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建构主义
视角
校园
体育
文化
大学生
行为
影响
研究
薛利利
收稿日期:2022816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8 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SZJ034);2020 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行为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2020286)。作者简介:薛利利(1987),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女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研究薛利利,谢伟(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 本研究从建构主义视角下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并结合调查探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育人与外显输出体育行为的建构主义思想。从学习者主动建构视角研究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主要包含当前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和建议四部分内容。关键词 建构主义;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体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80055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802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一、前言“关古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坚定不移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培养学生家国大义、文化自信素养的营养剂,更是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保持初心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实践、积淀传承的精髓,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的坚定着我们的文化信仰,指导引领着我们体育实践行为。作为身体实践而凝结沉淀的特殊文化自信,体育文化主体对体育文化传统认知和发展的心理反应,是需要有意识且积极建构的。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关于知识学习维度的理论观,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其认为学习习得过程是个体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主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换言之,是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并主动纳入已有认知框架、主动形成新认知体系的过程,重点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意义的主动建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是以高校校园为场域空间,以青年大学生为特定年龄主体,通过体育课上课下有机结合,在科学有组织的各类体育实践练习中相互碰撞、交融、凸显形成,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并需学校积极适时引导。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校园体育文化,重点突出大学生群体依据自身原有技能,积极从事各类体育锻炼与交互活动,内在主动建构体育知识、意识与文化,根植本校体育传统而水到渠成的特色高校体育文化,并能引导学生主动终生外输体育行为、内化体育情怀的校园文化功能。(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校园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体育心为本质特征,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校园体育文化伴随校园特色体育活动,具有体育浑然天成育人功能:内化育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青春热情的体育运动为载体,在学校规范引导下凝结沉淀,通过以老带新、团队合作等外显形式长效渗透、内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并形成体育情怀。建构主义视角强调大学生了解自己参与的体育运动,会思考运动项目认知的过程:内在了解运动项目主动参与体育项目比赛、团体合作外在需要了解体育规则、体育明星等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主动建构知识技能体系中,所搜寻的规则体系、明星成长史、技能战术等,都潜移默化成长为学生综合能力、意志品质的骨与肉。在大学时期是青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体育文化认同的最佳时期。大学阶段学生学生的自主性有了质的飞跃,可以更加灵活地支配学习时间与方式、宽泛地选择学习空间与形式,在校期间主动建构的体育意识将更加直接深远地影响到其进入社会后的体育情怀与体育参与度,更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体素质。有调查显示,当代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导致综合素质与身体机能等各方面呈现下降态势。大学体育成为国家建设者体育价值观最终形成的节点,加重了大学体育文化价值观形成的迫切要求。外显健身。体育遵循“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理念,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组织校园体育赛事,均是充分考量学生运动特点而进行。体育运动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发展体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追求学用一致,注重学生体育学习与生活经验、生活运动的链接。当学习主体主动构建体育运动技能与知识体系,对体育更深层的理解会进一步增强体育运动的欲望,内因推动外显体育行动,学生自然而然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等,增强体育健身功能。大学生在校园环境学习生活,校园环境是学生踏入社会55第 36 卷第 8 期总第 342 期2023 年 4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8(GenNo342)Apr(last half)2023的一个过渡时期,换句话说,高校校园环境是一个小型社会圈,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适应阶段。高校学习生活,校园体育文化必不可少地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体育锻炼是理性并具有选择性,当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学生积极纳入构建体育文化价值观后,一系列体育行为悄然而出,即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个体建构与输出的过程。建构主义观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生在高校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以体育课、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学生积极主动接受、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有意自主构建体育文化价值观并形成个体体育文化自信,能够自主持续外输体育行为的系列文化呈现。(三)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化与外化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大学生群体原有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形态群,在建构主义校园环境建设浸润中,个体体育生活化对体育行为同化、内化、顺应统一的过程。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体研究,需要厘清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在与外在表现形式:1内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在育人建构主义建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主体是人,归宿也是人。