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史考察_徐善伟.pdf
下载文档

ID:2719587

大小:1.87MB

页数:2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世纪 人文主义 概念 考察 徐善伟
182学术述评“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史考察徐 善 伟摘 要:“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萌发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西方学界。20 世纪 2050 年代,它作为术语不断出现于史家著述中,并在 60 年代末获得学界普遍认可。其最初内涵是热衷与研究古典文化,后拓展为“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美德和“完美之人”的塑造等。70 年代,索森提出“经院哲学人文主义”概念,之后的研究大都是对索森的补充、更新和修正。迄今为止,西方学界已就该概念的内涵达成诸多共识,但在它与经院哲学、文艺复 兴人文主义的关系方面仍存在分歧。“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研究史表明,其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西方社会变动、思想文化演变,以及史学专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关键词:人文主义 经院哲学 基督教 文艺复兴 概念史 西方史学在 19 世纪走向专业化,与此同时,史家开始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建构史学话语体系,提出诸多新概念。就中世纪史而言,“封建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无疑是三个最典型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马克垚先生提出,要详尽考察 18、19 世纪以来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些关于西欧中古社会的概念,结合史料对之重新认识。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已对上述三个概念作了不同程度的梳理与反思。然而,还有一个较流行概念即“中世纪人文主义”,国内学界甚少涉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序言”。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 年第 6 期;刘友古:论人文主义概念形成及其意义,兰州学刊 2005 年第 6 期;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年;周春生:西方人文主义研究学术钩稽,史林2010 年第 1 期;刘耀春:雅各布 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四川大学学报2011 年第 1 期;章可:中国“人文主义”的“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史考察183及。西方学界对此亦几乎没有专文发表,一些研究“中世纪人文主义”的学者只是为了理清这一概念,在其著述中提及此前相关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意欲通过梳理“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的学术史,以辨析其真正内涵及存在的合理尺度。一、“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发轫现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术语源于德国,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新人文主义教育运动”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古典教育尤其是古希腊文化教育,建立以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社会。humanismus(人文主义)一词最早由德国神学家、哲学家、路德教育改革家伊曼纽尔尼特哈摩尔于 1808 年发明,指其计划在德国高级中学实施的新古典课程,是一种基于古代语言教学的人文教育。1815 年版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中的“人文主义”条目,亦将之界定为“所有基于古代语言教育的教育体系”。后来,该术语被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隆普在其引起轰动的教育宣传册中使用。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建立的高级人文中学(humanistische gymnasium)成为 19概念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年。与“文艺复兴”概念相伴随,19 世纪西方学者还提出“12 世纪文艺复兴”概念。参见李腾:“12 世纪文艺复兴”概念发展史:从让-雅克安培到查尔斯哈斯金斯,世界历史 2018 年第 3 期;哈斯金斯之后西方学界对“12 世纪文艺复兴”的研究,世界历史2022 年第 5 期。“中世纪人文主义”写作 medieval humanism,mittelalterlichen Humanismus,humanisme mdivale.有关“人文主义”这一术语的语源学考察,主要参见 Vito R.Giustiniani,“Homo,Humanus,and the Meanings of Humanism,”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Vol.46,No.2(Apr.-Jun.,1985),pp.167-195;吕大年:人文主义二三事,外国文学评论2002 年第 1 期。如 C.斯蒂芬耶格尔、威廉奥滕和延斯齐默尔曼等对理查德威廉索森等前辈学者相关定义的评述,萨尔瓦多马丁内斯对古代与 19 世纪人文主义概念的追溯,以及对当代欧洲研究成果的简要概括,等等。可参见下文所引相关作者的著述,此处不再一一罗列。Bas van Bommel,Classical Human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Modernity:Debates on Classical Education in 19th-century Germany,Berlin:De Gruyter,2015,pp.4,8,12.Friedrich Immanuel Niethammer,Der Streit des Philanthropinismus und Humanismus in der Theorie des Erziehungs-Unterrichts unsrer Zeit,Jena,1808;Wilfried Stroh,“Humanismus-ein Schlagwort aus Mnchen,”Forum Classicum,No.1,2018,pp.4-12.Conversations-Lexicon oder Encyclopdisches Handwrterbuch fr gebildete Stnde,Vol.4,Leipzig and Altenburg:Brockhaus,1815,p.835.Friedrich Wilhelm Klumpp,Die gelehrten Schulen,nach den Grundstzen des wahren Humanismus und den Anforderungen der Zeit,Stuttgart:Joh.Friedr.Steinkopf,2 Bde,1829/1830.