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周必大刻书活动考述_王永波.pdf
下载文档

ID:2719054

大小:1.91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宋 周必大刻书 活动 王永波
1南宋周必大刻书活动考述南宋周必大刻书活动考述王永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71)周必大的刻书活动主要集中在其致仕回到家乡庐陵后,主持编刻了欧阳文忠公全集一百五十三卷、文苑英华一千卷等书,在宋代刻书史上有较大影响。总结周必大的刻书理念与校勘特色,对进一步了解周必大的文献学成就不无意义。一周必大在致仕之前也是有过图书编刻活动的,目前最早的记载是孝宗淳煕十三年(1186)校勘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洪迈容斋四笔卷二:“今代所传文书,笔吏不谨,至于成行脱漏。予在三馆假庾自直类文,先以正本点检,中有数卷皆以后板为前,予令书库整顿,然后录之。他多类此。周益公以苏魏公集付太平州镂板,亦先为勘校。”1周必大苏魏公文集后序:“平生著述凡若干卷,翰林汪公彦章为之序。某尝得善本于丞相曾孙玭。适显谟阁直学士张侯几仲出守当涂,欣慕前哲,欲刻之学宫,布之四方,使来者有所矜式。其用心可谓广矣,故以遗之而纪于后。淳煕十三年十月一日。”2这两条材料说明,周必大在担任枢密使任上,曾从苏颂曾孙苏玭处得到善本苏魏公文集,“先为勘校”,后在太平州镂板刻印。绍熙二年(1191)周必大以观文殿大学士出使潭州,两年后他在潭州用泥铜活字刷印了自己的著作玉堂杂记。致程元成给事书:“某素号浅拙,老益谬悠,兼之心气时作,久置斯事。近用沈存作者简介:王永波,1972年生,湖北天门人,文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1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35页。2王同策等点校:苏魏公文集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页。摘 要:周必大是宋代书籍史上有名的刻书家。他的图书编刻时间主要集中在晚年,从淳熙三年(1186)校勘苏魏公文集,到嘉泰四年(1204)刊刻文苑英华,前后持续约二十年左右。周必大在庐陵主持编刻的欧阳文忠公全集,收录欧阳修诗文著述较全,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很快取代了诸多旧本,风行一时,成为后世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本系统的祖本。组织编刻的文苑英华,广泛采集资料,在保存唐代文学文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两部书在南宋刊刻,流传至今,公认为是宋版书中的翘楚。周必大在校勘、编刻书籍时,非常注意文献收集与材料甄别。他不仅亲自主持编刻事务,还校勘了不少书籍,写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校记、校语。这些序跋是研究宋代版刻流传的重要史料,极具参考价值。关键词:周必大 刻书 考述中图分类号:G256;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2)04-01-12DOI:10.14040/ki.52-1004/k.2022.04.001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 第肆期2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首恩台览,尚有十数事俟追记补缀续衲。窃计过目念旧,未免太息岁月之沄沄也。”1玉堂代指南宋学士院,周必大集中有夜直玉堂读王仲行正字文编用入馆新诗韵程泰之下直某偶被宣锁相遇于途既到玉堂读所等诗可证。周必大以玉堂为书名的著作有两部,分别是玉堂类稿二十卷、玉堂杂记三卷。玉堂杂记是周必大在孝宗期间任职翰林学士时所著,主要记录学士院的设置、职掌、典制名物,以及翰林学士的心态与活动等,是研究南宋翰苑制度的重要文献。所谓“沈存中法”即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所说的胶泥活字铜版印刷术,周必大用泥铜活字印刷玉堂杂记后,呈送老友程元成一部,以示“过目念旧”,并表示还有十多条将来会增补进去。玉堂杂记序:“其后两入翰苑,首尾十年,自权直院至学士承旨皆遍为之,其荷两朝知遇,至矣。岁月既久,凡涉典故及见闻可纪者辄笔之。淳熙庚子,进位二府,苏易简玉堂之思每切于中。因命小子纶裒为一编,略加厘订。其间多涉几微,非止温木,或删或留,仅得五十馀条。前后脞录,辞无诠次,厘为三卷。或可附洪氏翰苑群书后云。壬寅八月十二日,周必大题。”2周必大命其子周纶编辑玉堂杂记三卷,五十馀条,用泥活字刷印单行本行世。翰苑群书十二卷是南宋洪遵用家藏李肇、元稹、韦处厚、韦执谊、杨钜、丁居晦等所著有关唐代翰林文献编辑而成的一部丛书。