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间
碑刻
艺术
介入
乡村
治理
研究
乡绅
贾儒珍
殷梦弦
2022.09 总第 191 期014一、乡绅贾儒珍概况贾儒珍(1816?),字聘侯,号山亭,道号知足子,四川省苍溪县东青镇人,是一位集官员、文人、商人、道士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乡绅。贾儒珍与书生文人交往甚密,其挚友阆中县进士候补州判许槃以及曾指点过道光皇帝书法的蜀中名儒李嘉秀,都曾多次为其题字作文。他崇仙问道,写下 游回岸洞天道缘记 展示自己的仙风道骨;他曾经为官,刻有“布政司都事正七品贾公儒珍字聘侯号山亭寿藏”墓碑,至今犹存;他坐拥雄厚田产,不仅因个人喜好扩建寻乐书岩和打造书法墓葬,还十分重视子孙后代和当地乡民儿童的读书问题,自费刊印经书,捐资以养义学,置办学堂,苍溪县志记载其“捐田百余亩,兴设义塾,成就亦多”,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崇敬。可见贾儒珍在贾氏家族中拥有很高的发言权,这从他在各处书写的家规、家训中也得以窥见。清代的乡绅治理体系通过为制定乡约民规、族规家训等,来达到乡村治理的目的。为使乡约家训的内容播布流传,贾儒珍将极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融入东青镇的文化建设中,其碑刻数量众多,规模庞大,并且结合不同的公共空间,更有针对性地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空间。二、以碑刻书法为媒介建立实体空间贾儒珍利用碑刻艺术营建了 4 处书法空间:寻乐书岩、贾氏祠堂、贾氏山庄以及贾氏墓葬建筑。这些文化空间主要有两个功能教学与教化。根据具体的场景,它们的功能各有侧重。寻乐书岩,又名“贾家洞”,这是一座 4 层 7 间的石室洞窟,面积 470m2,洞内镌刻书法字迹 122 幅,共 17600 余字,被誉为西南地区最大、国内罕见的清代洞藏摩崖书法宝库和晚清乡贤文化遗存。从这个洞窟可以看出贾儒珍对书法的热爱与执念,来自四面八方的好友汇聚于此,题字作诗,情意盎然。其中的书刻宽博宏大,气宇不凡,各体皆备,匾联、诗词、题记等各种抒情记叙四下分布。这里是贾儒珍集会友、教学功能为一体的书法空间。“祠堂是家族中的长者向族人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的重要场所,祠堂所负的责任,既承继历史,也指导今生,还规划未来,充分体现出其教化的功能。”1贾氏家族的祠堂坐落于桥楼乡老牛山,其中有木刻族规 贾氏祠堂规条序 家规十条 等。相比寻乐书岩中胸怀大志的情感抒发,祠堂中的各种条规更加具有针对性,符合常见宗族祠堂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一座座宗祠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庄严肃穆、威严神秘的感觉,无论是其整体的建造结构,还是其内在的精神气质都散发着积淀已久的深刻内涵。”2贾氏山庄为贾儒珍的晚年居所,后有石壁,刊刻诸多文字,每一篇文章都篇幅宏大。书写内容同样有家规家训,但是作为贾儒珍的私宅,其中还有关于如何处事做人的篇章,分别为 贾氏九思祠合族公建碑序 九思祠家训戒规 清高雅淡四箴 以及“贾氏捐资人名单”4 个部分。这些内容均排布整齐,如同一幅巨大的卷轴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述说着关于这个家族的故事和传奇。在贾儒珍参与打造的本人及家族的墓葬建筑中,书法碑刻触目皆是,足以体现他对书法的痴迷程度。明清时期此地大量地上墓葬建筑雕刻多选择吉祥、热闹的题材来装饰,碑文作为必要内容出现在墓碑上已经不足为奇,但是贾儒珍墓是一座特殊的书法墓葬建筑,主墓碑为 6 柱 5 间 4 檐,碑民间碑刻艺术介入乡村治理活动的研究以乡绅贾儒珍为例文殷梦弦(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1331)摘要 碑刻文化的盛行之风在清代达到顶峰。清代乡绅贾儒珍利用碑刻艺术,结合个人营造的 4 处不同的建筑空间,不仅打造出具有礼制教化和自我理想内涵的空间,还共同影响着东青镇的乡风文明。民间碑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载体,对理解和研究清代四川地区的碑刻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当代的乡村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关键词 碑刻艺术;乡风文明;贾儒珍中图分类号:J292.2文献识别码:ADOI:10.16585/ki.mswx.2022.09.015美術文獻FINE ARTS LITERATURE015前正中直线延长,立四方碑和字库塔,连同旁边的 4 通陪碑也由书法文字装饰而成,匾联、碑板亦皆是书法题刻,碑板文字多达 24 块,刊刻有 贾史宗问碑记 贾氏祖茔祀田记等内容,是了解贾氏源流和家训家规的重要线索,其中重点书写贾氏家族的文化源流以及各种修仙题记和散文诗句,让后人得以了解身为乡绅的贾儒珍身上兼具的责任与理想。这些建筑空间是促成贾儒珍运用书法传播乡风文明的重要媒介。