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户退耕还林成果维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向磊.pdf
下载文档

ID:2719120

大小:1.79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户 退耕还林 成果 维护 行为 影响 因素 研究
山西农经/2023 年 4 期DOI:10.16675/14-1065/f.2023.04.005农户退耕还林成果维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向磊,黄雅婷,杨晨,王见*摘要:文章基于云南省 562 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主观评价、退耕地特征和政策特征对农户退耕成果维护的影响。研究得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家庭生计水平,农户为了维持生计进行劳动力转移是权衡过后的选择。基于此,提出了促进退耕还林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完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方案。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农户;维护行为文章编号:1004-7026(2023)04-0018-06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A(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1998 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改变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1。1999 年在四川、陕西、甘肃 3 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工程,由此拉开了中国退耕还林的序幕2。退耕还林工程自 2002 年全面启动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扩大退耕还林的范围,2014 年我国全面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上一轮相比,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强调尊重农户的退耕意愿,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到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中3。2020 年 6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 年)白皮书指出,建立健全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2021 年 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 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说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保障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已成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核心。文章引入 Logistic 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退耕成果维护行为,以期进一步揭示农户退耕成果维护行为决策机理。从退耕农户的角度出发对其维护退耕成果行为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主观评价、退耕地特征和政策环境因素对退耕成果维护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激发农户持续有效地维护工程建设成果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建设工程,促进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1现有研究概述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4,但退耕工程后期的退耕成果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5,退耕工程的工作重心从早期吸引农户参与转变为管护现有退耕成果6。农户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参与者,其决策行为会影响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巩固。关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问题,部分学者从农户的退耕成果维护意愿角度出发,认为教育程度与文化习俗7、个人认知、政策环境特征、林地资源禀赋8、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9、小农结构性分化和种植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10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农户的维护意愿有着负向影响。农户的生态认知、政府有效监督和政府政策宣传到位11、退耕还林补贴标准和退耕后耕地面积12等对农户的维护意愿有着正向影响。然而,仅通过退耕维护意愿推断退耕成果维护行为的可能性是不合理、不准确的13,有学者从退耕农户行为出发,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14;还有学者提出从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和维护行为角度出发,研究其行为和意愿之间的一致性。现有的研究在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决策问题方面作出较多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角度都是从农户维护退耕成果的意愿出发,关于农户维护退耕成果行为的研究较少,对退耕成果维护行为的研究更能真实反映退耕还林的现状。2理论分析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决策的主体是理性的。理性经济人农户对退耕成果维护行为是在理性支配下的经济行为,是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作出的决策行为。农户在决策过程中,通过比较维护退耕成果作者简介:向磊(1996),男,汉族,云南昭通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发展。黄雅婷(1997),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发展。杨晨(1997),男,白族,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发展。通信作者:王见(1977),女,汉族,云南建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18的成本和收益,在维护与不维护之间作出选择,形成是否维护退耕成果的初步决策。只有当维护收益大于维护成本时,觉得维护退耕成果有收益的农户才会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为实现预期的退耕成果维护目标。理性经济人农户会仔细考虑个人及家庭资源禀赋和政府政策,权衡维护退耕成果的成本与收益,进而决策是否维护退耕成果15。与此同时,农户作为实际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行为主体,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和退耕地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政策认知水平不同,会影响其维护意愿,进而影响到维护退耕成果的行为16。文章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影响农户退耕成果维护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将农户退耕成果维护行为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及家庭特征、主观评价、退耕地特征和政策特征 4 个方面。2.1个人及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影响退耕还林成果的保持17。采用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劳力数、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经济水平、林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比重和退耕林地经营形式表征个人及家庭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是权衡个人特征对林地维护意愿的常规变量。年纪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巩固退耕成果18。