业研发费用的限制性条件较少,使用更加便捷、灵活,监管和交易成本较低,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企业组织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真正实现不同主体的有机联结和体系化运行。企业牵头组织基础研究,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设备和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转效能。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承担着建设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和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责任和使命,理应加强应用导向基础研究,增强基础研究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部分科技型中央企业,更是拥有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实验装置和研究基地,在行业基础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积淀,应当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应用需求,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牵头作用。1.2 从发展阶段来看,开展基础研究是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基础研究在两个方面助力企业实现赶超和领先优势。基础研究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利用能力,有助于后发国家的企业实现追赶跨越2。根据吸收能力理论,基础研究在企业学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帮助企业消化、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提升了企业的吸收能力15。基础研发投入高的企业能够形成识别机会和消化吸收利用全球知识的能力,从外部知识溢出中获益16-18。这将产生基础研究的正反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热情、促进企业创新12,19。基础研究有助于形成新的技术轨道,促进企业的突破式创新,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先发优势1,20,21。Mansfield22对美国 70 家公司的调研分析显示,如果没有基础研究,15%的新产品和 11%的新工艺无法被开发出来。Hign23对西班牙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基础研究能够提高企业开发全新产品的领域,创造重大的商业机会。我国学者也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基础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打破技术难题,变革原有的技术路线,发现和把握新的技术机会,从而提升创新绩效24,25。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企业主要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实现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以逆向工程为主,较少开展基础研究。但随着企业发展、人力成本上升和国际形势变化,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需求愈发迫切。引领方向。部分科技领军企业已进入“无人区”,亟须寻找未来方向、为可持续发展做好技术储备,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强化基础研究来加深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从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发现颠覆性创新的机会。突破瓶颈。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企业更加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突破技术瓶颈。从“逆向工程”转入“正向设计”,要求企业厘清技术底层原理、有能力解决或合作解决背后的科学问题,这必须倚赖于基础研究。吸引和培养人才。开展基础研究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而人才是支撑企业整合创新要素的关键。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需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布局。2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的现状:特征与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和产出均持续增长,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基础研究参与度。但同时,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在全部研发支出中的占比过低、规模过小,申请高质量专利的企业数量较少。总体上,企业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所暴露的基础研究落后问题仍比较突出。院刊 605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2.1 企业基础研究执行经费增加,但占比依然偏低企业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加,增速快于企业研发总支出。从研发支出总量来看,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21 年研发经费规模达到 21 504.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2%,是 2011 年的 3.27 倍,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近 77%(图 1)。2015 年以来,企业基础研究支出规模呈现快速增加态势,2020 年企业基础研发支出达到 95.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32%,是 2015 年的 8.39 倍。20112020 年的 10 年间,企业基础研究的复合增长率达 29.38%(图 2)。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占其研发总支出的比例过低。近年来,企业基础研究支出规模虽有快速增加,但从结构来看,企业研发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占比过低。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20 年中国企业支出的研发费用规模为 4 469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 2,与第 1 位的美国相差 961 亿美元,高出第 3 位的日本 3 100 亿美元(图 3)。然而,同一时期,国内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仅为 22.9 亿美元,占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低于 0.6%;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只相当于美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353.9 亿美元)的 6.47%,也不及日本和韩国企业的 1/4(图 4)。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