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及保护传承_廖明君.pdf
下载文档

ID:2718436

大小:293.91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宁 平话 师公 社会 功能 保护 传承 廖明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期 年月 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及保护传承廖明君,孙妍琰 摘要南宁平话师公戏与平话人民间信仰交织相融,是平话人的生命体验与价值呈现。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表现为一体两面的民间信仰性功能与非民间信仰性功能,其民间信仰性功能包括观演受众的精神慰藉、社会秩序的信仰维护、神话与传说的演绎传播,非民间信仰性功能包括戏团成员经济收入来源、观演受众娱乐方式、国家话语体系的宣传渠道。基于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其保护传承工作应以延续南宁平话师公戏的民间信仰性功能、保护与传承南宁平话师公戏依托存在的民间信仰活动以及强化南宁平话师公戏的非民间信仰性功能、多措并举促进南宁平话师公戏顺应时代发展为重点。关键词南宁平话师公戏;民间信仰性功能;非民间信仰性功能 作者简介廖明君,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妍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南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作为平话人仪式性歌舞与巫术仪式的艺术交融形式,南宁平话师公戏在汉、壮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而生,它是调节平话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其他群体的文化方式,承载着平话人千年传续的民间信仰。近年来,南宁平话师公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南宁市城镇化发展使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发生改变,保护与传承工作也受其影响。一、南宁平话师公戏的民间信仰性功能南宁平话师公戏作为平话人民间信仰的实践方式,是集艺术与信仰为一体的神圣性表演艺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傩戏的分支,南宁平话师公戏最直观的功能体验是其所蕴含的民间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意义。(一)灵魂安顿:观演受众的精神慰藉平话人借助南宁平话师公戏实现“酬神”与“媚鬼”的信仰目的。通过充实精神世界或消除恐惧获取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慰藉,以求灵魂安顿。观演受众的信仰需求不尽相同,大致呈现为三类信仰特征: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观,三是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命观。三类信仰特征并非互为冲突,在南宁平话师公戏演剧中表现为单类实现或多类同步实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平话人常做的各类仪式中,南宁平话师公戏表演情节的开端、高潮、尾声分别对应仪式的分离、阈限、聚合,缓解受礼者及其周围人在过渡社会身份时可能会产生的困扰与不安。事实上,南宁平话师公戏蕴含的民间信仰需求也是围绕着“两种生产”理论展开。一方面,满足平话人对生活资料的精神向往。如南宁平话师公戏 大酬雷等酬神祈雨类剧目,对农耕降雨的期望实际蕴含着平话人对物质生产资料(食物)的渴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待,对生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向往。另一方面,满足平话人对“生育”繁衍的祈愿。如南宁平话师公戏 大花王 仙姬送子 送鸡米等求子祈福类剧目以“花”寓“子”,通过“散花”表演寓意平话人添丁发财、人丁兴旺,以“孩儿洗育”表演祝福后代健康平安、人中 龙 凤,反 映 出 平 话 人 既 在 乎“生”,也 重 视“育”的生育信仰观念。此外,还有一类剧目兼顾呈现“两种生产”的 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民间信仰需求。如平话人如需在某块土地上安宅居住,首先需要向当地的“土地神”报备。得到“土地神”的“批准”后,通过“动土”“安脚”“行墙”“安门”“挂门红”“抛梁”“装修”“安神”“入宅”“酒庆”十个步骤表演南宁平话师公戏 宅居宝语。