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构主义规范争论研究述评_陈拯.pdf
下载文档

ID:2720267

大小:963.87KB

页数:2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建构主义 规范 争论 研究 述评 陈拯
国际政治研究(双月刊)年 第期建构主义规范争论研究述评陈拯黄慧彬 内容提要规范争论研究已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这既是建构主义国际规范研究议程的延伸,又受到近年世界政治变局的推动。在理论方面,规范争论研究强调规范是包含内在矛盾的过程性存在,而能动行为体间也不乏分歧纠葛,由此推动规范争论与演进。在经验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贯穿于规范形成发展,应用执行与接受转化等过程中的各种政治辩论及竞争。规范争论既可能削弱也可能强化规范,如何解释其对规范稳健性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焦点。规范争论研究打开了研究空间,推进了理论进步,但也存在碎片化等问题。后续研究需要以实践本体论为基础,呼应世界政治大变局与中国外交的现实需要,深入探讨争论策略选择等问题。关键词国际政治理论国际规范规范争论建构主义规范稳健性争论策略规范争论()或称规范竞争()已成为国际关系建构主义学派的前沿理论热点。规范争论是世界政治行为体围绕国际规范的含义与表述,规范的正当性与适用性,不同规范间的取舍排序,以陈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研究员。(邮编:);黄慧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秩序视域下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国际关系研究”(批准号:)的阶段性成果。感谢 国际政治研究 匿名评审专家和编辑的修改建议,文责自负。及规范具体应用的条件、范围及过程等所出现的分歧与竞争,在规范演进的全过程都可能发生。各 种 形 式 的 争 论 在 规 范 演 变 与 发 展 过 程 中 有 着 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试图探究规范争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回应大变局下秩序变迁的现实挑战,给一度遭遇瓶 颈 的 国 际 规 范 研 究 带 来“别 开 生 面”的效果。学界对规范争论研究的进展已有一些梳理,主要将之置于国际规范研究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评估。本文试图更为系统地探讨国际规范争论议程本身的进展和不足。文章首先从学理脉络与现实刺激两个方面揭示相关研究兴起的动力,从规范自身矛盾与行为体分歧纠葛两个角度阐明规范争论研究的基本理论主张。文章进而梳理针对规范演进不同阶段所出现争论的经验研究成果,介绍围绕“规范争论如何影响规范稳健性”展开的学术争鸣。最后,建议后续研究探索构建更为统一的理论论述,系统探究争论策略选择等问题,以期更好地回应现实战略需求。一、规范争论研究兴起的背景规范争论研究的兴起既是学术探索逻辑的延伸,也是对世界政治大变局的回应。建构主义学派一向致力于论证规范在世界政治中的构成性作用。学者们在分析规范传播为何出现偏移与逆转等“反常”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规范争论的重要性。同时,世界政治进入大变局时代,冷战后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深陷危机,各种行为体间不同形式的价值、身份与规则争论不断涌现,也暴露了既有框架的缺陷,凸显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规范争论成为学术焦点。(一)对规范传播异常的探究引出规范争论研究规范争论议程的兴起首先是国际规范研究逻辑延展的结果。在国际规范 国际政治研究 年 第期此处 的 界 定 基 于 德 国 汉 堡 大 学 教 授 安 特 耶 维 纳()的 探 讨。,“:,”,;,“,”,吴文成:从扩散到竞争:规范研究纲领的问题转换与理论进步,太平洋学报 年第期,第 页;袁正清:国际规范研究的演进逻辑及其未来面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年第 期,第 页。研究兴起之初,“规范生命周期”框架占据着纲领性地位。但是,这一框架很大程度上将规范物化成了某种“被冻结”的社会事实,其中的单向线性思维与结构偏见,以及对适当性逻辑的片面强调,窄化了建构主义的丰富内涵。随着研究的推进,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解释规范传播中过程与结果的差异,注意到不同行为体观念、话语和行动间的互动以及规范发展方向的逆转。这些研究着力凸显了理念、话语和行为体的多元性,为规范争论研究做好了铺垫。有关“规范生命周期”的经典论述并没有排除争论的存在,在规范兴起阶段就涉及理念竞争与取舍的问题(不过集中在西方世界内部)。但一旦规范发展越过“临界点”,辩论交锋便在这些模型中消失了。