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明代
后妃
凤冠
制度
李昕
学术交荒 明代后紀凤冠制度钩考李昕摘 要:凤冠在宋代正式被纳入后妃冠服系统,明代后紀凤冠基本承袭宋制,并有所变化。本文通过文献的梳理与互证,进一步厘清明初凤冠制度建立和以后朝代凤冠制度的变化更定内容;并借助与凤冠相关的出土实物及传世画像,揭示明代凤冠制度在施行过程中的时代特征。关键词:明代;后妃;凤冠制度;考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凤冠”一词较早的记录是晋人王嘉拾遗记中出现的“萦金为凤冠之钗”。唐代武则天时所造乐舞表演,舞人便佩戴凤冠,通典载:“天授乐,武太后天授年所造也。舞四人,画衣五彩,凤冠。”此虽以凤冠为名,然与后妃礼冠相去甚远。这一时期在后紀冠制中虽未有凤冠的记录,但出土文物以及石窟壁画上已有很多在头上装饰凤饰的女性形象,如陕西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石椁线刻画一对戴冠女子,冠两旁簪戴凤翟饰物,口衔珠牌;再如敦煌莫高窟第窟都 督夫人礼佛图中“女十三娘供养”像,头戴凤冠,斜插凤翟冠饰,口衔珠结,说明以凤为冠饰在 唐代已经十分常见了。到了宋代凤冠才正式被纳入后紀冠服系统,且不同服饰系列搭配冠式不同,如礼服搭配九龙四凤冠、龙凤花钗冠,常服搭配龙凤珠翠冠等。北宋之后崛起的由女真人统治的金代,冠服制度很大程度上仿照宋制。至明代,后妃冠制 亦大体承袭宋代凤冠的传统。一、明代后紀凤冠制度的确立及调整明代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就参酌唐宋之制,制定了一套较为严 密的章服制度。有 关明代后妃 凤冠制度的文献记载,主要集中在:明代历朝官修史书明实 录,徐一夔 等奉勅撰的明初 礼书大明集礼,李东阳等撰、申时行等重修的礼典大明会典,明初内府所 藏冠服仪仗秘档明宫冠服仪仗图,建文帝敕撰“专记皇 家宗族之礼”的明代政书皇明典礼,以及清代官修史书明史?舆服志等。总体来说,明代后妃凤冠内容主要有五次定制,即洪武元年()、洪武四年()、建文二年()、永乐三年()、嘉靖十年(),这五次修订基本确立了明代后妃凤冠制度的框架。后妃凤冠制度初定于洪武元年,据明太祖实录载,今拟“皇后首饰冠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之,两博鬓,十二钿。燕居则服双凤翊龙冠,首饰钏镯以金(玉)、珠宝、翡翠随用”(图),“皇妃九晕四凤冠,大花钗九树,小花如大花之数,两博鬓,九钿。燕居则服鸾凤冠,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翠”,“皇太子妃、王妃冠服凡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与皇妃同,惟王妃以素 纱中单为别,其燕居则服李昕: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服裝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 国传统服饰文化。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料学规划项目“江南地区明代墓葬出土妇女服饰整理与研究”()。学术交流犀冠刻以花凤,余与皇妃同,皆参酌唐 宋之制而定之。”如上所述,明初后妃冠制在借鉴宋代首饰冠服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完善和发展,形成礼服冠和燕居冠两个系列。洪武四年更定后妃常服制度,此次更定的皇妃及亲王妃燕居冠制一直沿用。据明太祖实录载,中宫用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用织金龙凤文。加绣饰。其皇太子妃、亲王妃、皇妃常服用 山松特髻,假鬓花钿,或花釵凤冠。?建文二年,朱 允 坟又对王妃凤冠内容进行更定,并编入皇明典 礼。其中,皇太子妃礼服冠用凤九晕,金凤一,翠晕九,口衔珠滴,博鬓四扇;皇太子妃及王妃燕居用庆云冠,冠上裝饰事件依身份髙低不等。”与洪武元年相比,此次凤冠制度内容主要变化是将皇太子妃与诸王妃凤冠作出等级区分,特别突出了皇太子妃礼服冠制,以区别于王妃冠制;同时,增加了郡王妃、郡王世子妃及以下宗 室成员冠制,并补充了一些装 饰细节。明成祖朱棣推翻建文统治之后,下 诏“建文 年间所出一应榜文条例并皆除毁”皇明典礼也被禁毁。