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族民间
音乐
中国
钢琴
艺术
融合
发展
吴丹
Yi Shu Ping JianYan Jiu Ping Lun 研究评论摘要:钢琴传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中国钢琴艺术不仅浸润了民族民间风土人情,汲取了本土人文艺术和哲学思想,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究其根本,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钢琴艺术生存的肥沃土壤,是孕育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母体。中国钢琴艺术取得了诸多成就,在钢琴曲创作、钢琴演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钢琴艺术的迅猛发展,与民族民间文化有密切联系,得益于中国钢琴艺术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钢琴艺术 发展中图分类号:J624.1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01704文献标识码:A民族民间音乐与中国钢琴艺术的融合发展吴丹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D214953。一、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中庸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贵和谐,尚中道”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审美的最好体现。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在五千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劳作的过程中所创作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人文气息的艺术形式。钢琴艺术之所以在我国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除了因为其能够迅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更重要的是钢琴艺术兼容并蓄且创造性地吸收了我国丰富的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可以说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我国本土民间艺术资源有着紧密联系,这也是成就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早期代表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由湘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于1934年创作,这首钢琴作品是“西为中用”的成果,它不仅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钢琴曲经典杰作,也是我国钢琴音乐艺术探索中国化发展道路进程中的标志性作品,更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中极富创造性的成功范例,它开启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先河。牧童短笛这首钢琴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作品在创作上虽然应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其呈现给听众的却是极富中国田园诗般的乡土审美体验。采用了西洋复调、和声技法而创作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是完全服从于中华民族审美需求的。这首钢琴作品不仅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的实践之举,它积极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与本土艺术资源的融合发展。民歌是指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及生产劳动中集体创作的、富有本民族风格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传统歌曲。民歌作为被一个民族口头记载和传承的集体音乐艺术,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非常广泛的。民歌除了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17Yi Shu Ping Jian审美意识、人物性格、民俗风情之外,它还能真实地反映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景象,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从民歌的形成来看,其作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而成的口头艺术形式,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提炼和加工,这使民歌不但具备悠久的传承历史,也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和地域特点。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汲取民歌元素并茁壮成长的过程中,其自然而然就有了民歌艺术的烙印。例如,丁善德先生(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1948年创作了我国第一首以民歌为主题的钢琴变奏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是一首由一个主题和五个变奏组成的小型自由变奏曲。此外,丁善德先生在1950年又根据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创作了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等作品。歌曲兰花花是流传于陕北地区的民间歌曲,汪立三先生(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在1953年根据这首著名的陕北民歌音乐元素创作了钢琴变奏叙事曲兰花花;花鼓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花鼓的曲调一般是在当地山歌以及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瞿维(著名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花鼓,就是取材于我国的花鼓曲调;陈培勋(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的钢琴曲广东音乐主题5首,是根据广东小调和广东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该作品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特点,其中的第二首钢琴曲思春取材来自广东的民间小调玉女思春和寄生草。除了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可以说中国民歌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具有哺育作用,中国钢琴艺术对于中国民歌的继承和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民俗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地方戏曲共有三百六十多种,各地方戏曲都独具特色。从戏曲的艺术审美来看,虽然戏曲是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但其共性中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中国戏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能够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美熔铸在一起,在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形成戏曲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颇受戏曲艺术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中国钢琴作品不但借鉴了地方戏曲中各剧种的唱腔设计,而且也吸收了基于不同地方戏曲唱腔以及地方语言特色所构成的不同戏曲音乐风格。例如:李其芳(著名钢琴家)的钢琴作品河南曲牌就带有浓郁的河南戏曲的地方色彩。这首钢琴作品旋律线条清晰,音乐情感热情朴素。该作品中的旋律重音,在流畅的音乐语言中彰显了富有北方地方色彩的语言特征。