存在争论被认为是规范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或建立规范的障碍。不同理念和规范间的互动只有在传播扩散遇到“麻烦”时才被考虑。随着研究的焦点从论证规范的效用回到规范本身的变化,争论的关键作用受到了注意。特别是在“规范本土转化”和“规范退化”等被提出后,规范从生成到扩散到消亡的生命周期全程都被覆盖,已有议程的创新空间更趋狭小,理论逻辑日显重复单调,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在此背景下,关注差异与矛盾的规范争论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争论不再只是规范扩散推广与接受内化过程中的小插曲,而被认为是规范演进的关键动力。规范争论对于规范演进研究的学术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建构主义规范争论研究述评 ,“:,”,;,“,”,:,秦亚青: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以国际规范为例,载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版,第 页;陈拯:建构主义国际规范演进研究述评,国际政治研究 年第期,第 页。,“,”;,“:,”,:,:,“:,”,“;,”,;,“,”,;,“:,”,“:,”,;,“:,”;,:,(二)世界政治现实变化刺激规范争论研究规范争论议程的兴起也呼应了世界政治的现实变化。国际关系正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与法律之争。某种意义上,一度流行的规范扩散文献以一种的微妙方式捕捉到冷战结束后西方占据主导,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向全球扩展的时代特征。规范的生成、扩散与内化表现为西方对非西方的单向传授过程,不同行为体间表现为某种支配关系。这种情况正在多方面受到巨大冲击。各种形式的价值与规范争论日益引人注目,成为国际关系学者必须回应的问题。首先是西方内部的秩序危机与身份冲突。各种形式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矛盾层出不穷。自由主义规范在其核心区域一再受到侵蚀和挑战。一方面,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外交到特朗普的退群外交,霸权国的修正主义行为不断冲击既定秩序及其主导规范;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内部族群与文化构成日趋复杂,道德共识衰退,身份对立与价值冲突凸显。诸如性少数群体、堕胎、移民以及环境保护等议题造成新的政治对立。一方面,左翼学者指责规范扩散中渗透着西方性别偏见和白人种族偏见;另一方面,右翼民粹主义团体的跨国网络兴起,就反欧盟、反贸易、反移民等议题与自由派全面对峙。跨国人口流动,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不仅刺激了争论还造成了其国际化。反弹()已成为当今政治分析的热门词汇,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分歧乃至对抗。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加速变革。传统规范扩散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 年 第期 ,:,:,;,:,潘亚玲:国际规范生成:理论反思与模型建构,欧洲研究 年第期,第 页。,“,:?”,;,“:,”,突出表现为政治伊斯兰对自由规范的冲击,参见 ,“:,”,。,“?,”,“:,”,中将非西方行为体设定为被动“失语”的接受者。而今,非西方世界对于全球治理的影响力上升,经常性地成为规范的主动倡导者和塑造者。全球意义上的南方国家的道德和规则主张正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处理文化多元性已成为世界政治秩序变迁的中心问题。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成为规范演进的关键动力,也是正在兴起的“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基本关注点。此外,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全球治理议题与政治行动空间,如互联网络、太空和极地等,进而衍生出全球性的政治竞争与博弈。例如,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有了新拓展,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迫在眉睫,触发诸多价值和规范冲突,涉及基础规则的网络主权概念兴起,如何界定其性质和范围成为争论焦点。同样,温室气体排放权益、外层空间、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等争夺日趋激烈,全球税收监管和反腐败合作等新议题不断出现,这些领域尚没有形成被广为接受的规范。