一座祠堂就是一本族谱,一座墓碑就是一幅精神画像,一座洞窟就是一册书法字典,“通过空间叙事方法论的综合解读,可使公众进一步体验和理解其厚重的文化内涵”3。正因如此,乡民行走在一个个书法空间之中耳濡目染,能够受到贾儒珍打造的书法与图像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化。三、以书法文本为载体的多重表达(一)礼制教化的表达同大多数乡绅一样,贾儒珍会根据律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大量的乡约民规,这些乡约民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乡民接受程度高。通常情况下,制定乡约民规需要由官方或者族人等多人“认证”方可实施,贾氏山庄石壁后的“贾氏捐资人名单”便证明他们对这些规定的制定表示认同。这些碑刻文字以敬宗、睦族、耕读、传家等内容为主。刘王瑞成在 中国传统的宗族统治 中说道:“将道德说教和人的悟性结合起来,把社会伦理同宗族信仰结为一体。在叙述伦理的真谛、风习和法规时,族规将这三者寓于其中,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约束工具。”正因如此,贾儒珍塑造的书法空间中无处不利用家训族规警醒后辈不忘先祖。敬祖爱书说开篇便是“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表明对待敬宗尊祖的虔诚态度,确定祭祀祖先的礼仪制度。关于家族祭祀的规矩也有明确的说明,贾氏祠堂规条序 中有“岁时伏腊祭奠,率领后嗣肫诚”,表明贾氏族人应按时祭奠,以教化后代怀有诚挚的心态和信念。家规十条 中写有“父母宜孝”“兄弟宜和”“抚子继嗣”等,孝顺父母、和睦长兄以及抚养子嗣、传承后代,都符合清代“孝”的观念。贾儒珍主墓碑中 敬义斋训家条规第一条“敦伦首推孝弟,孝弟乃为仁之本,不则本先拨矣”取自 圣谕广训 第一条“敦孝弟以重人伦”。圣谕广训 以碑刻的形式出现,使族人后代前来祭拜时得以受到敦宗睦族思想的熏陶和教化,这对宗族和乡村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贾儒珍墓碑的亡堂处刻有这样一副墓联:“修身完父母,明德昭儿孙。”由此可见儒家礼制思想在他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他试图通过显眼的墓联告诫世人,要以修身之性、明德之礼对待父母和儿孙。敬祖爱书说 有言:“孝子享其亲,以事神明,此祭祀之诚也,教训子孙潜心诵读,学诗学礼,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教养之诚也。”为了适应科举考试制度的需要,各县、乡的书院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承担启蒙教育和初级科考功能的书院中,学习书法基本功的习字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正因如此,清咸丰四年(1854 年),重学的贾儒珍在寻乐书岩创办“义学”,定名“养正义学”,学生在习字读书之时蓦然抬头,各类书体映入眼帘,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关于如何读书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读书,贾儒珍都通过他的书法作品警醒乡民,如贾氏家族墓中用一整块碑板书写 敬义斋训家说(图 1),以劝诫后世族人重视读书,无论男女。清代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选拔方式沿用明代的八股文,因而冯尔康说道:“清代八股文考试,成了士子入仕的敲门砖,他们往往不学无术,尤其轻视实践,缺乏实际办事能力。”5对于如何看待考取功名,贾儒珍同样有着深刻的见解:“究之,学无实得,名徒虚寄,且即掇巍科,登高第,诩诩然,自鸣得意。”学习没有获得真正的文化涵养,考取功名后卖弄学识,自鸣得意,终归是浪得虚名而已,这些直白的内容对树立正确的学习、读书和考取功名的观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告诫着乡民、族人切莫误入歧途。(二)自我理想的表达寻乐书岩和贾儒珍的主墓碑不仅以书法和文本内容对他人进行规训,其中亦有大量体现贾儒珍自身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的文本与图像。该地区墓葬的主题性雕刻总体而言差别不大,内容吉祥、富贵即可,但是贾儒珍墓的雕刻图像具有更为明显的指向性。在其墓葬背面的碑帽处,碑刻图像的画面左边有一座屹立于海浪之上的道观,上方绘有一只嘴衔拂尘的仙鹤飞向“五老观太极”的经典图式,画面描绘的正是贾儒珍在 游回图 1敬义斋训家说 拓片2022.09 总第 191 期016岸洞天道缘记 中描写的其诚心向道的理想场景。渔、樵、耕、读的主题同样是在表现贾儒珍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世界。