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_刘海丰.pdf
下载文档

ID:2720386

大小:160.0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职业 能力 导向 高职 院校 体育 教学改革 路径 探索 刘海
收稿日期:2022627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 2022 年度民办高校教育研究课题“健康中国 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化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MG2022098)。作者简介:刘海丰(1979),男,河北昌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刘海丰(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 职业能力导向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发挥出培养基层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对于高职体育教育而言,现有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发挥出其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需要基于职业能力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推动高职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其职业能力与社会竞争力。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影响,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诸多困境,并基于职业能力导向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改革策略,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参考。关键词 职业能力导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080072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802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出现的教学要求,改革和发展也就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育需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任,但其在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他们这些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而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与职业能力的发展相协调,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力和竞争精神,并通过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长期锻炼中降低自身患有职业病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发挥出体育教育在高职生自我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一、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积极影响(一)增强学生体魄,应对职业病问题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这就导致高职生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更容易患上各种类型的职业病。职业病的具体表现天差地别,但概括而言,绝大多数职业病不仅会导致人在工作中出现懒散、消沉等情绪,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深远影响,不利于人的职业发展。积极开展高职体育教育,能通过强化锻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锻炼技能和习惯,使其能在工作实践之余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缓解自身疲劳的身体,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身体隐患,降低罹患职业病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在迈入工作岗位后,以更健康的身躯和更饱满的精神面对工作。(二)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应聘者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和抗压能力,在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同时积极突破和创新,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多的贡献。而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还能通过体育竞赛等方式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作用。与此同时,体育锻炼能够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不断消除其因较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而出现的不良情绪,避免因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高职生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做到与社会的紧密结合,而参与体育运动能加深学生对同伴的了解,并在运动中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加速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进程,能够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诸如足球、篮球等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高度重视团队协作能力,而参与这些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使其充当体育活动中的一员,也能在充分的体育锻炼中获得凸显自我价值的快感,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一)教学观念守旧,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虽然高等教育正不断尝试体育教育改革,但受已有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仍然主要停留在体育技能教育体能训练的层面,却缺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培育,其体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较少,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终身体育思想的缺乏,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观念较为守旧,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仍然拘泥于过去的教学误区,没有重视体育教育功能的内涵延伸与知识传递,对教育后的持续性服务较少,导致大部分高职生毕业后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效果也从中夭折。(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开发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放的课程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跑步、跳高、跳远等田径运动,以及太极拳、军体拳等武术运动,其项目虽然较为丰富,但教学内容高度依赖课堂教学,且项目相对固定,更新周期较长,如果仅依靠现有的项目开开发学生的体育技能,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化需求,且机械化的课程模式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造成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下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单一的教学内容也制约了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提升高职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乏高层次体育人才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其往往将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工作的重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但对于体育教育而言,无疑挤压了其应有的教学资源,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乏具备专业能力、运动技能、科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且在学历结构上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这对于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育而27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8 期总第 342 期言造成了一定阻碍。而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提升,这一缺陷也会愈发明显。(四)教学目标缺乏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协同大部分高职学校都照搬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两者在办学理念上的差异,决定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需求,也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高职院校普遍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就业、职业特点构建体育教学体系,且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重视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容易出现考试方向与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的分歧。(五)经费投入较少,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开展体育教育必须要投入充足的建设经费,才能建设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但以专业课教育为绝对重心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导致体育教育部门想要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确因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计划落空,甚至一些常规的项目也会因场地拥挤不堪而是难以展开,无法满足体育教育的正常需求。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一)革新现有育人理念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基础目标与本科教育相同,是通过体育锻炼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为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职业教育特殊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往往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异,这个需要在坚持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融入自身教学工作中,从而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制的体育教育模式,注重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构建翻转课堂的育人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体育教育拥有新的认识和看法,并使其成为学生走进岗位后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落实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偏好和所学专业,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确保体育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二)充分重视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工作重心的体育教学,需要意识到学生在体能、运动偏好、专业需求等多方面差异,才能将职业能力培养与体育教育紧密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突破已有的体育教育内容,将体育活动项目从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普修课模式,调整为融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多功能在内的选修课模式,并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育内容融入选修课清单中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要加入一些具有较强对抗性和团队协作性的体育项目,避免体育项目过于乏味、单一。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竞争和娱乐性元素,用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刺激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在未来工作中更高效的完成自身工作,并形成劳动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这种以培养学生个性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的教育模式,通过将娱乐性强的休闲类项目融入体育教育中,能有效帮助学生将体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满足终身体育教育的需求。(三)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再培训机制从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还不足以支撑学校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且很多学校本身就没有配备足够的专职体育教师。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广开招聘渠道,通过与当地体育院校、职业竞赛队伍等组织合作方式,有计划的调配和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并开展师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根据高水院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规划对体育教师队伍进行整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再培训机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深造、岗位培训、短期进修等方式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并建立青年教师的公平竞争机制,基于体育教师完善的职业发展空间。而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需要将学术能力作为根本培养目标,建立一批专业能力过硬且拥有学术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多种现代手段推动体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四)加强体育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是开展体育教育的前提,为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育,高职院校及体育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自制器材、修旧利废等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加大对体育学科的投入力度,通过扩大场馆、革新器材、新建场地等方式,提升体育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此同时,体育部门也需要降低对学校财政支持的依赖,树立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的工作理念,开展一系列场地器材介绍工作,使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基础设施水平能够达到教育部门 场地器材配备目录 的要求。而对于部分已经达到要求的高职院校,则需要加强对场地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提升器材的使用率,并通过强化管理的方式降低损耗,还可以通过增设投影、录像等多媒体手段,用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奠定环境基础。(五)构建科学的体育考核体系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考试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体育考核体系,在体育学科从考试科目改为考察科目,以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体育考核需要意识到学生体能差异,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作为考试标准,而非能否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考核项目上,这需要根据学生可能选择的选修课程,制定对应的考试模式,从而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化的考核工作。(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各个科目都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对于体育教育而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层面上,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实践和锻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这就要求体育课程要以实际锻炼项目为主,如跑步、跳高、跳远等,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运动兴趣。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逃避运动,有些人借口自己的时间不充裕,也有些人纯粹是懒散,为应对这一问题,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剖析高职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体育锻炼计划,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体的运动项目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认可和接受自己所进行的体育锻炼。而这种锻炼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应对工作疲劳,满足其多元化的运动需求,就是起到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作用。(七)优化体育教育内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将体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和职业发展规划相关,让学生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充分锻炼的过程中使自身身体素质达到工作岗位的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