治理规则的构建和调整有赖于社会正当性的塑造,各方也都在试图占据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其间的规范争论过程日益引起了全球治理研究的注意。综上,规范争论研究的兴起受到两方面变化的推动。在主流规范扩散研究不断拓展并解决反常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规范演进中的多元主体,关注规范倡导传播与接受应用中可能出现的纷争。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规范的普遍传播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促使人们将注意力建构主义规范争论研究述评 ,“:?”,上述局限在理论应用及政策分析型研究中经常性地表现为某种意识形态偏见,特别是西方中心论倾向。,“,:,”,;,“:,”,:,:,;,:,“,”,;,“?,”,:,:,转向对规范的抗拒与重塑,关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中日益增长的价值与规则争论。学术探索的逻辑和政治现实的需要共同推动“规范争论”成为近年研究的新热点。二、作为规范演进动力的规范争论规范争论与学者们打破规范扩散研究“对进步的目的论认识”,把握规范演进复杂动态的努力密不可分。一方面,规范争论研究强调规范是一种进程性存在,其意义与合法性在争论中不时变动。这些研究改变了规范具有单一稳定意义的假定,指出规范的表层定义与实践意义()存在距离,规范内部的模糊性与矛盾性是一种常态。其中的模糊性和争议是规范“流动”或“运动”的动力;另一方面,相关研究更系统地关注各种主体在规范传播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不同行为体对特定规范有着各自的理解和主张,这也是一种常态。规范在多元主体交锋的合力中不断演变。规范争论及改变可能发生在规范演进的全程。国际政治研究 年 第期 ,“?,”,;,“:,”,规范传播研究 的 代 表 学 者 们 也 注 意 到 规 范 争 论 问 题,参 见 ,“,”,。,“:,”,“:,”;,“:,”,:,:,;,“:,”,:,:,齐尚才: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年以后的航行自由规范,国际政治研究 年第期,第 页。(一)规范是具有内在复杂与矛盾性的过程性存在在实践中,对于规范意义的社会理解经常是多样且不稳定的,不同的价值理念与规则程序主张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规范之间以及规范内部的矛盾是各种规范争论出现的基本原因。早在扩散研究占据主导时,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不同理念和话语间的纠葛,注意到话语与实践中的争议,将之作为规范演进的动力来源。有人将规范与基因进行类比,强调规范体系内不同规范间的竞争对于规范演化的影响。还有人强调规范自身内部的矛盾,指出规则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具体事件,规则普遍性和经验特殊性间的矛盾经常出现,刺激行为体就规则的意义和应用展开政治争论,由此对规范进行修改,确定新的意义和适用范围。在这个意义上,矛盾与争论可说是规范体系或规范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在动力”。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构建规范作为过程的话语分析视角,总结出规范变化“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动力。其中,内部动力来自规范本身在阐释与实践中的模糊性和矛盾,而外部动力则来自更广阔的规范环境变化,特别是某一规范与其他规范的互动碰撞。作为规范争论研究的旗手,安特耶维纳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这一议程对于规范属性的一般认识。维纳区分了依赖规范意义稳定假设的主流行为主义路径与她所主张的基于关系性和历史性的反思性方法。维纳强调,规范不是客观真理与“天然”的法则,而是主观创造与保持的信念。行为体在接受和遵从规范时具有“反思”的能动性。正因此,规范获得了“双重属性”。它们不仅构成社会实践(和行为),而且还从中派生其意义,并根据解释的变化而改变意建构主义规范争论研究述评 ,“:,”,;,“:,”,“,”,“,”,“:,”;,:,“,”,义。结果,规范“虽然在特定时期是稳定的,但根据定义,它们始终是灵活的”。这就放弃了规范是单一稳定实体的既有假定,而默认它们在解释与应用中是带有争议性的。维纳将争论界定为一种社会行动,显著地体现为规范传播与应用过程中不同意见的存在和相互竞争。一方面,在规范传播中,行为体对含义的认识理解与各自的文化实践联系在一起。当规范跨越社群边界时,跨国文化语境差距导致对特定规范认识及态度的差异,构成了争论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在那些更为抽象和一般化,接受范围更普遍,通常争议不大或不明显的“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