其他亡堂处多雕刻历代昭穆神主的牌位或“夫妇并坐宴饮图”,而贾儒珍的主墓碑则雕刻了配有一段文字的 知足子小照踏雪寻梅图(图 2),画面中只见一位骑驴老者头戴斗笠,带着两个童子穿行在山水亭台之间,山涧流水,山顶几株梅花悄然绽放,这样轻松闲适的场景正好印证了文中所言“乐天知命,无人自得”的人生追求,无形之中影响了贾儒珍的族人和当地的村民,使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百态,寓学于乐。总体而言,贾儒珍传达的关于自我的精神内核重在体现“乐”字,即从外在之乐到内在之乐,从物质之乐到精神之乐的追寻过程。6贾儒珍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与追求隐逸的人生理想言传身教地影响着东青镇的每一个人,无论人们是否能看得懂其书写的文字,单从这些雕刻的图像中亦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图像传达的文化内涵。四、以书法文化为纽带实现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衣锦还乡”“德泽乡里”的思想,这种思想根植于乡贤人士的骨子里,是他们教化乡民、反哺桑梓、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动力。7贾儒珍打造的所有关于书法的各种文化空间,更多是从建设家族家风出发,进而辐射邻里,影响整个乡村人文空间的塑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读书人不多,人们的思想比较愚昧,更没有文化传承,正是这样一个相对愚昧而封闭的乡村,在贾儒珍的影响下变成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艺术空间和教化空间,这样的空间已经超出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乡村的想象。当地政府对贾儒珍规划的一系列文化空间进行了多种方式的保护,苍溪县人民政府于 1983 年 4 月 8 日将寻乐书岩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还结合时下正提倡的现代文旅乡村振兴,以书法艺术为主题,对乡村的建设、旅游、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长期规划。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围绕贾儒珍一生的行为事迹,规划了一整套完整的乡村旅游路线,邀请当地著名书法家建造了一条书法长廊。从书法宝库寻乐书岩,到刊印书籍的“竹桥斋”,再到精神家园“桂树园”,当地从现代“农旅融合,产村一体”的思路出发,建设知足院、九思祠、贾氏山庄等“十大景点”,在“竹桥斋”内甚至可以观赏到贾儒珍墓上完整的书法拓片,能够更加清晰地饱览各类书体,这也是对贾儒珍所做贡献的回应。五、结语乡绅在历史中承担着传承乡风文明以及教化规训的责任,而贾儒珍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利用书法、诗文实现了乡村环境的规划、人文关系的构建、文化氛围的营造。贾儒珍在各个空间中创造的书法教化场所使来访者能在一个单纯的精神空间内学习其精神内涵,目之所及,皆有所感。不论他是为愉悦自己而打造的书法世界,还是为行善而置办学堂,毋庸置疑,在当时的背景下,他都不是只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追求书法和文化,而是从更高处着眼,做了对乡民有利的事情。从他的书法和空间营造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乡绅是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寻乐书岩中李树棠书写的对联可以精辟地总结贾儒珍这一生的事迹“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尽人物性,立天地心”。贾儒珍的事迹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以文化为手段,以艺术为载体,对乡村治理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其中传递出的乡风文明、族人团结、重视读书的理念亦可为现实社会所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清代四川地区民间墓葬建筑艺术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19FYSB045)的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巴蜀地区明清石构建筑实测和口传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19YJA760042)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王鹤鸣,王澄.中国祠堂通论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2 靳凤林.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2.3 赵利权.沈家大院书法装饰与空间叙事研究 J.装饰,2019(4):120-123.4 刘