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假冒
国企
何以
浑水摸鱼
王巧捧
假冒央国企,何以浑水摸鱼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王巧捧关注时政重案最近,打假央国企的行动,颇为热闹。一边是国资委批量公布“假央企”名单;一边是大型央企排队打假“子公司”。截至4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连续三年来,共三批次累计曝光假央国企超1000家。众多“被冒名”的央企,中信集团、国家电投等,也直接发布声明,揭露冒名自己的假子公司及相关骗局。多种假冒形态,何以得逞?4月,一个公司给自己新增了6家新股东,结果其中5家出面否认。这家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月4日发布融资动态称,公司获4家央企、2家国字头基金投资,并于同日进行工商变更,将这6家新增为股东。这一消息却很快被所谓“新股东”否认,其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出面声明,对方假冒自己的子公司,实际与己无关。假冒央国企现象,有几种形态。从央企的声明可见,比较典型的形态之一,是通过伪造文书、公章、签字等相关材料,骗取工商登记,将某国有企业注册为股东。据西南地区一市级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平衡效率与各方权利保护的需求,2014年以来,我国对公司登记实行形式审查,申请人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登记机关仅对申请材料是否具备形式要件进行审查,而对于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不作审查。这样一旦伪造资料要素和形式上没有漏洞,则会完成登记。2021年9月,安徽原合肥皖化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伪造公章、营业执照副本,并提交虚假的股东决议、股东任命书、公司章程、股权转让协议书等材料,登记为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被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撤销登记,并移交公安机关。相比伪造材料冒名登记的方式,找国企进行“挂靠”从而成为假央国企的方式,隐蔽性较强。这种形式因其操作难度更高,手续更复杂,往往由中介机构居间牵线完成。记者从一名声称能提供挂靠央国企服务的中介人员处了解到,他一般推荐央国企下属四级以下子公司进行挂靠,价位根据目标公司和挂靠级别不同,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中介协助双方签订股权代持等协议,而国企不参与运营、决策,实际经营仍由挂靠方全权运行。双方协议通常会进行一些约束性规定,诸如不进行违法经营、不得损害国企利益等。一名工商注册代办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这种通过中介居间进行的挂靠,中介的实际渠道客户无从得知,最后签的协议,到底是与谁签订的说不清楚,有被欺骗的可能。这名工作人员提到,根据过往案例看,这种挂靠一旦事发,往往其挂靠的央国企都会声明表示,其为假冒子公司。还有的假央国企,直接冒用或嵌用央企或国企字号,进行工商注册,并在宣传中误导客户,引起认知混淆。今年4月,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央企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起诉中湘旺投资集团,后者将“中国国新湘旺科创基金”用作其基金服务名称,在官方网站上大肆宣称其为“国有企业投资”“中央企业”。最终法院认为,中湘旺投资集团侵犯了中国国新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危害了金融交易安全,对被告方做出赔偿60万元的处罚决定。冒牌企业影响恶劣,谁买单?350亿元的项目,招标方竟是一个假央企?6月21日,一份甘肃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项目总金额350亿元,占地面积10万亩。文件显示,招标主体为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通酒泉”)。根据天眼查股权结构显示,中广通酒泉是国家电力投46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属于其六级子公司。但在招标仅几天后,6月29日,国家电投发布公告,称中广通酒泉并非其下属公司,项目与其无关。次日,甘肃酒泉市肃州区政府发布声明,终止该项目。这一事件,因投资金额高,影响范围大,不仅给国家电投、当地政府造成被动,还波及投资市场。有分析认为,这似乎是国家电投在光伏制氢上发力,会加快制氢产业进程,从而一度引发氢能源市场异动。目前这一假冒央国企进行350亿元项目招标的动机尚不明确。但这类行为,影响正牌央国企声誉、扰乱市场秩序,浪费社会资源。而假冒央国企更严重的危害在于,有些人借此行骗、非法敛财。国家电投今年1月17日发布过一份声明,称有公司冒用自己子企业名义对外诈骗。6月28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声明,不法分子冒用中戎军粮供应服务中心名义投资注册公司,在多地行骗。近年来,关于假央国企的祸害,市场记忆深刻。2022年11月30日,假国企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及部分核心人员集资诈骗罪一审宣判,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被判罚金一亿元,部分核心人员被判处无期徒刑。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假冒国企“中铁”的头衔,非法募集资金,造成1400余名投资人实际经济损失38.22亿余元。虽然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及其主管被判罚,但1400余名投资者能否追回损失,能追回多少,据律师表示,这是一个未知数,“一般而言,投资者能拿回的资产比例在10%以下,有些甚至只有1%2%。”同类案例中,还有一个假冒央企制造的“石头贷款”案例。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2017年,中国青旅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实业”)以4块石头贷款8亿元,几个月后,该公司总经理跑路。4块石头经鉴定,价值1120万元。涉事公司名字“碰瓷”央企中国青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集团”),且在经营活动中也曾宣传其国资背景。中青旅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两次披露公告,澄清与涉事中青旅实业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这些假国企,通常特征比较典型,显示为股权层级多、结构复杂,实控人频繁变更,让投资人难以分辨其宣传的国企身份的真伪。前述假国企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四个月内就变过三次实控人。更严重的是,一旦企业伪造了国企背景,还会继续“生子生孙”,延伸出更多下级子公司,辨别难度进一步升级,危害性更大。天眼查显示,上述中青旅实业共对外投资了42家企业;上述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的股权结构在2019年时已经多达10级,旗下实际控股55家企业。假冒央国企的违法行为,伤害央国企公信力,骗取投资人钱财,滋生社会群体事件。这也正是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假央国企的行动背景。打假难,别忽视内部治理冒名者获益巨大而违法成本低,维权者受影响严重而维权困难,成为央国企被冒名问题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随着国资委的公示,中央企业纷纷建立了举报机制,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组织过打击假冒国企的专项行动,在一些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中,一些假央企已有显著标识,部分已注销或变更股东。但据统计,目前1000余家被公布的假冒央国企,仍有768家为存续、在业状态。业内人士指出,“中字头”“国字头”身份之所以这么有吸引力,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场买账。一名私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自己经历过的同场竞争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普通投资人,都比较倾向于更信任国企背景公司,而实际上对方在实力方面不一定就比其他公司更突出。假央国企问题,除了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也不能忽视。从不少曝光的调查情况看,有的环节指向央国企内部管理问题。据2021年 证券时报 调查报道,不同的中介代理方都会宣称自己与国企领导有联系,中介人员称,居间费有部分最终会进相关方个人腰包。南方周末 调查中也提到,中介介绍了三家央企的“挂靠”服务收费标准,但“只接受打款私人账户,无法开具发票”。至于中介行为是否牵涉国企“内鬼”,调查部门只要顺藤摸瓜,调查起来并不难。同时,亦有公开信息可见,个别公职人员有曾在假冒国企中任职的经历。今年3月,中青旅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伞翔宇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从起诉内容可见,伞翔宇还曾担任假央企中青旅实业董事长。这也成为“石头贷款案”受害人不断向央企中青旅问询的原因之一。假央国企问题,历史较长,成因复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系统分析、综合施治,从根源上消除其产生的土壤,内因与外因兼顾,治理与防范结合,才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规范经济健康运行。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