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越
国食枣
乐新珍
枣子自古就是滋补良品,可直接采食且味美。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枣核,证明中国人采集野生枣食用至少已有 8000 多年。诗经 豳风 将枣子与水稻并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更说明枣子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西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物,还原汉代食枣风尚。从南越国枣字木简说起越国是公元前 203 年由秦末南海尉赵佗建立的地方政权,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后归附西汉,公元前 111 年被汉武帝所灭,传五主共 93 年。其疆域大体上与秦设的三郡(桂林、南海、象郡)相当,包括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有西汉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等1。2004 年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越国水井内发现了 100 多枚南越国时期的木简,内容主要是南越国的宫廷档案文书,其中有三枚木简记载了“枣”2,分别是:简 68:“壶枣一木,第九十四。实九百八十六枚。”简 69:“壶枣一木,第百。实三百二十五枚。”南南越国食枣之风乐新珍作者单位为南越王博物院DOI:10.19993/ki.2095-865X.2023.02.08简 90:“高平甘枣一木,第卌三。实一百廿八枚。”图 1“壶枣”“高平甘枣”是枣树的品种,“第九十四”“第百”“第卌三”是枣树的编号,“实九百八十六枚”“实三百二十五枚”“实一百廿八枚”表示每棵枣树结枣的数量。从简文可知,南越国宫苑内至少种植有两种枣树,一种是壶枣,另一种是高平枣,并对枣树进行严格管理,不仅给枣树编号,还详细记载了每一棵枣树结了多少果实。关于枣树的名称,尔雅释木中记载有“壶枣”,认为是指一种上小下大的葫芦状的枣。今山西省太谷县当地有一种枣叫壶瓶枣,它的果实大,以形似“壶”状而得名,是山西十大名枣之一。高平,地名,其地在今天山西高平市,高平甘枣是指味道甘甜的高平特产枣。除了木简记载的“枣”,在该水井内还浮选出了枣核,证实87图 1南越国水井出土木简及简上的“枣”字图 2南越王墓出土铜壶内有枣核图 3广州汉墓出土五联罐及罐内果核木简记载无误。此外,南越王墓出土的两个铜壶内均装有枣核3图 2,广州汉墓的陶罐内也装有枣核和其他果核4图 3,可见南越国流行吃枣,且所吃的枣并非从外地输入,而是南越王在宫苑内种植的枣树所得。枣在古代常被用来代替粮食,被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诗经 魏风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的诗句,“棘”即枣。诗经豳风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将“剥枣”与“获稻”并列,都是周人重要的农事活动。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记载,秦昭襄王时“秦大饥,应候请曰:五苑之草著、88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4清 张师诚 跋豳风十二月图说 册 八月剥枣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片采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书画图录27,2008 年,第 266 页)八月剥枣说。枣果名。尔雅别枣之名。至十有一种。齐民要术云。旱涝之地不任稼穑者。种枣则任矣。枣可供祭祀。周礼馈食之笾。其实枣可为妇贽礼。妇见于舅姑贽。枣栗可以养老。礼事父母舅姑者。枣栗饴蜜以甘之。夏小正八月。剥枣与诗合。戴传曰。剥者取也。与毛传剥击也亦合。陆佃曰落也。枣实未熟。虽击不落。已熟则烂。不击自坠。凡收枣击而落之。齐民要术所谓全赤即收撼而落之为上。即孔疏所谓。枣须就树击之者也。盖枣半赤而收者。肉未充满。味亦不佳。惟于全赤之时剥而落之。故干则红皱。复无乌鸟之费。王安石以剥为剥其皮。大谬至治枣之法。或曰新之。或曰疐之。则剥后事也。按枣之为用。祭祀贽养均有赖焉。诗之咏之。则义专养老与事父母舅姑礼合。盖老人易饥。容或不能待炊。故于亨葵及菽之外勤勤于此。以供上下之用。贵亲尚齿之化于是见其端焉。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说明秦国饥荒用枣栗作为粮食充饥。战国策燕策记载,苏秦游燕,称燕地“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此所谓天府也”,表明燕地即使在粮食歉收之年,枣栗也能当粮食,可见枣栗在民食中举足轻重。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安邑千树枣,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意为家有千棵枣树,就相当于一个“千户侯”,反映出枣树的种植规模及经济效益之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财富。到了汉代,枣的种类进一步增多,据尔雅 释木记录,有壶枣、要枣、白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无实枣和捻枣 10个品种,其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很大发展。