再如,朱晓宇创作的复调钢琴作品戏曲组曲京剧小段,该作品的第一主题是以跳音组成的旋律,具有显著的京剧西皮腔的旋律特点,而作品的第二主题则形象地再现了二黄腔的腔调。这些元素经过作曲家的再加工,就形成了不同的钢琴演奏艺术特征。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创作的钢琴曲看戏,其音乐素材就源自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在这首钢琴作品中,作曲家用变奏的手法将花鼓戏的经典旋律改编成了钢琴曲,其中左手采用富有弹性的跳奏技法,并大量运用大二度、大七度音程来表现锣鼓的音响效果,使该钢琴作品富有浓厚的湖湘地方色彩,独具本土艺术特色。风俗习惯是某一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规范的哲学范畴。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因为自然条件的原因所形成的不一样的行为规范,我们称之为“风”;而因为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原因所形成的不一样的行为规范,我们则称之为“俗”。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土壤的中国钢琴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和描述着民俗文化。例如,“火把节”是流传于云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过节人们即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入夜则点燃火把,这样的风俗情境在钢琴作品火把节之夜中就有所体现。该作品不仅用跳动的音符为人们呈现了火把节之夜的壮丽景观,而且通过音调的变化,复调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欢快的情感体验。江文也(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套曲乡土节令诗,共包含十二首钢琴小曲,该作品不仅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编排,而且在每个季节中还单独创作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小曲,表现了不同节令的自然风光和节日民俗生活的情景。民族舞蹈元素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影响,则表现为钢琴艺术的创作者们在挖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节拍动作、神韵等进行钢琴艺术的加工,使其能够通过钢琴的演奏,还原、再现民族舞蹈的魅力。著名音乐学家管建华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一书中谈道:“音乐与舞蹈有着人体原生的心理、生理、物理及其节奏和表情的运动基础。舞蹈文化是反映人们精神面貌、18Yi Shu Ping JianYan Jiu Ping Lun 研究评论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巴蜀之画是作曲家黄虎威在1958年采用六首四川民歌而创作的钢琴组曲,其中的 弦子舞引用了阿坝地区藏族的民间歌舞音乐元素,该作品主要描绘了藏族人民群体歌舞的热闹场面。作曲家周龙创作的钢琴作品五魁,融独特的民族气韵与现代音乐风格为一体,这首钢琴曲表现了满族人民在跳舞时的欢快情景。版纳风情是作曲家夏凉创作的表现西双版纳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钢琴套曲。其中的钢琴作品水之舞,作曲家应用钢琴艺术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欢快场面。在中国钢琴音乐中,有很多作品都是以民族舞蹈音乐为主要艺术素材来源的,其不仅把民族舞蹈的节奏、韵律等融合在了钢琴艺术中,还把舞蹈艺术的氛围渲染力应用在了钢琴艺术中,使钢琴作品蕴含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民族乐器同样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如果从演奏方式上对其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民族乐器分为吹、弹、拉、打四大类。众多的钢琴作曲家学习借鉴了传统民族器乐的表演特征,并将其创造性的应用在了钢琴艺术的创作上,这样的创作行为不仅有利于继承、创新传统文化艺术,使传统文化艺术唤起了新的生命力,也使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具备了民族特色,是洋为中用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吹奏乐器不但种类繁多,而且音色极富个性。在吹奏乐器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地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与流派。例如笛子、唢呐、笙等吹奏乐器的音乐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者们最喜欢的艺术创作蓝本。王建忠(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的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乐曲的第一部分就模仿了竹笛的音色特征,来表现舒展、明亮的信天游曲调。王建忠先生的另一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不仅保留了唢呐吹奏的旋律,而且还采用了五声调式音阶,和弦作为伴奏音型,并用了小二度的倚音及四度、五度的音程进行,来模仿唢呐奔放的音色,为听众展现了韵味独特的富有民间风俗特点的音与画。作曲家蒋祖馨于1955年创作了经典的钢琴组曲庙会,这部作品采用钢琴组曲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我国传统庙会的热闹场景,将人文风情完美地融入钢琴音乐的创作当中。其组曲的第四首笙舞,作品用钢琴模仿了笙这一吹奏乐器的发音原理及演奏特点,广泛采用了四度、五度音程,以及大跳音程,描绘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表演者在民族乐器笙的吹奏下,进行舞蹈表演、杂技表演的热闹场面。中国的弹拨乐器大部分具有声音明亮、清脆的音色特征,多采用“弹、拨、抡、挑、扫”等演奏手法,来表现其独特的声音艺术效果。在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道路上,作曲家们独具匠心地把弹拨乐器的演奏手法和钢琴的演奏技法结合了起来,使音乐作品具有了不一样的艺术生命力。例如,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崔世光的作品 钢琴交响狂想曲楚汉武士的故事与诗篇借鉴了琵琶这一传统弹拨乐器“拢、捻、抹、挑”等演奏手法,并将其巧妙地应用到了该钢琴作品中,听众可通过作曲家从琵琶演奏手法中所提炼出的音响形态,以及京剧武场节奏等传统音乐元素中感受到作品雄伟激昂的情境。我国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指胡琴类乐器,这类乐器的音色特点是声音优美、表现力强,不同构造的拉弦乐器所演奏的音色也各不相同。例如,高胡音色明亮,易于表现飘逸的音乐形象;板胡音色高亢、尖亮,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易于表现欢乐的喜庆情景;二胡音色饱满、细腻,多用来刻画、表现优美抒情、沉郁忧伤的音乐形象。作曲家们借鉴这些拉弦乐器独特的音色特点,并将其和钢琴演奏艺术巧妙结合,既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又提高了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平湖秋月原是一首粤曲,其曲调源于北方小调闺舞,该曲又名醉太平,后经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其改编为民族乐曲,并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作品借景抒情、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连绵不断的抒情性,成为广东音乐中的名作。1975年,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使得这首富有中国特色的乐曲更加广为人知。这首钢琴独奏曲充分借鉴了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钢琴作品中,起伏的音符再现了一幅秋夜明月与湖水相映的飘逸音乐画卷,浓郁的氛围渲染让听众如痴如醉。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1964年创作的钢琴改编曲翻身的日子,是根据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同名声乐合奏曲改编而成的,也被称为解放区的天的姊妹篇。该曲在高音区模仿了板胡高亢的音色,具有浓郁的陕北民歌风味,作品始终洋溢着红火、喜庆、欢腾的音乐氛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