人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行为、思维活动等体育体系,从建构主义分析即是,大学生的内在表现(体育意识、体育文化意识)是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其中构建核心是个体体育文化意识体。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建构主义构建要求,学生在明确现有能力基础,能够自发、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感受愉悦体验,身心放松舒适,进而闭环促进个体内在趋向主动体育锻炼,具有主动体育锻炼意识,形成外因(体育锻炼)与内因(体育锻炼意识)的良性促进循环作用。2外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外在输出建构主义建构。文化源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作用于人类群体,于是内在要求产生了制度。基于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外在建构主要可以分为体育文化制度建构与物质建构。其一,制度文化建构主义构建。高等教育不同于统一性极强的中小学教育,大学学习自主性更广泛、更灵活,在看似宽泛的教学环境中,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建构主义体育制度建设强调制度内化性,即是高等院校体育文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引起大学生文化认同,大学生能够自主的根据制度监督体育自己行为。完善的体育制度,学生可以参与感兴趣的校园体育比赛项目,获得名次奖励能够被所在院系承认并进行学业评价加分。从建构主义理解,科学制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非常关键。其二,体育物质文化形态建构主义构建。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校园切实存在、有形的自然状态的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其蕴涵着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体育行为外显、运动审美、体育价值观以及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等方面。外显体育物质形态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传播有直接显现的作用,利于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形成,对大学生群体健康体育观的培养、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精神形成与沉淀具有积极正向作用。校园运动会场景布置、开闭幕式形式与内容、校园运动场馆的布置与管理等,都是体育文化外在物质建设具体表现形式。综上所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构强调大学生群体体育行为“内化”与体育行为“顺应”相统一的过程。换言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构主体是人,是具有一定判断能力与辨析力的青年,构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环境文化,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主线,明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群体特性 自主性强,注重内在文化建设与外在体育行为体现的有机动态适应体系建立。三、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一)体育文化意识觉醒,体育内驱力提高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建构主义视角下体育行为建构亦不可由其他人代替。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学生从校园建构主义体育课程学习、校园体育制度监督、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多方面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学习、锻炼、比赛等交互作用中,主动地确立正确体育锻炼指导思想,制订合理的、适宜的体育锻炼方案,自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在意识觉醒上,体育课堂建设起到主阵地作用。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体育课堂建设,体育教师在要求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下,注重科学锻炼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传授,应努力做到:(1)帮助大学生群体深入了解人体构造与功能,学会健康体育锻炼健康常识,重点掌握动作规律本质特点,在行动中体会体育运动对人体生理产生的积极变化;(2)让大学生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及科学准备活动的方法,掌握制定最佳生理负荷与科学锻炼处方;(3)结合“烧烤伤人”热点案例,让女大学生深刻明确身强体健、掌握防身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外力通过内力起作用,主动积极建立自身体育锻炼内驱力;通过讨论,引导男大学生明白男生身强体健的优势,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引导男生与女生在遇到类似事件时如何科学规范处理,避免人身伤害的发生。意识的觉醒是为内因,是行动输出的关键。大学生个体体育意识觉醒,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集体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在基础,是群体建构的先在条件。(二)体育文化认同度提升,内力驱动外在体育行为,身体机能增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将学习内容内化而外行,大学生体育文化意识觉醒后,内驱力提升,相应的会呈现体育运动行为。大学生由内而外呈现体育行为的过程中,开始阶段特别重要。“万事开头难”,其内力外化于行,是需要外界力量干预引导的。学生如果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内力发于外,需要有引导。群体性、地域性是大学生学习环境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学生意识建构外输的过程中,教师是“灵魂的摆渡人”。作为当代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传道受业解惑”、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积极拥抱世界。体育课堂中,大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基本原理和方法后,体育教师需及时“鼓励”“肯定”,帮助大学生顺利将内化的体育文化意识外化为系列体育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大学生意识外输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宜采用“鼓励表扬”“帮助总结”等形式建立师生信任感,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克服65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8 期总第 342 期畏难、不好意思等情绪,促进大学生心理得到满足,在呈现体育行为中自然而然体验到愉悦情感。内心对体育文化认同,外在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体验,这对于内在体育文化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又起到了促进作用。(三)体育文化认同与体育文化自信同向同行,终身体育形成人体对运动时的感觉与此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体育运动规律等体育认识,只有在体育运动与技能习得过程中才能获得。建构良好锻炼行为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理解下,大学生体育文化意识驱动外在体育行为形成,靠的依旧是大学生自己。外在体育行为的输出,并不代表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已经形成,还需要不断的文化引领,既需要大环境“文化强国”“文化复兴”的外在支持,更需要大学生将“体育文化认同”转化为群体高度“体育文化自信”。体育文化认同与体育文化自信同向同行。体育文化意识的觉醒已经将大学生从被动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