但实际永乐三年更定后妃冠制,仍是参照建文朝服制进行议定。这部分内容主要载于大明会典明宫冠服仪仗图以及明史?舆服志,后者成书较晚,基 本 参 考前者进行修纂。将大明会典与明宫冠服仪仗图进行对照,冠制内容大部分可以相互印证,但仍有两处记载存在出入。其一,大明会典载 亲王妃礼服冠“翠顶云一座,上饰珠九颗”,明宫冠服仪仗图载“上饰珠五颗”,与皇妃及郡王妃礼服冠进行比照,其冠制均为“饰以珠五颗”,按照等级尊卑,亲王妃饰珠数目不应高于皇妃,若为“五颗”则饰珠数持平。其二,大明会典载郡王妃“七翟冠二顶,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明 宫冠服仪仗图载“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二”,前者饰翟数相加为九,是为皇紀、亲王妃之九翟冠,后者饰翟数七,符合郡王妃之七翟冠。因此,这两处都 应参 考明 宫冠服仪仗图所 载,这可能 是编撰大明会典誊写之时的失误,同时也反映了这部 文献对于考订明代服饰制度的史料 价值。承上所述,永乐三年所定 后妃冠制具体内容详见表、表。表永乐三年皇后、皇 太子纪礼服冠制身份皇后皇太 子妃材质竹丝装饰翠龙九、金风四翠翬九、金风四珠翠云(片)四十大珠花(树)牡丹(朵)十一二十四九九半 开(朵)无九蕊头(个)二十四十八翠花(叶)一百零八八十一小珠花(树)樓花(朵)十二十二九九半幵(朵)十二九翠 叶(叶)六十四十五博鬓(扇)六,饰以金龙、翠云四,饰以鸾凤翠圈(副)珠宝 钿花十二一九翠钿十二九托里 金口圈(副)表永乐三年 皇后、皇太 子妃燕 居冠制与皇紀、亲王妃、郡王妃礼服冠 制皇 后皇太 子妃皇妃丨亲王妃丨郡王 妃材质皂骰翠博山金龙一、珠翠 凤宝珠一座、珠翠风二大珠捎二、小珠翟三、翠翟四、宝珠座大珠摆二、小珠翟三、翠翟二、宝珠一座前后珠牡 丹花(朵)二蕊头(个)八翠叶(朵)三十六珠翠禳花餐(朵)二翠顶云(座)无一,饰珠五珠翠云(片)二十六十翠口圈(副)金 宝 钿 花(个)九,饰珠九八,饰珠八金风翟(对)金凤一金翟一金莕(对)一博鬓(扇六,饰以鸾凤四饰以莺凤无珊瑚风冠铕(副)无通过对永乐时 期后妃冠制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到不少细节 有 异于前。将其与洪 武年间冠制进行对 学术交流照,主要变化是进一步详细规定了凤冠各部件名称及数量,同时对不同等级后 妃人群凤冠制度作出更为全面的规范,并且在冠制设计中通过应用凤、翟装饰以及插戴博鬓,充分显示皇后和皇太子妃的身份特权。至此,明代后妃凤 冠制度基本完备。嘉靖十年虽议定九嫔冠服,但其内容仍未脱离上述后妃冠制系统,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直到明末,后妃凤冠制度的条文未再次修订。二、凤冠实物与明代凤冠制度的对应考察承袭有 序的明代凤冠制度,在具体执行中又有哪些 变化?明代凤冠的考 古实物和图像资料十分丰富,定陵及藩王贵戚墓出土的首饰冠服,以及故宫 南薰殿旧藏的明代皇后画像,都为有明一代后妃凤冠的演变提供了形象参考。故无论对于宏观还是细节,都能为明代凤冠制度作补充的考证,以体现其在施行过程中的时 代特征。明代后妃凤冠依制度采用龙凤、金玉、珠宝、点翠等装饰事件,又随身份不同而隆 杀不等。;(:京定陵出土了孝端后和 孝靖后的四顶凤冠,礼服冠两顶,燕居冠两顶,是目前仅见的明代皇后凤冠实物。两顶礼服冠,一顶是 孝端后的九龙九凤冠,另一顶是孝靖后的十二龙九凤冠。对比制度,两顶 礼冠均与规定的凤冠形制 有所出入。孝端显皇后为万历帝元后,卒于万历四十八年(),与神宗合葬定陵。其随 葬的九龙九凤冠,冠上饰金龙九、翠凤 九,有翠云四十四片(图),龙、凤材质倒置以及冠上嵌 饰凤和翠云都比规定数目更加 繁多。孝靖皇后为明光宗生母,万历三十九年()病逝,葬天寿山,直至光宗之子明熹宗即位后才尊为皇太后,并迁葬 定 陵。其十二龙九凤冠,冠上饰十二龙、九凤,翠云九十片、翠叶七十四片(图)。明初朝廷并未颁布皇太后冠制的相关 条文,要使皇太后冠制与皇后有 所区别,一般会采用在皇后冠服基础上增饰,以体现“尊崇之意”。孝靖后凤冠裝饰 十二龙以及翠云、翠叶的数目规格皆高于孝端皇后 九龙四凤冠,应当是按照皇太后的身份制作,或为其迁拊定 陵 时增添的随葬品。两顶礼冠底缘饰十二枚珠宝钿花符合形制。图九龙九凤冠 定陵孝端后随葬图十二龙九凤冠定陵孝靖后随葬博鬓作为凤冠的组成构件,具有标志等级的重要作用。自永乐始,只有皇后和皇太子妃可以行用博鬓。从出土实物来看,定陵出土四顶凤冠皆有博鬓,左右各三扇,与制度相符。