年龄较大的受访者精力有限且缺乏相关技能,退耕后会面临劳动力难以转移的问题。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理解退耕工程的生态价值和巩固退耕成果的重要性19。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导向性较强,家庭成员中有村镇干部的农户一般比其他农户更具有信息优势和政策倾向,维护退耕成果行为的意愿较高。随着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提升,维护意愿与维护行为均有增强趋势,家庭特征的差异会影响农户决策20。家庭的经济和劳动力人数是农户决定土地利用的根本,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农户的收入来源和水平,这些因素会影响农户的退耕成果维护行为。2.2主观评价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农户的认知会决定其主体意愿,从而进一步影响决策行为21。采用对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的看法、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评价和对退耕还林提高收入的评价表征主观评价。农户是否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基于对其生态建设认知的衡量,进而在理性和感性综合作用下作出最佳抉择,其不仅会受到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还会受到特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生态认知状况影响。农户对退耕工程实施后环境改善的认可度越高,就对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评价越高,就越倾向于维护现有的退耕成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功能认知影响着退耕成果的保持。2.3退耕地资源禀赋退耕还林的现实情况反映了农户的经济情况和政府执行力度,进而影响决策过程。采用退耕地面积、退耕地地块数、退耕地离家距离、是否为坡地、是否为沙化地、是否为贫瘠地、退耕地树木保存率和树木生长情况表征退耕地资源禀赋。农户退耕面积越多,对退耕成果巩固意愿越强。退耕地地块数和退耕地离家距离影响退耕成果保持,地块破碎和离家距离较远的退耕地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力才能保持退耕成果,因此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维护退耕成果的难度较大。退耕地的属性影响着退耕成果的保持,相对于平地或粮食产量较高的土地,坡地更适合种植林木。退耕地林木成活率对农户的维护意愿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退耕地林木成活率高的林地管护难度较低。2.4政策环境特征政府的有效监管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显著作用。采用政府的有效监督、政策的落实情况表征政策环境特征。一般来说,当政府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工作时,经过政府检查验收的退耕地林木大都存活良好,其维护意愿更容易转化为维护行为。在政府政策激励和农户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农户会按照退耕还林政策维护退耕成果。3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特征3.1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可以掌握数据的基本分析统计、分布形态和分布特征,但是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农户是否愿意维护退耕成果行为属于离散选择问题,故使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作为研究分析方法22。本研究考察农户维护退耕成果的行为决策,将农户是否参与退耕成果维护行为分为“是”和“否”,分别定义为“y=1”和“y=0”。y的概率分布函数如下。f(y)=py(1-p)1-y(1)式中:p为农户维护退耕成果的概率,取值为0,1,1-p是农户不维护退耕成果的概率。对p作 logistic转换,记作 logit(p)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如下。logit(p)=+1x1+nxn(2)对公式(2)进行转换,得出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具体如下。p=exp(+1x1+nxn)1+(+1x1+nxn)(3)式中: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n为自变量编号,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3.2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特征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林草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论探索/19山西农经/2023 年 4 期支持的大学生返乡退耕还林调查项目,该调查于2019 年寒假组织家有退耕任务的学生以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通过统一设计的退耕农户调查问卷入户调查。调查区域涉及云南省 12 个市、26 个县、938 户退耕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特征、主观评价、退耕地特征和政策特征等问题。结合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剔除非退耕户样本和缺失值,最后得到家庭样本数为562 户。受访的样本农户平均年龄为 49 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在 6 年左右,家庭劳动力人数约为 3 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45.1)和务工(35.9),林业经营收入占 4.57,退耕还林地大都是以自营为主。具体描述性统计特征如表 1 所示。4实证结果与分析基于多重共线性对 Logistic 回归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共线性检验。通过对自变量的多重共性检验得出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 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对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其对应p值0.05 通过检验,表示所投入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回归结果类别变量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被解释变量维护退耕成果行为维护=1,不维护=00.840 00.367 0个人及家庭特征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是村干部家庭劳力数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经济水平林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比重退耕地经营形式年龄大专及以上=1,高中=2,初中=3,小学=4,未上学=5是=1,否=01660 岁劳动力人口数外出务工人数务农=1,务工=2,工副业(含农家乐)=3,转移性收入=4,林业经营收入=5好=1,中=2,差=3林业经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自家经营=1,大户承包=2,公司+农户=349.620 03.540 00.070 03.130 01.090 02.060 00.056 81.080 09.854 00.827 00.254 01.213 01.136 00.559 00.186 10.324 0主观评价对退耕还林改善环境的看法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评价对退耕还林提高收入的评价改善=1,不变=2,变坏=3成功=1,不成功=2,说不好=3有=1,没有=2,说不好=31.190 01.260 02.160 00.395 00.658 00.616 0退耕地特征退耕地面积退耕地地块数退耕地离家距离坡地沙化地贫瘠地树木生长情况退耕地面积退耕地地块数退耕地离家距离是=1,不是=0是=1,不是=0是=1,不是=0好=1,一般=2,不好=390以上=1,7090=2,4070=3,1040=4,10以下=56.030 02.130 05.332 00.650 00.170 00.320 02.300 023.778 01.600 07.468 00.477 00.372 00.466 00.621 0政策环境政府验收工作情况政策宣传情况有=1,没有=2,不清楚=3知道=1,不知道=21.840 00.790 00.880 00.404 0表 1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家庭主要收入来源1.940 01.283 0树木保存率2.010 00.915 020具有可信度。4.1个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