在 宅居宝语中多次出现“吉日”“良时”“丁财”“儿孙”“千秋”等词语,体现出平话人从物质生产资料“吉居”向人类自身的生产“生育”的民间信仰延伸。此时,平话人对“生育”的信仰需求已不停留于“求子”,而是扩展为“多子多福、儿孙无忧”的长久祈愿。因此,宅居表演既寓意平话人“吉象宅居”,还包含平话人对“吉居”后的美好生活向往。以精神上的先“圆满”引领现实生活的后“圆满”,构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统一。除了 宅居宝语外,南宁平话师公戏还包括 新春宝语 婚姻宝语 生子宝语 葬山宝语。从宝语类别上看,南宁平话师公戏主要围绕人类生命过程中的重要身份过渡 生育(出生)、安家、结婚、死亡。五类宝语在满足“两种生产”理论的同时,还包含着平话人对生命重要节点的过渡产生的紧张与期待。换句话说,南宁平话师公戏表演本身就是一场场通过仪式。平话人以南宁平话师公戏践行自身的民间信仰,从中找寻心灵寄托与灵魂慰藉,帮助自己或他人满足各异的信仰需求,从而实现个体或群体的灵魂安顿。(二)乡土守护:社会秩序的民间信仰维护除了实现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慰藉外,民间信仰对维护社会秩序也具有重要作用。南宁平话师公戏多个剧目均具有极高的世俗伦理意义,如孝顺父母、夫妻和睦、刻苦上进等。与法律的外在强制性不同,南宁平话师公戏宣扬的世俗伦理以民间信仰的教化力量维系社会秩序,使公序良俗在一场场戏曲表演中深入人心,乃至成为特定社会所公认的集体意识,继而实现对孕育该族群生长繁盛的乡土社会秩序的信仰维护。在孝顺父母方面,剧目 伐木:二十四孝讲述了舜儿与尧娥为养父契爷哭孝的故事;剧目 董永卖身葬父演绎了董永为葬父而卖身,被赎身后勤奋学习并高中状元,最终回家祭祖报恩的故事。此类剧目刻画出“舜儿”“尧娥”与“董永”的孝子形象,具有宣扬孝道的重要意义。在夫妻和睦方面,剧目 打草送饭展现了男人打草、女人送饭的劳作日常,重点突出夫妻二人争吵后和好如初的故事;剧目 三雁占漂玲讲述了三位表哥使用不同方法追求表妹漂玲的故事,最终三表哥经受住漂玲父亲的层层考验,与漂玲结为夫妇,恩爱度日。此类剧目刻画出“打草夫妇”与“三表哥和漂玲”的恩爱夫妻形象,具有宣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实际意义。在刻苦上进方面,剧目 大送鸡米讲述了杨贵芳受父亲教育勤勉读书并赴京赶考,在妻子喜诞麟儿后高中状元双喜临门的故事;剧目 双生贵子演绎了何天下夫妇鼓励儿子何有才、何有德勤奋好学、赴京科考,最终双中状元的故事。此类剧目刻画出“杨贵芳”“何有才”与“何有德”的学子形象,对于宣扬刻苦求学、积极上进具有重要的教化意义。平话人将对民间信仰的权威崇敬延伸于南宁平话师公戏之中,依托民间信仰活动表演具有教化意义的剧目。其试图以民间信仰的权威性保障世俗伦理的社会教化,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公序良俗,积极营造“孝顺父母、夫妻和睦、刻苦上进”的社会秩序。换句话说,平话人将其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期待寄于民间信仰的庇佑之中,借助南宁平话师公戏弘扬社会公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以民间信仰强大的教化力量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继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持续强化民间信仰。因此,平话人将南宁平话师公戏对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归功于民间信仰的内核动力,愈加强化对自身民间信仰的权威崇敬,实现“民间信仰 南宁平话师公戏 社会秩序”三位一体的内在循环。如图表明南宁平话师公戏与平话人民间信仰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 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图“民间信仰 南宁平话师公戏 社会秩序”关系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年第期(三)文化传承:神话与传说的演绎传播“神话 是 文、史、哲、艺 术、宗 教、心 理、政治、教育、法律等的共同根源。”南宁平话师公戏既是平话人民间信仰的艺术呈现,也是戏曲艺术的文化瑰宝,对神话与传说尤其是中国神话领域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对上古神话的演绎。南宁平话师公戏剧目 开坛科是“请神”环节的核心剧目。师公表演“三申请神”后,需要准备“洒净”仪式的道具。在 开坛科中,师公“洒净”仪式的“法水”来源于盘古开天后的水系分流,由龙王掌管“净天净地”的滔滔法水。这在剧目 八娘过渡中也有所体现。无论是 开坛科中的“盘古初分”,还是 八娘过渡中的“盘古开天并辟地”,其神话原型均为中国上古神话“盘古开天”。