除此之外,益宣王妃李氏墓和宁靖王夫人吴氏墓也出土了插戴博鬓 的凤 冠。据考古报告介绍,凤冠前后各竖一扇博鬓,用描金细竹篾编织而成,李氏墓还说明呈舌形,与博鬓形状相符,遗憾的是,己刊布的图像资料难以辨认这一细节单从制度来说,李氏和吴氏仅为亲王妃和夫人,不能插戴博鬓。但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发现明代有特赐博鬓 的先例。万历野获 编载,天顺五年(),英宗致书含山大长公主云:“高皇祖所生,唯祖姑享高寿,诚为难得。近者承谕用度有缺,朕心恻然,特遣太监蓝忠赉送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以表亲亲之义。”并记:“按,博鬓唯皇后得用之,国初王妃亦许用,永乐间革之,亲藩曾有请而不许,今特以赐含山,盖异数也。”沈德符所说的“亲藩”当指荆王朱祁镐。天顺二年(),荆王上奏为其王妃魏氏请赐博鬓,英宗敕曰:“祖宗定制亲王妃冠用九翟而无博鬓,盖博鬓惟皇后及东宫妃得用,中间尚有差等,尔母 妃冠有博鬓者,乃一时特赐,岂可援以为例”。这两次特赐和请赐,说明至少 到天顺时期,博鬓 的使用仍受到严格限制。因目前考 古 资料仅见这两顶王妃凤冠保存较好,且均有博鬓,同时考虑到博鬓应用范围局限且行用制度严苛,故推测以上两例情况当为特赐。凤簪是后妃墓 葬中常见的出土器物,相较竹丝、纱罗制作的冠胎容易朽腐,金银质地的凤簪大多保学术交流 存状况较好。根据明墓出土所见,部分凤簪在簪脚处刻 有铭文,标注其产地、日期及用料。其中有些凤簪为银作局造,如江西益端王妃彭氏墓出土凤簪,簪脚铭文“银作局永乐 贰拾贰年拾月 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图),也有凤簪为王府自制,如益宣王妃孙氏 墓出土一对凤,簪脚刻“大明万历庚辰(年)五月吉旦益国 内典宝所成造”(图)。图金 凤益宣王妃孙氏墓出土按照凤冠制度,凤簪不论是材质、纹饰都与身份等级相关,亲王妃以上用凤簪,郡王妃以下用翟 簪。目前所见后紀墓 葬出土的绝大多数为凤簪,与制度相符,但也有两座郡王妃墓出土金凤簪墓主分别为顺阳王朱有煊妃吴氏和都昌王朱 载瑢王妃。关干二人身份,朱有煊为朱元璋之孙,薨于永乐十三年()。在明代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 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封藩政策下,早期国家对于藩府的礼仪用物多 为赐予,顺阳王为始封郡王,又是帝孙,故推测凤簪系由内府颁赐,而非僭越戴用。朱载瑢于嘉 靖二十三年()袭封都昌王,为第五代都昌王,其死后爵位无人继承,封号去除。明中后期朝廷对于 冠服的颁赐次数减少,而由各藩府承造或采买的 品类 和数量 增 加,由于缺乏相关记载,都昌王妃这种越级使用凤簪的性质目前无法断定。除了 出土所见的凤簪,定 陵出土的两顶燕居冠两侧插戴则为龙簪(图),与制度内容不符。缘何使用制度以外的龙,或许能 够从明代皇后画像中找到答案。在二十 余幅明代 皇后画像中,首位燕居 冠插戴 龙簪的是仁宗诚孝昭张 皇后(图),其后的多位皇后 燕居冠也插戴 龙。张皇后是明朝 首位皇太后、太皇太后,由于明代官方从未颁布过皇太后冠制,张 皇后画像又是在 去世多年以后追绘的,那么使用龙簪 或为皇太后 冠制始设,以提升冠饰规格,而后成为定式,皇后亦用。图明仁宗減孝昭张皇后像从凤冠相关文物所展现的种 种迹象,可以了解后妃 凤冠制度发生的变化,比如,凤冠所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之数与制度所载不合,且材质更加奢华;增设皇太后凤冠制 度,礼服冠以金龙十二条为饰;博鬓不仅用于皇后、皇太子妃,作为赐服,王妃、公主也有使用;皇后燕居冠兼用凤簪及龙 簪,郡王妃及命妇礼服冠也有僭用凤簪的情况出现。学术交流 小结在明朝的余年间,凤冠广泛用于后妃在各种重大礼典以及燕居 活动的礼仪之中。明初后妃凤冠制度在继承宋代冠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形成礼服冠和燕居 冠两个系列,为便于参 照执行,朝廷还补充了图式,使冠服制度明确而直观。经建文、永乐两朝修订后,明代后妃冠制基本 完备,且上下有 序,简繁有别。此外,通过上述凤冠相关文物和制度的对应 考证,不难发现出土实物 和传世画像中会出现凤冠制度的僭越,或凤冠样式与冠制不符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