此本上卷为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李昉禁林宴会集,凡七家;下卷为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学士年表翰苑题名翰苑遗事,凡五种。其遗事为洪遵所续,实止四家。除年表题名外,所收不过九家,皆以唐人记载唐代翰林事。周必大序中所谓“或可附洪氏翰苑群书后云”,可看作是他对玉堂杂记一书的自信。周氏玉堂杂记刊行后,影响颇大,自宋至清历代皆有刊刻,后与洪遵翰苑群书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提要卷七十九:“洪遵翰院群书所录,皆唐代及汴都故帙。程俱麟台故事,亦成于绍兴间。其隆兴以后翰林故实,惟稍见于馆阁续录及洪迈容斋随笔中。得必大此书,互相稽考,南渡后玉堂旧典亦庶几乎厘然具矣。”3馆臣评价较为中肯。周必大后来自编刻文集,将玉堂杂记三卷收入到周益文忠公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至卷一百七十六中。玉堂杂记偶有记录周必大书籍编刻事,如卷上:“欧阳文忠公学士院草录,世已不传。近岁有玉堂集,云是李汉老邴编类,亦差讹非全书。其中却载皇太子府春端帖子,盖政和宣和间所供。今东宫乃阙此,欲引例为请,缘无善本可据,且当时不曰宫而曰府,遂止。”4欧阳修学士院草录今不存,可能是与洪遵、周必大二书性质类似,又有玉堂集一种,周必大想据此刊刻,但找不到善本,只好作罢。据此可知在南宋曾有学士院草录玉堂集流传,今皆不存。此外,在潭州任上,周必大还主持刊刻了赵子崧朝野遗事一卷。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朝野遗事一卷:“右赵子崧伯山所著。记中兴以前凡一百二十有五事。自号鉴堂居士,终于延康殿学士、右中奉大夫。淳熙中,周益公帅长沙,命项安世、丁朝佐、杨长孺雠校而刻之。”5赵子崧字伯山,宋燕王德昭五世孙。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间官宗正少卿,知淮宁府。高宗建炎元年(1127),为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知镇江府。建炎二年(1128)贬单州团练副使南雄州居住,绍兴二年(1132)卒,宋史卷二百七十四有传。项安世、丁朝佐、杨长孺三人是周必大编刻书籍的得力助手,1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一百九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3055页。2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一百七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2701页。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683684页。4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一百七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2710页。5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6页。3其中杨长孺是杨万里子,丁朝佐是周必大编刻欧阳文忠公全集时的主要人员。据南宋馆阁录续录卷九:“项安世,四年三月除,五年八月为校书郎。”1可知朝野遗事的刊刻当在绍熙二年周必大潭州任上到绍熙四年(1193)三月项安世除秘书正字之间。林日波先生根据宋人周南谯天授事录跋“鉴堂遗事在池时所购”,判断“其书长沙之外又有池州翻刻本”2,可见朝野遗事在当时流传较广。赵子崧朝野遗事一卷是一部历史逸闻琐记类笔记,今已佚失。林日波先生赵子崧朝野遗事考佚3一文广泛搜集材料,从中辑佚该书近二十则,可以参考。二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以少傅致仕,回到家乡庐陵,开始了大规模的编刻书活动。周必大首先想到的是编刻庐陵同乡欧阳修的诗文集,他多次在诗文中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予以推崇。例如在总跋自刻六一贴中说:“欧阳公道德文章,百世之师表也。”4又在题方季申所刻欧阳文忠公集古跋真迹中说“欧阳文忠公文章事业师表百世”5。用“百世之师表”“师表百世”来评价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充分肯定他在北宋文坛的领袖地位。甚至还在龙云先生文集序中评价说:“庐陵郡自欧阳文忠公以文章续韩文公正传,遂为本朝儒宗。”6正是出于对庐陵同乡欧阳修的敬佩,周必大才重刻欧阳文忠公全集。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其集遍行海内,而无善本,周益公解相印归,用诸本编校,定为此本,且为之年谱。