史书记载,从北魏孝文帝开始,历代政府都鼓励农户种植枣树,明代政府还一度征“枣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与枣子相关文物,其中清张师诚跋豳风十二月图说便细说了“八月剥枣”的重要及情况图 4;而枣子丰收也常与孩童结合,传达民间欢乐富足的气氛图 5,正是“欢洽儿童共攀折,一林红雨漾晴空”图 6。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鲜枣含糖 25%30%,干枣含糖 60%70%,且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89图 5(传)宋人扑枣图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枣树结实累累,孩儿攀摘,枝桠晃动,枣子摇落满地,拾取玩乐,兴高采烈欢愉之情,跃然于绢素之上。谁家曲院池塘清。一株枣树当闲庭。秋来累累佳实成。群儿玉笋皆峥嵘。或是谢家诸弟兄。否则童子遗王曾。扑不藉竿手双擎。以裾攓取以盘承。于得戒贪都不争。善哉绘事能传情。不惟传情童训精。壬午(公元 1762 年)仲秋乾隆御题90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6清 黄钺 春台熙皋 册 枣林红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仲秋剥枣纪豳风。佳实初成树荫融。欢洽儿童共攀折。一林红雨漾晴空。清仁宗嘉庆皇帝跋矿物质和维生素 C 等营养成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大枣味甘无毒,主治心邪,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各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枣还有美容和抗衰老的作用,至今都被视为重要的滋补品。考古出土的汉代枣和其他果品从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和枣树的分布状况看,枣的原产地应是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枣核5,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 多年历史,但可能是采集的野生枣,人工栽培的枣则出现较晚。及至商代,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和四川金沙遗址均发现了枣6,前者是一处酿酒作坊,出土的四个大罐内装有枣核,还发现了酵母,发掘者推测枣为酿酒的原料。到了周代,山东济南唐冶遗址、湖北包山楚墓、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等地都出土了枣7,可能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园圃业。秦汉时期随着91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水果种类进一步丰富,考古出土的枣等果品比较常见,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随州周家寨汉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北京大堡台汉墓,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江苏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扬州胡场五号汉墓,广州汉墓、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等等(见附表)8。从考古出土的植物种实可以看出,汉代的果品种类繁多,有枣、板栗、梨、梅、杏、橙橘、甜瓜、杨梅、青杨梅、乌梅、木瓜、李、葡萄、枇杷、橄榄、柿、桃、荔枝、人面、乌榄、核桃、石榴、芭蕉等,最常见的是枣、栗、桃、李、杏、梅、甜瓜,其中枣、栗、桃、李、杏被称为“五果”。从果品的出土地点看,这些水果主要出土于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应该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植物繁茂,人工栽培瓜果种类较多,除盛产梅、枇杷、橄榄、荔枝等特有果品外,枣、栗、李、甜瓜也较常见,广州汉墓出土五联罐内就装着果核,此类罐还有二联、三联、四联等,在南越国时期极为盛行,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储物器,反映出岭南地区盛产瓜果,且食用讲究。枣栗并重,均是重要的粮食之一,汉墓中经常同出。我国栽培板栗的历史也很早,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有出土栗果9,秦汉时期栗树栽培范围更是遍及全国。史记 货殖列传亦提到:“燕秦千树栗此其人与千户侯等”,说明种植栗树的种植已经规模化,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与枣树一样是财富的象征。南越木简上也记载有“栗子”。当然,果品并非人人可以享用,从上述出土果品墓主身份看,或为贵族,或为中小地主阶级,或为士大夫低级官吏,平民尚未发现有果品随葬。这一点从甜瓜的食用也可以得到证明。