历 史 研 究 2023 年第 3 期 184世纪欧洲教育典范。因此,就“人文主义”术语产生过程看,其原初含义为古典语言的教育及由此衍生的人文价值,尤其是人性的培养,它是该时期弥漫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即重视个人自由与个人意识发展的结果。随着 humanismus 这一具有特定含义的德语术语传播至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它在不同国家或语言中出现些微不同的解读。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后,西方学者普遍采纳该术语,用以指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历次发生的与古代语言、文化复兴相关的运动。其中,将“人文主义”指代为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如 19 世纪 40 年代初期,德国史家卡尔哈根以“人文主义”指 15 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新时代及其所取得的成就。1859 年,乔治沃伊特将“人文主义”界定为古典学问的复兴和一种新的个人主义信念,将之等同于“文艺复兴”概念。1860 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另一位奠基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用德语写就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种尝试中,将“人文主义”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核心思想观念,认为其宗旨不仅在于复兴古典文化,还在于对完美之人或个体的追求。可见,在西方学界尤其是德语学界,学者愈益将“人文主义”理解为历史分期术语,即指文艺复兴时代。而当哈根、沃伊特、布克哈特等史家将“人文主义”与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相联系时,该术语就不仅指“古典文化的复兴”,而且还被视为有别于中世纪的新思想观念。尤其是布克哈特将“人文主义”视为与信仰至上的中世纪精神截然对立的近代精神,由此将文艺复兴视为中世纪与近代的分野。这是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学界,尤其是德语学界对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概念进行的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此种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同时,一些中世纪史家尤其是法国中世纪史家认为,“人文主义”不仅指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还指加洛林文艺复兴和 12 世纪文艺复兴此类与古代语言和文化复兴相关的运动。19 世纪 40 年代初,法国文史学家让-雅克安托万安培最早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中世纪西欧“三次文艺复兴”(即加洛林文艺复兴、12 世纪文艺复兴、15 世纪和 16 世纪文艺复兴)的概念,将“人文主义”即“古代文化的复兴与研究”以及由此出现的新思想与艺术,视为三次文艺复兴的共同特征。Karl Hagen,Deutschlands literarische und religise Verhltnisse im Reformationszeitalter,3 Bde,Erlangen:Palm,1841/1844,Bd.1,pp.58-59,132;Bd.3,p.3.G.Voigt,Die Wiederbelebung des classischen Alterthums,oder das erste Jahrhundert des Humanismus,Berlin:G.Reimer,1859.Jacob Burckhardt,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ein Versuch,Basel:Druck und Verlag der Schweighauerchen Verlagsbuchhandlung,1860.Heidi Hakkarainen,“Contagious Humanism in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Language Press,”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oncepts,Vol.15,No.1(Summer 2020),pp.22-46.Jean-Jacques Antoine Ampre,Histoire littraire de la France avant la douzime sicle,Tome,Paris:L.Hachette,1840,pp.33,237,457.“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史考察185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罗马法学家、意大利学家埃米尔格巴尔认为,“个人灵魂的觉醒”、“个人价值的发现”、“个性的解放”等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特征,都可追溯到法国 12 世纪文艺复兴。安培和格巴尔的观点明显带有民族主义色彩,与当时弥漫法国学界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催生的民族主义,是支配 19 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的主导思想之一。革命与战争激发了法兰西民族主义思潮,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其积极建构者。在此背景下,法国学者将目光投向中世纪,“特别乐于将他们的中世纪拉丁文学包含在“人文主义”概念之中,以作为罗马遗产在中世纪法兰西延续的证据,更确切地说,是作为加洛林文艺复兴赋予法兰西文学优越性,使之在某个时期成为欧洲文化长女的证据”。可见,正是民族主义思潮使法国学者将中世纪法兰西文化视为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源泉,而不愿让意大利人成为近代西方精神兴起的“专美者”。尽管法国学者的研究带有主观偏见,但开启了西方学界“中世纪人文主义”研究的大门。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兴盛,以及史学进一步专业化,中世纪史研究不断深入,一种强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具有连续性的观点出现了,即中世纪史家基于实证研究提出的“反布克哈特阐释传统”学术思潮。于是,德、英、法、美学者开始提出较明确的“中世纪人文主义”概念。如英国史家雷金纳德莱恩普尔、黑斯丁斯拉什达尔和 C.R.L.弗莱彻分别将中世纪的“人文主义”称为“早产的人文主义”(a premature humanism)、“12 世纪人文主义”(twelfth-century humanism)和“新人文主义”。法国史家查尔斯-维克多朗格卢瓦将 12 Emile Gebhart,Les Origines de la Renaissance en Italie,Paris:Librairie Hachette et C.,1879,pp.1-50;“La Renaissance Ital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