自居士集、外集而下,至于书简集,凡十,各刊之家塾。其子纶又以所得欧阳氏传家本,乃公之子棐叔弼所编次者,属益公旧客曾三异校正,益完善无遗恨矣。居士集,欧公手所定也。”7周必大欧阳文忠公集后序:“欧阳文忠公集,自汴京、江浙、闽、蜀皆有之。前辈尝言公作文,揭之壁间,朝夕改定。今观手写秋声赋凡数本,刘原父手帖亦至再三,而用字往往不同,故别本尤多。后世传录既广,又或以意轻改,殆至讹谬不可读。庐陵所刊,抑又甚焉,卷帖丛脞,略无统纪。”8两条材料说明在南宋中期,欧阳修的文集刊刻流行较广,错讹较多,没有善本,这也是周必大重刻欧阳修文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周必大编刻欧阳文忠公集时,市面上至少流传着十多种欧阳修文集。郡斋读书志卷十九著录“欧阳文忠公集八十卷谏垣集八卷”9,赵希弁读书附志卷下著录“庐陵欧阳先生集六十一卷”,并谓:“别一本六十一卷,乃旧物也。”10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六一居士集一百五十二卷”,“自居士集外集而下,至于书简集,凡十,各刊之家塾。”11宋史卷二百零八艺文七著录欧阳修集五十卷、别集二十卷、六一集七卷、奏议十八卷、内外制集十一卷,合计一百零六卷,应该是欧阳修各集的单行本。宋代的这几种书目所著录的欧阳修文集,从书名来看有欧阳文忠公集庐陵欧阳先生集六一居士集欧阳修集等多种,卷1陈骙、佚名撰,张富祥校:南宋馆阁录续录卷九,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44页。2林日波:赵子崧朝野遗事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四期,第144页。3林日波:赵子崧朝野遗事考佚,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二期,第9497页。4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182页。5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270页。6周必大撰,王瑞来校证:周必大集校证卷五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814页。7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96页。8祝尚书:宋集序跋汇编卷六,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28页。9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89页。10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附录读书附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7页。11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96页。南宋周必大刻书活动考述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 第肆期4数也有八十卷、六十一卷、一百五十二卷、五十卷等多种,刊刻分别在汴京、江浙、福建、四川等地,说明至少在南宋中期欧阳修文集的编刻、发行已经是非常普及。周必大着手重刻欧阳修文集的底本,从现存文献来看,应该是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六一居士集一百五十二卷”,这是最接近欧阳修文集全貌的一个本子,卷数上也与周刻本相近。上述这些还不是欧阳修的所有著述,据宋史卷二百零八艺文七所著录,欧阳修还有诗本义十六卷、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太常礼院祀仪二十四卷、从谏集八卷、礼部唱和诗集三卷。这些书都没有收入到欧阳文忠公集中,有些是单刻行世,如乾隆丙申(1776)重刻庐陵欧阳文忠公全集,牌记即有“唐书并五代史另刊”竖排一条。据该书前列“累代校刊姓名”可知,乾隆本直承南宋本而来,可以推知在南宋编刻的欧阳修文集中,存在将新唐书新五代史与全集并行单刻的情况。周必大重编欧阳修文集的情况,可以从他所写的多条材料中窥知。欧阳文忠公集后序:“会郡人孙谦益老于儒学,刻意斯文;承直郎丁朝佐博览群书,尤长考证。于是遍搜旧本,傍采先贤文集,与乡贡进士曾三异等互加编校。起绍熙辛亥春,迄庆元丙辰夏,成一百五十三卷,别为附录五卷,可缮写模印。惟居士集经公决择,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有增损其辞至百字者,有移易后章为前章者,皆已附注其下。如正统论吉州学记泷冈阡表,又迥然不同,则收置外集。自余去取因革,粗有据依,或不必存而存之,各为之说,列于卷末,以释后人之惑。第首尾浩博,随得随刻,岁月差互,标注抵牾,所不能免。”1绍熙辛亥是绍熙二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