甜瓜是我国最古老的瓜种之一,最早在新石器时代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就出土过甜瓜子10,夏小正中的“五月乃瓜”,诗经 生民中的“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诗经 豳风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 大雅中的“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中的“瓜”附表 秦汉时期遗址或墓葬出土枣等果品统计表遗址或墓葬名称出土的瓜果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枣、桃湖北随州周家寨八号汉墓枣、栗、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枣、梨、梅、甜瓜子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枣、梨、枇杷、橙、柚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枣、栗、梅、甜瓜、木瓜、菰北京大堡台汉墓枣、栗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枣、栗江苏铜山龟山二号西汉崖洞墓枣、桃、杏、梅、李江苏扬州胡场汉墓枣、梅广州汉墓枣、榄、梅、李、荔枝南越王墓枣南越国宫署遗址枣、栗、甜瓜、荔枝、柿、梅、榄、芭蕉92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均指甜瓜。诗经一再说瓜,说明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普遍栽培甜瓜,秦汉时期更是备受推崇。甜瓜多生吃,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辛追夫人的体内发现 138 粒甜瓜子,江西海昏侯墓的粮库及墓主刘贺体内发现大量的甜瓜子,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和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有甜瓜子,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水井内更是发现万余粒甜瓜子11图 7。可见,汉代贵族普遍喜食甜瓜,研究者还根据马王堆墓主食道、胃里的甜瓜子,推测出墓主下葬时间在甜瓜成熟季节,很可能是因多吃甜瓜导致的肠胃或身体不适而去世。汉代“饥食枣”现象汉代崇尚吃枣,还有一种特殊的“饥食枣”现象。不少汉代铜镜上刻写类似铭文,例如:“此有佳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为国葆。”将“食枣”与“仙人”联系在一起图 8,图 9。史记封禅书记载:“少君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这表明“巨枣”是蓬莱仙山中仙人常吃的食品之一。汉书 郊祀志 则记载了“仙人”“食枣”,汉武帝在郊祀的祭品中“加醴枣脯之属”,又用“脯枣”吸引“神人”:“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不仅仙人食枣,汉代上层社会也将枣脯视为高等级的食品。汉书 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淮南王刘长患病,汉文帝赐以“枣脯”图 7南越国水井出土的甜瓜子图 8广州汉墓出土铜镜,上有铭文“渴饮玉泉饥食枣”图 9河南南阳出土汉代铜镜拓片,上有铭文“渴饮玉泉饥食枣”93慰问。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不但发现很多枣核,而且发现很多保存完好的枣果,出土的竹简木牌也记载有“枣笥”“枣糗一笥”等字样,“枣糗”即枣脯12图 10。可见,汉代已经掌握将枣子精制为果脯的加工技术,并流行用枣脯来养生或祭祀,祈祷成仙或长寿。汉武帝更是效仿秦始皇求仙,“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祈盼长生不老,促使汉代的食枣之风更加蔓延。南越国崇尚食枣,与这种方仙文化不无关联。枣树的种植与管理尔雅 释天认为“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谨、果不熟为荒”,揭示了主食和副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果蔬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甲骨文中已有“囿”“圃”字,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人工栽培果蔬。到了西周时期,果蔬种植成为一种脱离粮食生产而独立的专门职业。秦汉时期园圃业十分发达,成为农业专门化分工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中央王室到各级地方官员,都特别设立一些专门机构,负责生产、销售和朝贡等事宜。为了促进岭南园圃业的发展,汉代专门设立圃馐官,掌握岁图 10 1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竹简木牌上记载的“枣笥”图 10 2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枣图 10 3南越国水井出土的枣图 11南越木简上记载的“守苑”94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苑”的记载图 11。南越国宫苑是我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与秦汉苑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西京杂记 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花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枣。”这说明上林苑内种植的枣树品种多达 7种,还有梨、栗、桃、李、柰、梅等其他果树和大量珍奇果树,并设相关的机构和职官管理上林苑,如后汉书 百官志记载的“上林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