“盘古开天”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人类祖先盘古在一万八千年前用自己制作的神斧劈开了裹住他的混沌,从此世间有了天与地之别。盘古去世后,他的血液(也有记载认为是眼泪)化成了江河湖海,为世间带来了生命源泉,造福人间。这两个剧目展现的正是“盘古开天”神话中的经典片段。其次是对民间信仰神话的演绎。剧目 八仙贺寿是南宁平话师公戏的传统例戏之一。八仙贺寿向观众展示了“八仙”具体为哪八位神明,并从戏团成员的服饰与道具上呈现“八仙”的形象特征。该剧目情节简单且演员扮相生动形象,因而深受观众喜爱。在 八娘过渡中,八娘与渡婆的往来对答也有“八仙过海”的桥段。从 八仙贺寿与 八娘过渡的相关内容上看,两个剧目内含三层文学意义:一是向观众介绍民间信仰神话“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明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二是通过演员服饰或戏曲唱词展示“八仙”的形象特征与法器法力,即李铁拐腰挂葫芦、吕洞宾肩头背剑、蓝采和手提花篮等。三是讲述了“八仙”各显神通成功过海,为王母娘娘贺寿的故事。这两个剧目均富有中国民间信仰神话色彩。最后是对民间传说的演绎。南宁平话师公戏剧目 董永卖身葬父与 仙姬送子作为“白事”与“红事”表演的代表性剧目,原型是 中国民间“董永传说”。董永卖身葬父塑造出“董永”的孝子形象,“董永”被“员外”赎买后唱道:只因冇钱来葬父,卖身帮人看牛羊。日日出门看牛马,收了牛归再赶羊。日吃三餐挨稀粥,捞盐吃粥算一场。夜里睡在牛栏角,蚊帐点席冇一张。饥寒冻冷都着受,仔细想来好凄凉。督报世间个父母,冇卖儿女去外乡。么是人肉人么痛,冇是亲人心冇伤。命中注定我命苦,冇怨爹来冇怨娘。不过员外算还好,为我葬父发心肠。如今看牛过两载,云冇一年至得行。“董永”的这段自述展现其卖身葬父后的艰苦生活。尽管如此,“董永”从未怨天尤人,只是自嘲“天生 命苦”,并感 恩“员 外”的 赎 买 之 情。这 与“董永传说”中第一阶段情节的“董永卖身”相符。第二阶段“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情节则于 仙姬送子中演绎:仙姬:董郎啊,董郎卖身来葬父,我才私自下凡尘,天君闻听心愠怒,派来天兵共天神,把我押回天庭去。思念夫君夜夜心,身怀六甲十月满,产下麟儿喜十分,槐荫树下曾讲过,送来麟儿给夫君。董永:贤妻啊,子在哪里?众仙姬:恭喜状元郎,上前接子。七仙女:董郎啊!忽闻天堂钟声响,催我离别好夫君,驾动祥光天庭去,抛夫丢子在凡尘。在 仙姬送子中,“董永卖身”向“董永与七仙女”的情节发展,寓意演剧从宣扬孝道向歌颂爱情发生转变,构成完整的“董永传说”。值得注意的是,“董永传说”于 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宁平话师公戏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个表演剧目同时展现中华文化的母题,对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南宁平话师公戏以戏曲艺术演绎中国神话与传说,蕴含丰富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展现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与互鉴共创,呈现中华文化多民族多区域认同的文化特点,对赓续伟大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廖明君,孙妍琰/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社会功能及保护传承廖明君、叶舒宪:迎接神话学的范式变革,民族艺术,年第期,第 页。南宁平话师公戏剧目 仙姬送子,来源:广西民间平话师公艺术团内部资料。二、南宁平话师公戏的非民间信仰性功能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以陈东村为代表的平话人聚居地逐渐从传统自然村庄向城中村转变。进入 世纪,得到政府“正名”的南宁平话师公戏以更加活跃的状态行于文化之林。人们逐渐发现南宁平话师公戏作为平话人民间信仰的艺术载体之外的非民间信仰性功能。此类功能贯穿平话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代生命力愈发显著,已然成为南宁平话师公戏社会功能的重要分支。(一)作为戏团成员的经济收入来源南宁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城市大部分村民的生计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部分村民在保留原有的个人工作外,依靠第三产业分红获取收入。作为戏团成员的收入渠道之一,南宁平话师公戏的经济来源方式有三。一是主家个人或村委提供的演出收入。南宁平话师公戏传统的表演场合即戏团成员进入主家家中或某村庙宇进行演出。表演结束后,由主家个人或该村村委向戏团成员支付表演费用。据陈东村古傩文化艺术团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